乡村秀美 青春建功

农民日报记者 李慧斌

听宣讲,发传单,做示范……一群年轻的力量正活跃在安徽省霍山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去年,共青团霍山县委动员全县团员青年贡献智慧和力量,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以绿色家园守护行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一群群青年志愿者深入农户家中,发放宣传单,讲解人居环境知识,手把手教农户分类生活垃圾。

霍山县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在各级团组织的号召下,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贡献青春力量,建设美丽乡村。

2019年3月22日,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组织动员青年返乡下乡、扎根基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人文环境提升等方面发挥作用。各级共青团组织积极发挥其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发动广大青少年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各级团组织纷纷开展“美丽中国‘河小青’在行动”志愿活动。为配合2019年全国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发挥“河小青”环境监督作用,14个省(区)54个地区团组织通过“河小青”队伍开展巡河护河、岗位创建、沿河骑行、争当河长助理等,配合督查组开展核查工作。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开展了一场“海漂垃圾”专项整治行动。共青团秀屿区委、秀屿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统筹指导,组织志愿者在海滩捡拾垃圾,并带动游客及周边的居民共同参与。还设立海漂垃圾整治青年志愿者服务点,为参与环保行动的群众提供垃圾钳、垃圾袋、垃圾筐等工具。

各地团组织,积极动员青少年群体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乡镇街道,在田间地头,在线上线下,处处都能见到他们年轻的身影。

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在全省开展“靓在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行动。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志愿服务队伍,从环境“靓”、生态“美”、风气“好”三个方面入手,动员广大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截至2019年底,四川全省共建立志愿服务队伍5000余支,累计发动志愿者10万余名,开展相关活动一万余场。

江西省宜春市团市委在小学成立“红领巾环保志愿服务队”,在中学、中职和大专院校成立“团团环保志愿服务队”,招募组建多支“青年环保志愿服务队”,将少先队员、在校团员和青年志愿者组成人居环境整治重要力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服务活动。

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团区委把深入的宣传工作作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方式之一,通过微信公众号及团属微信群发布环境整治与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扩大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面。

在各地团组织积极行动的同时,各高校也纷纷行动起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贡献力量。各地高校开展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理论宣讲、科技支农、教育帮扶、文化宣传、生态环保等活动,动员在校大学生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据统计,全国共组建3000支全国重点团队,吸引青年学生参与约889万人次。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各青年组织发挥出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青年组织参与到乡村微治理活动,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团中央和各地方团委组织广大青年生态环保组织前往农村地区,针对河流保护、生活垃圾分类等具体领域,实施专业化的乡村(社区)环境意识教育和微环境治理帮扶项目,开展河流净滩行动、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等区域性环保活动。

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团市委广泛召集志愿者,依托巴音河志愿者服务队及环保志愿者协会开展大规模清理活动。志愿者来到巴音河两岸及上游山区,对克鲁克湖周边进行系统清理,清理河道周边垃圾。

在共青团云南省委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卫生厕所改造作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

云南省昌宁县大田坝镇文沧村是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进行厕所革命示范项目的试点村。基金会积极投入爱心善款,推动旱厕改水厕,采用三级化粪池污水处理系统治理粪污,助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以前上厕所进去两分钟,出来衣服都是臭烘烘的。”村民李顺芹说,“现在上厕所清爽多了,年轻人再也不嫌弃啦!”

不只是李顺芹家,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感受到改厕带来的变化。“我家的老厕所用了十多年了,是土基房,一直凑合用。”村民朱荣说,“现在,团省委帮忙建起新厕所,干净又卫生,村里好几户人来参观后都说回去也要改建自家厕所。”

“现在的水冲式厕所,里面全是瓷砖装修,美观大方,又方便又干净,一点也不比城里人的卫生间差。”谈起新厕所的好,村民们的话匣子就关不住了。

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厕所改建项目“软硬兼施”,不仅改旱厕、完善污水处理系统,还向当地群众宣讲健康知识,项目取得初步成效。

“得力于团省委的挂包帮扶,在村里试点修建的卫生厕所,很大程度改善了村里的人居环境,也转变了群众对于环境卫生的思想观念。”村党支部书记肖文龙说出全体村民的心声,“团省委来帮助修建卫生厕所,可以说是切切实实为群众做的一件好事。”

各地团组织发动少年儿童参与农村环境治理,依托城乡中小学结对子、城乡小伙伴手拉手等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形成环境保护观念,关注当地垃圾处理、污染治理等,参与提升村容村貌。

“早起叠被抹布擦,衣物用品别乱搭。锅碗瓢盆洗刷刷,生活污水别乱洒。屋里屋外不留渣,柴草砖瓦别乱码……洁净家园我来抓,讲究卫生人人夸。”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月亮河乡各学校里就会响起这首名为《清洁十件事》的歌谣。

六枝特区各级团组织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把提升群众思想意识,加强青少年教育作为重点。不仅是在校园里,区团委还发动乡镇、社区团组织深入所辖村(居)开展宣传,利用村广播喇叭每天固定时段播放两次《清洁十件事》,让清洁文明之歌传遍乡村,也让健康好习惯潜移默化落实到行动上。

同时,六枝特区各学校还倡导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帮助或督促家人叠被铺床、勤洗衣物、扫地抹桌,规范家具、农具、炊具、柴草等的摆放。如今,每一位学生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小能手、小小实践者、积极推动者。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22团9连有这样一个“爱心帮帮团”志愿服务队,其中,“蓓蕾”小分队由23名小学生组成,“五月花”小分队由10名初、高中学生组成。当地团组织利用假期时间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环境美化志愿服务活动,青少年志愿者纷纷加入其中,清理连队文化广场和营区道路两旁的垃圾,打扫连队活动室卫生。通过开展环境整治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连队面貌焕然一新。

据统计,全国有22.96万个农村和城市中小学少先队大中队组织结对帮扶,114.52万人次少先队员参与“城乡少年手拉手活动”。各地开展养成好习惯、移风易俗活动1.97万场次;开展环保知识进校园等活动,发动少先队员参与环境治理,参与少先队员3.83万名。众多青少年用他们一点一滴的行动给乡村带来变化,广大农村地区良好卫生习惯正在逐步养成,终将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带来深远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