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见世界,手作有余温——明清民国老花板

方寸见世界,手作有余温——明清民国老花板

老花板,就是指旧时广泛应用于古建筑、旧民宅和老家具上面的古木雕花板。在明清、民国时期曾广泛用于衣柜、书柜、抽屉、屏风面板,以及室内装修、庭院建筑、栏杆装饰,如墀头、影壁、门楼、垂花门、撑拱、廊内轩顶、门窗棂格、花罩、梁架构件等等部位,其工艺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现代社会随着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兴起,古典民居逐渐没落,除了寥寥一些中式建筑,现代家居中已经很少有古法工艺的木雕作品出现。在古玩艺术品市场火热的今天,很多收藏爱好者开始寄情于这种裹挟着时空之美的旧藏老物件,小小一块老花板,却具有以小观大的效果,反映着那个古老年代的历史背景和民俗风貌。

方寸见世界,手作有余温——明清民国老花板

取用材质各异

古木雕花板根据当时使用者的社会阶层、身份地位和实际用途的不同,其取用的木料材质也品质各异。民间使用的木材大多是柏木、樟木、榉木、榆木、银杏木等,而宫廷和当时的官吏富绅使用的则以红木、楠木、花梨、紫檀为主,取材较民间更为珍贵。材质的区别对一般百姓居家装饰来说影响不大,但对现在的藏家而言却非常很重要,材质的珍稀程度直接影响其市场价值,能够收藏一块材质上佳的老花板对收藏爱好者朋友们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方寸见世界,手作有余温——明清民国老花板

题材图案丰富

木雕花板是历代宫廷和民间建筑艺术的精髓,一块好的花板,画面和题材非常关键,人物、动物、景物的设置、方位和完整性,使画面鲜活灵动,咫尺画面就能讲述一个源远流长的故事,反映一段历史、一个典故、一个寓言,映射在其中的,就是浓重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常见题材有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国画素材,还有故事、宗教神话、民间传说、吉祥图案和戏曲人物,如“鱼耕图”、“福在眼前”、“八仙过海”、“麒麟送子”、“岁寒三友”等等,表达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吉祥如意的祝福和希望。收藏几块老花板用于居室的装饰和点缀,复古又气派,再配上几幅赏心悦目的中国字画,更显府上笔墨生香,平添几分儒雅之气。

方寸见世界,手作有余温——明清民国老花板

雕刻创作工艺分类

雕刻工艺和创作手法可以说是木雕花板中最精华的部分,不论是画面构思、还是刀工、章法,无不彰显着古代能工巧匠们高超的手工造诣。有些老花板材质一般,但刻画细腻,雕工精致,仍然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1、雕刻工艺

分为实地雕花(浅浮雕为主,同时也有深浮雕)和镂空雕花(比较名贵的为双面镂空雕),雕刻工艺采散点透视、鸟澉式透视等构图,讲究布局丰满,散不松,多不乱,层次分明,艺术形象生动,打磨精致。

2、创作手法

有的花板表面施有朱漆描金技艺,色彩丰富,精致生动,隐含着雍容华贵;也有不刷漆的白木雕,基本以本色木质纹理为主,线条简洁流畅,风格古朴而文雅;还有的花板运用了嵌螺钿的制作工艺,常见于高档家具,流光溢彩,富丽堂皇。

嵌螺钿工艺又分为内嵌和镌甸。内嵌工艺雕槽、镶嵌和打磨要精细,贝壳与花板表面高度一致,手感光滑,丝丝入扣;若所嵌的螺钿高出花板的表面,就形成了浮雕或高浮雕图案,称之为“镌甸”。嵌螺钿工艺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们的聪明与才智,可谓我国古代艺品中一颗光辉璀璨的艺术明珠。

方寸见世界,手作有余温——明清民国老花板

古香古色,匠心手作

木雕花板是老物件,老物件最值得玩味的就是古典情结。正所谓古香古色,很多老花板,你拿到手里就可以闻到老旧的味道,那漫长岁月中侵蚀风化的古旧痕迹,不是现代工艺可以达到的。

有人质疑说,古时没有高科技的器械,全凭手作,雕工应该会很粗糙,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过去的雕工反而比现在更加传神,因为过去是用手雕,用心作,而现在是用机器,比起那些冷冰冰的器械,手工之物充满了温暖的人情味,虽免不了些许的粗线条,却精致到动人心魄。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古时木雕师傅的刀具多达100多种,而且动工之前要经过反复琢磨,在雕刻和布局时整体考虑各种因素,可以说,没有什么能难得倒他们,相反,现代的机器反而往往无法达到人们理想中的效果。

方寸见世界,手作有余温——明清民国老花板

收藏和保养之道

因年代久远和自然风化,老花板常常糙筋毕现,收藏者收到这些作品之后,会对其进行实行一些诸如清洁、防腐等保养维护。对于有涂漆、描金、嵌螺钿的花板,自然斑驳的色彩和镶嵌非常珍贵,在清理之前首先要以“固其色,保其饰”为本,如果朱漆描金已完全或大部分脱尽,则需要在清洁其污垢的同时,用适宜的方法对旧色进行封护。总之,原则就是保留其“旧”的面貌,将它的古风表现的淋漓尽致。

老花板的收藏还要注意防潮和防干燥。潮气容易使木质发霉,而风吹日晒的燥气则容易引起花板开裂,建议将收藏的木雕花板装裱做玻璃框或亚克力框,或摆放在带玻璃的橱柜中,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做到收藏观赏两不误。


方寸见世界,手作有余温——明清民国老花板

收藏老花板可以传承文化,了解历史,还可以陶冶情操,给生活增添乐趣。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维护也日益重视起来,很多古民居、古建筑已经被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维护起来,很少再有老花板问世,市场上的老花板也日渐稀少,留存下来的老花板,经历了百年的时光磨砺,穿越战火和硝烟,经受住了风雨、虫蛀、人为破坏,更是弥足珍贵。

收藏老物件都是讲究缘分的,冥冥之中就有那么一股力量、一种磁场,潜移默化的吸引着你,命中注定让你遇见它,也许它不是珍稀有昂贵的那一块,但在以后悠长的岁月里,它将会与你寂静为伴,宠辱不离。

方寸见世界,手作有余温——明清民国老花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