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月,《三聯》替我想明白了19件事,我自己也來想想(下)

關於職場

一個真相,老闆離開你也很行

這點我一直很有體會,尤其是我們的專業原因——漢語言文學,實在是不具備什麼不可替代性,再加上單位的很多體制機制原因,導致我一直有種危機感,而我恰恰還是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所以入職十年來,從沒覺得我能在這個單位一直工作到老,我可以離開、單位也能拋棄我,這些因素一直在。起初,我讀了很多與工作相關的書籍和優秀前輩的新聞案例,畢竟不是專業的科班出身,得想辦法彌補啊;後來我去參加過很多的招聘,當然我一直沒跳槽,這期間的招聘有的通關了、有的沒通關,沒跳槽的原因很多,不贅言,但這些招聘很好的告訴了我當下社會、我所在的城市以外、我所在的單位以外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市場上對我們這一工作的要求是什麼樣的,讓我能在井底但別墮落成井底之蛙,還能看看外面的世界;再後來,我不會那麼迷茫和患得患失的往外尋找,修煉好自己大概才是最重要的,但提升途徑往往也就那麼幾種,所以堅持做吧,比如閱讀、看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的專業資料、隨著工作要求拓寬自己的涉獵範圍、增加實戰機會、穩定自己的心態,不過,即便是轉為向內,也不能忘記睜開眼、打開耳朵,還是得向外面的世界看看,不能閉門靜坐,危機感還得在。

不要美化freelancer “坐班”才是你的理想工作狀態

自由職業者有他們的難處,而坐班有坐班的麻煩,但當我們一直在家辦公的時候是否也有想去上班的衝動,除了懷念高效率也懷念大家一起在辦公室裡討論社會現象、八卦娛樂的嘻嘻哈哈,選擇自由職業和上班是綜合結果,每個人有自己的權利,但既然選擇了就要有責任心的堅持,坐班是你的工作要求,畢竟拿著工資,還是得認真負責的完成。

大部分的社交無意義

個人感覺這點和第一部分裡討論的朋友有關聯,社交如果只是吃吃飯喝喝酒維持下某種工作關係,於我而言是沒什麼意義的,當然對有些人是有意義的,這個我不全盤否定。對我來說,不可避免的社交以外,只有真的朋友之間的相處才是對時光的美好反饋,朋友是什麼呢?吃吃喝喝?玩玩鬧鬧?八卦閒聊?互相佔有?走心的!講真話的!你有情我有義的!不自私能反思的!

學習成為“熱點”職業人

這方面和前面講的職場危機感、不斷拓寬自己的領域類似,也有點像生活中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是這裡變成了職場,在職場上培養自己的職業及專業興趣愛好。關鍵就是提升和拓寬,兩個維度,一個熱愛,熱愛你要學習的“熱點”才能走得遠、挖得深,而熱點在我看來,不僅是當下社會的熱點與潮流,更是你心裡的熱點,冷熱自知吧。

關於身外之物

要存一點錢

俗話說的話,“誰有都不如自己有”,錢握在自己的手裡最好不過。其實,錢不只是現金和存款,也包括理財啊房子啊車啊,雖然說得有點俗氣,但沒錢真的不行啊,一分錢難倒英雄好漢,所以平時不能總是零食衣服、包包鞋子、美容護膚、逛街遊玩……如果你的收入不是特別高,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費加稍微的娛樂之外,儘量降低不必要的享受消費,這也是降低某種物質慾望,攢點錢,日子過得踏實。

租的是房子,不是家

這次疫情,讓很多租房的人無房可回。我也曾有過多年的租房經歷,不說疫情,單說平日裡,租房實在也沒有網上宣傳的那種“租的房子我也把它佈置的很好,像家一樣溫馨”的感覺,反倒一直有種“不是我的”“寄人籬下”的感覺,可能跟人有關係,跟租房沒關係。我是工作了三年後,便把幾乎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付了一套小房子的首付,房子不大,但算得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很簡單的裝修,現在每個月還貸。當時房價還沒有現在這麼高,工資卻比現在高,很慶幸當年的果斷,如果當時沒買,現在是肯定買不起了,而且每個月的租金和現在每個月的房貸也差不多。

要有個可以借錢的朋友

有些朋友很有錢,他卻不一定能借給你;有些朋友沒什麼錢,卻能將積蓄掏出;有些朋友跟你很志同道合,但卻不能提錢;有些朋友有錢又肯借給你……什麼樣的朋友都有,因為“錢”這個東西確實敏感,所以能借給你是你的幸運,不借給你也很正常。我們儘量自己調節生活,有點積蓄,如果真需要借錢呢,找那個能借給你的人,當然如果朋友遇到困難了,你也要伸出援助之手,能幫則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