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前期“战疫”使命

特约通讯员 朱沛炎

10天,筹建留观病区。

20天,1300平方米,55间隔离病房。一个新的“战时医院”投入使用。

38天,累计收治发热患者324人,确诊病例23人,68名医务人员无一感染。

3月12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小汤山”留观病区送走了最后一批留观病人。3月16日,“服役”了近40天的“小汤山”正式宣告进入休整期,至此完成了它“应收尽收,医护无一感染”的前期“战疫”使命。

集装箱星夜驰援 10天搭起一座“医院”

从1月22日报告首例确诊到1月25日,合肥累计报告10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作为合肥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也是瑶海区唯一一家定点救治机构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身负重任。“这是一场肩并肩、背靠背的‘战疫’,我们必须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1月25日当天,该院紧急召开专题会议,决定筹建该院“小汤山”留观病区。

1月26日,该院“小汤山”相关设计方案完成、设计图纸交付,立即投入改建。该院根据“战备”需要,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后勤部门和物流中心连续奋战将原来的办公区清空,按照院感流程和标准,增设隔断,合理分区,完善设施,为疫情防控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2月4日,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共配置隔离病床25张。从图纸交付到投入使用总共10天。

疫情发生后,前来该院发热门诊就诊的人数激增。“小汤山留观病区是医疗救治的主战场之一,一定要做到应收尽收,宁愿床等人,不能让人等床。并且确保医护零感染。”该院根据收治形势研判,做出了增区的决定。

“星夜驰援,加建二期!”2月13日晚,大吊车拉来了集装箱,在一期两侧一字排开,二期留观病房拼装成型。1300平方米,55间独立病房。一个能充分满足“战备需要”的“战时医院”就这样建设完成。

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省市、区领导及专家多次赴该院调研、指导、督查疫情防控工作,实地察看“小汤山”隔离留观病房,一致认为:医院政治站位高、工作机制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得力”;“小汤山”的建设具有战略性的眼光,既做好最长远的打算,又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 68人攥成拳头力量

“我有经验,让我去!”“我还年轻,我请战!”接到医务处的“小汤山”召集令,该院医护人员踊跃报名,冲得上去,豁得出来,迅速攥成拳头力量,向疫情发起冲锋。

蔡文君是该院急诊科护士长,该院“小汤山”建成后,她第一时间带领科室人员写下请战书。之后,包括蔡文君在内的30名医护人员成为了“小汤山”留观病区第一批医护人员。他们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注意缓解留观患者的焦虑情绪,带领护理人员开展“勤走动、勤沟通、多倾听”的工作法,在最短时间内拉近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据悉,该院此次共有315名医护人员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其中留观病区68人,隔离病区87人。疫情发生后,他们站到了最前线,如同一颗颗定盘星,共同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该院介入血管疼痛科主任殷世武就是其中的一位。2月22日,一女子因发热一天至该院发热门诊就诊,新冠肺炎咽拭子采样后,被收住“小汤山”留观病区。入住没多久,李女士下腹部突然阵发性腹痛,因自诉怀孕40天,殷世武凭借经验立即判断,可能为宫外孕破裂。随即启动新冠肺炎期间急诊应急措施,立即准备手术。经过紧急救治后,患者转危为安。“当时病人血压下降特别快,接近休克,如果慢了一步,后果都不堪设想。好在,我们有着高水准的团队和一系列流程操作预案。”殷世武说。

亲临“险”境38天 不胜不归

疫情形势不断发生变化,瑶海区的“高风险”地位一直居高不下,这对该院打赢疫情“歼灭战”是个不小的挑战。该院发热门诊最高达到320人次/天,“小汤山”留观病区一天共分4个班次,每一班次共有5位医护人员,每人工作时长6~8小时。医生平均每天核酸检测数量近10次,每一次采样都如同“亲临险境”。

李贺是该院广德路院区发热门诊的负责人,此次进驻该院“小汤山”,他曾一天为25个病人进行了采样。由于这项工作需要直接面对病人口腔,稍有不慎就可能沾染上“狡猾”的病毒。每次取样,李贺都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N95口罩、护目镜和橡胶手套,可这难免造成行动不便、视线受阻,使采样这个精细活变得更加困难。为了准确取得标本,他必须离病人近一点、再近一点。

在这场抗击疫情阻击战中,还有不少90后的医护人员,第一次上前线,就接受着体力耐力的多重考验,但他们没有一个畏惧退缩。“我最开心的就是看到留观患者两次核酸检测都呈阴性可以平安出院!”“90”后护理小花王俊侠笑着说,“在‘小汤山’,我留下了青春最美的奋斗印记。”

休舱不闭舱 随时准备投入新的战斗

自2月4日收治第一例病人以来,该院“小汤山”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院医务处副处长胡杰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汤山”留观病例从高峰期的日留观30余人降低到目前的6人次。根据疫情形势,参照医院门诊量和留观病人数下降的情况及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的需求,“小汤山”于3月16日正式进入休整期。”

“‘小汤山’休整后,我们会在医院安排的医护休息区休整待命,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彻底休息。”结束留观病区工作任务的曹晓光医生表示,从“小汤山”下来,大家的心情都是愉悦的,不过还没有到可以完全放松的时候,这场战“疫”还没有完全结束,他们需要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任务。

该院副院长陈振飞介绍,医院留观病房共分为两个病区,“小汤山”是留观二病区,目前进入休整期,但休整不休息,休舱不闭舱。位于该院发热门诊的留观一病区仍“在岗”正常接诊。此外,该院各个环节的防疫工作也在持续进行中。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该院“小汤山”将随时做好再次启用准备。

(刊发于《医院管理论坛报·现代护理》2020年3月24日8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