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写了“青鹅”两字,武则天为何把宰相满门抄斩了?怎么一回事?

秉烛读春秋


被杀害得宰相名为裴炎,之所以会发生题目中所讲述的那件事,也是因为当权的人是武则天。

武则天,封建王朝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无论是虚名还是实权都是皇帝的女人,武则天作为封建王朝唯一的女皇帝,上台以后,必然会受到无数人的阻拦,想要稳住自己的皇位,武则天首先就需要心狠手辣,反对的人只会此起彼伏,武则天只有将各级反对官员一一斩杀,才不会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反对她。

武则天斩杀过得功臣无数,但凡是反对武则天的人,总要受到武则天的恶意报复,一直到朝廷上下再没有反对声音的时候,武则天才放下了屠刀。

宰相裴炎也是武则天的反对者之一,但在前期的时候,宰相裴炎也曾经帮助过武则天,一直到武氏在朝廷中日渐膨胀,裴炎才意识到了武则天的威胁,后来也是,被武则天找了个借口干掉了。

裴炎可以说是大唐王朝的一个忠臣,说是忠臣,却又曾经帮助过武则天,唐高宗李治去世以前,曾经重用武则天以及裴炎,武则天身为皇后,却能够染指军国大事,权势不可谓不大,裴炎身为宰相,后来的时候甚至被李治任命为了辅政大臣,算是李治的托孤对象了,于是乎,裴炎也自然而然的地位超然。

唐中宗李显在位期间,曾经试图重用外戚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甚至为此在很短的时间内提拔自己的岳父,李显的这一操作,本身是为了与自己的母亲,武则天争权,但这种操作自然而然的也要惹到朝中重臣,类似于裴炎这一类的人就是如此,于是乎,裴炎帮助武则天将李显赶下了皇位。

等到武家势力越来越大,裴炎也越发感觉到了武则天的威胁,于是乎,裴炎直言上谏试图挽回败局,奈何却只是徒劳,终是看着武家逐渐做大。

此后,裴炎也混入了反武的阵营。当然,这些人更多的只是有反武的意图,却大多数没有实际行动。

民间传言,裴炎传给徐敬业的一封书信被武则天截获,书信的内容里面包括“青鹅”两个字,这两个字成为了武则天杀害裴炎的铁证。

这两个字有什么特别的?拆开来看,这两个字就是“十二月,我自与。”换句话说,徐敬业在十二月发动叛乱,到时候裴炎会在内部接应。

当然了,用现在字的写法解读这件事本身就有点不靠谱,不用想也知道,这件事也只是民间的谣传而已。虽然杀得裴炎是真的。


魏青衣


为何武则天看到“青鹅”两个字就把宰相满门抄斩了?原来这是一个拆字谜。

要想解开这个谜底,得从武则天与李家王朝的支持者们斗争说起。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写“青鹅”的这位宰相名叫裴炎,历李治、李显和李旦三位老李家老板。

裴炎作为李治时期的朝廷重臣,受李老板临死委托,发誓辅佐新帝李显。李显登基后,也确实尊崇他上一任老板的安排,重用了裴炎,将其改任中书令宰相一职。

李显上台后也想有作为,但是已尝到权力甜头的武则天不愿意了。一个有为青年与抓住权力不放的女青年武则天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李显属于智商偏低的,打算就在武则天的眼皮下干点大事,比如属于自己一股势力抗衡武则天、册封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还乳母的儿子升官。

裴炎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认为韦玄贞和乳母的儿子能力不行。这是真实原因吗?显然不是。刚登帝位,一切还不稳,就开始张罗要脱离组织,形成对抗,这不是找死自杀行为吗?

无疑,裴炎明白这个道理。

老李家派系的裴炎在反对自己想有的作为,这可把李显气坏了,李显赌气说,把江山给他(韦玄贞)都可以,何况是侍中。

裴炎听完李老板的话后,大吃一惊,真的以为李显要把江山给韦皇后的父亲,一转身,就跑去找武则天禀告此事。

武则天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抓住了李显的把柄,把他贬为庐陵王,李显就这么被废掉了。

有时,不能乱说话就是这个道理,这是活生生的案例。

说到这,真不知道裴炎是哪一个派系的。文人的想法很奇特。

武则天培养傀儡皇帝,改立李旦,并垂帘听政。

告状的宰相裴炎终于知道自己中招了,人家武则天用他的话去干自己想要干的事,事实上,证明他猜对了,自此武则天大肆屠杀李氏宗亲,其他朝廷官员不敢出声,这时只有裴炎反对。

不仅反对,他又开始行动起来——裴炎打算,趁着武则天出游搞一次劫持运动,逼迫武则天还政,但天公不作美,连日大雨,武则天出游的计划被迫取消,劫持之事流产了。

裴炎还是不放弃,暗中与皇帝的亲信通信,拉拢人心,武则天在裴炎家里找到了他给徐敬业的一封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青鹅“。

正是这两个字把裴炎送上了不归路。原来“青鹅“是暗语——武则天把字拆开分析,“青”就是十二月,“鹅”繁体字是“鵝”,拆成了我自与,意思就是裴炎他们会在十二月举事,他会和徐敬业合作,形成内外呼应。

对于武则天,这就是造反,于是就出现诛杀裴炎的情况了。

实际上,对于李家王朝裴炎是忠臣,只是有点不识时务而已,但对于武则天而言,一个反对自己的人不如一条听话的狗,杀了也就杀了,没有什么可惜的。

-end-

欢迎关注@古今历史研习社,一起讨论、爱历史。


古今历史研习社


宰相裴炎被武则天满门抄斩。

扬州兵起,炎从内应,书与敬业等合谋。唯有“青鹅”,人有告者,朝廷莫之能解,则天曰:“此‘青’字者十二月,‘鹅’字者我自与也。”遂诛炎,敬业等寻败。《朝野佥载》

根据《朝野佥载》中的记载,李敬业在扬州起兵的时候,有人截获了宰相裴炎写给李敬业的一封信,里面只有“青鹅”两个字,大家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武则天却说这是宰相裴炎谋反的证据。为何要这么说了?武则天是这样解释的:“青字者分开就是十二月,‘鹅’字者分开就是我自与也,意思裴炎与徐敬业约定在十二月的时候起兵,裴炎在宫中作为内应帮助徐敬业。”

谋反当然是死罪,武则天大怒之下把宰相裴炎满门抄斩。

武则天登基做女皇。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她的一生很是传奇。武则天家境殷实,父亲曾经过李渊(唐高祖)钱财衣物,有交情,被封应国公。唐太宗听说武则天才貌双全后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唐太宗去世后,没有子女的武则天被送进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即位的唐高宗李治早就有了私情。武则天再度入宫得到了李治的宠爱一步步成了皇后,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了。

野心勃勃的武则天要的是皇位,李治因为身体不好,武则天帮着处理政事二圣临朝,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废黜了李显,改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也就是唐睿宗。可是唐睿宗李旦哪敢自己做皇帝,他多次上表请辞,请求由武则天临朝,武则天于是就顺水推舟,“接受”了李旦的请求,临朝称制,把持朝政,成了女皇帝。

裴炎劝武则天归政。

裴炎伏事先朝,二十余载,受遗顾托,大权在己,若无异图, 何故请太后归政?——出自《旧唐书》

裴炎很有才华,科举后考中明经科还仕途顺利,一步步成了宰相,但是他却认不清局势。裴炎虽然支持武则天废黜了李显,但是却主张武则天要归政给唐睿宗,还多次进谏,甚至拿吕后的事情劝谏武则天要母仪天下,要归政给已经成人的唐睿宗,武则天很是不悦。

特别是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武的时候,裴炎更是劝谏武则天要归政给唐睿宗,那样叛军就会解散,惹得武则天大怒。御史崔詧懂武则天的心思就说顾命大臣裴炎不去征讨叛军,而是让太后还政,一定是想谋反。裴炎被武则天下令关入诏狱,不久之后被斩杀在洛阳都亭。

裴炎的真正死因。

由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在历史上裴炎真正的死是因为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造反的时候,裴炎劝武则天还政交权给唐睿宗惹怒了武则天被以谋反罪满门抄斩的,而“青鹅”则是来源于野史。

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复位后当然想起了忠于自己的裴炎,他给裴炎平反了,追赠裴炎为太尉、 益州大都督,谥号为忠。


湘西小木鱼


这些写“青鹅”的宰相,是唐朝中期的宰相裴俭。

裴炎是唐高宗时期的重臣,他在唐高宗时期就已经拜相,唐高宗临死的时候任命裴炎为顾命大臣,希望他能够一心一意的辅佐太子李显。李显即位之后为了改变武则天专权的问题,想要任命自己的岳父做侍中。

裴炎对此坚决反对,他说:“我就算是把国家让给李显的岳父都行,不要说一个小小的侍中了。”事后裴炎认为自己说的不对,便联合对李显不满的武则天,共同废除了李显的太子之位。

在唐高宗活着的时候,唐朝的朝政大权就已经在武则天手中,裴炎对武则天一直马首是瞻,明崇俨遇刺的时候,裴炎帮助武则天查处太子李贤,获得了武则天的信赖。然而裴炎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趋炎附势的小人,他的内心仍然对大唐王朝有感情,在武则天提出要追封武家人为王的时候,裴炎公然站出来反对,武则天训斥了裴炎一番 但是裴炎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裴炎反对武则天追封先祖后,武则天改变了裴炎的看法,开始怀疑裴炎的忠诚。

后来武则天想要诛杀李姓宗室,询问宰相们的看法,宰相们担心惹火烧身都闭口不肯说话,唯独裴炎据理力争,冒着生命危险维护李姓宗室。徐敬业谋反的时候,裴炎再一次出面劝说武则天,他请求武则天还政给李旦,以减弱徐敬业起兵的影响。武则天认为裴炎多次违背自己的意愿,已经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于是武则天借口裴炎谋反,最终将裴炎杀死。虽然正史上对裴炎的死写的非常简单,但是在一些野史上记载了一个“青鹅”的故事。

据说在裴炎被杀死之前,洛阳街上传唱着一首儿歌,儿歌的意思大致是裴炎即将成为皇帝。裴炎开始的时候不懂儿歌的意思,后来骆宾王为裴炎解答了疑惑,裴炎便偷偷的联系徐敬业,在心中写下了“青鹅”两个字。武则天的手下截获了这封信,因为信上只有“青鹅”两个字,武则天的手下都十分的疑惑。最后武则天的手下将这两个字拆开,才明白这两字的真正含义。

原来青字指的是“十二月”,鹅字指的是“我自与”,意思是十二月我作为内应一起造反。裴炎的这封信也成为了他造反的主要证据,武则天依靠着信中的内容和洛阳的民谣,最终判处了裴炎死刑。笔者认为古代的二字和现在写法不同,青字不可能拆成十二月,因此这个所谓的野史记载,可信度并不高。假如裴炎给徐敬业写信已经是造反,因此他完全不需要写字谜,肯定要写明白具体的计划和时间,这样看来这个故事应该是现代人杜撰的。

从裴炎的所作所为来看,裴炎被杀死的一点都不冤。裴行俭平定边疆的时候,裴炎为了个人利益,劝说唐高宗杀死俘虏,害死了不少无辜的人,还导致裴行俭没有受到封赏。李显继位之后,裴炎又害怕受到报复,联合武则天废掉李显。虽然他后来有一些正义的行为,但是也无法填补他之前的错误,归根到底裴炎都算不上一个正直的大臣。


历史总探长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雄才大略铁血无情,为了夺取与保住最高权力,她杀人如麻滥杀无辜,武则天连亲生儿子女儿等亲人都杀,何况宰相,她也是中国历史上杀害宰相最多的皇太后,所谓欲加其罪何患无辞,而这位传说因为写了“青鹅”两个字而遇害的宰相裴炎,就是武则天从皇太后攀登女皇宝座过程中杀害的第一位宰相。


唐朝名相裴炎出身于千年名门望族-河东裴氏,年轻时就读于弘文馆,毕业后参加科举,以明经及第,并由此踏上仕途。裴炎从濮州司仓参军做起,历任御史、起居舍人等职务,因才能卓越、治事有方,极受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的倚重。

公元680年,传说是皇后武则天情人的术士明崇俨被人暗杀。这件事一度轰动朝野,裴炎怀疑皇太子李贤参与其中,于是在皇后武则天的授权下到东宫审讯,结果查实皇太子李贤在宫中暗藏数百副铠甲,皇后武则天的四个亲生儿子中最有才华的皇太子李贤随即被废,可见裴炎也属于皇后武则天的亲信。

不久裴炎加拜侍中,成为唐朝的宰相。唐高宗因病到洛阳去休养,让裴炎和皇太子李显留在长安处理政务。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病死,李治在死前曾经下遗诏要裴炎做唐中宗李显的辅政大臣,晋升为朝廷首相(中书令)。

唐中宗李显性格忠厚大度,他谨遵父训,他对母亲皇太后武则天及顾命大臣裴炎都非常尊敬。唐中宗李显上台以后很想要有一番作为,但是野心勃勃的皇太后武则天连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都早已经架空成为傀儡皇帝,怎么可能把最高权力交还给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呢?

年轻气盛的唐中宗李显企图培植自己的势力集团来对抗皇太后武则天。唐中宗李显非常宠爱美若天仙的皇后韦香儿,对她言听计从。

青春靓丽的皇后韦香儿年仅18岁,她与婆婆皇太后武则天一样都是权力欲望很强的女人。


在风情万种的皇后韦香儿的枕边风鼓动下,唐中宗李显提拔老丈人韦玄贞为刺史,但韦香儿仍然不满足,她要求唐中宗李显提拔父亲韦玄贞为宰相。

韦玄贞此前最高的官职是参军,七八品的芝麻官,一下子从七八品的参军升到封疆大吏的刺史,再升到副宰相的侍中,可谓一步登天。

唐中宗李显提拔老丈人韦玄贞明显有点操之过急,威胁了顾命大臣裴炎等人的权力,遭到裴炎等大臣的反对。

唐中宗李显只有28岁,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看到裴炎反对自己提拔老丈人韦玄贞,一怒之下说: 我提韦玄贞为侍中算什么,我高兴把皇位都能让给他。

朕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

唐中宗李显这明显是气话,他只是用夸张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漂亮媳妇皇后韦香儿的爱。 他不可能真的让位。

但是作为顾命大臣的首相裴炎不能容忍唐中宗李显的任性,他把这话原封不动的密告皇太后武则天。

野心勃勃想做女皇帝的皇太后武则天正中下怀,她正为了怎么掌握更多的权力,怎么把自己儿子名正言顺的废黜而发愁,宰相裴炎给他送来了唐中宗李显要让位给自己老丈人这个好消息。

武则天马上发动宫廷政变,派裴炎与大将程务挺等人带兵进宫,把唐中宗李显废为庐陵王,流放湖北房州。

武则天又立自己的小儿子李旦为皇帝。唐睿宗李旦比唐中宗李显更加软弱无能,他刚刚继位就被母亲武则天软禁起来,成为失去人生自由的傀儡皇帝。这样皇太后武则天顺理成章的把所有的权力都抓到手中。

裴炎因为助纣为虐帮助皇太后武则天发动宫廷政变废掉唐中宗李显有功,被武则天加封为永清县男。

武则天的野心很大,岂止满足于当个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呢,她要当前无古人的女皇帝。

就像赵高指鹿为马一样,武则天也开始试探群臣的反应。

第一步就是建立武家的七庙,这个建议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提出的。

武则天敢立七庙,就是向天下昭示武家要出皇帝了。

顾命大臣裴炎虽然是武则天的亲信,但是他就像曹操手下的谋士荀彧一样,虽然忠于曹操但反对曹操篡汉。

裴炎虽然是武则天的亲信,先后帮助武则天废掉皇太子李贤与唐中宗李显,但裴炎作为唐高宗李治留下的顾命大臣,他反对武则天篡唐,于是裴炎激烈反对武则天立武家七庙说:且独不见吕氏事乎!

你(武则天)没看见西汉皇太后吕雉一家篡权的下场吗?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死后,皇太后吕雉专权,权倾天下,吕雉甚至连小皇帝都杀,虽然小皇帝是她的亲孙子。

但吕雉一死就吕雉家族就被西汉皇族与周勃、陈平等功臣集团联合起来满门抄斩,裴炎这话颇有威胁的意味,但是野心勃勃的武则天比吕雉更加心狠手辣,她怎么可能被裴炎一句话吓住?

说出独不见吕氏事这句话时,武则天已经对裴炎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追封武家先祖为王,武则天想做女皇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不久,为了清除通往皇位之路上的障碍,武则天将矛头对准李唐皇室,准备诛杀辈高位尊的韩王李元嘉(唐高祖李渊第十一子)、鲁王李灵夔(唐高祖李渊第十九子),以绝宗室之望。

武则天要诛杀李唐宗室,首先要询问宰相的意见,三个宰相中的两个都沉默不语,只有首相裴炎极力反对,让武则天非常恼怒。

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

首相裴炎一再与皇太后武则天针锋相对,武则天对裴炎更加恨之入骨。

作为武则天的亲信大臣,裴炎侍奉武则天多年,知道她是个心狠手辣、权力欲极强的女人,若不采取必要手段阻止她,那么唐朝将会有覆灭的危险,自己也将因为受到猜忌而被杀。

正因如此,裴炎决定利用武则天出游龙门之际带兵把她抓起来,逼迫武则天把最高权力还给唐睿宗李旦。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连日大雨让武则天取消出游计划,致使裴寂的谋划半途流产。

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见《新唐书·裴炎传》

“兵谏”计划破产后,裴炎并没有放弃推翻武则天的计划。

等到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以匡扶中宗复位为名义起兵讨武,并号召天下响应后,裴炎便利用叛军声势浩大、武则天忧心不已的机会,向武则天进言,希望她顺应民心,将大政归还给唐睿宗李旦。

裴炎声称若皇太后武则天如果能听从自己的建议,那么不需要动用一兵一卒,徐敬业叛军便会自行瓦解。

武则天老谋深算,当然知道裴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所以她断然拒绝。

裴炎见武则天死活不肯交出最高权力,穷极无奈之下便跟徐敬业写了一封密信,并派心腹连夜送往扬州。然后此人还没有出京,便被武则天派去暗中监视裴炎的人给抓获,并从他的身上搜出裴炎给徐敬业的那封密信,随即呈递给武则天。

武则天打开信件,发现其中只有两个大字-“青鹅”,此外便再无其他内容。

武则天拿着密信琢磨良久,突然明白其中的含义,随即下令将裴炎逮捕入狱。

而裴炎也抱定必死之心,叹道:“宰相入狱,再无生理!”

这个时候,裴炎才发现自己事与愿违,辜负了唐高宗李治的临终遗命。


对比此时的裴炎,颇有些像三国刘备托孤以后,诸葛亮面对的无奈。不同的是,诸葛亮面对的是软弱无能又胸无大志的阿斗刘禅,他必须为先帝的功业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六出祁山北伐曹魏。

而裴炎面对的却是雄才大略又野心勃勃的武则天,他必须为践行先帝的遗命而一次次梗直脖子,据理力争,保证李唐的江山不易姓。于是,才有了裴炎一次次与武则天展开的抗争,有了他对下狱后面对生死的通透。

首相裴炎无端被皇太后武则天逮捕入狱的消息传出后,大唐朝廷上下顿时炸开了锅。

宰相刘齐贤(纳言)、副宰相胡元范(凤阁侍郎)等人出于义愤,便在朝堂上替裴炎辩护,并以性命力保他无罪,同时还质问皇太后武则天因何将其逮捕入狱。

面对着群情激愤的质问声,见惯了大场面的皇太后武则天毫不示弱,对着满朝文武宣称裴炎意图谋反,所以才被逮捕入狱。

武则天此言一出,满朝为之哗然,耿直的大臣们此时已顾不得君臣礼仪,纷纷要求皇太后武则天拿出裴炎“谋反”的证据。

武则天见状,便在朝堂上出示截获的密信,并命人递给大臣们一一观看。

满朝文武见信中只有“青鹅”两字,都纷纷低头沉思,表示不解其意

“扬州兵起,炎从内应,书与敬业等合谋。唯有“青鹅”,人有告者,朝廷莫之能解。”《朝野佥载·卷五》。

武则天见状冷冷一笑,她向大臣们讲道:“这封密信当用拆字法解读。‘青’字可拆分为‘十二月’,‘鹅’字拆为‘我自与’,这便是说裴炎欲在十二月于城中为内应,迎接徐敬业入城。”

群臣听后恍然大悟,纷纷感慨皇太后英明,绝非凡人能及。

“则天曰:“此‘青’字者十二月,‘鹅’字者我自与也。”遂诛炎,敬业等寻败。”《朝野佥载·卷五》

公元684年十月,裴炎在洛阳都亭驿被斩首示众,随即家产也遭到抄没。

裴炎遇害后,那些曾为他辩护的大臣们遭到武则天的清算,其中,刘齐贤被贬官为吉州长史,胡元范被远流巂州,并最终死在那里。

就在裴炎遇害后一个多月,徐敬业兵败被杀,一场足以撼动武则天统治的兵变,就此被平定。



公元690年,武则天逼迫唐睿宗李旦“禅位”,随即灭亡大唐王朝,建立武周王朝,武则天终于登上了至高无上的女皇宝座。


厚德载物49847


前言:

武则天是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女帝,不失为一个传奇。她年幼曾偶遇一高人(袁天罡),高人说:“此子凤颈龙瞳,极贵验也。”但又颇为可惜的说:“若是女子,那前途定然不可限量,将来必成天下之主。”

武则天的传奇人生在唐代的两个皇帝之间展开,李治去世后,她接连废了两个皇帝,最后自己登临帝位。武则天处事果断毒辣,很有帝王之姿,她曾因为两个字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投入牢狱判处死刑,这究竟是为何呢。

(1)“青鹅”之解

唐朝宰相裴炎突然入狱,朝野震动大臣们纷纷上书求解。当时武则天还是太后,她出面说道,手下的人截获了裴炎一封写给反贼徐敬业的书信,上写青鹅二字。

把青鹅两字拆解开来,上下拆解是"十二月",鹅字在古代的繁体字写作"鵝",可以拆成"我自与"。再结合这封信的收件人,很容易便可以联想到,宰相裴炎和徐敬业相约在12月一同造反。造反自然是杀头的大罪,所以裴炎被押入大牢也就顺其自然。

(2)裴炎为何人

裴炎是李唐的旧臣,他既想依靠武则天成为权倾朝野的大臣,又对李唐还有些许的忠心,他在朝中的评价也是好坏参半。

《旧唐书·裴炎传》记载:凤阁侍郎胡元范奏曰:"炎社稷忠臣,有功于国,悉心奉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

在裴炎被投入大牢以后,有很多为他正名请命的文武大臣。他也有人在他死后拍手称快。

《旧唐书·裴炎传》记载:“炎致国家负义而杀降,妒能害功,构成阴祸,其败也宜哉!”

裴炎的死看似突兀,其实也早已经有铺垫。裴炎能到了如今的位置是因为他曾效命于武则天,如她的左膀右臂一般消除了很多李氏血脉。裴炎曾参与审讯太子李贤,使之沦为庶人。裴炎也曾向武则天打小报告,举报唐中宗使之下位被贬成为庐陵王。但他在武则天的权势已稳后,又开始作妖,他三番两次忤逆武则天的心意,以吕后做比,阻止立武氏七庙及追王父祖,对武则天豢养男宠也多加干涉,既然不能和自己一个鼻子出气,不能为自己所用,自然也就没有留用的道理。

(3)武则天的心路历程

武则天之所以能登临帝位就是因为她不同于一般的女子,她没有一般女子的软弱和无知,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在她差点被迫为尼永久居住在寺庙中的时候,她就知道只有自己能救自己,只有自己有实力了才能在这个王朝立足。所以她一路上不断向前,在她攀高峰的路上她已经面临了太多的不满和诽谤,所以她需要的是可以为自己消除诽谤减少烦恼的人,而不是每日顶着忠诚的面孔给自己横加道德束缚的人。

武则天还希望杀鸡儆猴,拿一个不知好歹的裴炎去告诉百官违背自己的后果。裴炎成在巴结武则天,败在没有完全知晓武则天的心意。在裴炎被诬陷进入牢狱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谁都救不了自己,他对身边的人说:“宰相下狱,焉有更全之理!”

结语:

裴炎的死亡,青鹅两字只是一个由头,根本就在于他侵犯了武家的利益侵犯了武则天的利益。武则天也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般强大,她站在孤零零的地方也会很害怕,但是她知道她保全自己的唯一办法就是把那些想要忤逆她把她拉下去的人全部弄死,她的软弱只能留在只有自己的密室当中。


亮郎才不尽


题目所说的是唐朝的宰相裴炎,之所以说他因为“青鹅”二子被武则天满门抄斩,是因为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武则天的事情。历史上对于武则天为何要杀培养一共有三种说法,第一种就是题目所说的原因。

徐敬业

【一】与徐敬业联合谋反被杀。因知晓裴炎反对武则天,所以派骆宾王主动联系裴炎,编了一首歌谣让裴家孩童玩唱,歌谣是: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逐渐歌谣在京城中流传开来,一开始裴炎并不知晓儿歌的内意,后在苦苦相问下,骆宾王才告知这个歌谣唱的就是他,“一片火、两片火”就是一个“炎”字,“绯衣小儿当殿坐”不就是“裴”字,合起来就是裴炎要当皇帝,这可是要杀头的反叛之罪。在骆宾王的苦劝下,裴炎最终同意联合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于是裴炎写了一封信给徐敬业,但是让武则天的密探所截获,里面只有“青鹅”二字,左右都不知道这是何意,但是武则天何等的聪明,一看就是裴炎的谋反证据,“青”即是十二月,“鹅”字繁体字上看是三个字构成的即是:我自与,也就是裴炎和徐敬业约定十二月起事,他参加。经过武则天这么一解释,左右才如梦方醒。因此,武则天将之满门抄斩。

影视剧中的裴炎

【二】确实有谋反之心。而以上是一种说法,实际上关于裴炎究竟为何被武则天杀死,还有一种就是他确实在谋反,这种说法出自欧阳修的《新唐书》:豫王为帝后,不管天下政事,大权全部握在武太后手里。裴炎想在武太后出游龙门时,派兵把她抓起来,还政于天子。恰巧那天一直在下雨,太后不出门,其事也就没有做成。所以,裴炎有谋反的事实,武则天说他谋反是有据可查的。

影视剧中的武则天

【三】武则天故意要杀裴炎。因为在还位给李家子弟的问题上,还有在立武氏七庙的问题等问题上,裴炎的态度与武则天期望都是背道而驰的,一个不放手权力,一个要求还权,一个要追风先祖,一个极力反对,最终武则天七庙也没有立成,武则天历来都是狠角色,怎么可能善罢甘休,斩杀裴炎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这其实是古代的一个段子,大家看看解解闷便好,不必当真!

这个宰相叫作裴炎。当年,武则天把持朝政,迫害李唐宗亲,这引起了裴炎等一批老臣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武则天一心想除掉裴炎这块绊脚石,但苦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借口。

武则天派人严密监视着裴炎,随时报告裴炎的一举一动,这一天,监视者截获了裴炎写的一封信。

这封信是写给李敬业的,监视者一看这信,就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因为此时身为李唐宗亲的李敬业,已经打出了兴兵讨伐武则天的义旗了。

这封信很快就报给了武则天,当天晚上,裴炎就被逮捕入狱。


这则消息不胫而走,迅速炸开了锅,京城人心惶惶,议论纷纷,堂堂的一品宰相说抓就抓了,这是武则天故意打击异己,还是裴炎真的犯事了啊?

众位大臣听说此事之后,都齐齐向武则天求情:“太后,裴炎是个忠臣啊,我们愿以头顶的乌纱帽作担保,裴炎绝不会谋反!”


武则天嘿嘿冷笑一声,拿出裴炎写的那封信,让太监一一递给众位大臣看,大臣看了之后,全都面面相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信上就写了两个字:

青鹅。

鹅,就见过白色的,黑色的,灰色的,从来没有见过青色的,到底啥意思啊?

武则天鬼魅一笑,解释道:

“青字,可拆成十二月,鹅字可拆成我自与。合起来意思就是,十二月我在宫里为内应,迎接李敬业入城,这不是里通贼寇吗?”

“这……”大臣们无言以对!


一半秋色


宰相便是裴炎,裴炎与武则天的关系可谓是亦敌亦友,在唐中宗根基未稳便重用外戚之时,裴炎联合武则天废除唐中宗;而唐睿宗昏庸无能,武则天心存邪念之时,裴炎又是竭力阻拦,甚至联合徐敬业想要向武则天发难,最后入狱被杀。

其实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可知,唐高宗李治虽然是代明君,但是武则天的野心与政治才能远在唐高宗之上,又怎么甘心为太后。而裴炎是李唐王室忠诚的拥护者,两人为君臣的合作简直是不可能。武则天在政治上处决了上官仪和长孙无忌等一众李唐拥护者,所以裴炎就是武则天的刺,非除不可!

两人的合作第一次乃是术士明崇俨的去世,而太子李旦便是裴炎告发,随后与武则天联合废除太子。唐高宗去世之后,唐中宗登基,而裴炎被任命为辅佐大臣。唐中宗听信韦皇后枕边之风,在没有树立朝廷根基之前,大肆分封,重用韦皇后父亲韦玄贞,甚至破格提拔乳母儿子。裴炎本就是忠于李唐,而并非忠于唐中宗,而唐中宗在朝廷之内的胡作非为直接触动裴炎,于是联合武则天再次废除,助唐睿宗登基。

唐睿宗乃是一个中庸无能之辈,可以说李唐王朝这一辈就属李贤有帝王之才,可惜被武则天迫害而死。唐睿宗的无能,直接导致了武则天的专政。两人虽然前期配合良好,那是因为裴炎和武则天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但如今武则天已经有了称帝的趋势。甚至武承嗣公然请求,武则天设太庙,将武家的祖宗供奉,甚至封王,这已经是称帝的征兆。

裴炎定然是不服,多番上奏,而武则天一介女子的独大也引来其他朝臣的不服,徐敬业的起兵便是很好的例子。而裴炎正是利用这一点,逼迫武则天还政。但武则天拥护之人,却反过来指责裴炎,不思如何平反战乱,反而将罪责归于武则天,分明是替反贼徐敬业说话,而武则天就是利用这一点彻底铲除裴炎。

根据唐朝笔记记载,裴炎与徐敬业的造反有所勾结,但是在正史之中却没有记载,显然是后人为了当权者故意抹黑裴炎。而民间传说中,裴炎与徐敬业的勾搭是在一张纸条上被发现的,于是被名正言顺的赐死。

徐敬业起兵之时,在裴炎身上搜出“青鹅”两字的纸条,朝臣不解之时,武则天给出非常合理能够斩杀裴炎的解释:“青”拆分为十二月,而“鹅”拆分为“我自与”,这两字联合起来便是”十二月在城中接应徐敬业”。徐敬业乃是造反之徒,而裴炎公然联系,这自然是死罪一条。

但是裴炎一心为大唐着想,虽然后期竭力反对武后掌权,但是不会置万千军民于不顾,所以在传递纸条一事,无中生有罢了。武则天为了皇权先后杀害皇子公主,后期更是肃清朝堂,裴炎阻了他的路,迟早得丧命。


小镇月明


女皇武则天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年少时步入唐朝宫廷,伴随两代君王,一路披荆斩棘,走上了权利最高峰。

在谋求无上权柄的这一路,武则天招纳了很多追随者,但反对者更多,武则天对待绊脚石都采用了最粗暴有效的方式,一脚踢开,在武则天上位乃至执政期间,因为反对武周的被满门抄斩、遭受酷刑、流放的大臣不计其数,一将功成万骨枯,女皇的帝王路上也埋葬了无数忠于李唐的傲骨。

裴炎也是武则天众多绊脚石之一,毫不意外的也被武则天满门抄斩,不过这裴炎的经历还是有些特别,因为他曾与武则天同气连枝,后来却走上了反武的道路,还积极筹划政变以图恢复李唐统治。

裴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选择追随武则天,后又选择背叛,最后又因何丧命,被满门抄斩呢?

裴炎少年好学,明经及第,后来被唐高宗予以重用,授了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官至宰相,受皇命辅佐太子李显。

唐高宗临终前命裴炎为辅政大臣,唐高宗去世后,太子李显登基,是为唐中宗,裴炎一直秉承着唐高宗的遗嘱,尽心尽力的辅佐李显,以报唐高宗的知遇之恩,这一点上裴炎算是李唐的忠臣。

可是忠臣也怕遇不到明主,悲哀的是李显的所作所为似乎并没明君之象,上位之后任人唯亲,想要授予自己的岳父高官,裴炎出言反对,李显不服管教干脆扬言道“将江山赠与岳父都没什么”,这并不像一位正经皇帝会说出来的话,裴炎听到这话心里恍惚了,就讲此事说给了武则天说。武则天自然不会放纵他,便将唐中宗罢黜,废为庐陵王。

之后武则天将小儿子李旦扶上了皇位,是为唐睿宗,不过朝政大权依旧掌握在武则天一脉手中,唐睿宗就是武则天手中的提线木偶。眼看武则天大肆提拔武家子侄,朝中的机要部门都有武家的势力,武氏这外戚势力几乎要动摇李唐江山,这种形势比当年的李显危害更大,裴炎不免心生忧虑,便上书直谏,劝阻武则天不可与当年的吕后一样,然而这一劝阻却惹得武则天不开心,之后还大肆诛杀李氏宗亲。

劝谏武则天听不进去,裴炎又没有废掉武则天的实力,也不愿意看着李唐基业被这个女人毁了,所以他找机会用武力逼武则天还政唐睿宗,可是结果并没有如他所愿,他计划威逼武则天还政权的那天偏逢雨天,武则天取消出行,裴炎的计划落空。从此之后,武则天与裴炎的君臣关系也不如从前。

从此以后裴炎向反武的道路上靠拢,打击武家势力,恢复李家统治的这件事一直在裴炎的心里,一直到光宅元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裴炎抓住这一机会,向武则天进谏,中心思想还是想让武则天还政于唐睿宗李旦,从而让那些蠢蠢欲动的臣子打消谋反的念头。然而武则天并未所动,却对裴炎起了杀心,将裴炎以怀有异心的罪名打入牢狱。

至于裴炎之死,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说裴炎寄给徐敬业的密信被中途拦了下来,信到了武则天的手上,信中写有“青鹅“二字,虽然这两个字看起来没什么,但是拆开来看便是“十二月我自与”,可理解为十二月的时候,裴炎要当徐敬业在皇城中的内应,一起谋反,

裴炎就这样被扣上了谋反的帽子,被武则天斩杀于洛阳都亭驿。

没收家产,满门抄斩,裴炎的家产倒是没有多少,只是连累了家人和那些替他求情的朋友们都丢了性命。

唐睿宗亲政之后才恢复了裴炎的名誉,称他“名迹崇高、功效名著”赐他谥号为“忠”字,唐睿宗的高度评价,也算对裴炎的赤子之心的些许安慰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