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战“疫” 北京中医药大学“90后” 在行动

  未来网高校频道3月25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侯智)“非典时,大家保护我们‘90后’;17年后,我们‘90后’要保护大家”。近日,一位奋战在一线的“90后”护士的这番话被热转并收获大量点赞。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各行各业的“90后”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宣告“我们能行”!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抗击疫情的队伍中,也有这样一群“90后”,他们义无反顾奔赴武汉,勇往直前,逆行而上。

  用最美的逆行,点燃29岁生日的蜡烛

  2月20日的凌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杨玉婷正在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隔离病房内为患者输液,巡视病房。

  而这天,恰好是她29岁生日。这是一次没有鲜花、蛋糕和礼物,也没有亲人陪伴的生日。有的只是与她一同战斗的队友和她不分昼夜救治的患者。在这特别的一天,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杨玉婷,用最美的逆行,点燃了她29岁生日的蜡烛。

  在生活中,杨玉婷同时扮演着母亲、爱人、女儿的角色。出发驰援武汉前,杨玉婷抱起两岁半的孩子说:“乐乐,妈妈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工作,去帮助别人,可能要去很多天,你要听奶奶和爸爸的话,乖乖地等妈妈回来。”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确诊患者的时候,杨玉婷坦言,还是有一点害怕的。但她很快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细致地将防护做到位,全力给予患者更加专业的治疗和护理。

  在隔离病房内,患者常常会有一些情绪方面的变化,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对疾病的焦虑、对家人的思念,杨玉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除了给予患者专业的治疗外,她还经常与患者沟通,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关心,让患者们感受到温暖。

  下夜班后,杨玉婷从医院前往宾馆,一路上看着路边“武汉加油,齐心协力”的标语,听着巡逻车放出的“武汉加油,一定能赢”的话语。身处抗疫前线的她,明白身上白衣承载的重量。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千千万万的白衣战士与她并肩作战,在无惧困难、不畏生死地完成救护使命。

  “我想,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这份宝贵经历,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这是我一生难忘的回忆,让我成长,会指引我走好未来的每一步。29岁的杨玉婷,加油!武汉,加油!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愿用心中的阳光 温暖患者的心灵

  出生于1991年的护士胡宇佳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援鄂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年纪虽轻,却能够时刻温暖别人;话虽不多,却句句坚定有力。

  工作在隔离病房,胡宇佳与其他护士姐妹一样,要不间断地穿梭在隔离区,完成患者输液、采血等工作。同时还要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打开水、温中药、送三餐、收垃圾等等。一个班下来,一刻也不得休息,连喝水也顾不上,觉得渴了就自己舔舔双唇。防护服、隔离衣、双层无菌手套、护目镜,多层防护给护理操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也对护士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怎么能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操作水平,让患者少受点苦?这是胡宇佳最想解决的问题。例如,抽动脉血气,很多患者的动脉搏动比较微弱,加之戴着两层手套影响触感,一次性成功率明显下降。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胡宇佳在老师张春花护士长的指导下,选择了不太常用的足背动脉来抽血。经过自己查阅资料加细心体会,胡宇佳终于熟练地掌握了技巧。患者看着她专注的动作,充满感激地说:“你跟别人不一样,采血一点都不疼。”

  作为医疗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胡宇佳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队友们的帮助和照顾。享受着别人照顾的同时,她也在照顾着哥哥姐姐们。每次进入隔离病房,胡宇佳手上一刻都不得闲,擦地、打水都抢着干。

  胡宇佳的舅舅就住在武汉,离医疗队的暂住地不到五公里。但是因为现实情况和工作需要,她一直也没见过舅舅的面。说起这些,她的声音中难掩对亲人的思念与担忧。

  每次交班后,看着镜子中满脸的勒痕和被手套长时间浸泡出的十指皱纹,她都觉得这些付出是值得的。“当我看到护理过的患者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开心不言而喻,更是盼着患者能痊愈出院。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们永远在你们身边守候!”

  在出发去武汉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厦门医院)的石玉林、陈威杨、王鲁平一起剃了光头,被大家戏称为医院“卤蛋三人组”。其中,石玉林和陈威杨都是90后。

  今年是95后的石玉林参加工作第三年。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他总是没办法在春节回山西老家看望家人。今年大年初一,石玉林的妈妈和妹妹特地从老家赶来厦门,打算和他一起过年。但是就在第二天,石玉林接到了驰援武汉的号召,他立即报了名,又将刚刚到达厦门两天的母亲和妹妹送回了老家。

  在前往武汉的前一天晚上,石玉林接到第二天一早就要出发的通知。下班已是凌晨,他赶紧回家收拾东西准备出发,很多东西没来得及买,没想到科室的姐姐们给他准备了各类急需的物品。

  “我能感觉得到科室姐姐们的不舍和担心。但是武汉需要我们,国家需要我们,我还年轻,我愿意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可以照顾好自己,让那些担心我的人放心”。

  1992年出生的陈威杨是公认的心思细腻的“暖男”,从报名到紧急集合,他都没有过任何犹豫,简单收拾完行装并剃光了头发,就随队伍出发了。到达武汉后,防护培训的老师都表扬他穿脱防护服标准规范。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他的爱好是短跑和计算机,长期的坚持锻炼让他在手术室的高强度工作中也能一直保持较好的状态。科里办公设备一旦出现网络信息技术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他。

  陈威杨说:“寒冬终将过去,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战役!”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