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人生如局,你以為的風光得意,不過是“陷阱”起源

道德經:你以為的春風得意,或許是老天的“陷阱”。

道德經:人生如局,你以為的風光得意,不過是“陷阱”起源

弘一法師說過這樣一段話:

事當快意處,須轉;言到快意時,須住。殃咎之來,未有不始於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憂逢喜而懼。

人在得意之時就需要立刻“停住、轉頭”,保持低調,不能因自己的得意而忘形,以免讓自己犯錯,因為所有的禍端都是因自己過於得意而起的。

有這樣一句話:天若讓人滅亡,必先讓人猖狂

當你人生得意的時候,就要想想是不是上天故意給你留下的一個禍患根源。

道德經:人生如局,你以為的風光得意,不過是“陷阱”起源

歷史上有許多人,都是因為自己功高自傲而引來的災禍,韓信就是如此。

劉邦問韓信:“將軍,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馬?”

韓信說:“陛下帶兵最多不能超過10萬。”

劉邦一聽心裡有一些打鼓,當然不高興,就又問韓信說:“那你能帶多少兵馬呢?”

韓信說:“我和你不同,我帶兵多多益善。”

韓信說出這樣的話,內心一定有著對於自身才華的自信,這固然是一種優勢,但是拿優勢去得瑟,這就是一個人禍患的根源,他沒有注意劉邦的感受,怎麼能不讓劉邦耿耿於懷呢?

但是和韓信同朝為官的張良卻剛好相反,張良也是劉邦手下的一個謀士,被劉邦封為功臣,讓他自選三萬戶地作為封賞,但是他推辭不接受,最後被封為留侯。

此後,張良選擇閉門不出,在家潛心修煉,有一次很多人因為劉邦要廢掉太子劉盈的事情找他,但是他坐了很久,只是輕聲的說:“皇上有這個意願,定有其中的道理,做臣子的怎敢妄言呢?”

後來劉邦死後,呂后專權,張良對於世事變故一概不問,很多大臣有事求見於他,他也一律不見。

張良相比韓信,多了一種刻意隱藏鋒芒的智者策略,因為一個人的智慧與才德永遠是優勢,但是不該拿自己的優勢當成炫耀的資本,否則一定是招致禍端的根源。

道德經:人生如局,你以為的風光得意,不過是“陷阱”起源

在《道德經》之中說: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人所期望的盈滿和富貴,其實都不能長久的相守,過度的驕縱也會自取滅亡,這就是“滿招損”的道理。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明白這一些道理,但是卻不能將這一些道理作為自己修身正道的根本,就是因為這一些道理的另一面,對應的就是人性的弱點:居功自傲。

富貴而驕乃人之常情,而人生的修養與智慧,卻是讓自己的理性戰勝人性弱點的修養,從而讓一切達到適度。

道德經:人生如局,你以為的風光得意,不過是“陷阱”起源

老人常說這樣一句話: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可再往。

無論是生活還是事業,當你覺得自己過於得意大佔便宜的時候,此時就要小心老天給你佈下的“陷阱”,這其中蘊含的哲理也是非常深刻。

有一次胡雪巖到蘇州的永興盛錢莊,想兌換20個元寶急用,但是錢莊不僅不給他兌換,還說阜康銀票沒有信用。

胡雪巖聽了之後很氣憤,他知道永興盛錢莊經營存在問題,貪圖重利,已經岌岌可危,本來無端受氣心中不滿,只要自己稍微施加手段,永興盛錢莊必然倒閉,但是胡雪巖最後還是放過了永興盛一馬。

因為他知道,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對於自己沒有任何好處,即便是永興盛錢莊倒閉,也不會有多少人同情,但是胡雪巖下不了手,因為他知道,做事不可做絕,要留下餘地,為人不可過度,此時的留有餘地,也是為了將來見面時的“有些餘地”。

道德經:人生如局,你以為的風光得意,不過是“陷阱”起源

正所謂:事事留個有餘不盡,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召外憂。

人生的內患外憂,皆是因為自己心性的有失偏頗而招致的。

很多人的生活出現了一些非常糟糕的事情,向自己的內心去探尋,一定能找到答案,所有的錯誤都是因為自己心念的問題,而產生的偏頗。

比如說妄念太深,慾念太重,就會犯一些不切實際的錯誤;如果一個人內心陰暗,戾氣太重,大多會因為一時衝動而釀下苦果。

所以讓自己的心性得以柔和,不求圓滿,不求過度,一切禍患自然去除。

道德經:人生如局,你以為的風光得意,不過是“陷阱”起源

文|國學書舍


看了這一篇章的國學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