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繇:西楚名將之後,他以文代武,位極人臣,更樹立書壇豐碑


鍾繇:西楚名將之後,他以文代武,位極人臣,更樹立書壇豐碑

導言:

三國鼎立時期,華夏大地共分為十三州,曹魏佔其中九州,國力之強,唯蜀漢與東吳聯手才可與之匹敵,足見曹魏確是當之無愧的霸主。

曹魏崛起,一方面歸功於主帥曹操,文治武功,運籌演謀,另一方面也得歸功於其麾下文臣猛將如雲,他們就是曹魏戰車上的各個零部件,各盡其責,各施其職,才使得曹魏愈發強大,無可匹敵。

在曹操的一眾大臣裡,有一位與別不同的佼佼者,他家世特殊,先祖是西楚霸王麾下名將鍾離昧,而他不遜於先祖,青出於藍勝於藍,憑藉個人卓越的治政天分與屢立奇功,在曹魏朝廷官至太傅。

更難得的,他還是一代書法大家,歷代公認的“中國書史之祖”,後人將其與書聖王羲之並稱為“鐘王”。

他就是鍾繇,鍾元常。

鍾繇:西楚名將之後,他以文代武,位極人臣,更樹立書壇豐碑

一、西楚忠門之後,祖父輩皆為名士

鍾繇出生於潁川長社,鍾家。

也許有人會提出疑問,為什麼先祖鍾離昧複姓鍾離,而鍾繇卻姓鍾?

這要從楚漢相爭的年代說起。

1、先祖顯赫,乃西楚名將鍾離昧

潁川長社鍾氏的始祖為鍾接,原姓鍾離,乃西楚名將鍾離昧次子。

鍾離昧是楚王項羽麾下左司馬、驍騎大將軍,為項羽攻城略地,立下戰功不計其數。

公元前203年,垓下之戰打響前數月,劉邦因在滎陽城被項羽圍困多時,得謀臣陳平便獻計,花重金買通敵方將領,散佈謠言,藉此離間項羽與功勳之臣的關係,鍾離眛也因此失去項羽的信任。

垓下之戰,項羽敗亡,鍾離眛投奔好友韓信,其時他被劉邦封為楚王。

劉邦得知曾多次打敗他的鐘離眛逃到楚國後,要求韓信將其抓起來。出於情義韓信沒有聽從,反而把鍾離眛藏起來。久而久之,劉邦對韓信起了疑忌之心。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劉邦以天子出行為由偷襲韓信,韓信本想發兵抵抗,自證清白,但又怕事情鬧大。有人就獻計說殺了鍾離眛去請功就不會有事,韓信猶豫不決,與鍾離昧商量。鍾離眛無法接受韓信竟然想賣友求榮,氣憤難當,隨後自刎而卒。

眛曰:“漢所以不擊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漢,吾今日死,公亦隨手亡矣。”乃罵信曰:“公非長者!”卒自剄。——《史記》

鍾繇:西楚名將之後,他以文代武,位極人臣,更樹立書壇豐碑

鍾離昧畫像

父親鍾離眛遇害後,鍾離接為避殺身之禍,徙居至潁川長社,並去“離”字單姓鍾,因此才有了穎川鍾氏家族的繁衍。

2、書香世家,祖父輩皆是名士,高風亮節

自潁川鍾家始祖鍾接開始,一直到鍾繇曾祖鍾寶,歷代祖先都在漢室朝廷拜有官職,從地方牧守至尚書令,這是鍾家得以成為世家的根基。

鍾氏家族世代研習儒家典籍《春秋》,精通儒學和刑律,歷代有眾多門生相隨學習。鍾繇的祖父鍾皓年少便繼承家學,研究儒術,博古通今,學識之淵博,為一眾儒士所讚歎。

鍾皓性格溫良篤慎,清高有德行,經常隱居於密山中,教授弟子儒學、詩詞格律,但對於郡府的屢次徵辟都不接受。後來實在推辭不過潁川郡太守多次相邀,才勉強接受徵辟,被任命為郡功曹。

漢桓帝時,鍾皓官拜西曹掾,當時他已是揚名朝野的當代名士,其所教授門徒亦有千人,因此世人把他與另外三位同樣以清高有德行聞名的名士荀淑(荀彧祖父)、陳寔、韓韶,並稱為“潁川四長”。

到了鍾繇父輩那一代,雖然其父鍾迪與叔父鍾敷因為朝野黨錮之爭(士大夫、貴族與宦官的鬥爭)而不出仕,致使家道回落,不復祖輩時期的興旺,但是祖先傳下的家學藏書,以及與眾多世家之間的深厚交情,也為鍾繇以後的仕途與書法藝術之路奠定了深厚的根基,同時也令其成為未來家族振興的希望。

二、得遇明主,才華盡顯

與孔融“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相比,鍾繇長達八十年的人生歲月始終閃耀著智慧和才華的光輝。

1、自幼聰慧,屢助漢室,得孟德賞識

鍾繇自小便相貌不凡,聰慧過人,其父早亡,由叔父鍾瑜撫養成人,他非常欣賞鍾繇的聰慧,於是資助鍾繇,讓他專心學習。

長大以後,鍾繇被舉為孝廉,任尚書郎,中途曾因病離職歸鄉,幾番周折後被三府徵召,擔任廷尉正。當其時,董卓被呂布所殺,漢獻帝身處長安,西涼軍統領李傕、郭汜率兵佔據長安,從而阻斷獻帝和關東諸侯的聯繫。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為兗州牧,派遣使者向漢獻帝上書。李傕、郭汜等人覺得曹操派使者前來表示臣屬不是其本意,因為關東一直想自立天子,於是打算拒絕曹操。

鍾繇:西楚名將之後,他以文代武,位極人臣,更樹立書壇豐碑

漢獻帝

鍾繇見狀勸李傕、郭汜等人說:“如今各路諸侯皆假託帝命而專權行事,只有曹操忠於漢室,如果拒絕他,就會使忠於皇室的人感到寒心。 ”郭汜等人為求自保,採納了鍾繇的意見,並對曹操厚禮相報,曹操因此與漢帝取得聯繫。

興平二年(195年),李傕與郭汜的鬥爭進入白熱化,為了爭得主動權,李傕劫持了漢獻帝以及一眾大臣。經過一番謀劃,在一些西涼部將的護衛下,鍾繇成功與獻帝逃出長安,輾轉東行,於建安元年(196年),由兗州刺史曹操把天子迎入洛陽。

此前,曹操已多次聽到謀士荀彧對鍾繇的大加稱讚,再加上聯繫漢室、奉迎天子這些事上,得到了鍾繇的屢次相助,他心存感激,同時也對鍾繇十分欣賞,於是在曹操的建議下,朝廷論功行賞,任鍾繇為侍中尚書僕射,封東武亭侯。

2、屢立奇功,平步青雲,最後官拜三公

天子初入洛陽,其時關中仍然處於各路軍閥割據狀態,其中以馬騰、韓遂等西涼勢力最強,其時曹操在關東東征西戰,不能分身,因而深為關中的形勢憂慮。

建安四年(199年)經荀彧推薦,曹操上奏天子,讓鍾繇以侍中官職領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統籌一應後方事務,並特別放權,行事可不受常規條律束縛。

鍾繇來到長安後致信馬騰、韓遂等人,信上真誠地說明,入主中原取代天子會惹天下兵馬群起而攻之,如果他們沒有這種想法,不如安心鎮守涼州,朝廷會給予他們極高的自主權利,待遇與諸侯、王爵相當。

鍾繇:西楚名將之後,他以文代武,位極人臣,更樹立書壇豐碑

憑藉強大的外交手段,鍾繇沒費一兵一卒,就成功地勸服馬騰和韓遂歸順朝廷,並各送一子到洛陽作為質子,而且為表示誠意,還贈送漢室兩千匹軍馬。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與袁紹相峙,戰局焦灼,鍾繇及時把這兩千匹馬供給軍用。曹操十分欣慰,致信鍾繇,稱讚他解決了軍中之需,如今關右地區平定,朝廷沒有後顧之憂,其功不可沒,就算當年蕭何鎮守關中,保證大軍糧草充足以至獲勝的功勳也不過如此。

太祖在官渡,與袁紹相持,繇送馬二千餘匹給軍。太祖與繇書曰:“得所送馬,甚應其急。關右平定,朝廷無西顧之憂,足下之勳也。昔蕭何鎮守關中,足食成軍,亦適當爾。”——《三國志·鍾繇傳》

在其後一系列戰事中,鍾繇憑藉其堪比蘇秦張儀合縱連橫的外交能力,屢屢驅使馬騰、韓遂等軍閥為己用,助其平定匈奴、擊敗袁軍侵襲、剿滅衛固叛軍。

曹操乃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的明公,在其被封為魏王,建立魏國後,鍾繇隨即被任命為大理,升任相國。當時曹丕為魏王世子,很看重鍾繇,還賞賜其一口五味鍋,鍋上鐫刻銘文,稱讚相國鍾繇是百官榜樣。

當曹丕登基為帝后,鍾繇更是一路高升,從大理升至廷尉,最後官至太尉、太傅等三公之位,可謂位極人臣。

鍾繇:西楚名將之後,他以文代武,位極人臣,更樹立書壇豐碑

魏文帝曹丕

太和四年(230年),鍾繇逝世,享年八十歲。魏明帝曹叡身穿素服親自去弔唁,賜諡號 “成侯” 。正始四年(243年),鍾繇得以配享曹操庭廟。

鍾繇具有頂級的治政和外交能力,而且得遇明主,因此他一生平步青雲,官拜三公,同時重振家族聲威,福廕後人,使潁川鍾家成為曹魏時期舉足輕重的世家大族。

三、與書聖並稱“鐘王”,成就書壇一代大家

鍾繇在曹魏朝廷是很特殊的存在,因為他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政治家、外交家,而且還是一位名滿天下的名士,擁有很多頂級謀士無法企及的影響力,最為人稱道的是,他更是一位僅憑書法成就都可載入史冊、流芳百世的一代大家。

鍾繇自小便跟隨書法名家劉德升修習書法,同時還兼修曹喜篆書、大儒蔡邕的飛白體以及草聖張芝的草書。在學習的過程中,鍾繇不分晝夜,不論何地,有空就寫,有機會就練,以至於經常廢寢忘食,鬧出諸如上茅房忘記出來的洋相。

鍾繇領悟書法之道頗符合道家“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每逢見到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等自然景物,他必定要在心裡琢磨,與書法聯繫起來,以期有所收穫。

鍾繇練習書法格外刻苦用功,甚至到了狂熱痴迷的地步,修行到了這種境界,其日後能在書法之道取得巨大成就,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宣和書譜》

鍾繇所處的時期,漢字正處於由隸書逐漸演變成楷書的進程,在這個過程中,鍾繇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是楷書奠基者。

博採百家之長而融為一體,鍾繇在書法上的天賦讓他擁有創新的靈感,而數十年功力造詣則給予了他創造的底氣。

因長期鎮守邊關,軍旅生活的緊迫節奏不能讓鍾繇像其他書法家一樣,安逸地高坐中堂,淋漓盡致地書寫莊重大氣的隸書筆畫,為了能在戰事空閒練習書法,以解心癮,鍾繇本能地想要創造一種便於書寫又不失美觀的書體。

鍾繇:西楚名將之後,他以文代武,位極人臣,更樹立書壇豐碑

鍾繇《宣示表》

經過多番嘗試,鍾繇創造了一種以隸書為基體,融入章草的勾折筆畫的獨特字體——小楷。

陶宗儀《書史會要》雲:“鐘王變體,始有古隸、今隸之分,夫以古法為隸,今法為楷可也。”

鍾繇楷書是後代一眾書法大家爭相學習的書體,例如王羲之父子、張旭、懷素、柳公權、顏真卿、趙孟頫等,在書法創作上都吸收了鐘體的精髓。

鑑於鍾繇在中國書法史的豐功偉績,後人把他與東晉書聖王羲之並稱為“鐘王”,再加上東漢草聖張芝、王羲之兒子王獻之,合稱為“書中四賢”。

結語

在鍾繇的成長軌跡裡,家族的薰陶和個人天賦的持續閃耀固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在歷史上被譽為天縱奇才,到最後卻敵不過曇花一現的例子不計其數。

縱觀鍾繇一生,我們可以發現,鍾繇既在仕途上一帆風順,還能於書法史上樹立令人仰望的豐碑,關鍵原因就在於他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

鍾繇:西楚名將之後,他以文代武,位極人臣,更樹立書壇豐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