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馭勢科技吳甘沙:物流無人駕駛“最初三公里”

昨天,李開復的創新工場所投資的兩家企業的CEO,通過網絡直播首次開啟“疫情後”系列話題。

馭勢科技CEO吳甘沙,從行業所經歷的疫情變化、產業最新動態以及行業所面臨的拐點,與數十家媒體進行了分享。

壹曲財經(微信公眾號:weyqcj)小編注意到,首場直播選擇了創新工場VC+AI標籤最重的人工智能無人駕駛領域。


(原創)馭勢科技吳甘沙:物流無人駕駛“最初三公里”

*物流新基建:低成本、反脆弱和高效率

馭勢科技CEO吳甘沙,在今天的直播中,圍繞兩個核心信息展開了演講。第一個是物流新基建。第二個是無人駕駛商業化,一定要去掉安全員,一定要去實現無安全員的無人駕駛。

在談到新基建時,吳甘沙表示,傳統上基礎設施像是水,電,路。現在的新基建,包括了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5G等等。在過去這幾年,中國其實還出現了另外一種更加廣義的基礎設施。比如說我們每天在用的移動支付、非常快捷和低成本的物流,也是我們每一天都在不知不覺享受的基礎設施。

這些基礎設施,要滿足這幾個條件。第一個是低成本,而且是長期的低成本,不應該隨著CPI,也就是我們物價的上漲而上漲。第二個,它一定是反脆弱的,當災難來臨的時候,它不會中斷。其實在歷史上,我們的基礎設施是反覆面臨著災難的挑戰。如何在未來建立一個反脆弱的基礎設施是我們面臨的問題。第三個,它一定是高效率,容易管理的。相比最難管理的人,無人化一定是未來的趨勢。

大家看美國的DARPA,它是最先進技術的試驗場。DARPA的無人駕駛,其實是因為海灣戰爭,它需要一種不會受到人員傷亡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DARPA另外有一個挑戰賽是關於機器人,機器人挑戰賽,又是因為日本福島的核洩漏而激發的一種應用場景。低成本反脆弱高效率和易管理都需要無人化的基礎設施。

物流是一種新的基礎設施,它具有非常強的外部性,有帶動效應,有放大效應,有承受效應。物流的高效和低成本對於整個社會的運作非常關鍵,尤其是當疫情可能成為我們人類長期的威脅的這樣一種背景下,我們逐步要切換到無人化的物流。


(原創)馭勢科技吳甘沙:物流無人駕駛“最初三公里”

*無人化切入物流三場景

無人化的物流該如何分階段實現。吳甘沙畫了物流的三個階段,最初三公里,幹線物流,最後三公里,也就是經常聽到的末端配送。

吳甘沙認為,最初三公里,往往是在物的原產地。它在製造的過程當中,或者是從製造完了以後到要去發貨的物流網點,在這樣一些場景當中發生。而幹線物流呢,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在高速上面的川流不息的大貨車。最後三公里,往往是快遞小哥和外賣小哥要做的事情。

如何去用無人化切入呢?要考慮三個因素:第一個是不是高頻剛需?其實我們很多無人駕駛公司做了一些面子工程的活兒,那麼往往它並不是高頻剛需痛點。第二個叫規模可行,尤其是在兩個地方,一個是法律法規上面,另外一個是技術上面。它能夠實現規模化,可複製,它能夠實現去掉安全員。第三個條件就是經濟賬要算得過來。客戶能賺錢,無人駕駛公司,也能夠有利潤。

不同的場景,最大痛點也不一樣。比如說幹線物流,很大一個痛點是安全問題。最後三公里,很大一個痛點是成本問題,因為直接跟消費者付的運費相關。最初三公里,我們認為它又有不同的解決的痛點。首先是一個效率,因為最初三公里首先在生產的過程當中,它是需要滿足流水線的節拍的,同時它從生產地再到發貨物流網點,是需要把很多的貨物湊到一起,而湊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對效率要求非常高的過程。我們現在發現,最初三公里是夠完全滿足這三個條件。


(原創)馭勢科技吳甘沙:物流無人駕駛“最初三公里”

*聚焦做好“最初三公里”

吳甘沙舉出了公司已經常態化運營的兩個場景。一個是在香港機場的機場物流,另外一個是馭勢和上汽通用五菱在其寶駿生產基地所做的廠區物流。兩個項目非常有典型意義,它真正地滿足了四化,第一是無人化,車上完全沒有安全員;第二個是常態化,一週工作七天,每天工作20個小時,留下四個小時對車輛進行運維,同時做到風雨無阻;第三個,實現規模化,像這樣的場景,今年會有幾百臺車在常態化的運營當中;第四個是運營化,就是能夠切入到客戶的運營場景當中去。比如說在廠區運營,車要能夠去嵌入到生產的流水線節拍當中,而且很重要的一點,這麼一個運營和運維都僅僅通過客戶底層的工人來簡便操作完成。

未來一年,吳甘沙認為,疫情給公司帶來了很大的機會。無人化在物流的新基建當中,在其他一些場景當中,都變成了一個更高的更強烈的需求。

首先在新基建這一塊兒。在新基建紅紅火火的大背景下面,還是聚焦做好“最初三公里”,這是一個破局點。從機場到工廠,進一步做到物流園區。真正的在“最初三公里”去解決效率和成本的問題。在明年底之前,期望會有達到千臺這樣規模的常態化運營,這個對於我們的技術,對於我們的運營運維能力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原創)馭勢科技吳甘沙:物流無人駕駛“最初三公里”

*目標是明年底實現2億營收

希望到明年底的時候,能夠實現我們的目標,能夠實現2億的營收,這個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無人駕駛真正能夠實現財務意義上面的商業化。

同時,公司要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對客戶的承諾不中斷、不推遲,客戶有什麼困難,盡公司所能去幫助他。比如說在香港機場,在疫情期間不能停止運營。而且因為一些隔離政策,工程師沒辦法去現場,所以公司要去支持客戶來去實現不間斷的運營。公司從2月6日就開始復工,加班加點,儘量去趕上這個量產的進度,這是社會責任方面。而為了實現社會責任,必須得提前復工,但是復工不應該以員工的安全風險為代價。

最後一點,就是在公司層面,要預測最壞的,準備最好的。在資金層面,業務發展層面,大環境層面,要預測最壞的,但同時要準備最好的,因為疫情帶來了無人化的新需求,客戶都在增加他們的訂單有的客戶訂單以數量級的速度在增加。公司也看到下半年也許會存在一些需求的報復性反彈,所有這些,都要去準備好最好的。

*新聞鏈接:馭勢科技走向“AI司機”群

馭勢科技成立於2016年2月,發展至今已經成為無人駕駛商業化領跑者,為多類實體經濟場景交付了安全可靠的“AI司機”。公司由前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吳甘沙領銜發起。

憑藉自主研發智能駕駛系統U-Drive,馭勢科技向X個商業化場景進行技術賦能並率先落地,入選國家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專項,並承擔了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揭榜掛帥任務“高安全多場景L4級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發攻關。目前在無人物流車、乘用車自動駕駛、無人微公交等多個場景中實現商業化落地,並在物流場景率先實現“去安全員”常態化運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