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人员如何利用损失规避?

恩宜先淡后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先严后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菜根谭》

上面这个现象说明了一个心理学现象,损失厌恶。而这个现象在消费心理学中叫做损失规避。

试想,你早上去上班,走在路上捡了100块钱。这时你刚要高兴,突然刮来一阵大风,把钱又刮走了。

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损失,但是这往往会让你难过一整天。为什么会这样呢?可我们明明什么也没有损失呀!这就是损失规避在起作用。

所谓损失规避就是一种对损失更加敏感的底层心理状态,表现出来就是人们所得到的快乐其实并没有办法缓解失去的痛苦。

这个现象又一次说明了人类的不理性。其实这是一种源于远古时期的自我保护的心理。你打不到猎物,可能会挨饿。但是你费尽力气打来的猎物被抢走了,那几乎就要等死了。

这种自我保护的心理,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里面,就产生了非常多有趣的现象。

有科学家研究出来,这种损失所带来的负效用是同等收益所带来的的正效应的2.5倍。

懂得了,就要学会去运用它,我们来看几个场景:

假如你在销售家具,消费者家里有一个沙发,觉得扔掉太浪费了,这时你就可以告诉客户,我们有以旧换新服务,旧沙发可低800元,这往往比你在原价上打折800块有吸引力。

还是买家具,商家要收取50元的配送费,直接收取会触发消费的心理厌恶,可以把配送费加在产品价格中,如果不需要配送,还可以在优惠50元。

如果这样,客户还在犹豫,担心家具质量有问题怎么办?你可以告诉客户,七天无理由退换。往往人们是不会轻易退货的,除非真的有问题。因为损失家具带来的痛苦,不是收到同等金额钱数带来的快乐所能代替的。

最后总结一下利用损失规避的三种方法:

第一, 用以旧换新的方法来替换打折的方式。

第二, 用获得的表述框架来替代损失的表达框架

第三, 条件成熟打的时候,你说不定可以试着大胆推出无理由退货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