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名師名篇裡的寫作密碼——修辭

【原創】名師名篇裡的寫作密碼——修辭


我們在日常寫作時,總能聽到老師對你說,所寫內容不生動形象,或者說內容空洞,不能吸引讀者。為什麼你的作文總是不生動有趣呢?


原因就在於你丟掉了一個魔法棒,這個魔法棒就是修辭。能夠恰當地在作文中運用修辭,就像手中擁有一把萬能鑰匙,可以打開世界的任意一扇門;就像你手中的魔法棒,想變什麼變什麼。


修辭的作用太神奇了,可是我們往往會視而不見,因此你的作文就會變得平淡無奇。下面楊老師給同學們好好上這節修辭課。


【原創】名師名篇裡的寫作密碼——修辭


一、比喻


在文章中用比喻的修辭的作家太多了,不勝枚舉。


我非常喜歡朱自清的《春》,不僅僅是因為這裡運用了大量的修辭,還在於作者善於通過細緻的觀察,抓住景物的特點,細膩的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整篇文章充滿朝氣蓬勃的活力。建議大家把這篇文章背會。


咱們隨便挑兩句來分析:“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的斜織著。”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兒趕趟。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大師寫文章,沒有一處囉嗦之處,添一分則肥,減一分則瘦。對事物的特點描寫的非常準確,這也離不開平時細心觀察生活。


再來欣賞孫犁的《蘆花蕩》:文中的主要人物老頭子護送兩個女孩去葦塘裡休息,路上大菱被敵人的炮火打傷了,老頭要為大菱報仇,痛打鬼子的故事。


“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說的是他很瘦,可到底有多瘦呢?把他比喻成老了的魚鷹,就很形象了。


比喻的作用:化抽象為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使敘事變得生動,活潑,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再來看看老舍《濟南的冬天》:“古老的濟南,城裡那麼狹窄,城外又那麼寬敞,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我們很難想象山坡上的村莊是什麼樣子,村莊的房頂覆蓋了一點點雪是什麼景象,但是把這樣的情景比喻成小水墨畫,眼前立馬就了實景。這就是化抽象為具體。


【原創】名師名篇裡的寫作密碼——修辭


二、擬人


擬人的作用:賦予所寫事物以人的情感,生動逼真,增強了語言的美感,使句子變得生動形象。


剛才看的老舍《濟南的冬天》,“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一個“臥”字,使小村莊人格化,濟南人那種閒適的心情躍然紙上,連村莊的房子上都悠閒的臥著點雪。


朱自清的《春》裡,運用了大量的擬人:“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婉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


“欣欣然張開了眼”一個“鑽”字,都寫出了作者看到春天到來的欣喜之情和驚喜之意。


運用了擬人的句子,你品,你細品,是不是比沒有用擬人的句子更生動,更形象,更活潑呢?


【原創】名師名篇裡的寫作密碼——修辭


三、排比


排比的作用: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相同句式構成排比,增加語勢,起強調作用,強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排比適合用到結尾,既能點題,又能使主旨昇華。


依然用《春》來舉例: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這個結尾表達了作者對春的美好的讚美之情,運用了排比和擬人的修辭,讓人充滿了希望與信心。


再來看冰心的《觀舞記》,冰心去印度觀看了一場充滿異國風情的表演,那個時候中印兩國關係日益友好,冰心用極其精妙的語言描寫出了印度藝術家的舞蹈。也是在這個時候,冰心結識了泰戈爾,泰戈爾的詩作風格影響到了冰心的創作。


開頭第二段就運用了排比:


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來描繪她們的變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個畫家,我就要用各種彩色,點染出她們的清揚的眉宇和絢麗的服裝。


假如我是個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來傳達出她們輕捷的舞步和細響的鈴聲。


假如我是個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擬出她們的充滿了活力的苗條靈動的身形。


排比句的句式相同,富有節奏感,增強文章的音樂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原創】名師名篇裡的寫作密碼——修辭


我們學寫作文,有了這三種修辭其實就夠用了,除此之外,還有反問,設問,疑問,它們的作用都是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引起讀者的思考。誇張、對偶、引用等修辭。


引用的是古詩,名言警句,諺語俗語等。它起到了增強說服力,感染力,生動活潑,語言精練,含蓄典雅。


例如:冰心的《觀舞記》,在描寫卡拉瑪姐妹的舞蹈時,借用了白居易的詩:“珠纓炫轉星宿搖,花縵斗藪龍蛇動。”


朱自清的《春》: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的《絕句》“春面不寒楊柳風”和俗語“一年之計在於春”。


還有對比的修辭,它既是修辭,也是寫作手法。比如魯迅先生的《雪》,將暖國(南方)的雨和朔方(北方)的雪作對比,突出北方雪的精神。恰當的運用對比,可以讓自己想表達的情感更鮮明。


發現沒,文學大師們,都愛運用大量的修辭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包括現代作家畢淑敏,“當代散文八大家”的林清玄,都善用比喻的修辭。這裡的例子太多太多了,無法一一列舉。但通過今天這節課讓我們意識到了,多讀名家作品,用心感受他們筆下修辭的運用,提醒自己,寫作文要運用恰當的修辭,使自己的語言生動活潑起來。


加油!相信通過你的努力,你也能妙筆生花。


明天我們繼續學習怎麼將景物描寫運用到作文中。


【原創】名師名篇裡的寫作密碼——修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