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哪些书法家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什么会产生影响?

用户275257603159


唐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一座高峰,书法家宛若星辰,许多都对后代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书家有:欧阳询,是楷书的至尊,楷书的极则,后期绝大多数书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尤其对考功名的读书人,以及民间蒙学者;虞世南,如果说欧阳询是方正至尊的话,则虞世南则是谦谦君子,君子藏器,温润如春,内质胜;褚遂良,则似翩翩公子,或是艳艳少女,艳丽妩媚;颜真卿,楷书似堂堂太宰,磊磊义士,凛凛将军,开宽博瑞庄大气一路,其行草书,则宽博奇纵,变化无穷,大气磅礴,又开一代书风,后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何绍基、舒同均法乳于他。柳公权则开瘦劲一路。行书有孙过庭,用笔精堪,传承二王法度,为后世所师。草书则有张旭、怀素,前者浑厚雄强,汪洋恣肆,大气磅礴,变幻莫测;后者瘦劲腾挪,如秋风落叶,枯藤万树,简寂秀雅,二人皆为草圣,都对后代草书影响至巨。此外尚有智永,李邕的行书等等,对后来影响很大。

唐代的书法对后代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是笔法方面的影响;二是风格特点方面影响;三是他们的一精神道德,为人处世方面的影响。特别是颜真卿,除了书法技术层面之外,他的爱国主义,他的建功立业,他的家国情怀,对后代影响巨大。








文仰山人


       唐代书法在书法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此时,在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等各种书体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其中楷书、草书的影响最大。

       一、楷书:楷书有唐初四家——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与薛稷代表了初唐风格,其中欧阳询对后世影响巨大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人称"欧体"  

         欧阳询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欧阳询是把法度发挥到极致,是一座高峰,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凝聚,一丝不苟,古人常常用险劲来形容欧阳询的字,欧阳询楷书结体严谨,笔势开张,笔法穿插挪让极有法度,于险绝中见平正。历代人学欧者众多,后人受欧阳询的影响都是以崇尚法度为佳。欧阳询在书法史上最大的贡献还在于书法理论,其《传授诀》、《八诀》、《用笔论》、《结字三十六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盛唐时期:颜真卿、柳公权声名最大。

       楷书以颜真卿最具代表,楷书四大家中人称"颜体",颜真卿一改初唐楷书的瘦硬风格,他的楷书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颜体的端庄美、阳刚美、厚重美为历代学书者所推崇。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楷书四大家中人称"柳体"柳公权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二、行书:最具代表的是颜真卿的行书《祭侄文稿》和《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也是后世学习行书的一条主脉络,影响意义深远。

          三、草书:,草书的代表人物有张旭、怀素、孙过庭。

         张旭,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位继往开来的大书法家,张旭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书法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于唐代书法艺术的繁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张旭在草书上有着比较高的成就,所以也是被世人们称为草圣。

          怀素,以“狂草”名世,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也被称为"草圣"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怀素是继张旭之后,在中国草书史上承前启后的佼佼者,怀素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孙过庭,既得二王笔法的真谛,又有所发扬、创新。孙过庭在书法理论方面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其书论之精华集中在《书谱》之中,历凡是研究书法者,无不奉为圭臬。在《书谱》三千七百字中涉及到书法发展、学书师承、学书正途、书写技巧以及如何攀登书法高峰等课题,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书谱》还是广大学习草书重要的字帖,一直深受历代学书者喜爱!

四、篆书:李阳冰是李斯之后最优秀的一位篆书书法家,其篆书风格引领一代篆书风气,他在篆书史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艺术地位与学术地位。在中国书法史上,李阳冰占据很高的地位。《玉簪志》评价李阳冰是李斯后的第一人唐代李阳冰的代表作有《三坟记》、《谦卦铭》、《怡亭铭》。对后世篆书的继承和发展影响巨大!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指正,谢谢!






知然书法


这个分字体论说会比较清楚。篆书上是李阳冰;楷书是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行书是李邕、颜真卿;草书是孙过庭、张旭、怀素。

一、小篆自秦朝到隋朝,真正能承继李斯“玉箸篆”的寥寥无几。到了唐朝,李阳冰一出,改李斯的雍容华贵风格为圆浑瘦劲,被誉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后世学“玉箸篆”者多有取法。

李阳冰《三坟记》

二、欧阳询的楷书集北碑南帖于一体,平正中见险绝,至今仍是书法初学者入门的极佳范本;褚遂良在楷书中加入了丰富的笔法,形成了“丰艳雕刻”的风格特征,是“有唐一代的教化主”,开启属于唐朝的书法新风尚。颜真卿晚年在楷书中加入篆书用笔,形成“屋漏痕”笔法,舍弃侧锋,用纯中锋笔法开创了二王妍美之外的朴拙风格,被称为“亚圣”。颜体一直是初学者入门的首选;柳公权和颜真卿并称“颜筋柳骨”。他充分吸收欧体、颜体之长,另辟蹊径,走出了“骨力劲健”的新风尚,至今仍然倍受书家推崇。

褚遂良《阴符经》

三、李邕继承了二王的笔法结构,并加以变化,形成了一种适宜写碑的行书风格,真正改变了魏晋以来惯用楷书写碑的旧俗。后世大家苏东坡、米芾、何绍基等无不受其沾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影响力就不用赘述了。

李邕《云麾将军碑》

四、古人流传至今的法帖百不足一,就目前来看,真正继承了王羲之《十七帖》笔法的当属孙过庭。《十七帖》原作早已佚失,只有刻帖传世。后人但凡想学习小草《十七帖》,无不借助孙过庭《书谱》之力。张旭更是书史上一大奇人,不仅开创了“狂草”,而且教化出了许多一等一的书坛巨匠,如李阳冰、颜真卿、吴道子、怀素、邬彤等,影响之大,不可估量。而且他的作品流传甚少,人又天赋才学极高,致使他的笔法风格无人能捉摸。怀素通过邬彤,间接向张旭取法,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新风格。由于张旭狂草不可捉摸,怀素的《自叙帖》至今仍是学习狂草者的不二选择。

张旭《断千字文》

总之,有唐一代,名家辈出,数量之大,远超后世。他们能对后世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都在继承了前人衣钵的基础上,开创了属于他们个人的明显风格,后世无数书家赢粮景从。


明之书苑


宋人尚意,唐人尚法。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加上帝王的垂范,唐朝书法家多并影响深远。

1、欧阳询: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

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2、虞世南:虞世南作书不择纸笔,却很注意坐立姿势和运腕方法。他认为,只要姿势正确,手腕轻虚,即使是粗纸,秃笔,信手拈来也能挥洒自如,别出新意。

其作品在元代就已很稀少,今所见存从帖中之外,有传世书迹刻石楷书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行书有《汝南公主墓志铭》、《摹兰亭序》等。《唐人摹兰亭序三种》其中之一传为虞世南的墨迹。

3、褚遂良: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4、薛稷:工书法,师承虞世南,与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无作品传世。

5、张旭:性好酒,据《旧唐书》的记载,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实也说明他对艺术爱好热狂度,被后世尊称为“草圣”。主要作品有《古诗四帖》、《草书心经》、《肚痛帖》、《郎官石柱记》等。

6、怀素:怀素(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小草千文》诸帖。

7、颜真卿: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8、柳公权: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

9、李阳冰:阳冰善词章,“秀句满江园”;工篆书,“笔法妙天下”。论者以“虫蚀鸟迹语其形,风行雨集语其势,太阿龙泉语其利,崇高华岳语其峻”,赞其书法,谓“唐三百年,以篆称者,唯公独步。”

李阳冰所书的石刻很多。其中如浙江缙云的《城隍庙记》、福州乌石山的《般若台题记》、广西桂林的《舜庙碑》、湖北武昌的《怡亭铭》、陕西西安的《颜帷贞庙碑额》等。

10、韩择木:韩择木,昌黎(今属河北通州)人。生卒年不详。唐代书法家。活动于开元年间(713~740)。韩愈叔父。唐玄宗开元时,官至工部尚书、右散骑常侍,故人称“韩常侍”。择木善八分,虽无唐玄宗八分那样浑厚,可是很秀劲。

11、徐浩:徐浩(703~783), 中国唐代书法家。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少举明经,肃宗时,授中书舍人,四方诏令,多由徐浩所书。后进国子祭酒,历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封会稽郡公。

著有《论书》(又称《法书论》)1篇。徐浩擅长八分、行、草书,尤精于楷书。


大湾区创师记


说起唐代的书法家,真的太多了,很多都是本人比较喜欢和迷恋的。比如: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贺知章、张旭、柳公权等等。

但是,今天跟大家聊聊孙过庭。其实,这老爷子一生很平淡,没当过官,没发过财,最大的职位可能是个管后勤的,去世的时候也就60几岁吧,离世之前,总结写完了《书谱》,从此,人们才牢牢地记住了他。

比如这些伟大的人物这样评价《书谱》:宋高宗谓孙过庭《书谱》“此谱妙备书法”。米芾《书史》中称“孙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近前而直,……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清代李承泽在《庚子销夏记》中评“唐初诸人无不摹右军,然皆有蹊径可寻,独孙虔礼之《书谱》,天真潇洒,掉臂独行,天意求合而无不宛合。此有唐第一妙腕。”

更有人称《书谱》为书法史诗。

这是每一位学习书法的人必读、必临的字帖之一,对后人的影响非常大。

它诠释了书法的神韵,算是艺术品了。

这篇“圣书”也很有趣,开篇从王羲之跟钟繇学书开始,从而谈到自己的书法造诣,也就钟繇和张旭能跟自己相提并论,其他都看不上。这话唠的也挺狠啊。

接着又说起小王(王献之),说完小王说老王(王羲之)。可能也是让小王能更严格要求自己,能超过他爹,给他的鼓励,对他的期望。

最后,说了自己对书法的一些看法和告诉了大家什么样的书法才称得上好书法。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稿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此文,对后人学书帮助很大,少走了很多弯路,对现在人有很重要的启示,别的不说,就说我们中国文化的伟大,那个时候就有总结的意识,留给后人的想法,这真的太了不起了!

希望每一位书友都能认真学习此文。

属个人建议,望批评指点!





小張老師


唐代是中华民族第四次崛起的顶峰,综合国力强盛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伟大成就,尤其以颜真卿为代表的一大批书家代表了盛唐气象。如褚遂良丶欧阳询丶柳公权丶张旭丶怀素丶智永丶孙过庭丶徐浩等在唐楷和行丶草书等书体创造达到登峰造极的艺术境界,冠绝古今。这些书法大师的楷书和行丶草书上承汉魏风骨,普遍法度森严,精妙绝伦,气象雄浑,正大格局,风貌各有千秋,艺术特色鲜明,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宋元至明清近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流变起到了集大成和分水岭的作用,视接千载,源源流长。


麻天阔艺术行迹


唐朝是文化繁荣的时代,书法达到了历史高峰,楷书方面成就最高的有颜真卿和柳公权,被称为“颜筋柳骨”,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行书方面成就最高的有颜真卿和李北海,被冠以“天下第二行书”。草书方面成就最高的有张旭和怀素,张旭的草书可与张芝比肩,豪放大方,怀素的狂草具有蕉叶圆滑的痕迹且连贯,此两位的草书前追古人后无来者,所以影响深远。值得研究的问题是,唐朝书风追逐王羲之,但未见王氏书家抛头露面。


一样了


影响最大的怕是亚圣颜真卿,楷书雄浑壮阔,后世10个名家,七八个就学的是颜字。行书走了与书圣不同的道路,开辟了一条新路,沉郁苍茫,体现“按”的艺术(书圣是提的艺术),风格各异!颜的朋友张旭、怀素获得草书的最高艺术成就,超越兰亭的终身成就奖,成为草书的坐标!李阳冰的铁线篆也影响深远!其次,褚遂良楷书独树一帜,为瘦金体的形成提供优质营养。还有欧体更是风行天下,长久不衰!柳体紧随其后,大放异彩!

总之,唐朝时期是书法艺术发展成熟的黄金时期,不可替代!


鸿庆明月


唐代书法大家很多,譬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怀素,张旭等等。

这些大家,对我国历朝历代的书法都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颜柳二人的楷书,成了每个学习书法的模板。





撩文大叔


唐朝是中华民族鼎盛时期,就书法而言,最具影响力的应该讲草书:张旭–怀素–孙过庭–等在唐朝 草书书体达到登峰造极的书法艺术境界,冠绝古今,无人可比,以至后人一直还是在临摹!同时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