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驭势科技吴甘沙:物流无人驾驶“最初三公里”

昨天,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所投资的两家企业的CEO,通过网络直播首次开启“疫情后”系列话题。

驭势科技CEO吴甘沙,从行业所经历的疫情变化、产业最新动态以及行业所面临的拐点,与数十家媒体进行了分享。

壹曲财经(微信公众号:weyqcj)小编注意到,首场直播选择了创新工场VC+AI标签最重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领域。


(原创)驭势科技吴甘沙:物流无人驾驶“最初三公里”

*物流新基建:低成本、反脆弱和高效率

驭势科技CEO吴甘沙,在今天的直播中,围绕两个核心信息展开了演讲。第一个是物流新基建。第二个是无人驾驶商业化,一定要去掉安全员,一定要去实现无安全员的无人驾驶。

在谈到新基建时,吴甘沙表示,传统上基础设施像是水,电,路。现在的新基建,包括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5G等等。在过去这几年,中国其实还出现了另外一种更加广义的基础设施。比如说我们每天在用的移动支付、非常快捷和低成本的物流,也是我们每一天都在不知不觉享受的基础设施。

这些基础设施,要满足这几个条件。第一个是低成本,而且是长期的低成本,不应该随着CPI,也就是我们物价的上涨而上涨。第二个,它一定是反脆弱的,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它不会中断。其实在历史上,我们的基础设施是反复面临着灾难的挑战。如何在未来建立一个反脆弱的基础设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第三个,它一定是高效率,容易管理的。相比最难管理的人,无人化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大家看美国的DARPA,它是最先进技术的试验场。DARPA的无人驾驶,其实是因为海湾战争,它需要一种不会受到人员伤亡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DARPA另外有一个挑战赛是关于机器人,机器人挑战赛,又是因为日本福岛的核泄漏而激发的一种应用场景。低成本反脆弱高效率和易管理都需要无人化的基础设施。

物流是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它具有非常强的外部性,有带动效应,有放大效应,有承受效应。物流的高效和低成本对于整个社会的运作非常关键,尤其是当疫情可能成为我们人类长期的威胁的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逐步要切换到无人化的物流。


(原创)驭势科技吴甘沙:物流无人驾驶“最初三公里”

*无人化切入物流三场景

无人化的物流该如何分阶段实现。吴甘沙画了物流的三个阶段,最初三公里,干线物流,最后三公里,也就是经常听到的末端配送。

吴甘沙认为,最初三公里,往往是在物的原产地。它在制造的过程当中,或者是从制造完了以后到要去发货的物流网点,在这样一些场景当中发生。而干线物流呢,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在高速上面的川流不息的大货车。最后三公里,往往是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要做的事情。

如何去用无人化切入呢?要考虑三个因素:第一个是不是高频刚需?其实我们很多无人驾驶公司做了一些面子工程的活儿,那么往往它并不是高频刚需痛点。第二个叫规模可行,尤其是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法律法规上面,另外一个是技术上面。它能够实现规模化,可复制,它能够实现去掉安全员。第三个条件就是经济账要算得过来。客户能赚钱,无人驾驶公司,也能够有利润。

不同的场景,最大痛点也不一样。比如说干线物流,很大一个痛点是安全问题。最后三公里,很大一个痛点是成本问题,因为直接跟消费者付的运费相关。最初三公里,我们认为它又有不同的解决的痛点。首先是一个效率,因为最初三公里首先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它是需要满足流水线的节拍的,同时它从生产地再到发货物流网点,是需要把很多的货物凑到一起,而凑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对效率要求非常高的过程。我们现在发现,最初三公里是够完全满足这三个条件。


(原创)驭势科技吴甘沙:物流无人驾驶“最初三公里”

*聚焦做好“最初三公里”

吴甘沙举出了公司已经常态化运营的两个场景。一个是在香港机场的机场物流,另外一个是驭势和上汽通用五菱在其宝骏生产基地所做的厂区物流。两个项目非常有典型意义,它真正地满足了四化,第一是无人化,车上完全没有安全员;第二个是常态化,一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20个小时,留下四个小时对车辆进行运维,同时做到风雨无阻;第三个,实现规模化,像这样的场景,今年会有几百台车在常态化的运营当中;第四个是运营化,就是能够切入到客户的运营场景当中去。比如说在厂区运营,车要能够去嵌入到生产的流水线节拍当中,而且很重要的一点,这么一个运营和运维都仅仅通过客户底层的工人来简便操作完成。

未来一年,吴甘沙认为,疫情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机会。无人化在物流的新基建当中,在其他一些场景当中,都变成了一个更高的更强烈的需求。

首先在新基建这一块儿。在新基建红红火火的大背景下面,还是聚焦做好“最初三公里”,这是一个破局点。从机场到工厂,进一步做到物流园区。真正的在“最初三公里”去解决效率和成本的问题。在明年底之前,期望会有达到千台这样规模的常态化运营,这个对于我们的技术,对于我们的运营运维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原创)驭势科技吴甘沙:物流无人驾驶“最初三公里”

*目标是明年底实现2亿营收

希望到明年底的时候,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能够实现2亿的营收,这个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无人驾驶真正能够实现财务意义上面的商业化。

同时,公司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对客户的承诺不中断、不推迟,客户有什么困难,尽公司所能去帮助他。比如说在香港机场,在疫情期间不能停止运营。而且因为一些隔离政策,工程师没办法去现场,所以公司要去支持客户来去实现不间断的运营。公司从2月6日就开始复工,加班加点,尽量去赶上这个量产的进度,这是社会责任方面。而为了实现社会责任,必须得提前复工,但是复工不应该以员工的安全风险为代价。

最后一点,就是在公司层面,要预测最坏的,准备最好的。在资金层面,业务发展层面,大环境层面,要预测最坏的,但同时要准备最好的,因为疫情带来了无人化的新需求,客户都在增加他们的订单有的客户订单以数量级的速度在增加。公司也看到下半年也许会存在一些需求的报复性反弹,所有这些,都要去准备好最好的。

*新闻链接:驭势科技走向“AI司机”群

驭势科技成立于2016年2月,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无人驾驶商业化领跑者,为多类实体经济场景交付了安全可靠的“AI司机”。公司由前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领衔发起。

凭借自主研发智能驾驶系统U-Drive,驭势科技向X个商业化场景进行技术赋能并率先落地,入选国家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专项,并承担了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揭榜挂帅任务“高安全多场景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攻关。目前在无人物流车、乘用车自动驾驶、无人微公交等多个场景中实现商业化落地,并在物流场景率先实现“去安全员”常态化运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