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 你还会干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少年你风华正茂,可曾识文断字,落笔惊风雨,写一篇惊世骇俗的文章?

大浪淘沙,岁月峥嵘,恰同学激扬文字,可曾窥探自然,毛血撒平芜,画一副跃然纸上的美画?

海阔鱼月,天高鸟飞,毕业曲余音缭绕,可曾随声伴唱,绕三日屋梁,记一首翩翩起舞的赞歌?

写文章,训练个人语言组织能力,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小编不才,花很久把文章开头生搬硬套,才凑成寥寥数语)。

语言组织能力,比如主谓宾,定状补。语句流畅不时还夹杂几句,成语,诗句。那这时候别人一看,或者一听,心里不禁赞叹一声,人才呀!比如:有人问我你在哪里工作?有人回,我在城南贴膜。有人回,我从事智能高端数字通讯设备表面高分子化合物平面处理。会吹牛逼,也是一种能力,至少让原本枯燥的生活变得有趣。

逻辑能力,就是在自然而然,让别人听得懂,想得通。比如,白居易《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歌声阵阵,说尽了心中无限事,怎么不会幽愁暗恨生,慢慢的安静才是最感人的环境,不免让人心生悲凉。逻辑通顺,但是也有产生歧义的,比如,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少人说陶渊明是正儿八经的斜眼,在东篱下采菊,却看着南边的山,哈哈,所以有人说陶渊明像螃蟹一样,这件事估计让很多老师头疼不已,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心教人,朽木不可雕呀!其实这里是说陶渊明淡然的心情,你想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样的人,一个这么早出晚归的人,竟然草盛豆苗稀,不难知道老陶心情是大,我玩的是一个闲情雅致,超脱世俗。这件事就由逻辑能力问题,或者说这是逻辑和雅志的碰撞,重点突出作者志大远高。逻辑输给了志气,或者这就是类似于说你懂的。当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和人的阅历难舍难分,所以不少人感叹,"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没有经历,很难体会当时作者的心酸痛苦,喜不自胜,所以才有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的千古事迹。

思维能力,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和听觉相互交替,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把愁和重量链接在一起,可见李清照的忧愁之深,一船载不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