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我寄人篱下地长大,却要给是三个“坏人”养老,我不甘心

故事:我寄人篱下地长大,却要给是三个“坏人”养老,我不甘心

文|公子逸

我文章的后台,经常会收到一些读者的真实投稿。

她们很多都是想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想要听听读者的想法。我有时候也会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然后,一个评论一个评论地去看读者的留言。

很多时候,我会哭。

因为,我会在那些留言里看到同类,找到方向,然后告诉自己:“你没错,你是对的。”

今天,我文章的后台收到了一个读者128条的留言。我一点点看,然后几度呜咽。我能深刻地理解她的感受,能感知她对于自己原生家庭的无奈和不甘。

我能从她的字里行间读出伤害,读出那些伤害对她的影响之大。她跟我说,她不甘心给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奶奶养老。

我不觉得她不孝,我理解她。

如果一些亲人,从未把你当亲人,如果他们的存在对你只有伤害,那么想要远离他们,不是你的错。

哪怕没有他们,就没有你。

故事:我寄人篱下地长大,却要给是三个“坏人”养老,我不甘心

《安家》里,我最不能接受徐文昌的一个点就是,他劝房似锦去原谅她的母亲。他跟她说:“没有她,就没有你。”

而这个投稿的女孩,比房似锦更可怜。她比所谓的樊胜美,苏明玉,都要悲惨。

因为苏明玉,樊胜美,房似锦仅仅是“重男轻女”的产物。而这个女孩,她的父母,她的奶奶,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恶”人。

何为恶?

极度自私,通过伤害别人,来“逍遥”自己,就是恶。

“我小时候,一个人睡在黑黑的屋子里。我强迫自己赶紧睡着,因为睡着了就不害怕了。”

那时候,这个小女孩大概七八岁。

她的奶奶生了三个女儿。她的妈妈留在了家里,招赘了女婿。一般而言,农村这种入赘的女婿都不好过。因为女方家里对入赘的女婿有很多的要求。

而她的奶奶脾气又十分不好,于是,她从小就目睹了自己的奶奶和自己的爸爸吵架。后来,她的爸爸忍受不了她奶奶的脾气,离家出走了。

故事:我寄人篱下地长大,却要给是三个“坏人”养老,我不甘心

她爸爸走了之后,她奶奶开始每天跟她的妈妈吵架。她的妈妈想要嫁出去,她奶奶不允许。她的妈妈想要招赘新的女婿,她的奶奶依旧不允许。她的奶奶坚定地认为,她们才是一家三口。

最后,她的妈妈也忍受不了她的奶奶,也走得远远的。家里只剩下了七八岁的她。她奶奶常常几天几夜不回家,没有人管她吃饭睡觉,没有人给予她温暖关怀。她记忆里仅有的温暖是邻居给她的。

邻居看她这么小,就一个人在家,怕她害怕,就让自己的女儿过去陪她。后来,干脆就让她到自己家去睡觉。可是,她奶奶对这件事的看法是骂她没志气,为什么非要到人家家里去睡觉。

她说:“我那时候哪里知道什么是志气啊。就想着有个人陪着我,别让我那么害怕了。”

故事:我寄人篱下地长大,却要给是三个“坏人”养老,我不甘心

她先是跟着表姐,表姐怀孕后,她又跟着表姐的婆婆。等到后来,她就又开始跟着自己的大姨。

她爸爸妈妈都走了,都没有再管过她的。她的奶奶对她又是漠不关心的状态。最后,她大姨家的表姐看不下去了,把她带在了自己身边。

这个女孩似乎对给予她一点关心的人,都抱有极大的感恩。她说,自己的表姐夫人很好,没有因为她的到来,而嫌弃她的表姐。

后来,她表姐怀孕了,就回了娘家养胎。而她便跟着她表姐的婆婆生活了半年。她甚至对她表姐的婆婆都充满了感恩,哪怕自从她表姐走后,她每天早上都会帮她表姐的婆婆干农活,割猪草,打扫卫生。

再后来,她的大姨又要照顾她表姐,又要去扫大街,太累了。于是把她接到了家中。她那时候,大概有十岁了,就开始每天大早上帮着自己的大姨扫大街,帮助表姐带孩子。

但是,从始至终,她都对她大姨一家充满了感恩。因为,她大姨一家没有抛弃她,因为她后来见到了自己的亲妈,但是她的亲妈对她完全漠视,还比不上她的大姨夫对她好。

也因为这样的颠沛流离,因为这样的寄人篱下,她上学始终是断断续续的。她连初中都没毕业,就直接辍学了。

故事:我寄人篱下地长大,却要给是三个“坏人”养老,我不甘心

她人生中第一次特别开心的事情是,自己出去打工,住在了宿舍里。她说:“我那时候觉得那个宿舍就是我的。我特别高兴,感觉是我人生的新篇章。我自己也挣钱了,终于不必靠别人活着了。”

她虽然初中毕业,但是工作很努力,也很得老板赏识。她开始挣钱,挣了钱,会寄回家里一些。在她十六岁那年,她爸爸回来了。

她不想认这个缺失了她整个童年的爸爸,但是,她的奶奶却说:“他毕竟是你爸爸,咱们家里需要一个男人。”

她奶奶这样说,仅仅因为她的爸爸给她奶奶买了几百块钱的衣服。她的爸爸回到了那个家,她的妈妈也回到了那个家,她的爸爸妈妈和奶奶又住到了一起,又开始重复的争吵。

而她因为已经长大了,因为已经挣钱了,成为这三个长辈想要托付的人。他们要盖房子,让女孩出十几万。女孩那时候一个月的工资才1000多,即使不吃不喝,也攒不了那么多钱。

她原本不想出钱的,可是想到这个家又完整了,于是她把自己攒了很长时间的2万块钱都拿给了父母和奶奶。但是,她回家送钱的时候,那三个人都是不高兴的。因为他们觉得她拿得太少了。

她本可以留在外地,彻底摆脱这个糟糕的原生家庭。可因为,她父母只有她这一个女儿,于是她回到了老家。

故事:我寄人篱下地长大,却要给是三个“坏人”养老,我不甘心

她开始谈婚论嫁。她的公婆丈夫对她很好。但是,她的奶奶却只想要昧下她四万的彩礼钱。

这个女孩对于自己的丈夫和婆婆都是非常感激的。

因为她的丈夫给予了她很多温暖。这个男人会关心她吃饭的问题,会对她嘘寒问暖。而她的婆婆会帮她带孩子,并拿出全部的积蓄给他们小两口买房子,只想让他们小两口舒舒服服地过日子。

她说:“我婆婆觉得我很有本事,对我很尊重。他们从来没有因为我的原生家庭,嫌弃过我。”

而她的父母,不管是她生孩子,还是买房子,还是有困难。他们都没管过。甚至于,因为她结婚的时候,她的钱没有直接给她奶奶,而是给了她爸爸。而她爸爸在她大姨的各种劝说下,把彩礼钱给回了她两万。她奶奶到处宣扬她的不孝。她奶奶坚定地认为,是她养大了这个女孩。可这个女孩说:“我为什么就没有我奶奶养我的印象呢。我记得我去考试,邻居给了我两块钱。我记得我表姐,大姨,大姨夫,表姐夫,甚至表姐的婆婆对我的好,但是我唯独不记得我奶奶曾经养过我。我从小在荆棘中长大,没有父母,只有黑暗和恐惧。”

可现在她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婆家的帮助,有了房子有了车,有了两个宝宝。而她的父亲在不到50岁的时候,就开始要求让她给自己养老了。

而她的奶奶和父母则去找了她的婆婆,要求跟她一起住到他们的小家里去。她的父母和奶奶说:

“她从小是我们养大的,我们就这么一个晚辈,她就该养我们。”


故事:我寄人篱下地长大,却要给是三个“坏人”养老,我不甘心

这个女孩跟我说:“我不甘心。我不想养他们。他们会毁了我的家。我说的一点都不夸张。”

她问我,如果是这样的原生家庭,她要如何去对待?她跟我说,她现在很幸福。但就是从心里抵触她的父母和奶奶。因为他们只对她索取,却从未想过对她付出。

有时候,我们的“六亲不认”,并不是真的不孝,而仅仅是“避免伤害自己”。

你的父母年纪并不大,他们完全有养自己的能力。而你的奶奶,本就是应该由她的女儿们赡养的。即使,她养了你,你也不过占了四分之一。更何况,你也不是她养大的,寄人篱下,颠沛流离,而她对你的养育是完全缺失的。

我们在处理家庭关系时,一定不要被长辈们的一句“不孝”所左右。一个家庭里,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位置,每个人都需要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

而你现在的任务是,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至于赡养父母,赡养你的奶奶,现在还完全不到时候。

你现在的这种“不赡养”并不是不孝,更不是什么“六亲不认”,而仅仅是不“纵容”你父母的懒惰,仅仅是保护自己,远离被“极度自私”的人伤害。


故事:我寄人篱下地长大,却要给是三个“坏人”养老,我不甘心

不是所有的人,都配当父母。

其实,我不是第一次收到这类的投稿。为人父母的,从未尽过养育孩子的义务,没出过钱,也没出过力,可等到他们老了,全部都回来找自己的孩子,要求孩子好好赡养他们。如果儿女不愿意,他们就会骂儿女不孝,骂儿女自私,甚至于他们几乎都会说上一句:“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没有我们,就没有你。”

这个女孩在成年后,是幸运的。她遇到了真正能治愈她原生家庭的人。她在婆家的稳定和顺遂,再加上她本人心智的坚定,让她有勇气去真正的拥抱幸福。

可依旧有很多人,即使结了婚有了孩子,都很难治愈这种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伤害。苏明玉的母亲,曾经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但是她最后又成了原生家庭的施暴者。

我无比庆幸的是,这个女孩最后给我的留言是:“我现在已经很幸福了。”

原生家庭的伤害没有延续,而她需要做的仅仅是,正确处理那些不太善良的亲人。

故事:我寄人篱下地长大,却要给是三个“坏人”养老,我不甘心

劝所有父母,不要抱有天真的幻想,以为所有的孩子,对你的伤害都会“以德报怨”。

我有时候,会想这种不太善良的父母,哪里来的底气,如此对待要求他从未管过的儿女。

可后来我发现,我低估了人性里的恶。

有些父母生孩子,就不是用来爱的,而是用来给自己养老的,用来给自己当摇钱树的。

他们从不会想自己对孩子的伤害,对孩子爱的缺失,他们想的只是我生了你,你就欠我的,你就该顺着我,养着我,供着我。

这个女孩在自己颠沛流离的那段时间,曾经想过死。她觉得自己死了,也就不用害怕和恐惧了。

这样的父母把孩子生下来,不是对孩子有恩,而是对孩子有罪。如果孩子知道,自己会有这样的父母,如果她有选择,她宁愿死,都不愿意被生下来。

这样的父母,不要大肆宣扬儿女有多不孝,因为你们真的没资格。这样的父母,更不要天真地幻想,你的儿女会以德报怨。

对于恶的人,以德报怨,就是纵恶。

至于赡养,有法律规定的义务。至于人心,至于情感,想想来时的路。你种下了什么,就会收获什么。这不仅仅是自然规律,也是情感定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