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一些人,交社保时嫌钱多,拿养老金时嫌钱少?

用户697859876589


很正常啊,谁都想花小钱办大事。。。都希望自己最大化的趋利,而最小化的避害。


但是从理性客观地角度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也就是发发牢骚而已,不必当真。


再回头来说,如果当时不逼着你交养老金,怎么能保证这些钱存个几十年之后给你发养老金,自己养自己,合情合理。

要么现在为啥还有商业养老险?想明白的就知道,自己的钱自己存着为了留着以后自己用,谁能靠得住?


比如我最近做的这个养老金领取图,是,60岁之后是每年能领7万多一直领下去,活越久领越多,但是你也要看到这些领取的钱的前提是你要提早给自己存一笔钱。当时要栽树,以后才可能纳凉遮阳光~~~


以安易危


三点原因吧:

  1. 个人身份参保缴费确实有些偏高了,一年6000到11000对谁都不是小钱。主要原因是,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单位,缴费中单位和个人部分都需要个人来承担,虽然官方把灵活就业人员的单位部分比例已经减至12%但总体比例还是达到了20%,相比有单位的参保人员只要8%,相比还是高了太多。
  2. 个人身份参保缴费的待遇确实不高,因为就算一个人每年都按最高档次交,也就是相当于用社会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在缴费,他未来算养老金的水平也就是当期的平均水平,说白了就是不高不低的水平。更别说绝大部分人都是按最低档次缴费了,那养老待遇肯定是最低了。
  3. 养老保险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先累积、后享受,所以累积的过程必然是痛苦的,况且辛辛苦苦累积几十年,按月拿到的钱也就是中下水平。

即便是这样,养老保险还是必须要参保的,有条件的交职工养老,没条件的交居民养老,钱多钱少老了以后温饱绝对够了。

大家认为呢?


人社宝


这种人就是典型的想不劳而获的人。

大家好,我是社保专家思之想之,为什么有一些人,交社保时嫌钱多,拿养老金时嫌钱少?

实话实说,很多以个人身份参保的人员,都有这样的想法。

他们都是想以最小的投入,来换取最大的回报。想按照最低的缴费,来拿到最高的养老金。

这种想法是不劳而获,也是不切实际的。根源就在于,这些人本身就有幻想,想以小博大,想以小投入,换取大回报。而且对于养老金的计算并不了解。

因为养老金是多缴多得。只有缴费越多,养老金水平才会越高。

按照养老金待遇的确定机制,至少要缴费15年,个人参保的话,缴费基数是当地平均工资,可以根据个人的经济能力,选择适合的缴费基数。

在可以选择的缴费区间,也就是当地平均工资的60%到300%之间。

很多人就想着按照最低60%的水平来缴费,而希望拿到按照百分之三百水平拿到的养老金。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你按照最低60%的缴费,而且只缴费15年的话。缴费水平和缴费年限都是最低的,那么自然,在你的缴费地,你的养老金水平也是最低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对于参保人员来说。还是要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切切实实提高自己的缴费档次,延长自己的缴费年限,这样一来,退休后才能拿到比较可观的养老金。

毕竟付出多少,收获多少是养老金的原则。你付出的少,养老金就少。你付出的多,养老金就多。

否则的话,就没有了激励机制。如果每个人都想以最少的付出,最少的缴费,达到最高的养老金,那么就没人愿意多缴费。养老金制度也就难以正常运转了。

更多社保问题关注思之想之。欢迎点赞。


思之想之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险制度越来越深入人心。退休后老人们有一份稳定的养老金,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须搭配。尤其是一些年轻男女在相亲的时候,甚至会把父母有没有养老金列为考虑条件。但是,确实仍然有一些人反映,每年缴纳社保钱很多,退休后拿的养老金却很少,这是怎么回事呢?


缴纳社保的钱如何确定?

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参加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不过需要自己承担全部的社会保险费。

为了降低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负担,国家给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的比例一般确定为20%。而企业是需要自己承担8%、单位缴纳16%,合计24%的。


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自由选择缴费基数,从60%~300%的社平缴费基数之间任意选择。

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根据各地的医疗保险政策确定,一般至少在8%~12%之间。

如果说我们按照5000元的缴费档次缴费,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是20%,医疗保险缴费比例是10%,这样每月需要缴纳1500元的灵活就业人员保险费,一年高达18,000元。

退休能拿多少钱呢?有的人为什么说只能领取不到1000元?

退休待遇如何算?

我们在计算退休待遇的时候,实际上首先要刨除基本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待遇,不会产生养老金。这只是为了针对参保人退休后得病、治疗等设计医疗保险方面的花费报销,降低老人的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很多地区允许不缴医疗保险,单缴养老保险。这样实际上每月医疗保险费至少能省下500元。医疗保障问题,可以通过每年缴纳几百元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来解决。

但是,有医疗保险退休待遇实在不错,每月有医保个人账户的钱,报销比例还比较高一般退休老人统筹内报销能达到90%以上。有条件的人,首先建议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但是就不要拿来作为缴费,比对养老金了。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很多人只缴最低基数的保险,而且只缴费15年,满足最低待遇领取条件就等待领取养老金了。

这种情况下,按照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只能领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个人账户也就积累了两三万元,每月能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就一两百元。因此退休的待遇合计也就八九百元。

实际上,如果我们缴费时间够长,缴费基数够高,养老金也会更高。如果按照社平基数缴费40年,退休养老金普遍能领取3000元以上。

退休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最主要保障是年年增加养老金标准。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国家会根据职工工资和物价增长情况,每年调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这种情况下,就保障了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能够稳定。过去10多年,我们养老金年年增涨,养老金的平均水平有700多元,上涨到现在的近2800元。未来还会继续增长下去,因此从投入产出角度讲,活的越久越划算了。

所以,参加社保为了退休后的待遇,主要是为了应对长寿风险。万一活得太久,没有养老金和医保可就麻烦的多了。


暖心人社


社会上:总有部分人心理不平衡/就说前几年下岗的/确实不好找工作/即使找到又不适合/没办法为养家/就只好承受着/可到了交社保又成了难题/最低档记得有一年,/还得交六千多元/作为下岗来说/确实有点难度/一年下来挣几万元/还得生活养家/所以说一件事就造成心理不平因素。/


醉酒的吾


其实养老金,子女的教育储蓄这些刚性支出的现金流,你存得多,后面获得也就越多。如果只是交社保的养老,获得终究是有限,因为中国这么多人,社保也只是“保而不包”,“广覆盖”,满足基本的养老需求,如果想要更有品质的养老生活,还得自己通过商业年金险来补充。

没有必要为这些事而烦恼。


Keung2009


您说得心理恐怕一般人都有,买东西时嫌贵,卖东西时嫌便宜,这心理只要不破坏规矩,不影响他人,应该是无所谓的。但在社保缴费这事来讲,还有个即时消费心理问题,缴的时候是自己收入(当然用人单位也补一块),当时花不着,心理不舒服。领养老金时刻肯定不是高收入阶层,有些高消费水平达不到,正常消费也要节约一些才行,心理也不平衡。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长金老者


不交,就得不到相关待遇。只想用少许钱,得到很大利益。就好比,上饭馆,出一百元,能得到一千元的菜。少付出,多得利!最好是不付出,得大利。一句话,希望天下掉下馅饼来!!


清碧闲人


谁都是一样的. 往外拿钱都心疼. 国家给交的社保养老、都挺高兴.!

个人掏腰包拿自己的钱都心疼....

等到了拿养老金时. 开始后悔了、 当初怎么没多交些呢......


鞍山二姐


取消社保,养老回归个人及其子女负担负债才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搞等级养老制度养老就是在人为制造社会的不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