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最擰巴的人—荀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三國中最擰巴的人—荀彧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獲諡敬侯,後追贈太尉。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如果在盛世,荀彧必定能開創一個時代。

三國中最擰巴的人—荀彧

在現實中,有很多人,有很多不同的位置,有的人適合當領導,有的人適合當元帥,有的人適合做謀臣,有的人適合當將軍。做自己不適合做的位置不一定會做不好,因為家世,背景,能力,性格,機遇,等等原因,所以有些是機緣巧合,但每個人要知道自己的理想,清楚自己的位置,但在每個人實現理想的過程中,有多少人還記得“最初的夢想”

荀彧,相信他在最初選定主公時,一是要忠於漢室,二是要能夠成功。忠於漢室是理想,能成功是現實意義。荀彧先投袁紹,後投曹操,隨曹操奠定了整個魏國的根基,但他不是魏臣,他的理想是,漢室無人可投,他投曹操,是希望扶曹操以匡扶漢室,但隨著曹操實力越來越大,曹操的野心也越來越大,他身在曹營,也無法設計讓曹操失敗,因為其他的諸侯還不一定比曹操有對漢室好,所以,他一直在彆扭,一直在現實和理想中糾纏,一直無法說服自己,即無力抵抗這種趨勢的發展,也無法順應這種趨勢。所以,他很孤獨,很彷徨,很猶豫,

三國中最擰巴的人—荀彧

作為一個有理想的人,他忘不了自己當初的理想,自己的初心,但他又改變不了,身邊的人在強大領袖的威嚴下,都低下了頭顱,都順服下去,或者在不順服中被殺了頭,但他卻即不在被殺的一幫裡,也不屬於順服的一派裡,他是單獨的一派,他按自己的想法來即希望保全自己辛苦半生打下的基業,也希望能夠成全自己的理想,雖然他知道這已經離自己越來越遠了。

荀彧是個辛苦的人,是個擰巴的人,是個為了理想而飛蛾撲火的人。

三國中最擰巴的人—荀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