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钟发射超万发的近防炮,为何要用价格昂贵的钨芯弹?

樊溢明


军舰上的最后一道防线近防炮射速动辄五六千发甚至上万发,而且30毫米钨合金脱壳穿甲弹一发炮弹的价格就是将近1千元,也就是说,这个东西随随便便扫一轮就是几十万大洋。

但是几十万上百万的近防炮炮弹的价格和动辄数以亿计的军舰,哪个更贵?


这跟日系车为了省油疯狂减重有什么区别?不都是用安全换油耗么?

如果为了节省2000万美元,而将数以亿计美元的军舰安危于不顾。

短时间来看,确实省了不少钱。但是如果战争爆发,一发反舰导弹侥幸穿过了远程防空导弹与中程防空导弹的封锁线。那么接下来,战舰就再无还手之力。

只能任人宰割。


所以,扣这点钱怕是疯了吧,更何况炮弹才多少钱?防空导弹价格那是以百万为单位的,一发导弹就购买一大堆的近防炮炮弹了,所以要不要连导弹一块取消了?


啸鹰评


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特别是在海军舰艇上的武器更加贵,根据温消息的报道称中国新型的1130进防炮使用的钨芯穿甲弹单价高达1000多块人民币,按照现在给出的数据来看,一分钟能倾泻1万多发炮弹,平均每秒166发,每秒钟就搭出去的炮弹价格就高达16.6万元人民币,一分钟996万人民币,这个价格可以随便在中国哪一个城市买一套房。那么怎么样选择价格更贵的钨芯穿甲弹而不是普通的钢质穿甲弹呢?

诚然,如果是使用普通的钢制穿甲弹价格肯定没有钨芯穿甲弹那么贵,但为什么会选择钨芯穿甲弹呢?这钨芯穿甲弹一般不是坦克进行穿甲的时候使用的吗?为什么进防炮要装备这种炮弹呢?其实这主要是考虑到现在反舰导弹性能增强的原因,像以前的部分反舰导弹的末端突防速度都在音速以下,但是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增强,现在反舰导弹的末端突防速度最高可以达三马赫以左右,为了适应在三马赫左右的速度飞行单体的结构强度设计就必须加强,所以为了更好的对导弹进行破坏使用高性能的穿甲弹拦截效果会更好。

所以像现在中国使用的一般都是30毫米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而相对之下美国则是使用贫铀穿甲弹,这种穿甲弹的穿甲性能要高于钨芯穿甲弹。所以提高炮弹的性能就是为了增加拦截的成功率,毕竟是军舰的最后一道防线近防泡拦截不成功的话,那军舰只能成仁了。不过一般都是穿甲弹和高爆弹混搭,这样的效果才会更好。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近防炮是舰艇最后一道防护网,所以必须想尽办法来提高拦截效率,一旦被破防,舰艇将会遭受巨大打击,轻则受伤,重则瘫痪丧失战斗力。



提高拦截概率的一个直接办法就是提高射速,美军的“密集阵”每分钟射速4000发,只能拦截一倍音速的飞行器,而我国最新研发的1130近防炮每分钟射速达到了11000发,所谓1130就是11根炮管,30毫米口径。凭超高射速和先进的火控系统,1130近防炮可以有效拦截3倍音速的导弹。


但是,近防炮的有效拦截距离很短,虽然30毫米口径弹药最大射程可达5000米,但针对飞机拦截距离只有3000米,针对反舰导弹的有效距离只有2000米左右,也就是拦截时间非常短,一旦失手,后果不堪设想。近防炮必须保证一次性摧毁目标。

反舰导弹的前端是导引头,打中导引头不会立刻使其爆炸,导弹因为惯性仍然有可能撞到舰艇,所以近防炮弹药得有一定的穿甲能力。而目前主流穿甲弹都采用重钨合金作为弹芯,钨合金密度大,硬度高,钨芯弹头直径只有弹药口径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穿甲能力极强,采用钨芯弹头的30毫米近防炮弹,有效穿甲深度可达50-70毫米,而且,近防炮高速持续射击时,炮弹要承受很高的火焰温度,钨芯硬度大,不易变形,保证了射击精度。



止水兴波


钨芯脱壳穿甲弹虽然贵,但是比起它用来保护的大型军舰,还是便宜多了。

被军迷称为“万发炮”的近防炮正式名称是H/PJ-11型11管30毫米舰炮,由于这型加特林原理的转管炮最高射速为每分钟11000发,因此得名“万发炮”。

1130炮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舰载近防炮,没有之一,超高的射速和30毫米口径带来的毁伤能力使其能够有效拦截末端突防速度2马赫的反舰导弹(没错,说的就是雄3),综合性能好于美国的密集阵、俄罗斯的AK630等。1130炮目前广泛装备于我国航母、052D驱逐舰以及054A护卫舰上,成为我国主力舰艇在面对空中威胁时的最后一道防线。上图就是辽宁舰上的1130炮开火瞬间。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为了保证毁伤效果,国产1130炮使用了昂贵的钨芯脱壳穿甲弹。钨作为一种高密度的金属材料(密度为19.35克/每立方厘米),钨合金不仅密度大而且硬度好,是制造硬芯弹药的上好材料,仅次于贫铀。但是,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钨芯脱壳穿甲弹在拥有良好穿甲能力的同时,却造价高昂。

我国1130炮使用的30毫米钨芯脱壳穿甲弹的单价笔者也不得而知,但是参考我国向泰国出售轮式装甲车的交易价格,其使用的30毫米曳光高爆弹单价已经高达110美元,约合人民币770元,更高端的钨芯脱壳穿甲弹单价应该在1000元以上。按照1130炮的射速,每秒钟发射183发,一辆帕萨特的钱就瞬间就打完了。而拦截一枚反舰导弹一般需设计3-5秒钟,一辆大奔就打出去了,真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至于说1130炮为何以如此高的射速还要使用这么昂贵的弹药,笔者想起一个多年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以色列前总理梅厄夫人时察军队狙击手训练时,听说每名狙击手一年要耗费成千上万发子弹,觉得花费太高。陪同时察的军官反问梅厄夫人:夫人您觉得您的生命值多少发子弹呢?虽然这篇文章有地摊之嫌,但是道理却是很明显,用在这个问题上也非常合适:脱壳钨芯穿甲弹虽然贵,但是跟军舰比起来呢?

现代反舰导弹都使用半穿甲战斗部,战斗部外层、头部都包裹着一层钢质外壳,以穿透军舰后进入舰体内延迟爆炸,提高毁伤效果。由于近防炮对反舰导弹的拦截距离一般在3公里以内,如果只击中反舰导弹的弹体,反舰导弹仍然能以巨大的惯性冲向军舰,因此最好能击穿、毁伤乃至引爆反舰导弹的战斗部才能确保本舰安全。为了击穿反舰导弹由金属外壳包裹的半穿甲战斗部,最好就是用穿甲能力极强的钨芯脱壳穿甲弹。笔者曾经看过一个视频,俄罗斯的AK630或者卡什坦近防炮拦截反舰导弹实验,反舰导弹被击中后仍然以原来的飞信轨迹飞行了很长一段距离,但是未被引爆。如果是在实战中,这枚被近防炮击中的反舰导弹有很大的概率仍然命中目标军舰。

1130炮作为我国最高端的舰载近防炮,是价值数十亿乃至数百亿各型舰艇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失手,那损失的可就不是一辆帕萨特或者大奔了,孰轻孰重,不难选择。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事实上绝大多数近防炮的射速都在5000发/分以下,欧洲的守门员近防炮系统主武器是GAU-8A“复仇者”30毫米七管加特林速射炮,最高射速只有4200发/分钟,而美国的密集阵近防炮则采用6管20毫米M61A1加特林枪炮管,射速在3000到4500发/分钟左右,俄罗斯的AK630近防炮使用6管AO-18型30mm加特林机炮作为输出,射速在3000发/分钟。唯一超过万发每分的是我国最强的1130近防炮,其射速可达1.1万发/分,性能高居世界第一!


(欧洲守门员近防炮系统)

那么射速这么快的近防炮是不是使用的弹药很便宜呢?还真不是!近防炮主要装备穿甲弹、高爆榴弹、半穿甲榴弹等多型号弹种,而其中又以小口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使用最多。近防炮穿甲弹构造和坦克用穿甲弹基本类似,内部长杆式弹芯也多使用钨合金或者贫铀合金材料制造而成。
(730近防炮装弹)

(30毫米脱壳穿甲弹外观)

相比于一体成型的普通高爆弹和尖头穿甲弹而言,由于高规格的弹体材料和复杂的加工工艺,尾稳脱壳穿甲弹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目前1130近防炮上所使用的30毫米口径钨合金弹体尾稳脱穿弹,单发价格大约为1000元人民币/发,密集阵和守门员近防系统则多采用贫铀穿甲弹。贫铀弹成本约为钨合金弹的一半,但是考虑到物价和汇率因素,密集阵所使用的贫铀弹价格应该与1130穿甲弹价格相差不多,甚至可能更贵!
(30毫米脱壳穿甲弹钨合金弹芯)

1130近防炮射速每分钟1.1万发,每秒约183发单价1000元,也就是说一分钟持续射击能够泼洒出去1100万元人民币,每秒消费高达18.3万人民币,如果真是这样,那近防炮的花费是不是太高了点呢?
(730近防炮对海射击训练,看看地上的弹壳)

其实近防炮的攻击模式和我们想的并不相同,近防炮因为有火控雷达自动进行搜索瞄准,因此可以迅速完成对目标的方位锁定,所以只需要通过超高射速在指定空域形成密集弹幕就可以对空中目标进行有效拦截,不需要向老式防空火炮一样连续不停地对目标进行跟踪射击。

(苏联卡什坦近防系统拦截目标过程,火控雷达指引,然后直接弹幕覆盖)

1130炮通常是以长短点射的方式进行防空拦截,每次拦截发射时间为0.1秒,也就是一次拦截只消耗约20发钨合金穿甲弹,换算下来也就是说2万人民币而已,如果再算上穿甲弹与高爆弹的搭配混合使用,费用还会更低,相对于反舰导弹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单价而言,还是非常划算的!
(近防炮弹链通常穿甲弹与高爆弹组合装弹)

那么为什么近防炮一定要使用昂贵的钨芯穿甲弹呢?这主要是由近防炮的战术任务决定!近防炮作为军舰防空系统的最后一道屏障,拦截距离通常在3公里以内,所以必须确保在短时间内对来袭目标做到一击必杀,如果不能在较远距离将目标打爆,其弹体仍旧会因为惯性冲击对军舰造成较大损伤。而且现代反舰导弹和飞机通常都有一定的防弹设计,特别是像苏24这样的对地攻击飞机拥有厚度十几毫米的钛合金防弹钢板,只有使用穿甲能力达到30毫米以上的钨芯脱壳穿甲弹才能做到真正的绝杀!


军武吐槽君


近防炮用没有装药的穿甲弹,其实是为了能够更彻底地毁伤敌方袭来的导弹。

我国给730、1130近防炮配备的钨合金APFSDS,给近防炮用APFSDS是世界上独一份

美国的密集阵近防炮的Mk244弹药,也是钨合金穿甲弹,但是是APDS结构

052D 1130近防炮开火

近防炮使用穿甲弹头,其实是吸取了高爆弹头威力不够的教训。可能有人觉得奇怪,一枚30mm的高爆弹,已经相当于一枚机炮的炮弹的尺寸,这种炮弹1-2发就能打下一架战斗机,难道奈何不了一枚导弹吗?为何还要上钨合金穿甲弹头呢?其实是因为对毁伤程度的要求不同。对飞机,只要破坏其发动机,击毁座舱,或者打断机翼,这架飞机基本上就废了。军舰要防御的是导弹,在末端飞行时,导弹只靠惯性飞行,此时舰船相对于导弹几乎是静止的。也就是说,即便命中一两发炮弹,也只能是让导弹的控制功能失常,但是导弹的巨大动量是没有办法克服的,所以命中后导弹仍有一定概率会击中军舰。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大家都知道,反舰导弹用的是半穿甲弹头,如果之前近防炮的命中不足以击穿半穿甲弹头的药罩,它的战斗部就依然可以工作,如果导弹被击中后依靠惯性砸到军舰内部引爆,近防炮也就白忙活了。这就好比二战时期,神风特攻队的飞机已经被小口径高炮多次命中还一头撞到了美国军舰上一样,你说美国大兵多冤啊~要是能一炮打的它凌空爆炸,是不是就安全多了?


我国C802反舰导弹半穿甲弹头。这个外壳厚度,尤其是头部,不上穿甲弹还真打不穿

这就是我国要用给这么小口径的近防炮用动能穿甲弹的原因。动能穿甲弹弹通过硬碰硬可以有效穿透半穿甲弹头厚厚的外壳,引爆其战斗部或者毁坏掉引信。这样即便导弹依靠惯性击中了目标,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高爆弹头由于是瞬发引信,爆炸后产生的破片还不足以直接毁掉战斗部,因此需要比穿甲弹更多的命中,大大降低了作战效能。


纸上的宣仔


兔哥回答,近防炮的炮弹有多种,就所使用的穿甲弹而言则是近防炮主要的弹种,那么近防炮为什么要使用高硬度的穿甲弹呢?这和近防炮的作战性质有关系。所谓近防炮就是对近距离的目标进行防御性的拦截,近防炮的射程都很近,通常根据口径不同在5000米左右,近防炮的主要作战目标是逼近的导弹等目标。近防炮被广泛的使用在陆地防空,舰船上的防御反舰导弹的攻击。近防炮在舰船上属于整个舰船的最后一个防御手段,也是最后的屏障。因此,近防炮的射速都很高,通常都达到数千至上万发,所以都采用多管布置力求射速满足防御反舰导弹的能力。


近防炮的拦截反舰导弹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反舰导弹的前面形成一个弹幕,距离通常是2000千米左右,这个距离对于亚音速的反舰导弹来说也只有5~6秒左右的时间,而对于两倍音速的反舰导弹来说只有3秒左右的时间,这对于近防炮的拦截不光是能拦住的问题,还必须要保证击毁来袭的反舰导弹。否则即便是能够拦住而无法击毁反舰导弹,那么,如此高速飞行的反舰导弹即便是失去爆炸威力,巨大的惯性冲击力也会将舰体击破,这样的拦截显然是不成功的,也是不能被 受的。


那么,要加大近防炮的拦截成功率就只能是从近防炮所使用的炮弹上面下功夫了,近防炮的口径受多管安装布局和高射速要求的限制不能过大,通常只有20~30厘米的口径,口径小也意味着动能小,普通的弹药对于反舰导弹的击毁效率并不高。从反舰导弹方面来说,并不是纸糊的,反舰导弹为了能够获得突防的成功率和射入舰体内爆炸通常都是半穿甲弹头,弹头都具备抗击炮弹爆炸破片损伤的能力,前面兔哥说了,即便是被近防炮击中不能将其击毁或是改变弹道,那么近距离反舰导弹的残骸依然会对舰船造成损伤,所以就必须要增强弹头侵彻力。


近防炮为什么采用钨合金或者高硬度的弹头,这是因为,这是因为钨合金的硬度能够满足撞击反舰导弹所需穿透性能。只有这样才能把来袭的反舰导弹打爆,一旦反舰导弹爆炸也就失去了它自身的爆炸威力。其实,近防炮和反舰导弹的对撞并不容易,一分钟几千上万发的高射速,炮弹就像是一盆水一样的泼了过去,即便是这样能够命中导弹的数量也不多,主要是反舰导弹的体积太小了。反舰导弹长度不算短,但飞行至舰船两千米左右的距离时就是最后的冲刺了,这个距离上反舰导弹已经不会在采取机动规避动作了,因此,基本都和近防炮的射击角度近乎垂直,这无疑是增加了近防炮的拦截难度。


近防炮的钨合金弹药本身就是一个高价值的产品,加上几千上万发的高射速,一次拦截的费用是高昂的,但对于一艘军舰而言又算是小菜一碟,如果能够挽救军舰不被反舰导弹所击中,这个钱花的就太值了。在军舰的防御手段和导弹的攻击来说,导弹目前依然是战上风,发展也比军舰的防御武器要快速,目前,反舰导弹普遍向超音速的领域迈进,而且是速度越来越快,俗话说唯快不破,因此,面对反舰导弹的超音速甚至是高超音速的到来,近防武器的发展必将会发生改变,近防炮每分钟上万发的泼射炮弹已经到了极限,而且,拦截距离随着反舰导弹速度的提高,使拦截变的困难的同时,也必须要面对被近防炮击毁的反舰导弹高速破片来来的可能杀伤,另外,反舰导弹爆炸波束对军舰探测系统所产生的的波振扰动也是要面对的课题,为此,这种矛与盾的较量会继续下去。



兔哥42928


亚音速导弹的年代,印象中反舰导弹使用聚能战斗部的比较多。导弹正面是一块软软的铜合金,估计普通钢芯穿甲弹也能打穿。而且由于导弹速度慢,用高爆破片弹破坏导弹弹体,使其偏离目标也是可行的。比如当年中国就搞了双重命中理论,穿甲弹和高爆弹掺着来,精度不够破片凑。但是从后期发展来看,这种理论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现代超音速反舰导弹会充分利用自身的动能,通常使用半穿甲战斗部+延时引信,在击穿舰艇装甲后在内部爆炸,获得最大杀伤效果。因此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头部是相当坚固的,一般会用钛合金等制造。而3倍音速,一秒一公里,从海平面出现以后5秒就命中了,即使高爆破片破坏了制导和气动面,就靠惯性冲过去也大概率命中。

因此对付超音速导弹,比较靠谱的方法是正面击穿,引爆战斗部。即使这样,高速破片都够舰艇喝一壶的。

总结:使用钨合金穿甲弹头是小口径近防炮能够击穿反舰导弹弹头的保证。此外,弹头越重,远距离存能越高,大气扰动越小,有利于提高精度。

附图是一种半穿甲战斗部,头部是个大金属疙瘩,侧面是多个聚能药型罩。20mm—30mm的高爆弹也就手榴弹的威力,怕是搞不定这个硬脑壳吧,穿甲弹是必须滴。



味冷


首先纠正一下,现在的万发炮已经改成几发钨芯穿甲弹配一发高爆弹,以获得更好的阻拦效果。

答案很简单,有两条

第一条是有必要,可以数一下,配备1130近防炮甚至是730近防炮的军舰都有啥,很好数,无外乎就是052C,052D,055驱逐舰,还有后期的054A护卫舰,可能还有075两栖攻击舰,最后是航母。这些家伙随便拿一个出来,都是上亿的价格,而且近防炮拦截的时候除了演习,那就是别国的导弹突破了我们的拦截体系,都已经很接近我们的军舰了,你不用也得用啊,毕竟军舰更加值钱嘛。

第二条就是其实也没多贵,万发炮虽然每分钟万发,但是那种武器是点射,就是喷两秒,然后火控雷达扫描,再点射,一次点射,其实就能打出三百多枚炮弹,虽然比钢芯的贵了些,但完全有必要。


涛哥随便聊


钨芯弹虽然昂贵,但是能进一步保住比它更更有价值的舰艇、官兵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当一枚或几枚导弹以几倍甚至十倍以上音速向我方飞来,而且距离只有几公里乃至几百米的时候。我们最想的就是将导弹给干掉,不计成本的那种。这其中只有近防炮或近防导弹可以做到将其提前引爆,目前只有极少数军舰上装备有近防导弹,而绝大多数舰艇上装备的都是近防炮。而使用钨芯弹的近防炮,具有穿甲能力强的特点,从而提高拦截来袭导弹的能力。

钨芯弹,顾名思义就是在弹体内部装有钨合金弹芯;这个弹芯一般只占到弹口径的1/3~1/2;所使用的钨合金密度每立方米能达到18000kg,远远高于钢的7750kg~8050kg,而动能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决定,在等体积等速度的情况下,钨芯弹所带来的动能更具侵彻力;钨合金还具有耐高温不易变形的特点,毕竟一分钟一万发炮弹,炮管不融也得烧,高温下炮弹都变形了,还提什么拦截导弹。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一枚1000RMB的钨芯弹确实很贵,更何况不是一枚,是一分钟一万枚,一分钟下来买几辆高跑或几座别野土不是问题。但是也不要慌,这么高射速的近防炮不可能持续射击一分钟,况且也不可能备那么多弹。以我国海军准备的最新的11管30毫米近防炮为例,备弹1280发,也就是128万;要是将敌方几百万的导弹打掉,挽救的是一艘或几艘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的军舰、航母以及几百几千官兵和无数人民的生命财产相比,掂量掂量。
国防是靠钱堆来的,美国为何能当蓝星霸主?看看人家一年投入的几千亿美元,下血本换来的。我们虽然不称霸,但也要有能够打败任何来犯之敌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