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古人的名和字有什么区别?


你不知道,古人的名和字有什么区别?

谚语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礼记 曲礼》记载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人除了有姓、名之外还有字,姓我们了解,但名和字有什么区别呢?

正常情况下“名“是出生时由家中长辈起,供长辈呼唤。到了男子二十岁之时举行加冠礼(成人礼)之时,或女子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之时,需要取一个“字”作为成人之后,同辈之间互相称呼。(所以女子十五岁后叫“待字闺中“)。

取字也是有讲究的,名和字在意义上都需要存在一定的联系,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所以字又称作“表字”,名和字的表里关系多种多样,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名和字表达同样的意思,互相呼应,我们举一些古代名人为例,如:民族英雄岳飞,姓岳名飞字鹏举,鹏是大鸟,举是高飞,所以鹏举就是大鹏鸟高飞,与飞意义相近。张飞字翼德,名是飞,字中的翼代表羽翼,有羽翼才能飞。三国名相诸葛亮,名亮字孔明,“亮”与“明”的是同一个意思。

第二种:名和字代表相反的意思,唐代大文豪韩愈字退之,愈的意思是痊愈之意,退也可以这么解释;北宋大词人晏殊,字同叔,“殊与同”就是意义相反,所谓殊途同归;再如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其名熹,字元晦,“熹”明亮之意,而“晦”则是昏暗的意思。

第三种:字是名的解释和延申,写出“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婉约派大词人南唐后主李煜字重光,煜字中有“火”字,古代没有电灯只有“火”才能见到“光”。写出《资治通鉴》的史学家司马光,也就是砸缸的那位,名光字君实,名和字的延申关系是,(君)子应该踏踏(实)实,才能(光)明磊落。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字改之,过是过错,所以改之。


你不知道,古人的名和字有什么区别?


那么名和字在用法上有什么区别呢?根据《礼记--·檀弓》的解释,人在成年以后,“名“只供长辈、上级称呼,或自称以表示谦逊,”字“才是用来与同辈、同事、朋友之间称呼的。有时候,上级对下级也称字,是为了表示与下级关系亲近或自谦。同辈人只呼其名而不称呼字是非常不尊重对方的行为。所以影视剧里常常出现的台词,如:“岳飞大哥,受小弟一拜”“周瑜贤弟,别来无恙”之类的语言是根本不可能在实际情况中出现的。只能贻笑大方。

历朝历代皇帝对臣子最高的礼遇不是封侯拜相,也不是裂土封疆,而是:“见君不趋、称臣不名、剑履上殿”这个三大礼遇。,封侯拜相、裂土封疆的臣子非常多,而获得这三大礼遇的臣子屈指可数。汉代萧何、霍光、曹操等少数权臣都获得了这三大礼遇。其中的“称臣不名”,就是面对君王自称的时候不用用自己的名自称,他上奏的时候只要说”臣乞奏……”,而不用说”臣(萧)何乞奏…..”。也就是说对皇帝说话,不称自己的名是最高礼遇。

以上就是古人名和字的区别,点击关注,下期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