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可能發生8級地震嗎?為什麼?

佘薯焰


可不能開這麼大玩笑,雖然說不太可能,但這種地震可是怪嚇人的,因為我們居住的樓房難以抵擋強度這麼高的地震,災難可是毀滅性的。我們有理由相信深圳這麼大的地震是不太可能的,概率比我們抽獎還要低百萬分之一。我們看下圖:

上圖,從大的地質環境來看,新生代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得我國東部地區岩石圈拉伸變薄,珠江口斷陷形成盆地,青藏高原隆起後,大氣環流發生改變,亞洲東部形成季風環流,降水量開始增多,河流溯源侵蝕,形成的珠江,而深圳、廣州、香港正好位於珠江口斷陷盆地之中。

上圖,新生代的這次造山運動給珠江三角洲一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發育了不同時期的多組斷層,大致呈棋盤格狀,我們用arcGIS軟件統計出珠三角歷史上發生的地震和發育的斷裂帶。

晚更新世(180萬前)形成了北西向斷裂帶(圖中為紅色)

北西向獅子洋—伶仃洋斷裂

白坭—沙灣斷裂

西江斷裂帶

早更新世(180~260萬年間)發育著向斷裂帶(紫色)

翠亨—田頭斷裂(北東東向)

五桂山北麓斷裂(北東東向)

淇澳—桂山斷裂(北西向)

珠江口斷裂、(北西向)

這些斷裂帶活動對廣州、深圳影響較大,歷史上多次發生構造地震。

1874年 珠海市香洲區萬山群島附近海域發生5.75級

1824年佛山市禪城區5級地震

1854年肇慶市高要區連續兩次發生5級地震,1909年發生5級地震

1656年江門市鶴山市4.75級地震

1936年佛山市順德區發生5級地震

通過上面統計來看,儘管珠江三角洲一帶,斷裂帶縱橫交錯,這些斷裂帶並不是很活躍,地震也不是很多,近200年中也就發生了7次地震,而且震級不是很高,最高也是我們能承受住的5.75級,不但深圳、廣州周邊沒有發生過8級地震,就是破壞性較強的六級以上地震沒有發生過,所以說深圳發生的8級以上地震概率極低。

對於深圳來說,珠江斷陷盆地地震少了一些,反而距離深圳較遠的肇慶、西江、順德地震還多一些,這些斷裂帶延伸處活躍起來,多是一些5級左右地震,而深圳5級地震也沒有發生過,真是一塊風水寶地。

從地質歷史時期來看,中生代(2 億年前)華南地區深受環太平洋運動影響(燕山運動),地殼活動劇烈,火山、地震頻繁,岩漿不斷侵入,反反覆覆把這些露出海平面的陸地焊接在一起,形成的華南板塊,雖然華南地區也位於環太平洋沿岸,近幾百年來,地殼並不是很活躍,地震很少,這與中生代這次的燕山運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有關。


地理縱橫


深圳發生8級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不過地震這種事情只有震後才知道!

據市地震局專家介紹,雖然深圳地區近400年來無強震發生,但具有發生中強地震的構造背景。深圳共有三大斷裂帶,斷裂帶有可能給深圳帶來6.5級以下的中強地震,因此深圳一直是國家確定的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

深圳歷史上雖然沒有中強地震的記錄,但曾多次遭受周邊地區中強地震影響,而且近幾年深圳也發生過數次3級以下的小地震,如2008年八九月份大鵬半島發生最高震級2.6級的有感地震群、2010年11月份深圳灣附近發生2.8級的有感地震,均對深圳造成了較大影響。




沙師兄


發生8級地震的可能性不大,雖然深圳近百年來沒有發生過強震,但是具有發生中強度的地震構造背景,深圳有三條大的斷裂帶,斷裂帶有可能給深圳帶來6.5級及一下的中強度地震,同樣深圳一直是國家確定的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

不管是杞人憂天也好還是未雨綢繆也罷,在面對大自然災難時人類總是渺小的,所以還是防患於未然比較好。




影視一下


以下數據來自中國地震臺網

對深圳影響最大的強震:1918年2月13日發生在汕頭南澳的7.3級地震,當時深圳福田有掉瓦現象發生,地震烈度應該為6度。

對深圳影響較大的記錄如下:1067年11月6日潮安發生的6.8級地震1600年9月29日汕頭南澳發生的7級地震、1605年7月13日瓊山發生的7.5級地震、1874年6月23日擔杆島發生的5.8級地震、1905年8月11日澳門發生的5.5級地震和1962年3月19日河源發生的6.1級地震。

距離現在最近的地震記錄:2020年1月5日珠海市香洲區海域的3.5級地震(基本無震感)。

(震級3.0以下的未摘抄)

深圳所處板塊信息:

深圳共有三大斷裂帶,斷裂帶有可能給深圳帶來6.5級以下的中強地震,具有發生中強地震的構造背景。因此深圳一直是國家確定的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

個人觀點及建議

歷史上雖然沒有震源為深圳的中強地震記錄,但曾多次遭受周邊地區中強地震波及。自2000年以來,深圳也發生過數次3級以下的小地震,數據如下:2008年8月份大鵬半島發生最高震級2.6級的有感地震群、2010年11月份深圳灣附近發生2.8級的有感地震。

21世紀以來全球地震活動已進入新的活躍期,東南沿海地震帶也相應進入地震活躍時段,地震形勢較為嚴竣。深圳人口稠密,又屬於國家確定的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應按照國家的要求,監測、預防、救援並舉,有重點地全面防禦。提高自己防震減災能力,最大程度減輕地震災害損失。

就數據來看,深圳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存在,但是概率不大。不要以訛傳訛,人人自危。但是要掌握面對地震時的自救知識,包括上班場所、住址附近的避難場所(深圳地震網查詢)。

希望對你有幫助。最後附上深圳所處地震帶。


黃瓜炒蛋


看到這個題目,我第一感覺是:出題者在引導我造謠!又一想,出題者應該不會這麼陰暗吧!

那叫我一個做教師的人怎麼答這個題目呢?

搜腸刮肚之後,我想,要知道深圳有沒有可能發生八級地震,必須採取以下措施:

1.研究並製造地震預報儀器和地震預報測量網。有這個,你就可以自己清楚,不用我告訴你了!(這是咱們教學中常講的‘’授之以漁‘’)

2.看看太陽的心情如何。咱們地球上的大事都跟它有關。太陽一生氣,後果很嚴重!

3.看看月球心情如何。咱們的這個兄弟對地球的影響太大了!家裡人不和,家要地震呀!

4.看看金星和火星的心情如何。咱們地球的這兩鄰居,他們對咱們好,那賽金寶;如果他們以鄰為壑,那地球也會地震呀!

5.看看地球心情及身體如何。如果地球生病,心情不好,那地震就夠大家喝一壺的吶。

現在快去調查吧!只要其中有一個大佬不愉快,懲罰馬上都會臨頭!

方法我已經告訴你了,結論你自己下吧!


曉曉微微


看到這個問題的確嚇一跳,深圳作為一個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地質條件又非常穩定的區域,怎麼會發生這麼大的地震呢,估計題主這段時間以來,被世界上頻繁發生的一些中輕度地震嚇到了,出於對我國改革開放前沿深圳的擔憂,提出了這樣一個“開玩笑”的問題。

關於地震的形成機理非常複雜,但是簡單的說就是地球板塊在地殼表層的緩慢運行所致,也就是說由構造產生地震,這種原因佔據了地震發生原因的95%以上。而在板塊的運動過程中,相鄰的大板塊就不可避免地發生碰撞和擠壓,從而使岩層的應力逐漸積聚,當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在板塊邊緣的薄弱地帶進行極速地釋放,引發地層的晃動,從而產生地震,這也就為什麼在地球六大板塊的交接地帶,是地震、火山等劇烈地質運行頻繁發生、而且強度很大的區域。

而在板塊內部,一方面會在大板塊的碰撞和擠壓之下,將應力進行一定方向的傳遞延伸到內部。另一方面板塊內部岩層物理性質也不均衡,在完全不同的岩層地帶的相接處,會由地質運動形成扭壓或者剪切作用,從而形成主斷裂層和向兩側擴散的副斷層或者碎裂巖。由於上面兩個原因,形成了板塊內部錯綜複雜的斷裂帶。斷裂帶內發生的地震,相較於板塊邊緣大地震帶區域形成的地震,一般頻次較高,但強度要弱。

再來看一下深圳所處的位置。從大的板塊來看,深圳距離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相交處有一段距離,在東南沿海處於地震活躍的區域為我國的臺灣省。從我國主要斷裂帶的分佈看,廣東省內的斷裂帶分佈相對密集,主要有5條地震斷裂帶,分別為泉汕斷裂帶、河源邵武斷裂帶、蓮花山斷裂帶、吳川四會斷裂帶和廣州-陽江斷裂帶。以這5條較大斷裂帶,又向外分散著眾多小型的支斷裂,形成了類似“棋盤”縱橫交錯的狀態。

而深圳所處的區位,其斷裂主要是幾條支斷裂,即:西部的珠江口斷裂、北部東莞市的紫金-博羅斷裂、東部的五華-深圳斷裂等。雖然這些斷裂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該區域存在地質活動,但通過400多年的監測歷史看,深圳地區沒有發生過5級以上的地震,其周邊地區發生的地震,次數也不多,強度一般也不會超過6.5級,表明該區域的地質活動不怎麼活躍,更不會發生8級以上的地震。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深圳有可能發生地震,但級數可能不會太大。因為深圳不處在地震上。



記錄1942


雖然深圳地區近400年來無強震發生。但具有發生中強地震的構造背景,斷裂帶有可能給深圳帶來6.5級以下的中強地震,深圳一直是國家確定的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

不管是杞人憂天也好

還是未雨綢繆也罷,在面對大自然災難時

人類總是渺小的

所以還是防患於未然比較好

深圳其實各類的避險場所有數百處

有蓮花山、大沙河、荔枝公園

三個超大型地震應急避難所

共可容納35萬人,其他為學校、福利設施

社區(街道)中心等避險設施

以下列舉部分地區

深圳室外避難場所

1、深圳市蓮花山公園

位置:福田區 類型:綠地

地址:福田區紅荔路6030號(兒童醫院對面)

2、深圳市彩田公園

位置:福田區 類型:綠地

地址:福田區彩田村東北側

3、深圳市荔枝公園

位置:福田區 類型:綠地

地址:福田區紅嶺中路1001號

4、深圳市大沙河公園

位置:南山區 類型:綠地

地址:深圳北環大道8228號

5、羅湖外語學校高中部

位置:羅湖區 類型:學校

地址:羅湖區國威路鵬興花園內

羅湖外語學校高中部

6、東湖中學

位置:羅湖區 類型:學校

地址:深圳市羅湖區心安路1號

認識這些符號很重要

1、應急避難場所圖形符號

2、應急避難場所組合標誌

3、應急避難所內道路指示標誌

4、應急避難場所周邊道路指示標誌

這些標誌都記住了嗎?

但還是希望大家永遠都用不著~


向佑6


按地震發生的地質看,深圳屬於島邊地殼較薄,容易發生地震,比如臺灣就經常發生地震,地震分大小,其實地震是正常,是地殼運動中常見反應,小的地震每天都有,只是我們感覺不出來,對我們也沒有影響,不要懼怕地震,平時多敬畏大自然,學會一些應急知識!



張澤之


首先說地震我們對它的瞭解相比太空那就太少了,不能預測。

第一任何地方都有可能發生地震,但是我們的大城市所在的地核板塊,不會發生這麼大的地震。

第二不管發不發生,我們都要提高預防應急突發事件的能力及意識。

第三願國家辛福安康人民辛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