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下)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下)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知識產權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下)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下)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下)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下)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下)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下)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下)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下)


推薦閱讀書單:《宗教的起源與發展》《宗教經驗種種》《人類與宗教》《人的宗教》《信仰的本能》《文明的衝突》《耶路撒冷三千年》《寫給無神論者》。

(接上篇)伊斯蘭教系統裡,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先知,他去世後不久,穆斯林就分裂成遜尼派和什葉派,這是伊斯蘭教歷史上的重大危機,兩派到現在還在幹仗。今天的伊斯蘭世界紛爭不斷,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行為盛行。

大家翻開看一下我前期寫的基督教篇、佛教篇(請關注回看),教派的分裂幾乎成為了世界大三宗教的共同特點,比如基督教的東西方教派大分裂,佛教的大乘、小乘分野等。

遜尼派被一直認為是主流派別(正統派),分佈在大多數伊斯蘭國家,中國穆斯林也大多是遜尼派。什葉派主要分佈伊朗、伊拉克等國。兩派的分別主要分歧在於穆罕默德(穆聖)繼承人的合法性的承認

。什葉派認為,只有穆聖的女婿兼堂弟阿里及其直系後裔(即穆罕默德·哈希姆家族)才是合法的繼承人,而遜尼派則認為哈里發只是信徒的領袖,穆聖的繼承者,無論是誰,只要信仰虔誠,都可以擔任哈里發。

不管是遜尼派、還是什葉派,都是穆斯林兄弟,他們信仰同一部《古蘭經》,遵聖訓,都是誠信真主獨一、承認穆罕默德聖人是真主派給人類的最後一位使者,並認同真主的獨一、全知、全能、本然自立、無始無終、無重量、無動靜、無匹敵、不佔據時空、無形無相、公正、是宇宙最高的完美實在。

伊斯蘭教學者根據《古蘭經》內容,將五項基本功課概括為:念、禮、齋、課、朝。穆罕默德謂:"伊斯蘭建築於五項基礎之上:誠信除安拉外,別無他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履行拜功,完納天課,朝覲,封萊麥丹月之齋"。遵守五功是穆斯林信仰虔誠的基本體現。五功中"念"為本,"禮"為綱,五項天命互為因果,相輔相成,構成了系統完整的伊斯蘭教功修制度。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伊斯蘭教的習俗和文化,比如齋戒、割禮、禁止吃豬肉、登霄節、宗教建築等。

伊斯蘭教關於齋戒的正式規定,始於公元623年,其經典明文依據還是來自《古蘭經》。《古蘭經》雲:"信教的人們啊!齋戒已成為你們的定製,猶如它曾為前人的定製一樣,以便你們敬畏。""萊麥丹月中,開始降示《古蘭經》,指導世人,昭示明證,以便遵循正道,分別真偽,故在此月中,你們應當齋戒。"穆罕默德依據《古蘭經》上述明文的規定,正式宣佈伊斯蘭教歷每年萊麥丹月(即9月)為齋月,凡成年男女穆斯林每逢此月均應封齋。

割禮這項習俗是猶太人從埃及人那裡學來的,然後再傳給阿拉伯人,最後成為伊斯蘭教和猶太教對信徒的要求。埃及人發明割禮的目的或許是為了衛生,穆斯林和猶太人進行割禮的目的卻並非是為了衛生,而是以此來顯示他們是上帝所選擇的忠實信徒,割禮是他們信仰的標記。

伊斯蘭教對豬肉的禁令主要來自《古蘭經》第五章,這一章規定了穆斯林的飲食戒律,明確規定死物、血液、豬肉和各種不是按照伊斯蘭教的方式宰殺的動物,穆斯林都不能吃。這些不能吃的動物當中,豬是惟一被定名禁止吃的動物。

豬之所以被猶太人所排斥,是因為豬不符合猶太人的動物分類標準,即蹄子分岔,卻不反芻(對於我們來說,感覺好奇怪,就像畢達哥拉斯學派規定不能吃豆子)。反之,蹄子分岔並且反芻,比如牛羊就是聖潔的。

下面,我們來說一說伊斯蘭教的神蹟——夜行登霄。《古蘭經》記載,621年7月27日的夜晚,真主命令天仙哲伯勒依來帶著神獸布拉克來麥加迎接穆罕默德。穆罕默德遂在哲伯勒依來的陪伴下,瞬間即乘布拉克趕到了耶路撒冷,是為"夜行"。

然後,穆罕穆德登上登霄石,從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登上七重天。穆罕默德登上第六層時,見到了穆撒,穆撒向真主禮了三拜,因此穆斯林把這三拜作為副天命。穆聖遨遊到第七層時,見到了天堂和火獄等,並且見到了真主。真主指示說今後所有穆斯林每天必須禮拜五十次。穆罕穆德返回到第六層重新遇見穆撒時,穆撒提醒其五十拜遠遠超過了穆斯林的承受能力。穆罕默德於是連續九次求真主減少禮拜次數,直至減到一日五拜。黎明時分,穆罕默德即重返麥加,是為"登霄"。

根據這一神蹟,耶路撒冷成為伊斯蘭教繼麥加和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城,登霄節(7月27日)也成為伊斯蘭教重要節日

我們前面說到基督教篇、佛教篇的時候,都曾說過兩大宗教都是"不能拜偶像"。伊斯蘭教對於"不能拜偶像"的教義比基督教要嚴格得多,導致伊斯蘭國家沒有以人物為主體的具象的繪畫作品。因此,藝術家們在抽象的藝術花紋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創作了非常複雜且具有裝飾肌理的裝飾藝術,代表建築是位於西班牙的阿爾罕布拉宮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下)

(西班牙阿爾罕布拉宮)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伊斯蘭教篇下)

(西班牙阿爾罕布拉宮內部抽象的藝術花紋)

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一書中共提到了八大文明,分別是中華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基督教文明、東正教文明、拉美文明和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亨廷頓認為,伊斯蘭世界和西方以及和東亞世界的一些衝突,像是文明間的衝突,但更像是傳統和現代的衝突。

大家可能會覺得伊斯蘭教很專制、很不民主,實際上伊斯蘭教是極為強調民主與平等的。伊斯蘭教義規定的民主平等,之所以難以落地,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地區仍然是傳統社會。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各種衝突,究竟是不同文明之間的衝突,還是傳統與現代的衝突,這個問題社會學家表示沒法一概而論。

中東、中亞的很多伊斯蘭國家都面臨一個特殊的煩惱,就是"資源的詛咒"。對於這些資源豐富的國家而言,幾乎躺著就可以賺錢,這當然是好事。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過度豐富的資源,讓它們幹別的任何事情都顯得不划算,於是就只剩下賣資源這條道了,其他產業很難發展起來,這就是"資源的詛咒"。

韋德在《信仰的本能》一書中,介紹了宗教和貿易的關係。宗教帶來信任,信任鼓勵貿易。這本書裡還介紹了宗教帶來的戰爭,猶太教一開始比較好戰,後來變得更加內向,基督教一開始愛好和平,最後也殺紅了眼,伊斯蘭教從一開始就是政教不分,到現在依然在艱難探索之中。

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專業研究員、中國宗教學會副秘書長李林教授認為,宗教為人類帶來了一套意義生產機制,能夠克服有限,解釋世界,促進人類的合作。克服有限是指克服人的有限,比如生死、苦難;解釋世界,讓人們感到世界是可以理解的,心理安寧,獲得了一種安全感;促進合作,共同的追求,人們加入同一個集會,舉行共同的儀式,遵守一樣的教規和禁忌,分享同樣的意義,成為了志同道合之人,相互合作互相幫助。因此,未來宗教依然會作為一種可貴的文化現象,一種重要的意義方式存在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