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渭區渭河小學劉薇:線上的“智趣”識字與“聯動”寫字教學

識字、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在這樣的一個防疫抗疫的特殊時期,教師不能近距離地對學生進行相關指導。線上的識字與寫字教學就更要採取多種策略,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聯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一、課前策略

1、激活家長陪學力力量,明確具體輔導方法。在網絡教學的準備階段,我就在班級群裡轉發了《網課學習,家長請這樣配合老師》、《網課語境下,我們怎樣做家長》等文章,並發表了《家長陪學的幾點建議》,力求帶領家長樹立正確的心態,學習相關方法和守則,明確自己的職責。對家長們提出的種種疑慮,也進行了及時地答覆,為接下來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提出具體預習要求,反饋學生預習情況。為了指導學生開展識字、寫字教學,課前預習是必須要有的一個環節。我會指導學生,參考課文音頻進行朗讀預習,要求讀準字音。教師在早讀時,對家長所發送的視頻,進行抽查及糾錯。我也引導學生圈畫生字,思考要求會認字及會寫字的識記方法。

二、課中策略

在曹愛衛女士所著的《低年級語文這樣教》中強調:識字教學要遵循“智•趣”原則,讓學生享受識字學習的樂趣。

在線上教學中,更要突出這一點。出於對學生視力的保護,網課的時長會受到相關的限制,學生與老師之間有“屏幕”相阻隔,這就需要我們更好地把握教材的特點,用最有效的方式,去完成相關的教學要求。

1、在單元集中識字方面,要尊重文本特質,尊重構字規律,尊重兒童,體現識字方法的契合性、科學性和靈活性。

以教授《小青蛙》一課為例,本課中出現有“青、請、情、晴、清”等幾個以“青”字為字根的形聲字。我就順勢給孩子特別強調了其造字原理,並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形旁,創作類似“有日就天晴,有水方說清”等兒歌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掌握字形。

2、在閱讀教學識字方面,重點要探究字理,建立字族概念;舉一反三,掌握構字規律;引發衝突,區辨漢字意思;勾連整合,促進課文理解;緊扣字眼,統領全文學習。

《樹和喜鵲》是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第一部分,寫樹和喜鵲的“孤單”。“從前,這裡只有一棵樹,樹上只有一個鳥窩,鳥窩裡只有一隻喜鵲。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對於其它生字,學生都沒有理解障礙,但對於“孤單”這個書面詞,會認會讀,卻未必能準確理解,也不一定能很好得走進文字,領悟言語表達的情感。於是,我通過字形分析,講解感悟等形式,引導學生識記生字並初步理解“孤單”。“孤”,左邊的“子”是指幼兒,右邊的“瓜”表音;“孤”表示單獨無伴的孩子,通常指喪父、喪母或父母俱亡的孩子。“單”指的是獨一的、獨個的、一個的。“孤”和“單”組成詞語,更強化了孤獨無助的寂寞和淒涼。再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把這種情感與自己的生活體驗產生聯結,來進一步明確孤單的含義,也能進一步把握課文的主題。

3、在語文園地識字方面,我嘗試著摒棄園地是練習集的舊識,建立板塊學習概念;加強活動設計,在有趣的活動中識記生字;在識字中建立類別意識,發張思維能力;與生活建立聯結,增強識字的生活運用。

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一》中,有一個“識字加油站”的欄目。在列舉了一系列有關天氣的字詞後,提出了一個問題:你還知道哪些和天氣有關的詞語呢?為了能擴大學生的識字量,瞭解此類詞語的共性,我設計了一個“小小天氣預報員”的活動。要求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說一說近期你想要去的城市的天氣狀況。家長幫學生把相關信息查找並用文字表達出來。學生利用家庭演播廳,進行天氣預報活動,並將相關的文字和視頻資料發到班級群中,進行展示和交流。通過這次饒有趣味的活動,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識記了不少與天氣有關的詞語,也總結出了此類詞語的共有特點。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寫字教學,教育學生認認真真地寫字,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在這樣的非常時期,教師不能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寫字指導,那就需要採取一些更加切合實際的做法。

1、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早在我國唐代,著名的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在其所著的《書譜》中就已提出“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的觀點。因此,在寫字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良好的觀察習慣。正確的觀察方法應該按從整體到局部、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在寫字教學中,具體表現為“整體字形——結構比例——偏旁部首——筆畫特徵”的順序。在上課中,要求學生按照這樣的方式去分析漢字。在動筆前,學生就已經心中有字。

2、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幫助學生形成直觀印象。網課期間,教師不能像平時一樣,在黑板上進行板書示範。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通過書寫視頻,形象地演示筆畫與筆順,以及書寫要點,是一個必要的措施,這樣可以使學生對其有更加直觀的感受,規範地掌握更多的書寫信息。

3、強調書寫時的注意事項,嚴格規範學生的操作步驟。一年級孩子有家長陪學的優勢。在課堂上,我會針對重點漢字,給學生和家長進行規範動作的反覆提醒,以督促學生以科學、嚴謹的態度,進行描紅、描摹和臨寫。因為網課的時間不能過長,所以家長也需要掌握這些知識,以有利於課後更多書寫內容的指導。

4、講解任務單使用方法,減輕家長陪學負擔。在寫字教學中,講究“字不離詞”。學生要通過規範的組詞,來進一步掌握字義,積累更多的預演材料。我會向學生和家長,詳細講解任務單裡的本課重點,利用裡面提供的組詞資源,來降低家長的陪學負擔,輔助學生落實有關會寫字的掌握要求。

三、課後策略

1、堅持正面反饋原則,細緻批閱學生作業。作業是最能體現學生識字與寫字質量的一環。教師通過班級QQ群中的作業功能,進行清晰地佈置。家長再通過相關按鈕進行提交。教師可以使用塗鴉、文字、語音等形式,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規範、認真地批閱,可以比較全面地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便於及時地調整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線上教學。

2、堅持展示優秀作業,及時校正錯字錯詞。我會每天在課前前,對上一次的作業完成情況 ,進行整理和彙總。並要求作業優秀的學生家長將其發到群中,進行展示表揚,藉此利用榜樣作業,開展錯字與錯詞的集中校正。 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家長的監管積極性,有利於他們找到孩子的書寫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作業書寫質量。

3、利用班級閱讀群,進行課內外閱讀打卡。這個做法依據的是心理學上的 “反覆重現”知識。主要指兩個方面:一、在一篇課文教學過程中,提供多種語言環境,多種活動方式,讓生字詞多次反覆與學生見面,“一回生,兩回熟”,見面次數多了,生字也就認記下來了。二、及時複習鞏固。採用多種方式,在學習後的兩三天內複習重現,及時鞏固。我會針對學生目前的識字寫字狀況,推薦給學生相關的閱讀文章和書目。藉以讓學生與目標漢字多次接觸,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識字量。通過這樣的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他們學以致用、遣詞造句等語文素養。

以上就是我在識字與寫字線上教學中摸索出來的一套做法。有些方法,經過實踐的檢驗,已經獲得了家長和學生的認可。有些策略,還需等到正式開學後,經過一番全面的摸排和檢測,才能得出一個教學效果的結論。不管怎樣,我在科學教研的路上,會一直堅定、踏實地走下去,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學生一道“教學相長”!

臨渭區渭河小學劉薇:線上的“智趣”識字與“聯動”寫字教學

作者:劉薇,臨渭區渭河小學語文教師。任教十餘年來,多次被學校評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熱愛閱讀、興趣廣泛。教育格言:教育工作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勵與鼓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