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通過郵票看習俗

五千歲泱泱,雲山多茫茫。又到農曆“三月三”,也是傳統的“上巳節”,這是一個在傳統中國文化中無比重要的日子。不僅僅是傳說之中軒轅黃帝的誕生日,更主要的是流傳千年的《蘭亭集序》也是在這天翰墨而成... ...但是隨著近代的演變,我們把很多習俗都已經遺忘掉了。

我們今天不僅要追憶傳統,更要有新時代的內涵,不僅僅要在第三個“中國華服日”以“服章之美,耀動四方”更賦予了“與子同袍,共克時艱”的抗疫精神。

三月三 誕軒轅

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又是一年“三月三”,通過郵票看習俗

▲PP31《人文初祖—黃帝》普通郵資明信片郵資圖

黃帝,生於軒轅之丘,故稱為軒轅氏。傳說他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黃帝同炎帝並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2008年國務院確定新鄭黃帝拜祖祭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每年都會吸引數十萬海內外華夏子孫前來尋根拜祖,成為華人世界極具影響力和標誌性的文化名片。

又是一年“三月三”,通過郵票看習俗

▲PF194《鄭州炎黃二帝雕像》普通郵資封郵資圖


上巳節


農曆三月初三,又稱“上巳(sì)節”。這個節日的核心就是“濯洗”,換言之就是沐浴,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流行。

《論語》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大約寫的就是當時的情形。

又是一年“三月三”,通過郵票看習俗

▲J162《孔子誕生兩千五百四十週年》小型張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晉以後,上巳節定為三月三,後代沿襲。“上巳”在漢代定為節日。

《後漢書·禮儀志上》記載:“是月上巳,官民皆絜(jié,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èn,病),為大絜”。

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邊沐浴。“上巳節”正處於季節交換,陰氣還沒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邊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災禍,並祈求福祉降臨。

魏晉時代,“上巳節”除了要祓禊之外,還演變為皇室貴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們臨水宴飲的日子,這成為“上巳節”另一項重要習俗“曲水流觴”。

“曲水流觴”更像是一種遊戲,玩法是大家坐於環曲的水邊,把盛著酒的觴放在流水之上,任酒杯順流漂下,停在誰面前,誰就要將杯中酒一飲而下,並賦詩一首,不然就罰酒三杯。

又是一年“三月三”,通過郵票看習俗

▲2004-27《中國名亭》(一)郵票(4-1)蘭亭

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觴”活動是王羲之與其友在會稽舉行蘭亭之會,大家飲酒賦詩,論文賞景。王羲之揮毫作序,乘興而書,成就了書文俱佳、舉世聞名、被後人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又是一年“三月三”,通過郵票看習俗

▲2010-11《中國古代書法—行書》郵票(6-1)(6-2)蘭亭序

唐以後,“上巳節”的習俗逐漸淡出普通民眾生活之中。

今朝三月三

時至今日,三月初三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節日。但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這個節日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


壯族


又是一年“三月三”,通過郵票看習俗

▲2018-2《拜年》郵票

比如在廣西,當地過三月三的氛圍就很濃重。這一天是壯族的情人節,從這一意義衍生出來的更多節日內容,使其成為壯族人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不光壯族,貴州侗族、海南黎族、湘西苗族,都以三月三作為自己的情人節。

2014年“壯族三月三”申遺成功,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廣西全區人民享有兩天假期。


又是一年“三月三”,通過郵票看習俗

▲2012-20《民間傳說-劉三姐》郵票

壯族過三月三大多是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壯族通常在三月三蒸五色糯米飯。另外,艾餈粑、粉蒸肉、黑糯米酒是廣西“三月三”的特色食品。

又是一年“三月三”,通過郵票看習俗

壯族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穀豐登的象徵。


黎族


又是一年“三月三”,通過郵票看習俗

▲1999-1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週年-民族大團結》郵票(56-19)黎族

黎族人稱三月三為談愛日,與海南苗族節日相同。每年農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彙集一起,參加“三月三”盛會,載歌載舞、談情說愛。


畲(shē)族


又是一年“三月三”,通過郵票看習俗

▲特55《中國民間舞蹈》(第三組)郵票(6-1)畲族婚禮舞

每年的“三月三”,畲族群眾雲集宗祠,自晨至暮,對歌盤歌,懷念始祖,並採擷烏稔樹葉,取其嫩葉汁浸糯米炊制烏飯,款待賓客,以驅邪祈福。

又是一年“三月三”,通過郵票看習俗

華服日

2020年是黃曆四千七百一十七年,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又云: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又是一年“三月三”,通過郵票看習俗

華夏衣冠,錦繡藏;

服章之美,耀四方。

本來華服日,意通過衣與裳,重現華夏風流


又是一年“三月三”,通過郵票看習俗

▲2018-24《詩經》郵票(6-3)《秦風.無衣》

但是今年的“華服日”顯得與眾不同,我們看到了從天地取玄黃那一刻開始,傳承千載的炎黃子孫“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攜手共赴時難的精神。

願日月郎照,山河無恙;

待大地春回,共享盛世。


整理:8090集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