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戰“疫” 北京中醫藥大學“90後” 在行動

  未來網高校頻道3月25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侯智)“非典時,大家保護我們‘90後’;17年後,我們‘90後’要保護大家”。近日,一位奮戰在一線的“90後”護士的這番話被熱轉並收穫大量點贊。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各行各業的“90後”用實際行動向社會宣告“我們能行”!

  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抗擊疫情的隊伍中,也有這樣一群“90後”,他們義無反顧奔赴武漢,勇往直前,逆行而上。

  用最美的逆行,點燃29歲生日的蠟燭

  2月20日的凌晨,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東直門醫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楊玉婷正在湖北中西醫結合醫院隔離病房內為患者輸液,巡視病房。

  而這天,恰好是她29歲生日。這是一次沒有鮮花、蛋糕和禮物,也沒有親人陪伴的生日。有的只是與她一同戰鬥的隊友和她不分晝夜救治的患者。在這特別的一天,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楊玉婷,用最美的逆行,點燃了她29歲生日的蠟燭。

  在生活中,楊玉婷同時扮演著母親、愛人、女兒的角色。出發馳援武漢前,楊玉婷抱起兩歲半的孩子說:“樂樂,媽媽要去一個很遠的地方工作,去幫助別人,可能要去很多天,你要聽奶奶和爸爸的話,乖乖地等媽媽回來。”

  第一次近距離接觸確診患者的時候,楊玉婷坦言,還是有一點害怕的。但她很快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細緻地將防護做到位,全力給予患者更加專業的治療和護理。

  在隔離病房內,患者常常會有一些情緒方面的變化,對陌生環境的不適、對疾病的焦慮、對家人的思念,楊玉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除了給予患者專業的治療外,她還經常與患者溝通,用多種方式來表達關心,讓患者們感受到溫暖。

  下夜班後,楊玉婷從醫院前往賓館,一路上看著路邊“武漢加油,齊心協力”的標語,聽著巡邏車放出的“武漢加油,一定能贏”的話語。身處抗疫前線的她,明白身上白衣承載的重量。她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有千千萬萬的白衣戰士與她並肩作戰,在無懼困難、不畏生死地完成救護使命。

  “我想,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這份寶貴經歷,是送給自己最好的生日禮物。這是我一生難忘的回憶,讓我成長,會指引我走好未來的每一步。29歲的楊玉婷,加油!武漢,加油!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

  願用心中的陽光 溫暖患者的心靈

  出生於1991年的護士胡宇佳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東直門醫院)援鄂醫療隊中年齡最小的一位。年紀雖輕,卻能夠時刻溫暖別人;話雖不多,卻句句堅定有力。

  工作在隔離病房,胡宇佳與其他護士姐妹一樣,要不間斷地穿梭在隔離區,完成患者輸液、採血等工作。同時還要做好患者的生活護理,打開水、溫中藥、送三餐、收垃圾等等。一個班下來,一刻也不得休息,連喝水也顧不上,覺得渴了就自己舔舔雙唇。防護服、隔離衣、雙層無菌手套、護目鏡,多層防護給護理操作增加了不小的難度,也對護士的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怎麼能在現有條件下,提高操作水平,讓患者少受點苦?這是胡宇佳最想解決的問題。例如,抽動脈血氣,很多患者的動脈搏動比較微弱,加之戴著兩層手套影響觸感,一次性成功率明顯下降。為了減輕患者的痛苦,胡宇佳在老師張春花護士長的指導下,選擇了不太常用的足背動脈來抽血。經過自己查閱資料加細心體會,胡宇佳終於熟練地掌握了技巧。患者看著她專注的動作,充滿感激地說:“你跟別人不一樣,採血一點都不疼。”

  作為醫療隊裡年齡最小的隊員,胡宇佳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隊友們的幫助和照顧。享受著別人照顧的同時,她也在照顧著哥哥姐姐們。每次進入隔離病房,胡宇佳手上一刻都不得閒,擦地、打水都搶著幹。

  胡宇佳的舅舅就住在武漢,離醫療隊的暫住地不到五公里。但是因為現實情況和工作需要,她一直也沒見過舅舅的面。說起這些,她的聲音中難掩對親人的思念與擔憂。

  每次交班後,看著鏡子中滿臉的勒痕和被手套長時間浸泡出的十指皺紋,她都覺得這些付出是值得的。“當我看到護理過的患者身體一天比一天好,開心不言而喻,更是盼著患者能痊癒出院。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們永遠在你們身邊守候!”

  在出發去武漢前,北京中醫藥大學第八臨床醫學院(廈門醫院)的石玉林、陳威楊、王魯平一起剃了光頭,被大家戲稱為醫院“滷蛋三人組”。其中,石玉林和陳威楊都是90後。

  今年是95後的石玉林參加工作第三年。因為職業的特殊性,他總是沒辦法在春節回山西老家看望家人。今年大年初一,石玉林的媽媽和妹妹特地從老家趕來廈門,打算和他一起過年。但是就在第二天,石玉林接到了馳援武漢的號召,他立即報了名,又將剛剛到達廈門兩天的母親和妹妹送回了老家。

  在前往武漢的前一天晚上,石玉林接到第二天一早就要出發的通知。下班已是凌晨,他趕緊回家收拾東西準備出發,很多東西沒來得及買,沒想到科室的姐姐們給他準備了各類急需的物品。

  “我能感覺得到科室姐姐們的不捨和擔心。但是武漢需要我們,國家需要我們,我還年輕,我願意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可以照顧好自己,讓那些擔心我的人放心”。

  1992年出生的陳威楊是公認的心思細膩的“暖男”,從報名到緊急集合,他都沒有過任何猶豫,簡單收拾完行裝並剃光了頭髮,就隨隊伍出發了。到達武漢後,防護培訓的老師都表揚他穿脫防護服標準規範。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他的愛好是短跑和計算機,長期的堅持鍛鍊讓他在手術室的高強度工作中也能一直保持較好的狀態。科裡辦公設備一旦出現網絡信息技術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他。

  陳威楊說:“寒冬終將過去,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戰役!”

  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鬥爭中,以“90後”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擔當奉獻,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就有1.2萬多名是“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95後”甚至“00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