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洋女婿”隔离报道:少做2mm,全网炸了

前几天知乎上出现一个热门帖子,关于上海“洋女婿”隔离的报道。

一篇原本是正面的报道,结果成了反面案例,上海某居委会支部书记陈奉涛遭到全网吐槽。

不仅他,报道中的“洋女婿”及其上海老婆、丈母娘,无一幸免。

陈奉涛成了“给洋人开绿灯的违规人员”,“洋女婿”成了在中国的领土上趾高气扬的形象,上海老婆、丈母娘成了跪舔外国人的国人代表。

上海“洋女婿”隔离报道:少做2mm,全网炸了

我相信,这绝不是记者的初衷。

那么,为什么满盘皆输,各方都不满意呢?

记者少做了“2mm”!

这2mm的工作,其实很简单——提供上海的隔离政策。工作不难,复制粘贴,或者直接上图,都可以,花不了一分钟的时间。

网民们的情绪,显然是因为信息不对策,并不知道上海的隔离政策里,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可以采取集中隔离,或者居家隔离的方式,当然居家隔离必须符合“一人一户或一家”的居住条件。

这也是居委会陈奉涛后来建议,洋女婿的家人搬到同一小区亲戚家居住的原因。

上海“洋女婿”隔离报道:少做2mm,全网炸了

为什么少做了这2mm的工作,就一下炸燃全网呢?

众所周知,现在全国人民的焦点就是新冠疫情。为了大局,为了自身的安全,从春节到现在,全国多少人都闷在家里不外出,全部学校都不开学,大家都忍着、憋着,忽然听说有人居然凌驾于规则之上,情绪不炸了才怪。

好不容易国内疫情可控,但全球疫情态势却不容乐观,尤其是逐渐上升的境外输入型案例,更让老百姓对外国人的隔离尤其关注。

这少做的2mm工作,是在敏感时刻,踩在了敏感点上,引发了网民们的误解。

上海“洋女婿”隔离报道:少做2mm,全网炸了

有人说,一个人做一件事的样子,就是ta做100件事的样子。

如果写报道的时候,多一点换位思考,考虑下读者的立场和感受,事情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不要想当然,不要自己觉得,而要读者觉得,全国的读者对上海的政策未必知晓。

不仅要把少做的2mm补上,现在更受推崇的是多做2mm,就是比一般人完成工作,还要多做一点。


这是良好和优秀的差距。

举个例子,白居易写完新诗,念给邻居老婆婆听,老婆婆听不懂他就修改,直到老婆婆听懂为止。

有多做2mm的意识,哪怕一时半会没形成习惯,至少不会犯少做2mm的失误。

2mm虽少,每件事都能多做2mm,那就很了不起。

上课之前有预习,上课之后有复习,职场上会经常复盘经验教训,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发自内心的感恩,完成一项任务前研究下有多少途径......

时间会复利,实践的累积也会复利,然后你与昨天的自己、与他人之间,有了2cm、2m......乃至更大的距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