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五月的德令哈春天悄然来迟

让我们一起倾听亲历者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这其间还有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儿,就是民师教工宿舍工程开工了。

五月的德令哈,春天悄然来迟。马路两边的树木,远看已然透绿,树下的绿化带里新草齐刷刷冒尖,从枯黄的旧草中窜出,远看像是铺上了一层薄薄的地毯。民师西南围墙外的一片小松树林,树枝头上,一簇簇蒙有灰尘的黑绿色的松枝尖端也长出了几公分长的嫩绿色松针,手捏上去软软的,给人以清新温存之感。地上小草、不知名的小野花也破土而出,一扫严冬的沉寂。树上一种类似黄雀的小鸟,在树枝间飞来跳去,间或十几只刷地一声一起飞起,扑愣愣地落到另一颗树头上,小鸟叽叽喳喳,用自己的语言迎接春天的到来。

透过鸟叫声,远处传来轰轰哗哗的声音,循声走去,长度80余米宽约2米的巴音河大坝展现在眼前。这时河里的冰已完全融化,由于有源头雪山融化的水源补给,巴音河水量大增。大坝下的闸门已大部分提起,河水从五十余米宽的闸门下汹涌而出,形成一道长长的落差两三米的瀑布。瀑布下方落水力量很大很急,造成了一道凹于水面的漩涡,哗哗的水流拍击声,虽然算不上震耳欲聋,却也让人说话要加大嗓门。站在坝上,放眼向北望去,由于坝的拦截,水面很宽,足有60余米,中间水深约1米多,两边河床逐渐抬起,河边水下的卵石清楚可见,水面中间部分呈蓝绿色,两边颜色逐渐变浅,河水浮浮涌涌。远望巴音河大桥横亘两岸,桥上移动的车辆,人影等看的较清晰。放眼向南望去。水面比大坝北面低了不少,由于水浅些,水流急,水面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浪花,再往前河流向东南方向弯折而去,就看不到了。信步走下大坝,来到南侧河边,踩着河边鹅卵石,伸手到水里,不由地像触电般缩了回来,水太凉了,闸手,这是雪山水啊。

说起来。来德令哈半年多了,这还是第一次仔细地观察了巴音河。不是不关心巴音河,而是这以前巴音河水大部分结冰,看点不多。

从1975年起,青海农建师已经改制为国营农场,称为格尔木农场总场,由海西州代管,马海是分场。大约在78年还是79年,马海中学的老师,都填了由海西州人事部门下发的干部登记表,明确了国家干部的身份,因此调来德令哈就定为行政24级,在马海是农工级的其他人则于80年4月,参加了州人事局组织的统一转干考试,然后转为干部身份,根据从事的岗位,确定了相应的级别。

问题来了,1979年就开始了的全国性的国家工作人员40%调级,就降临到我们头上。这次全国有比例的大调级,难度相当大,为了争到%40以内,据说各地发生了不少案子,有的甚至闹出了人命。调我们来德令哈的州文教局的吴洪林局长,召集文教部门的14人开了几次会,传达文件,解读政策,让我们讨论如何决定40%的人选。这14人是7户,40%应该是5.6人,就算是进上去调6人,每户1人的话,还有1户调不上。关乎个人经济利益的事儿,谁也不愿意发扬风格,让出这一名额,怎末办?最最下策的办法是7户抓阄。吴局长看出了大家的难处,说:“既然我把大家带了来,我负责,想办法解决问题吧”。

几天后,吴局长又召集我们开会,他奔走了州上几次,终于要下了缺少的1.4人的名额。这是州属其他好多单位,剩余的零点几甚至零点零几的尾数凑起来的,问题圆满解决了。接着是填表,一户一表,夫妇两人自主决定谁调级。这次调级后,我是行政23级,爱人转干后为行政24级。经过这件事,我们对吴局长的为人,增加了几分敬佩。

吴局长的女儿吴炳兰,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州民师任教。吴局长退休后定居在江苏老家,他一直同州文工团的孙中天保持联系,孙中天于1987年底调回到山东临淄人民银行工作,现已退休。其夫人陈瑞芳同我爱人一样,于1888年10月从民师提前退休回济南。三年前,孙中天从临淄给我打电话,告知吴局长在江苏老家辞世,闻之我们都很悲痛,愿好人在天堂安息。

国家经过那次惨痛的调级教训后,以后的工作人员调整工资级别,都是划定条条杠杠,杠内的调、杠外的不调。这样做的是是非非,民意已有定论。

德令哈冬天很冷,路边、荒坡的积雪一冬天不化。在农建师时,每次探亲乘坐大客车经过德令哈,印象最深的就是公路两边、以及绵延至戈壁滩上的厚厚的积雪。

伴随着刚刚调上工资的喜悦,我们迎来了调到德令哈后的第一个夏天。

7、8月份,德令哈很热,天空的太阳,没有一丝云彩遮拦,毒辣的阳光,倾泻在高原上的德令哈城区及周边、草原、戈壁、农场的广袤大地上,像要把一切引燃。这时若穿短袖上衣,不带帽子站在阳光下,不到十分钟就会晒得胳膊及脸上起皮。站在巴音河大桥的护栏旁向下看,水量丰沛的巴音河里,蔚蓝的河水泛着浪花,阳光直射在河面上,浪花又把阳光撕碎,恰似一地银元铺满河面。河水汹涌地穿过桥底,哗哗的流水声,桥上的汽车喇叭声,不时掠过水面的水鸟啾啾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支动听的交响曲。

再抬头向南边远处看去,河边的沙滩上、卵石间有一些人在戏水,玩耍,大人孩子都有。有人卷着裤腿,试图向河中心处靠近,可能是水渐渐深了,也可能是水太凉,没走几步又返回来。这一段河床,河西坡缓,河东坡陡一些。河东岸有一条沿河小路,小路向南延伸,看到有一片小树林,树林旁边,就是州民师校园,我的工作单位。此时我不禁感叹,巴音河—州民师,我的工作与生活,已经紧紧地和巴音河联系在一起了。

再横过马路,来到大桥北侧,极目远望,河面逐渐变窄,河面上骑着一座建筑,太远了看不清楚是什么建筑,后来得知是一座水电站。德令哈的用电,是西边300公里处的大柴旦火电厂和这处水电站发的电联网供应的;德令哈的自来水,其水源也是来自巴音河。

德令哈的夏天很热,准确地说是夏天的白天很热。进入夜晚,天气迅速凉爽下来,最热的天,晚上睡觉也要盖一床毛毯或者薄被子。这就是高原气候的特点,昼夜温差大,名副其实的“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

知青往事:五月的德令哈春天悄然来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