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不乖時,父母育兒分四步,恰巧敗在第四步,對孩子造成了影響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有他們的必經階段。而我們常常會納悶,為什麼

一向乖巧的寶寶,會突然變得不可理喻。在堆積木的過程中,突然就要發脾氣,一邊推倒剛擺好的“城堡”,一邊哭鬧。還有明明在一歲多的時候吃飯很好,到了兩歲,突然就不好好吃飯了。

娃不乖時,父母育兒分四步,恰巧敗在第四步,對孩子造成了影響

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太多的寶媽都是暴躁的。因為不理解這是為什麼,即使明白孩子有Terrible Two的階段,但每每遇到孩子不乖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的吼叫或者打罵孩子。我們是否認真的想過,造成家裡一團糟的情況,是因為孩子,還是因為大人?

娃不乖時,父母育兒分四步,恰巧敗在第四步,對孩子造成了影響

一條朋友圈,引起閨蜜對娃“暴力”育的反思

閨蜜說她看了一條朋友圈,是一位從事早教教育的朋友,發的關於她兩歲兒子的狀態。看完之後,對她的觸動特別大。她說:“我兒子兩歲之前一直特別乖,我第一次動手打他就是在他兩歲的時候。起因是他突然發脾氣扔玩具,後來只要孩子一鬧騰,就總是想要動手管教他。看了人家的朋友圈,我才知道,原來問題是我,不是孩子。

娃不乖時,父母育兒分四步,恰巧敗在第四步,對孩子造成了影響

我很好奇這是怎樣的一條朋友圈,能讓我一直認為“暴力”能解決孩子不乖問題的閨蜜,有這樣的反思。她發給我看了下,大概意思是說,孩子進入兩歲敏感期了,最近總是會有一些不好的表現,比如:心情不好就打人,不讓做的事情反覆試探,吃飯要看心情,邊吃邊玩。但是自己從事早教工作,深知這些都是這個階段孩子的正常表現

娃不乖時,父母育兒分四步,恰巧敗在第四步,對孩子造成了影響

她所採取的措施是:任由孩子發洩(打人除外),之後會蹲下來先認可孩子不好的情緒,表示共情,然後尋找原因商量解決方法。每次都要走這一套的程序,真的很累。可是作為媽媽,依然想對二歲的寶寶說,我的孩子你可以慢慢來,慢慢體會這個世界,慢慢學著長大,我們都不急…我想真正觸動閨蜜的是最後說給孩子的那句話:慢慢來,我們都不急。

娃不乖時,父母育兒分四步,恰巧敗在第四步,對孩子造成了影響

父母的“假”科學育兒

《0-6歲,兒童感覺統合訓練》一書中指出,父母不僅需要科學育兒的知識,還要掌握各個時期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

我們現在都講究科學育兒,父母願意花很多錢送不諳世事的寶寶去早教中心上課,也願意花時間瞭解孩子的成長點滴。我們通常的做法是這樣的:

A、 求助。遇到孩子出現成長問題的時候,媽媽會常常深夜無法入睡,上網搜索孩子做出某些行為的原因。

娃不乖時,父母育兒分四步,恰巧敗在第四步,對孩子造成了影響

B、 找到同類。我們會在網上找到別人家孩子和自家娃有類似的行為,並且發現有很多家長都在說,我娃也是這樣的時候,就會深深的出一口氣。心想:哦,原來不是隻有我家娃是這樣的,那就放心了

C、 找到孩子行為的原因

找到同類後,就是找到了和我們同樣在經歷“家庭大戰”的父母,此時就能靜下心來找孩子發生這種行為的原因。然後發現,原來孩子這樣是有原因的,比如:可怕的兩歲,秩序敏感期,語言敏感期等。

娃不乖時,父母育兒分四步,恰巧敗在第四步,對孩子造成了影響

D、給娃講道理—不聽—暴躁。在明白孩子扔玩具,不好好吃飯,大哭大鬧的背後是有成長規律在作祟,然後就平心靜氣的娃講道理。幾次過後,發現孩子還是會重複之前的行為。接下來家長就會忍不住要厲聲斥責孩子的行為,並且會說:“我都給你講道理了,你聽不懂嗎?你記不住嗎?”

以上四點是想要科學育兒的家長的做法,但在最後一步的時候,我們通常是在進行“假”的科學育兒。因為我們找到了孩子的成長特點和規律,卻沒有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娃不乖時,父母育兒分四步,恰巧敗在第四步,對孩子造成了影響

父母暴躁,對孩子的影響

上面提到的這條朋友圈,給我觸動最大的一句話是:“每次都要走這一套的程序,真的很累。”這點是我們很多家長所做不到的,我們也許會在孩子第一次扔玩具的時候表示共情,第二次第三次也能勉強做到,但當孩子依然在觸碰家長底線的時候,大部分家長就被“點燃”了,甚至會比沒有共情之前表達的更加憤怒。因為你認為你對孩子的“理解”,並沒有換來你想要的結果:孩子“聽話”了。

娃不乖時,父母育兒分四步,恰巧敗在第四步,對孩子造成了影響

無法控制自己暴躁的情緒,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

1、 孩子也會大聲吼叫

當人生氣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提高分貝,企圖用大嗓門來制止孩子的不乖行為。三五個月你發現不了什麼,日子久了,你會發現你的孩子說話聲音也變大了。尤其是當他生氣煩躁的時候,會用大嗓門來表達自己。

2、 孩子也會動手打人

關於這點有很多真實的印證,那就是在家裡經常捱揍的孩子,在外面也會容易動手。而那些從來沒有被胖揍過的孩子,當和別人發生衝突的時候,不會動手,甚至都不知道還擊。

娃不乖時,父母育兒分四步,恰巧敗在第四步,對孩子造成了影響

3、 孩子也會沒有耐心

有的家長會說,我已經很好脾氣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同樣的錯誤,他難道不是在挑戰我的底線嗎?孩子並不知道什麼是家長的底線,他只是在學著成長,他在用自己的方法摸清楚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當他發現父母對自己的態度並不是始終如一的時候,會打亂他的判斷,他也會變得沒有耐心,遇事焦躁

寫給家長朋友們:

我們都說孩子是天使,突然有一天“天使”變“惡魔”了,恭喜你,你的孩子在正常的成長,他並沒有變壞。相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家長只需要做到的是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多堅持幾次,你會看到孩子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