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宝宝》中解读国际文化融合下中式传统家庭关系的平衡与构建

皮克斯史上第一部由女导演创作的动画短片《包宝宝》讲述的不是一场梦,而是每个中式家庭的现实生活。

《包宝宝》讲述了一位华裔母亲抚养包宝宝长大成人的故事。一天早上,华裔母亲像往常一样揉面、按记儿、擀皮儿、包好包子后,将白白净净的包子蒸好并和丈夫一起食用,吃到最后一个时,包子突然张嘴大哭,活了起来。包宝宝在母亲的宠爱下长大,逐渐有了自己的个性,渴望独立,却最终被母亲吃掉。

影片是2018年上映,由华裔女性石之予导演的动画短片。虽然时长只有8分钟,可是豆瓣评分却达到了7.4分。伴随着上映后口碑逐渐走高,它更是夺得了奥斯卡电影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同时也是皮克斯历史上第一部由女导演创作的短片。

作为一部在国内上映的“中国家庭”短片,很多外国人看了只有哈哈大笑,而中国人却相反。短片里的“中式”夫妻关系、传统文化、家庭故事,无不戳中国人泪点,并引发深思:

在受西方文化猛烈冲击,和中国传统家庭文化渲染的双重影响下的中式家庭中,到底孰轻孰重?该如何在当下家庭关系中寻找平衡?又将走向何方?

单从影片聚焦的母子关系来看,不足以反映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想要发现、挖掘、解决这个传统中式家庭的母子矛盾,我们得从家庭的角度系统性分析。

从《包宝宝》中解读国际文化融合下中式传统家庭关系的平衡与构建

01、家庭中的父子关系

边缘化的父亲,让父子关系冷如寒冰

在近年来火热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就可以看出,当下社会对于父亲角色回归的强烈期待。在许多中国式家庭中,父亲本身并不能给孩子做好榜样。一方面在于很多父亲本身木讷寡言,不会沟通和教育,另一方面是因为父亲在家庭中被过度边缘化,导致对孩子关心不够。

在短片《包宝宝》中,包爸爸出现的画面其实是非常少的,在包宝宝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只出现过3次,由此可见包爸爸在家庭关系中的严重失位。

况且,在这仅有的3次画面中,包爸爸只有一次是和儿子有直接接触的。

在包妈妈“吃下”包宝宝后,她十分悲伤,一个人躺在床上哭泣。包爸爸此时进来看了一眼,没有任何的安慰。但是,他把长大成人的包宝宝带回了家,还在包宝宝犹豫要不要道歉的时候,在后面助攻了一把。

包爸爸在前面的画面并不多,可以被理解为一位在家庭中被过度边缘化的父亲形象。虽然他最后及时助攻,但是可以想到的是很多错失的爱已经无法弥补,让人惋惜。

从《包宝宝》中解读国际文化融合下中式传统家庭关系的平衡与构建

在电影《叶问4》中,同样有这样一位木讷寡言的父亲。

母亲早早去世,让阿正极度缺乏母爱。但是此时的叶问不仅没能弥补上相应的爱,反而给阿正设立错误的人生目标。处于青春期的阿正处处还顶撞叶问,更是让他苦恼。

直到叶问最后发现自己身患癌症,才幡然醒悟,回到家中陪阿正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

包爸爸和叶问最后的结局都很像,在人生晚年才懂得陪伴和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他们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在家庭中处于过于边缘化的位置,后者虽然处于家庭中心,却显得过于强势和不理解,都导致了父子关系冷若寒冰。

从《包宝宝》中解读国际文化融合下中式传统家庭关系的平衡与构建

那么身为人父,甚至是过于边缘化的父亲,该如何让冰冷的父子关系升温呢?

在情歌《陪你度过漫长岁月》中有一句这样的歌词:

陪你把沿路感想,活出了答案,陪你把独自孤独,变成了勇敢。一次次失去,又重来,我没离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仔细品品,这句情歌放在这里同样适用。一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道出了多少感情的真谛,其实感情并没有那么复杂,简简单单的陪伴就好,父子之情亦是如此。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父亲能够及时出现给出建议;在孩子需要独立的时候,父亲能站在远处默默眺望;在孩子需要陪伴时候,父亲能主动陪孩子出去春游、兜风、散步等等。

在陪伴次数增多,形成习惯后,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自然会从边缘走向中心。孩子在有困难时,也会想起父亲。双方互相理解、互相需要、互相陪伴,相信父子关系肯定会大有不同。

从《包宝宝》中解读国际文化融合下中式传统家庭关系的平衡与构建

02、家庭中的母子关系

强势的母亲,使得母子关系矛盾重重

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在短片中,用这句中国俗语来形容包妈妈再适合不过了。包妈妈过于强势,像极了许多中式家庭中的母亲。母亲过于强势,也是导致父亲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

包妈妈作为女主,画面非常之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吃下包宝宝”的时候。

在包妈妈百般呵护下长大的孩子,逐渐有了自己的个性,进入了叛逆期,更渴望外面的世界。在一次晚归后,包宝宝居然带回了自己的未婚女友,还是个洋女友。

婚姻乃人生大事,一时间,包妈妈难以接受,被吓得目瞪口呆。在包宝宝要离家出走时,包妈妈反复拉扯还是没能阻止,终于一激动一口吃下了自己最爱的孩子。最后,包妈妈也从噩梦中惊醒。

从包妈妈抚养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包妈妈在家庭中过于强势的地位。她生怕孩子受到一点伤害,以爱之名,强加控制,直到最后露出爱的獠牙,想要吞噬自己的孩子,让她自己都难以置信。

从《包宝宝》中解读国际文化融合下中式传统家庭关系的平衡与构建

包妈妈的爱让孩子感到极度窒息,这让我想到了《囧妈》里的母亲卢小花。

卢小花和包妈妈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算好了徐峥应该吃几块红烧肉,什么时候要孩子,甚至膀胱什么时候该排水,事无巨细,将徐峥包裹得严严实实。

紧密包裹下的爱,带来的不是成长,而是反抗。徐峥不仅一直以来和母亲关系僵硬,也没有学会如何去爱。直到最后枕边人离开,他才得以解开和母亲之间的心结。

卢小花和包妈妈的家庭,都是两个传统的中式家庭,只是后者身处北美,受到的西方文化冲击会更大。孩子更向往自由,母亲却固执不变,母子关系自然矛盾重重,一触即发。

从《包宝宝》中解读国际文化融合下中式传统家庭关系的平衡与构建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有着传统家庭观念的中国母亲,该如何避免强势,解开母子心结呢?

武志红老师曾经说过:

在中国,孩子长大后,没断奶的并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在我看来,母亲需要走出情感“共生”,尽早断奶。

“共生”是一种母婴关系,是婴幼儿对妈妈的全然依恋,没有妈妈,婴儿就活不下去。长期处于“共生”关系中的母亲,会把孩子当成她的一部分,见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掌控孩子甚至比原则还重要。

仔细想想,包妈妈和孩子之间就是一种“共生”关系。只要能够控制孩子,就算将孩子吞噬掉也在所不辞。

我们总是说孩子要尽早断奶,培养独立性。又有曾想过,母亲们也是如此。孩子幼年时,往往需要母亲无条件的爱,可是当孩子长大后,母亲也要走出情感“共生”,不再从孩子那里索取爱。

这时,包妈妈需要把“包宝宝”当成人来看待,而不是自己的附属“物品”。

要做到这一点,母亲需要在做到了解、尊重、体会孩子的个人喜好的基础上,去多做一些有助于个人成长的学习或者是兴趣爱好。

比如,当孩子吵着闹着出去玩了,母亲也可以出去上一些瑜伽课程,驱赶焦虑;可以去跳跳广场舞,放松身心;还可以多读读育儿书籍,以人为鉴,学习别人成功的育儿经验。

西方文化倡导孩子追求自由,中国传统文化则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不论是对于包妈妈还是我们而言,自己都要先走出情感“共生”,然后再试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两种文化在母子关系中合二为一。

从《包宝宝》中解读国际文化融合下中式传统家庭关系的平衡与构建

03、家庭中的夫妻关系

互不理解,让夫妻关系退居次位

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有这样一句话很好地描述了夫妻关系的重要性:

夫妻关系,才是家庭中的核心。

怎么理解?也就是说,在家庭中占第一位的,不应该是亲子关系,而是被许多中国人忽视的夫妻关系。在“公婆、夫妻、孩子”三世同堂的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才是家庭中的“定海神针”。

可是在短片《包宝宝》里面,夫妻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虽然镜头不多,可是却已足够我们了解这对夫妻日常的感情和生活状态。

早上一起来,包妈妈忙着做亲手做早饭,包爸爸全身关注地盯着电视,两人之间没有任何交流。饭做好了,包妈妈开心地将饭端上了桌,包爸爸却只是随便吃了两口,便匆匆赶去上班,留的包妈妈一个人在家垂头丧气地吃早餐。

这样的夫妻关系让家庭氛围显得尤为冰冷,特别是在有了孩子之后,更是如此。亲子关系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导致妻子无暇顾及丈夫,丈夫也没兴趣去陪妻子,形成了一种负向反馈。

从《包宝宝》中解读国际文化融合下中式传统家庭关系的平衡与构建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夫妻关系该如何回到本来的位置呢?

首先,放下对孩子的期待。

很多父母攀比心很强,他们期待孩子能实现自己未曾完成的愿望,更期待孩子比别人家强,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

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念。快乐本身应该来源于孩子独立完成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拿自己的愿望塞在孩子身上。只有认识到这一点,父母才能在生活中寻找别样的快乐来代替对孩子的期待。

然后,寻找自己的幸福。

有的父母还会以,“我为你放弃了诗和远方,所以你要听我的话”,来要求孩子。其实孩子并没用这样的希望,相反,这种牺牲本身是一种自私的体现。

这时,夫妻应该拾起“诗和远方”。在国庆或五一长假,“抛下”孩子,去巴厘岛,去仙本那,去阿联酋,痛痛快快地享受生活,找回夫妻之间的甜蜜。

最后,保持婚姻的新鲜感。

找回夫妻之间的甜蜜后,便要学会经验婚姻之道。

因为“往后余生,风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贫也是你,荣华是你,心底温柔是你,目光所致,也是你”。

要认识到,能够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的终身伴侣。倘若如此重要的关系都不能经营好,又怎么能去给孩子做好榜样呢?

黄磊老师曾经说过,“婚姻其实是一个彼此欣赏的过程,你不会的我来承包,你的进步我来夸赞”,想必这就是他保持婚姻新鲜感的秘籍。

从《包宝宝》中解读国际文化融合下中式传统家庭关系的平衡与构建

结语

《包宝宝》虽然只有短短的8分钟,却给我们展示了诸多经典的中式传统家庭符号:边缘化的父亲,强势的母亲,退居次位的夫妻关系等等。它们之间的互动,直戳我们心灵深处,引人泪目。

因此,想要走出家庭关系的围城,我们要让父子关系升温,让母子关系减压,更要让夫妻关系回到家庭核心。这样,才能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一个平衡的家庭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