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算是千古一帝吗?你怎么看?

我的独立空间


武则天确实是千古一帝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录以来,唯一的以为女皇帝,什么叫千古一帝?就凭这一点,只有武则天才配得上是千古一帝,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老爷们,又都是皇帝,文治武功各有千秋,也差不了几何,凭什么叫千古一帝呢?他们只能叫历史名帝,不能叫千古一帝。这个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就历史地位来看,武则天算不算千古一帝呢?当然是。

第一,论智慧,论胆略。我们一直从古代说到现在,中国无疑都是男权社会,在男权社会里,不要说当皇帝,就是做一个高官,也很不容易,同等条件下,女同胞要比男同胞付出更多的代价或者努力,更要有比男同胞高出一个数量级的智慧,才能达到相同的位置。这就是是说,同样是皇帝,武则天的智慧要高于所有的男性皇帝。中国古代有很多出名的太后,什么吕后、慈禧太后等等,尽管是大权独揽,没有一个敢做皇帝的,武则天偏偏就不做幕后的太后,她就是要当皇帝,这种胆略,谁能比?非但女子比不了,历史上也无男人敢比。王莽篡汉什么结局?武周代唐又是什么结果?只有佩服吧?

第二, 论文治,论武功。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尊佛重教,改造汉字,一点不输盛唐气象。她在位15年,内平叛乱,外除强敌,什么吐蕃、突厥等均被扫平,开疆拓土,设置安西都护府,长寿三年(694年),各国君臣聚钱百万亿,买尽天下铜铁。建成后柱身碑刻文武百官和万国元首的名字,武则天亲题:“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寓意武周为天下中心枢纽,统领万国。遥想女皇当年,虽年逾七旬,却形如少妇,美艳无双,面南背北,独坐朝堂,只有她,才有资格问,古往今来,就是再往后数一千年,谁堪比朕?

武则天如此的智慧,如此的贡献,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人称她是千古一帝?因为历史都是男人们写的,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称为千古一帝,老爷们们情何以堪?但是,纵观历史,真正能撑得起千古一帝这个称号的,只有武曌一人而已。


老生闲编


武则天能凭借自己的女儿身坐上皇帝的宝座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毕竟当时的社会是男人当权的社会。

武则天关于军事和政治上的所做所为也几乎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人们批评武则天是败家娘们,主要是因为武则天排除异己、玩政斗和清洗搞垮了唐军的战斗力。

对于这个罪名,武则天其实也很无奈,毕竟一个女人当皇帝阻力是很多的。

这是因为能力的朝臣肯定不会服武则天的,毕竟这个天下是姓李的天下,一个外姓女子当皇帝像什么样子。

所以对于这样反对自己的人,武则天肯定会选择清除,而这一清除就闯下大祸了,把有能力行军打仗的人全都排除了,导致朝廷上都是那些没有能力,但是听从武则天命令的人。

武则天也想在军事上一展抱负,但是手上没有可以打得赢仗的将军。所以在面对军事上问题,武则天只能改名大法来安慰自己了。

虽然武则天在军事上没有才能,但是在其他方面武则天做的还算好的。

比如经济方面,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她推行均田制、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她当政期间,国家与地方仓库里储满了粮食,户口显著提高。

另外在工业方面,武则天着重发展采矿业、铸造业和纺织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所以对于武则天来说,我们不要太苛刻,毕竟她当政期间国力昌盛,经济繁荣,





李氏工人


在男权社会中,自古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和男权社会主义制度,女性地位很低。男权统治者从古至今都是规则制定者。以今论古,武则天称不上千古一帝,只能称的上千古女帝这称呼。为了这个皇帝称号,通过精心布局几十年才得偿所愿。虽然把国家治理的国泰民安。并没有开疆拓土。只能说明是一个明君。而称不上千古一帝。千古一帝人选有二,成吉思汗和秦始皇。成吉思汗用蒙古铁骑攻陷西方多个国家,用攻陷的国家送给儿孙,一个黄金家族后代的封地,就等同于一个西方国家的面积。当时总共占领面积是3300万平方公里。比如今中国还大几倍多,当时成吉思汗是欧洲人的噩梦。可以称呼他为千古一帝。而秦始皇一统六国,修建长城,抵制外族。也算的上,清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后人以少胜多,攻陷大明朝。只能排在后面。贡献太少。清末误国。危害比贡献大。排名第一就是成吉思汗。


朕心凄凉


当然算,而且是很杰出的存在,没有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连接不起来的,她为孙子李隆基留下了好底子。临死前去帝号也是明智的选择,无论儿孙和大堂子民都欣然接受,而且她死后,她的娘家并没有受到清算,你看看吕雉死后吕家的族灭你就知道武则天的手段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绝对当的起杰出二字。


A768


关于武则天算不算千古一帝发表一下个人见解,从出现了所谓的“二圣”时期结束开始。高宗在位唐朝的疆域可以不断扩大,然而等到唐高宗一驾崩,号称“架空丈夫、把持朝政二十年”的武则天居然连仗都不会打了。

虽然表面上看,武则天是为了独揽大权,这才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将泰半精力都放在了铲除异己上,以至于对外战争频频失利。然而如果只是清除异己也就罢了,偏偏武则天自己又没有那份军事才华,只知道将唐高宗留下来的那些高级军事将领,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李孝逸、张虔勖、泉献诚等人杀光,流放光,却不知道任命合适的将领,更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打胜仗。

所以看看最后被武则天挑选出来的那些将军,要么是毫无军事指挥才能的平庸之辈,要么是不懂兵事的诸武子弟,如武重规、武攸宜、武三思、武懿宗等;要么是自己的男宠,如薛怀义等;要么就是自己还算信赖的文臣,如魏元忠、狄仁杰、韦待价等;即便好不容易找了真正武职出身的担任将领,也是临阵怯懦者如淳于处平。再加上缺乏长远有效的战略构想和军事部署,这便导致了武周时代动辄可见上十万的军队,在一群庸将的指挥下沦为无数炮灰。武则天也因此一度企图以物资、金帛、和亲换取苟安,然而由于并未认清突厥的真正意图,武则天派自己的侄子淮阳王武延秀前往突厥迎亲时,反被默啜借口武延秀并非李唐皇族子弟而拒婚——好不容易推出的一个和亲政策,居然被羞辱不说,最后还能沦为突厥出兵的借口。武则天的“军事才能”,简直就是惨不忍睹。

这就导致了武周时期的版图硬生生是比唐太宗唐高宗时期缩水了近五分之一,而武周时期的边境也堪称是安史之乱前最烂。可见唐高宗在世的时候,武则天根本就不曾接触到真正核心的军国大事——不然以武则天的智商,又怎么会在长年累月的耳濡目染下,水平如此的不堪入目?

而且更加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如果武则天光是个人能力不足也就罢了,可她身为武周王朝的皇帝,实际上连威望也没有多少。

圣历元年为了抵御突厥默啜的进攻,武则天亲自下诏募兵,结果募兵募了一个多月,居然连一千人都招不满。无奈之下,武则天只得打出自己的儿子——皇太子李显的名号,顿时“应募者云集”,没几天前来应征入伍的人就达到了五万之众。

不仅是天下百姓不肯买武则天这个所谓的武周皇帝的账,就连朝中大臣对武则天也多是阳奉阴违。尤其是在各路网文中,被吹成是武则天一手提拔起来的宰相狄仁杰,看似对武则天恭恭敬敬,实则一直在为光复李唐王朝,为李显的复位而不停奔走。光是劝说武则天重新册立李显为皇太子,狄仁杰就写了几万字的奏章,后来李显好不容易被接回皇宫,狄仁杰更是激动得涕泪交加。就更不用说吉顼、李昭德这些被武则天视为心腹,并赐予高官厚禄的重臣了。即便得到了武则天的重用,吉顼、李昭德等人仍旧经常抓住机会打击武氏子弟,劝说武则天将皇位传给李显而不是武承嗣。甚至神龙元年张柬之、李多祚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下台的时候,这些大臣还哽咽着表示,这是为了报答高宗大帝当年对自己的恩情。而此时距离唐高宗的离世,已然过去了整整二十一年的时间。

想想武则天作为唐高宗的皇后,唐中宗、唐睿宗的生母,号称在丈夫活着时就把持朝政二十余年,在唐高宗死后又亲自执政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居然还不能从容号令天下,不能让大臣真正效忠于自己,只能对内重用酷吏稳定朝政,对外无力反击一再溃败。

就是这样一位水平堪忧的统治者,如今只因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性皇帝,所以很多现代人本着一白遮三丑的心理——政绩不够,性别来吹,硬是将武则天粉饰成了是中国历史上治国水平数一数二的皇帝。

然而史书上的白纸黑字却是记载得清清楚楚,再明白不过了,无论是内政还是外战,说武则天执政能力平庸,都已经算是相当客气的话了。





华严


我认为武则天算是千古一帝。在中国历代皇帝的排位中,肯定是有她一席之地的。

武则天公元690年称帝,自立为武周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而后退位,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太上皇。而自武则天死后,中国再无女皇帝。就是权倾一时,始终把持朝纲、垂帘听政的清朝慈溪太后,也终究没敢称帝,不过是扶植了一个又一个的小皇帝,自己位居太后之位,而不敢对皇位越雷池一步。


纵观中国历史,历来王朝更迭都伴随着战争和流血,如元朝和清朝这样的外族掌权尚且不能容忍,更何况是女性掌权。但武则天办到了,她成为一国君王。而且在武则天期间,女性的社会地位比之之前有很很大的提高,使得很多人家“不重生男重生女”。女人也当时也可以当官,朝堂之上男官女官分列而立。她用酷吏稳定朝纲,用贤辰治理天下,曾经的热播电视<>就是讲述武则天在位期间,她帐下官吏狄仁杰探案查案的故事.

武则天在位期间,突厥,契丹,契丹都时不时出兵讨扰,与周朝打打和和,政局不如唐太宗时稳定.可作为一个刚刚成立的周朝来说,我却觉得能做成这样已经难能可贵了.相信大家都看过<>这部电视剧,除了对男主韦小宝能娶七个老婆的羡慕,估计就是对红花会这个组织中陈近南的个人英雄崇拜了.清朝都传到康熙爷手里了,大家还想着反清复明呢,可见武则天时期的打打闹闹明显就是外族和唐朝间一直存在的生存方式,并全是因为武则天上位就这样.


武则天执政期间,对于国家的举措都是有益的.她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使得人口数量得以增长,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增强.她重视文化发展,重视科举,用人不看门第,使得国家文风更盛.


武则天称帝,并没有使得国将不国,她推进了社会的发展,使得文明得以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使得外邦来朝,这些都是了不得的功绩.毕竟她以女儿身作到了多少男性皇帝都做不到的事.所以我觉得,武则天称的上"千古一帝".


木亦草


应该算是千古一女帝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娘” 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 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

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紫霄尘浮


应该算是千古一女帝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戏精晓鹏


应该算是千古一女帝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1] ,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2] 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3]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娟娟妈的生活


应该算是千古一女帝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1] ,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2] 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3]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