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2分《无声告白》|从源头入手,深度解析产生自卑的3大根源

图/网络

《无声告白》,一本来自美籍华人伍绮诗的作品,作者虽是华人,写的也是华人和白人组成的家庭,可整本书的风格却很美国,几乎很难找到中国家庭的影子。

豆瓣8.2分《无声告白》|从源头入手,深度解析产生自卑的3大根源

男主人詹姆斯是华裔,虽然他在美国出生,却一直渴望融入美国人民的生活,成为真正的一员,可他有着显眼的外表,让他始终融不进主流社会,这成为了他的心结

女主人玛丽琳是美国人,小时候她的父亲抛弃了她跟母亲,她的母亲是家政老师,母亲希望她可以找个名校的知识分子结婚,然后成为贤妻良母,可她有着自己成为医生的梦想,没想到一个孩子的意外到来断了她的梦想,这成为了她的心结。

男主人和女主人带着各自的心结组成了家庭,他们把自己完成不了的梦想转移给了女儿莉迪亚,一个被父母梦想捆绑的女孩,她是家里三个孩子的老二,也是哥哥和妹妹眼中最得宠的孩子,家中任何人的好坏都不重要,只有莉迪亚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莉迪亚被父母赋予了最大的希望,父母不懂女儿,只是一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女儿,女儿顺应着父母的无形压力,她的内心有道年幼时失去母亲的阴影,她害怕母亲的再一次消失,她单纯的以为只有让母亲高兴了,母亲才不会再一次消失。

可是这小小的年纪承载了她无力承受的痛苦,最终她想要结束这一切,回归最初

可这种种的不幸其实都离不开一种心理——自卑!自卑心理的骚扰,让他们想要摆脱自己的处境去追寻理想的生活,却始终摆脱不了。

今天我们就从产生自卑的三大根源来解读这本书。

1、原生家庭的童年影响

2、自卑情结

3、脱离群体

一、第一大根源:原生家庭的童年影响

  • 1、詹姆斯的种族压力

詹姆斯虽然出生在美国本土,也没有去过别的国家,但他从不觉得自己属于这里。

詹姆斯的父母是中国人,他们顶着别人的假名来到美国,说穿了就是一个永远无法真正走在阳光下的人,他们与美国有着格格不入的生活。

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干最底层的工作,不但如此,周围的异样眼光也让他们始终与真正的美国有着一道跨不了的鸿沟。

而这是他们的选择,在异国他乡,他们的肤色、他们的发色、他们的眼睛,都有着让人指指点点的关注点。

詹姆斯就是在这个环境下成长的。他跟父母不同的是他是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他对中国的了解仅仅是知道他的外表与这里人不同。他融入不了人群,同样是孩子,他像异类一样被排挤在外。

豆瓣8.2分《无声告白》|从源头入手,深度解析产生自卑的3大根源

他有一个书包、一套劳埃德的校服,但他不和其他同学一样住在学校宿舍,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他父亲时常被学校叫来修窗户、换灯泡、擦地板。詹姆斯蜷在教室最后一排,看着同学们的目光在他父亲和他之间逡巡,对于同学的疑问,詹姆斯了然于心,于是他把头垂得更低,鼻尖几乎贴到了书页上,直到父亲离开教室为止。

他明显的外表惹人关注,而这种关注让他觉得带着歧视,他把自己封闭起来,想要忽视这种眼光。内心矛盾的他,既想要融入这个社会,但又害怕别人探究的眼神。

在家他甚至拒绝说中文,他也不认识中文,他把自己的内在完完全全的偏向于美国化。所以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的他进入了美国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他努力把自己变优秀,就是为了让这个国家承认他。

詹姆斯的最大问题就是总把关注重心放在了自己的与众不同,他的自卑也是产生在此,他太在意别人看他的眼神,在人与人的交际上,他又过于被动,他始终不敢跨出主动的一步。

他渴望人群,渴望伙伴,却一直是在等待别人伸出邀请之手,他没有搞清楚友谊的开始是相互的,他的不主动,让他身上始终带着生人勿近的距离感,不是别人不给他机会融入,是他不懂如何放开心门去融入,而逐渐把自己孤立成形影单只。

人与人的相处是相互的,詹姆斯就是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太在意自己的不同,其实大部分人是善意的,他们只是好奇,并不带攻击性,在意的永远是自己。

直到玛丽琳的出现,一个主动吻他的少女,点燃了他再次融入这个主流社会的希望。

  • 2、玛丽琳梦想的阻碍

玛丽琳的母亲是玛丽琳从小就想逃离的人,她的母亲是当地高中唯一的家政老师,丈夫离开后她独自抚养玛丽琳,她从未将自己婚姻的不幸放在脸上,看似无所谓,却在内心渴望美满的家庭。

的确,她母亲也是这么做的,不论在家还是在学校,“管理住宅”被她认为是女性的人生规划,而当时的社会也是同样的观念。

在母亲的眼里,玛丽琳的成绩优秀她脸上有光,可读书的重点不是学了什么,而是可以靠近优秀的男人,然后跟他们组成家庭,成为一个管理家庭的贤妻良母。

可这不是玛丽琳想要的生活,她一直有自己的梦想,也是努力朝这方面发展的。

豆瓣8.2分《无声告白》|从源头入手,深度解析产生自卑的3大根源

做医生是她想象得到的最能与母亲的生活方式拉开距离的职业。

没想到,母亲的期望最后成为了现实,玛丽琳在大学里遇见了詹姆斯,一个看上去像学生的年轻老师,很快陷入了爱情。

在那个年代,女性的地位依然以主内为主,一个家庭的组成,女性就要牺牲自己的学业、事业,操劳家庭,男性负责赚钱养家。

在婚内的那段时间玛丽琳其实也依然想给自己寻找机会,她想去做助教,却被詹姆斯阻止了,詹姆斯有着那个时代男性的骄傲,他是教授,马上又要成为终身教授,没理由让自己的老婆出去工作,其他人会怎么看他?

詹姆斯虽然无法融入真正的主流社会,可他的思想和行为却一直迎合着社会。

玛丽琳的梦想一直被压抑着,直到母亲的过世,在整理母亲遗物的时候她埋在内心的声音让她放弃了一切,独自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也就是这次不顾一切的抛弃离家,给年幼的女儿莉迪亚埋下了一个无法成为“做自己”的隐患。

也许从玛丽琳的生活足迹来看似乎看不到自卑的心理,她一直很努力,为的只是摆脱母亲的生活方式,她想要超越,超越常规的生活,可,这种追求优越于人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自卑心理作祟呢?

阿德勒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如果我们勇往直前,便能通过直接、实际的方法改变我们的生活,逐渐摆脱自卑感。”

豆瓣8.2分《无声告白》|从源头入手,深度解析产生自卑的3大根源
  • 3、做不了自己的莉迪亚

整部小说里就是围绕莉迪亚的自杀开始的。莉迪亚是在家庭中最受关注的一个,因为被父母过度的关注,她看似最受宠,却是最痛苦的一个

哥哥妹妹的好坏牵动不了父母的心情变化,只有莉迪亚的任何风吹草动才能带动父母的喜怒哀乐。

莉迪亚承载着父母的各种理想化,父亲希望她是校园中的合群者,拥有一起玩耍的伙伴,母亲希望她可以继承她未能完成的医生梦。

莉迪亚因为母亲离家出走过一次,心理有层阴影,在她幼小的心里她认为只有什么都听从母亲的,让她高兴母亲就不会再走了。

可是父亲所追求的和母亲所追求的是背道而驰的,父亲想融入社会成为普通人,母亲想要超越普通人,做不一样的自己,她是不合群的。

母亲的过分关注和控制欲让莉迪亚始终没有自己的生活,她按照母亲的安排学习自己没有兴趣的课程,只是为了哄母亲高兴,她假装在家里不停地打电话只是为了让父亲觉得她是一个拥有很多朋友的人。

豆瓣8.2分《无声告白》|从源头入手,深度解析产生自卑的3大根源

繁重的学习压力让莉迪亚根本没机会融入同学的圈子,她跟同学没有共同的话题,她在家表现的一切都只是在父母面前的假装,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自我意识慢慢变强,她想反抗,可童年的阴影让她恐惧失去母亲的日子,她很想告诉所有人,她要做自己!

她去找拥有花心之名的杰克,想要做一些叛逆的事情,来对抗她讨厌的自己,没想到有时表面上看到的未必是真实,杰克所有的花心只是掩饰的一个借口,他成了莉迪亚倾诉的树洞。

莉迪亚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她的自卑是父母给予她的过份关注,特别是母亲对她任何事的干预,把她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跟自己拴在一起,这让莉迪亚在每次没达到母亲期望的时候,总有“自己不行”的负面情绪产生,而为什么没达到的真正原因没解决,母亲盲目的再次鼓励,只会让这种自卑感加强。

二、第二大根源:自卑情结

  • 1、只想做普通人

詹姆斯一心想要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成为一个普通美国人,可他的外表却给他的社交带来了障碍,与其说当地人带着种族歧视,不如说是他自己有着强烈的种族压力,他在意别人的眼光,尽管他努力学习来证明自己,可总是踏不出社交的正确方式。

詹姆斯认为是自己的肤色问题导致他的社交出现障碍,那个年代没有太多有关社交的书籍供他参考,所以,社交的障碍一直影响着他,他把融入人群的梦想寄托在女儿莉迪亚身上。

他给莉迪亚买了很多社交的书,并感叹如果他小时候有这些书的话,就不会像今天这样,真的如此吗?

豆瓣8.2分《无声告白》|从源头入手,深度解析产生自卑的3大根源

莉迪亚拥有这些书,可结果也如同他一样,也没有朋友,依然也没能融入同学的圈子。

其实得到书面的知识是容易的,要把这些知识灵活运用成为自己的技能却是难的,这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才能最终成为自己的。

所以我在想詹姆斯为什么最后成为历史老师,这大概就是跟他从小养成的习惯有关吧。

书中有段他上课时的描述,他虽然是老师,却没有师生互动,他在台上就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讲自己的课,台下的学生是何情况他一点都不关心,他跟学生之间就如现在隔着屏幕,我说我的,你们玩你们的。

詹姆斯因为自己无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就选择逃避,时间一久,就形成了固定的情结,而自卑感依旧存在。

会产生自卑的真正原因没有解决,那这些问题还是一直会存在,所以詹姆斯买再多的社交书给莉迪亚都依然解决不了,只会增加莉迪亚无形的压力。

詹姆斯作为一家之主,本应有更多的社交,然后带着妻小去接触社会中的各种人群,可是他没有,他们仅有一次的旅行因为餐厅服务员诧异的眼神,从此就再没有了全家出行的活动。

他封闭着全家的社交,却又渴望女儿有很多朋友,他的言行是矛盾的,他始终被一种自卑情绪所控制,并转移到了女儿身上。

  • 2、只想脱离普通

玛丽琳从小对母亲希望她成为贤妻良母的想法充满着排斥,可没想到自己竟然过上了母亲期望的生活。她压抑着内心的梦想,直到有一天她把梦想转移到女儿身上。

与其说让女儿每天如何学习,还不如说把女儿看成了自己小时候,她为女儿安排的一切,其实就是在为自己安排。

玛丽琳一直不怎么合群,因为她的出挑,她追求的并不是普通女性追求的生活,她不畏孤独,她也喜欢与众不同。

所以我一直觉得玛丽琳会看上詹姆斯,就是因为他的不合群,在詹姆斯身上他看到了孤独,孤独地讲课,孤独地生活,这种孤独跟她有些相似,只是她的孤独是正好跟詹姆斯相反,她脱离人群是为了脱离普通,她不愿普通。可詹姆斯的孤独是因为他想要融入,却始终融入不了。

当詹姆斯和玛丽琳相遇,詹姆斯的内心可能觉得他离主流社会很近了,但实际的情况却恰好相反。

  • 3、过份的爱

莉迪亚一直在父母亲的“特别关照”下,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考试成绩越来越差,她排斥学习,排斥父母,排斥哥哥妹妹,她开始欺骗,开始抽烟,靠近名声不好的同学,她所做的就是向当时生活的反抗

莉迪亚的自卑情结是来源于父母的行为,父母把莉迪亚逼到了崩溃,莉迪亚明显的变化即便掩饰的再好,都已经表现出厌烦,可迟钝的父母却不自知,还在继续施加压力,直到爆发,让莉迪亚坠入了想要告别以前一切生活的深渊。

豆瓣8.2分《无声告白》|从源头入手,深度解析产生自卑的3大根源

莉迪亚被生活打败,自己跟自己起了冲突,丧失了希望,可怜的是她付出了生命。

三、第三大根源:脱离群体

我们人类是群居者,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友谊,相互支持和关心,才能让社会的发展更健康。想象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自顾自,没有交流,没有合作的话,这个世界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矛盾的两个人詹姆斯和玛丽琳组成了家庭,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孤独,他们的孤独不同的是一个被动,一个主动,一个想普通,一个不想普通。

可人生活在群体中,怎么能脱离群体呢?詹姆斯天天两点一线,玛丽琳天天在家做家庭主妇,他们也没有旅行,鲜有社交,没有朋友,连亲朋好友都没有,整个世界就是他们一家五口,遇到困难,除了叫警察并无他法。

没有朋友的人是感受不到真正生活的美好,他们的封闭很容易产生自卑感,他们无法排解内心的郁结,他们活在自己局限的世界里,得不到朋友的帮助。

豆瓣8.2分《无声告白》|从源头入手,深度解析产生自卑的3大根源

健康的社交活动会让人变得开朗,更热爱生活,结交朋友就是在开拓视野,在跟朋友交换意见的同时,也正是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同样碰到困难,有了朋友的陪伴和支持,才会更容易看向未来。

总结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但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激励了人不断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碍,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所以清楚了解自卑的三大根源:

1、原生家庭的童年影响

2、自卑情结

3、脱离群体

从源头着手,克服它,成就自身价值。

【END】

我是 ,我在写故事的路上勇猛精进,为爱读故事的你讲述不一样的人生故事,喜欢就关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