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偶老人为啥喜欢找老伴?孩子不同意父母找老伴,该怎么办?

新大风歌


农村老人为啥喜欢找老伴?是因为农村老人丧偶后比较孤独,没什么爱好娱乐活动。儿女、儿媳们又出门打工,剩下一个老人在家十分寂寞。虽然白天左邻右舍可以经常坐聊,但每到夜晚一个人的时候会特别难过。你想一下,一个人住着一栋宽敞的房子,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走入走出都是一个人,有多么的不习惯。特别是一日三餐,每当吃饭的时侯就会想到,如果另一半还在该有多好,有讲有笑、有商有量、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所以,农村老人丧偶后就想找一个老伴陪他说说话,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农村丧偶老人为啥喜欢找老伴?是因为有的农村老人突然间失去老婆后,会感觉很不习惯。一下子没了家庭的女主人,生活会变得一团糟。青菜没人种,日常生活没人照顾,衣服、鞋袜没有人洗,说话没有人听,好吃的没有人分享。所以,农村老人失去老伴后会很不习惯,就想再找一个合适的女人和他共度余生,安享睌年。

其实,农村老人丧偶后再找老伴,孩子们也要理解。如果老人有经济条件,想找老伴的话,又不用孩子们负担,孩子们也只有支持。如果老人没经济来源,要依靠孩子的话,孩子们生活又不是很宽裕,那老人找老伴就要慎重考虑。毕竟找老伴要给别人负责,还要给别人幸福,自己没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小心谨慎为好。

老人上了岁数,需要一个精神上的慰藉。虽然儿媳、儿女们孝顺,但也不能够与夫妻相比,儿女只能够给你生活上的资助和一些日常问侯。儿女有自己的工作,不能够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老伴就不同,老伴可以给你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灵上的安慰。现实中也只有夫妻才能够相依相偎、相伴到老,所以,儿媳、儿女们怎么孝顺,都不如老人找个老伴来得实际。老人有了老伴,他们会相互照顾,相互取暖,日子就会更加充实,更加快过。儿女们就不用担心,就可安心工作。

如果孩子们不想老人找老伴,就要经常打电话关心和问候老人,多和老人沟通,有空时多回去陪陪老人,老人心里得到儿女的关爱和安慰,自然就感到开心,老人开心了也就不去想找老伴的事情了。


珍珍问答


大家好我是婷婷LOVE岳岳,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家我妈妈42岁就胃癌去世了,到现十一年了,我爸爸一直没找,我们家两女儿,我是姐姐还有个妹妹,我们一直都很支持爸爸找个老伴,毕竟“少来夫妻,老来伴”,跟爸爸谈了很多次,爸爸就用妹妹做挡箭牌,说妹妹还没结婚,等她成家立业了,我没有后顾之忧的时候在找,当然来我家给我爸爸说媒的还是挺多,其实在这方面我和妹妹挺开明的,因为“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老人丧偶后,身边即使有很多儿女,即使儿女再怎么孝顺,那也不如身边有个老伴,来的实际。在想想,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除了要面对工作,还得照顾自己的儿女。这种情况下,难免就会无暇顾及留守在家的父母,对他们缺少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精神上更是替代不了。如果有老伴呢?那就不一样了,他们之间会互相搀扶,相互理解。老人在生活中,有的时候,真的只有老伴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两人相扶到老,至少在生活中,再不会那么的枯燥无味。能够安享晚年,我们在外奔波也就安心了


婷婷LOVE岳岳


因为我就是农村的,根据我对农村老人的了解,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农村丧偶老人找老伴;一方面是因为子女都在外地打工,一年半载的回家看看,他们有很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独守老人,

在我们农村也没有棋牌室、老年活动中心等愉乐场所,所以他(她)更显孤独与寂寞,如果有点啥事,那就是孤立无援,没人帮助,找个老伴也能相互关照一下。

另一方面多数老年人的思想观念封建保守、勤俭朴素,看着现在的年轻人睡懒觉、铺张浪费啥的也顺眼,所以婆媳之间、翁胥之间的关系不好相处,不如找个老伴离开,眼不见心不烦。

说到父母一方离世以后再找老伴,多数子女持反对态度,不同意父母再婚,他们也有担忧,一怕父母到对方家里受气,受到不公平待遇。再就是怕以后的养老以及因为财产问题产生纠纷。

如果自己亲生父母先一步离世,对方不愿意离去,由于他们身体逐浪衰弱,疾病日渐增多,自己一点也没有享受过他们对自己的恩惠,还要为他们支付很多的医疗费用,甚至还要将对方养老送终,感觉不应该,即使对方有的愿意离去,也要分割父母的财产,也将会产生纠纷和许多麻烦,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多数子女才不同意父母的再婚。

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做子女的也不应该剝夺父母的的幸福生活,而父母的幸福也应该是我们做子女大的最大心愿,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把这些利害关系向父母讲清楚,在婚前双方把这些事情进行协商,在双方都能接受的情况下,签订一个协议,去有关部门公证一下,免去后顾之忧,之后我们做子女的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持他们,以使双方老人能够互助互爱,共同渡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


老牛拉破车


俗话说的好,“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

我认为男性老年人,在农村只要家庭条件充许,大多有这个愿望。

其原因:

一、孤独。现在年青农村人大多外面打工,留守在家的老人,虽不愁吃穿,但自从老伴去世后,日子过的落寞。平时总可以叨叼几句话的人,没有了,自然就多了份孤独。即便是儿孙绕膝,常有人陪伴的老人,也愿有知己的话找一个人来倾听。

二、饮食。平时习惯了老伴的热粥、热饭,一个人了就想着凑合,有时凉一口,热一口,吃饭没了滋味。甚至变的生活沒了规律,中午十二点了,还是忘记了做饭,一个人独坐发呆。即便能有儿子儿媳妇给做饭,但大多时候不随自己胃口,不想给儿子,儿媳妇添麻烦,就不想说出来。

三、安全感。老人大多喜欢农村,不习惯大城市生活,更喜欢自家小院里的鸡叫,狗跳,绿色的小菜园。但老年人身体不比年轻,头疼脑热更是常事,有个伴在一起彼此照顾,送点水,递点药,会感到心安。万一发生点脑中风之类的事,有人及时发现,不至于延误了治病的时间,必竟儿子不能日日夜夜陪伴。

而做为儿女们,大多不同意的原因:

一、心中有个坎,疼爱自己一生母亲去世了,怎么可以接受一个陌生人来做自己的母亲?而且还要为其养老送终。

二、农村人心里还有一个习俗想法,那就是让老人再婚,是自己不尽孝道,供养不上老人,才让老人想再婚,让自己面子上过不去。

但是我想,现代新时代,人们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都在提高,思想境界也变的开阔,包容。如果老人身体健康,有这个愿望,做为胸怀宽广的儿女们就应支持,其码老人身边有个伴,少了你工作、生活上的许多牵绊,这也算是两全其美的事,不是吗?


荷锄种香人


我来回答这问题,农村丧偶,四十多左右的男士都希望找,条件不好的,就没希望了,女士丧偶比较好找,多数不找,为了孩子。

丧偶的男士再续贤,家门都来祝福,贺喜,摆几桌酒席,有的还大办婚宴。

女士丧偶就不同,她漂亮,贤惠,丈夫去世她才三十出头,她坐家招夫,帮丈夫把这个家撑起来,男士也是丧偶,愿意来她家过日子,可丈夫的家门为难她说:“你坐家招夫,只能私密过,家门有事不准带去,你们可以去,他不能去……”

男士受不了他丈夫家门的歧视,后来走了,走时说:“你丈夫的家门去部车把我接来,把结婚证拿了,就这么简单……”




芳草212856302


农村大多数丧偶老人都原意找老伴,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太孤独,很无助。常常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更别说寒冷地冬天,连个捂脚的人都没有。可想而知是怎样度过一个个漫漫长夜。而如果家人外出打工不在身边,有个生疮害病的事,也没个照应。

有些儿女虽然在身边,但其实大部分老人还是喜欢单独居住的。因为他们吃不到一起,再说人老了不是咳嗽,就是鼻涕一把。也怕儿女们看不惯,嫌弃自已,还下如一个住自在些。

那么一个人住就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老头没人帮忙洗衣、做饭、就是做也只会做简单的饭菜,

生活单调、泛味。老太婆虽然洗衣做饭没问题,但有点吃力的活,比如到山上砍柴、锯柴担柴,种点菜园翻一下地就不行了。如果找个老伴这些困难就迎刃而解决了。

虽然说大部分丧偶老人原意找老伴,但农村地处偏僻,人们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封建。有的儿女怕别人看笑话,说闲话。也有人的怕他们生活在一起时间长了会产生矛盾隔阂。或者因赡养问题引起的不必要麻烦,更怕一方去世后因财产分割问题引发纠纷。

所以作为双方子女的晚辈们,必须打破封建的传统思想,设身处地的去多替老年人着想。把得失看淡一点,让老人们自己去选择晚年的幸福生活。只有这样丧偶的老人才能过得开心、快乐,身体也会更加健康。子女们也少了很多麻烦,还多了一层亲友关系,逢年过节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其乐融融,何乐而不为呢。


青秀河山


这个问题笔者看来有点江山一笼统的感觉。农村丧偶老人喜欢找老伴,儿女不同意怎么办?

据笔者所知,农村丧偶的就当下来说,不仅老人丧偶,而不少中年人也丧偶,四十至五十岁年龄有一定比例。这主要是有的外出打工出现意外。有的是在本地从事的工作劳动强度过大而自身缺乏保护。有的是因病离世。这些都造成了丧偶的情况。

老年人丧偶找老伴的,一般是自己有一定收入如退休金之类。生活上有保障,老伴去世后,感到孤独寂寞,且这些人集中在男老人身上。男性老人就农村说,一般生活自理能力差,如洗衣做饭家务之类。有个老伴生活起来较方便一些。有个病痛之类能有人互相照顾一下。

没有收入的老人丧偶之后想找老伴的不多,自己生活都有困难,那还想再增加负担?

至于儿女同不同意的问题,在农村有农村的情况。为啥不同意?来者既为老年,有其自己的子女。找伴者的子女不会愿意再有多余负担。如来者生老病死,子女思想上肯定有想法而不愿上前照料。为免去这些未来麻烦,故反对老人再找老伴!

有自愿临时组合的情况。找老伴后另组家生活,减少子女的麻烦。

而笔者前面所言那些中年丧偶者,则情况更为复杂一些,笔者不想讨论这个问题。

这些事情,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而在当今老年人占比愈来愈多的情况下,丧偶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这需要社会多关注老年问题,让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让其解除许多后顾之忧。子女也要放宽心态,正确看待老年人丧偶之后寻找另一半的问题,让其老人能安享晚年之福,度过人生最后一段时光!


远山雾1


这不仅仅是农村问题,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存在。最主要的核心问题是担心老人的生前财产被转让或身后财产被另一方子女继续。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财产公证或者按现在流行的中老年再婚并不领证,仅仅是一个互帮互助互相依靠的形式。这在北上广深己非常流行,也容易被子女接受。一旦一方生病不能自理了,就各回各的家没有任何财产纠份在我的中老年相亲群中就是这样,所以成功率很高。


卓悦悦ZYY


突然丧偶,老人突然感觉很孤独,适应不了没有老伴的日子,所以喜欢找老伴。

父母找老伴,孩子不同意。首先得考虑孩子为什么不同意,如果单纯的是因为财产不同意,我觉得这样的孩子很自私,只考虑自己,没有考虑父母的丧偶之痛和孤独感。如果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可以跟父母好好谈谈,说说利弊,实在谈不拢,可以找自家长辈跟父母说说。

在这里,祝愿全天下的父母都能健康长寿,安度晚年。



烟台小崔说事儿


男婚女嫁是永恒的爱情主题。丧偶的男女,特别是50岁以下的,无不想再续前缘,只不过是有没有这样的条件允许。主要是经济条件的制约,子女的反对,还有难找合心水的老伴。相对来讲,农村比城市单一,家有田地,再婚后可以自力更生,男耕女帮。特别是老豆当家的,虽然子女有意见,反对无效。而城市讲较的条件很多,难以统一,难以处理。有经济能力的子女反对,老人不得不三思而行。总之,爱情不受年龄限制,各有各所爱,各有各难处,也各有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