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霄被约谈了,你怎么看?

用户2348167154116039


李大霄被约谈了,你怎么看?


这个标题,应该是最近特别热的话题,为啥李大霄被约谈了呢,其实看起来好像是偶然事件,其实还是有必然性的。主要因为他是证券行业从业人员,最最起码的条件就是要遵守行业从业纪律。过去通过微博,今天头条,微信公众号,积累的网红资本,其实还是有打擦边球的意思。所以过去很多证券行业的人,很少出来当网红。这跟普通人当网红是不同的概念。

首先、我觉得他不等同于所谓的黑嘴。只是把中长线的观点,用短线的观点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喜感,不过也挑战了专业人士的专业形象。但我个人觉得无伤大雅,毕竟只是不够严谨,远远没有到触犯法律的范畴。过去我们看到某某黑嘴,被刑拘,那是因为涉及到了经济利益。

其次、网红做久了,往往也会身不由己,说话做事,难免会不符合行业规范。对他来说,也是一次提醒。我觉得亡羊补牢也蛮好的。就凭着他说的投资观点,做好人,买好股,得好报。我觉得已经是给普通个人投资者,讲了一个普世的道理。其实这是股票投资的底层逻辑。他的内心还是有蛮多人认同的。

最后、我觉得这也是深交所给了证券行业网红一个行业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懂得守住底线,做该做的,做能做的事情。而不是说一些没有研究报告支持的信口开河。毕竟未来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还需要有担当,有专业素养的资本市场的形象代言人。好比,中国也需要培养出巴菲特,彼得林奇,雷达里奥,罗杰斯,甚至是索罗斯等等类型的投资大师,也需要出现非常有专业水平的投行代言人。而不仅仅是网红。快乐投资,看谦秋说。


谦秋说


李大霄被约谈了,你怎么看?

我觉得早就应该谈谈了,3000点被他焊牢,又不知道跌穿了多少次了,每次出来焊一次,大盘就会暴跌一次,这哪是底啊,简直就是顶了,在网上了看了很多的评价,说大校同志现在改行当电焊工了,还有上一次说跌破3000点的,自己开始戒烟的,也不知道现在烟戒成功了吗,实在难受就抽两根吧,反正也没人看到。

大校同志最近这几年只要看多,大盘就会跌一次,我认为大校是在掩护散户撤退,不能喊跌故意说的是反话,所以每次只要一焊牢,大盘必定跌破3000点,所以大校一句就可以让股市暴跌,所以被约谈也是正常的。

我觉得像大校这样的,还是不要再为散户操心了,大家都知道你说的是反话,如果你说的不是反话,那我觉得约谈你,现在都是有点迟了,应该早点约谈你,散户懂什么,大盘涨个股不涨的事情太多了,你一味的看多,不是在误导散户投资吗,散户知道什么叫高五类吗,什么叫白马股吗?

我认为真正懂的这些人不多,真正懂得也不需要你提醒,你天天喊多,最后又跌了,有很多散户都在那边怨你呢,你知道吗?

所以你还是安心去做你的分析吧,不要再来给散户操心了,每次都跌,现在很多人都怕你出现,是要一看多大盘必跌,还是别再唱多了,主要现在股市真的怕跌,你再来喊几次,恐怕崩盘了,现在真不是游戏,随便说说你完事了。


复燃财经


李大霄被约谈了,3月21日,股市休市,八卦未停。

李大霄何许人也?英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证券分析师,A股“著名”形象代言人,股票市场很有名气,会哗众取宠,总是说各种奇葩底,一出观点就被各种打脸,被人各种骂,好比娱乐圈的谐星。

李大霄从2008年开始披上“死多头”头衔后,到今天己被股民骂了十二年。这期间,大家把对股市的不满,怨气,赚钱难…统统发泄在李大霄身上。但李大霄乐此不彼,始终坚持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音频股评,定期更新。

李大霄为什么被约谈了?这得从一封盖着监管红戳的《深圳证监局关于对李大霄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的决定》文件截图来说,摘取部分原文“…李大霄作为英大证券分析师,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公开发表言论,提供证券市场投资分析意见,部分投资分析意见未能提供研究报表依据,未能充分遵循客观、专业、审慎原则…”

深圳证监局认为,李大霄的上述举措违反规定,故对其采取监管谈话措施,并要求其于3月20日接受监管谈话。

李大霄曾自述,要救在股海里挣扎的人。怎么救?他说建立投资者正确的投资理念,让大家真正懂得投资价值,而不是投机。

年少不识李大霄,读懂已是中年人。李大霄这次被约谈事件,是他的整个信息输出过程翻车了?还是疫情下中国股市的非常手段,理性回归、强势崛起的信号?

总之,股市上众多“李大霄”同志们千万要注意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随便说说话是要付出代价的。



悦读不寂寞


知道李大霄是从他就职英大证券研究所,任所长,成为英大首席经济分析师;以及对A股市场的种种神预测,在股市中非议不断,骂声一片!但是李大霄半未停下来,已然乐此不疲!

被称为“A股市场的代言人”赚足了眼球,真的走红了,知名度大大提高!

与其说他是经济学家,证券投资分析师,还不如说是一个网络红人。单单做为一个网红,为了增加知明度,你可以适度的炒作一下,也无可厚非;但是做为一个经济学家,一个证券投资分析师,应该用自己的职业责任,自己说的每一句话,给股市的每一次分析都应该慎重,不能违犯最基本的行业规则!如果只为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违规操作,那被约谈只是早晚的事!


不放弃生命中的每一天


前几天传的沸沸扬扬的李大霄被证监会约谈的传闻终于还是实锤了。

官方给出的约谈原因是“英大证券分析师李大霄通过微博、公众号公开发表的投资分析意见,部分投资意见缺少理论依据作为支撑,未能提供研究报告依据。未能充分遵循专业、客观的原则,音频形式的研究报告未明确载明需具备的资格等”。

换句话说就是:李大霄发表了没有资格发表、没有理论依据、没有研究报告支撑的投资分析意见。

由此对于外界猜测的李大霄因为多次“自行拉升”A股而被约谈的传闻“不攻而破”(至少官方没说李大霄盲目看涨)。

此前李大霄就因为多次在上证低于3000的时候将市场说成“钻石底”“婴儿底”,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后又在多个平台公开喊出“抗疫底”“爱国底”。可能连李大霄自己都忘了自己除了是网络大V之外的身份外,同时还是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分析师,还曾是研究所所长,放着这么“耀眼”的官方帽子不戴,反倒在自媒体平台“怒刷流量',也许李已经在自媒体的大浪潮中如鱼得水了,也许已经在踏踏实实的学术研究上越走越远了。

李大霄本身其工作岗位的性质就决定了其在自媒体上说话是“有分量”的,加上李说话比较直接,简单易懂,即使60岁的大爷大妈级别的股民都能听懂,因此自一开始李就在自媒体上受到很多“红粉”“黑粉”的关注,流量也是大增,堪称直播界的“李佳奇”。我们知道越是流量大说话越要谨慎,特别是股市领域,无缘无故的抛出一句“婴儿底”很容易被带节奏,很容易引发投资者群体性跟风,你领着大家伙赚钱了也就罢了,赔钱也无所谓,大不了“红粉”转“黑粉”,无所谓了,可是万一定你一个非法“操盘”或者“集资”,你怎么办?

所以我的建议还是李总能踏踏实实的研究自己领域该干的事情,不要过多的在自媒体上“夸张表演”。这次证监会的约谈也算是给李敲响了警钟,不算是坏事,涨涨教训多做点实事吧。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中年老刘聊财经


李大霄被约谈了,你怎么看?

3月21日,一份题为《深圳证监局关于对李大霄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的决定》的文件在网络上流传。

这份决定书显示:经查,你作为英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证券分析师,通过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公开发表言论提供证券市场投资分析意见,部分投资分析意见未能提供研究报告依据,未能充分遵循客观、专业、审慎原则,以音频形式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未载明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的说明、署名人员的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等事项。

透过媒体披露的李大霄被监管谈话的内容,并没有多少十分严重的问题,也没涉及严重违反证券市场规定和要求的东西。但是,既然被谈话,总是存在不规范现象,存在不该发生的事和出现的问题的。

事实上,从近年来李大霄在证券市场的行为来看,也是褒贬不一,支持他的人很多,反对他的人也很多。就是他的粉丝,包括铁杆粉丝,有时候对他的行为,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有不同的争议。特别是他动辄“发明”这个底、那个顶的行为,从最初的大受赞赏到现在的各受质疑,却始终没有引起他的高度重视,而是“乐”底不疲、“乐”顶不累,继续“发掘”他的“底理论”、“顶理论”,甚至还喊出了诸如“中国股市的大国牛将永别3000点地平线”这种完全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没有数据支撑、没有研究基础的口号,以此来吸引眼球。

如果瞎猫碰死耗子,被他撞上了,他就会无限放大其效应,证明自己如何如何正确、如何如何有前瞻性。如果不正确,也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没错。到底错误没错,投资者心中当然有一杆秤,而不会进入到他的口号圈套之中。但是,也会有一些投资者会在他的口号中上当受骗,且不知为什么。就像3000点地平线一样,已经在3月份完全被打破了。但是,他仍在不遗余力地大吹牛市,蒙骗投资者

我们说,作为一名证券分析师,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粉丝,故意去制造概念,用一些完全不靠谱、也没有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的东西,去糊弄投资者。如果这样,就失去了一位分析师应有的素质和品格。

我们注意到,为了吸引眼球,李大霄还在去年年底搞了一场所谓的“留还是不留”的自我名义调查。虽然要求其永远离开的声音很大、意见很多、态度也很一致,但是,他仍然以“大家不希望我离开”的自我结论,来继续发表他完全不靠谱的言论。而这一出,也让他吸粉不少,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至于是正向影响力还是反向影响力,李大霄是全然不顾的。他需要的,就是粉丝,就是流量,就是赚钱。

李大霄不是一个坏分析师,但也绝对不是一个好分析师。他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说真话,也不自我反思,更缺乏对投资者负责的精神。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他除了制造概念、发明新名词之外,真的没有其他什么道道。更重要的,所有的概念和名词,都没有理论支撑和数据佐证,甚至连简单的分析也没有。如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天、我为投资者睡不着觉、大牛市来啦,保卫什么、捍卫什么、守卫什么,等等,反正就是口号不断,内容始终就是那么几句话。

对于证券师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市场、敬畏投资者、敬畏规则、敬畏法律、敬畏现实,而不是误导或诱导投资者做一些错误的投资决策。在前年年底和去年年初的那拨行情中,就有一些分析师为了吸引眼球,做了很多完全不靠谱的分析和预测,有的还振振有词地拿出多少条预示大牛市就要来的“依据”和“理由”,结果,全被打脸。

此次深圳监管局对李大霄发起谈话监管,说到底,也是对其他分析师的一种警示和提醒,是对广大投资者的一种善意引导,亦即不要轻易听分析师的东西,要看分析师们到底能够拿出什么好东西,而不是像李大霄这样的空喊口号。


谭浩俊


只能说李大霄成也“婴儿底”,败也“婴儿底”。

从一个“婴儿底”、一个“地球顶”让李大霄这三个字走进了全国投资者的视线,不是因为李大霄老师对于股市的判断有多么的准确,而是这些底部的名字和顶部的名字真的是赚足了眼球。

可以说,李大霄三个字已经成为了财经圈里的网红,就像直播圈里的“李嘉琪”一样,自带流量。

所以,无论是李大霄发表了什么观点,甚至是对是错,都会有许许多多的铁粉和黑粉前来报道,给予李大霄老师足够的流量支持。

但是,自从这几年以来,我们已经很少看到李大霄老师有一个份“完整”的判断和分析了。

基本都是一个“鸟儿飞了”,“花朵美丽”、甚至自己的自拍照来博得流量的情况。

这样的话,给予市场带来的正面影响确实不够啊。

毕竟作为一名资深,又网红的分析师,还是要从三点入手:

1、自己的逻辑观点;

2、相对应的数据支撑;

3、以及对于大势和国家政策的判断;

只有通过这些结合论述,才能够给粉丝带来巨大的收益和帮助。而一路猜谜一样的预测底部和顶部,其实效果反而不好,容易造成投机的结果。

这一次,网络上盛传李大霄老师被管理层约谈了!

我们也不知道这件事是真是假,管理层和李大霄也没有做出回应。

因此,还是理性看待吧。


如果你觉得这篇回答对你有帮助,记得给个点赞和关注哦,谢谢!


琅琊榜首张大仙


与杨百万顺应市场,当个滑头不一样。李大霄是著名的死多头。这些年除了2015年牛市中喊了两次顶部,其余时间均是底部。

从儿童底、幼儿底、婴儿底到少年底等各种经李大霄之口的新词汇层出不穷。相比于研究经济,李大霄似乎跟谙网红之道,互联网信息传播其中一个重要基石,是创造各种简单易懂的“新词汇”。

其实,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学家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如张维迎、林毅夫为代表人物的学院派;一类是像李迅雷、管清友为代表的市场派。学院派大多以重大课题研究为基础,而市场派则是通过自身研究实力为各自服务的实体提供研究支撑,无论是哪一派,对影响政府决策和人们对经济的判断都起了重要作用,后者多半在市场化的研究机构中担纲,比如李迅雷是中泰(原齐鲁证券)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则是担纲多年的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从服务机构来看,尽管李大霄担任多年的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但似乎两边都不靠。充其量算意见领袖,连公共知识分子都算不上。

通过各大研报平台搜索李大霄的研究,看到了除了所服务券商的晨报以外,基本看不到有用的任何研究,当然有人说了李大霄 的阵地在微博上,微博上各种不知所然的“底部”结论。

李反映了这个时代券商或者其他类机构浮躁的研究现象,只给结论,不给推导过程,更不谈逻辑,如果要看经济大势,读他的东西得不到任何营养,或许是对他定位太高。以股民或者网民来看的话,或许能够超出预期。比如他讲的一句话:投资是什么道理?就是你看好那个英雄,在他悲观绝望的时候给他送一碗粥,而不是在他飞黄腾达的时候送金条。形容得极具文采,颇具形象化,同时又有一定的情绪煽动力,但你仔细品一品,好像什么话都没说。

综合来看,李大霄是一个网红,主要阵地在网络,其服务的券商机构,可能更希望通过他的影响力塑造某种品牌,而不是真的研究。


财经龚少


我做为一个关注他的粉丝来讲,看他的微博,只是为了上去点评一下他。不是崇拜,也不是谩骂,只是理性的去评论他,他做为财经网红一味唱多的做法,让很多大V都看不惯,因为目前市场在他眼里,永远都是底。


(网上搜集)
李大霄股市经典语录
1、中国股市大涨在即!
2、当赞美之音不绝于耳,股市的顶端渐渐成立,而每到意见最大时,股市底部往往悄然而至!
3、如果说2008是狂风暴雨,2012就是和风细雨,而2013仅仅是毛毛雨中的毛毛雨!
4、相信股市仍有良知 钻石般价值会显现。
5、投资是一场比赛,比马拉松比赛时间更长,将来告诉你的孙子,爷爷若干年前给你买了一个 “李嘉诚”“巴非特”,留给你做创业的资本或生活的保障,而不是若干年前给你买了一堆股票,但它不见了。
6、股票投资要跟着国家走,跟着大股东走,吃喝啥都有。
7、作为一个理性投资者,应该在市场恐慌时要看到希望,在市场狂热中要提防风险,而不是相反!

8、如果我的所有的观点都得到所有人的高度认同,我存在的价值就不在了!
9、A股里其实隐含着顽强的做多力量。
10、我怕被人追杀 但现在我敢告诉大家可以买股票。
11、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投资,意义更大,胜算更高。我的道理是要做好人,买好股,才能得好报。
12、紧跟汇金走,吃喝啥都有!从2012年整年的市场来看,非常像一颗钻石,2132点,就是这个阳线实体的下面,1949点就是这个“十字心”的最低点,也就是2132点是钻石底,1949点是钻石尖!
13、A股早已潜伏雄兵千百万,多空决战一触即发。
14、我依稀闻到了小牛身上的淡淡的气味,隐约看见了小牛的朦胧身影,听到了小牛在山间漫步的声音!也许牛还小,也许牛身上的担子太重,也许还需要给一点时间让它长大,但毕竟熊已老,仅仅是浪漫联想!
15、6年熊市已经结束,中国股市苦尽甘来。
16、多头部队终会雄起 看到好股票口水直流。
17、6124点时充满泡沫,当时购进股票就像买棉花,而1664点及2132点处泡沫被压缩了,此时购进优质股票就像买进了压缩饼干!
18、很多人,若干年后,摸着大牛股的小腿,只能含着泪水说:我曾经在钻石底抱过你一会儿。


其实已经发现他很长时间没有更新微博了,私底下早都议论,有怀疑是受疫情影响,大盘不好了,发现自己的猜测不好了,就躲起来了。


但现在的网传的《深圳证监局关于对李大霄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的决定》,或许落实了这个不寻常的情况。

作为财经网红李大霄,通过微博、微信和部分直播平台发布一些股市点位预测和相关分析,逐渐成为财经网红。各种取景,拍照等模式来支撑在财经界的名气,也多次上电视台节目,但不尊重市场,我并不觉得他是一个合格的分析师,只是一名网红而已。


K线奇侠


你好,我是麦子君。很高兴回答关于提出的李大霄被约谈了,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下面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我今天刚发布完关于这个事情的一篇文章:内容如下


相信关注股市的朋友们最近都有看到消息,是的,咱们股市的“名嘴网红”李大霄被爆遭到监管谈话了。这是李大霄从业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事故。很多网友表示:A股最后一个多头也投降了!股市的春天家终于来了。

咱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股市里的明灯

李大霄,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科学历背景。李大霄拥有深圳1号股东代码,也是最早开始炒股的一批老股民,在挂了李大霄将近五年的股民身份之后,从1997年开始,正式进入东莞证券公司,成为一名股市研究者。

从一个股民到进入证券公司从事证券研究,从证券"草根"到券商首席经济学家职位,大霄花了20年的时间。曾经任职过东莞证券首席分析师、东莞市证券研究会秘书长,上海证券报"金牌分析师"等职位。2009年4月11日,李大霄调任英大证券工作,成为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

也曾获得很多荣誉

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及投资顾问专业委员会委员;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

获中金在线及厦门大学颁发的"最具独立客观分析师"奖;

在多个电视台担任嘉宾,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及报纸摘要节目》、《经济之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等。

真正让广大股民记住的还是他在市场多次发表的“名言金句”

“钻石底” “婴儿底” “A股最后一个多头” “地球顶” “少年底” “战役底” ‘A股的春天来了’

是的,从2012年以来这些市场广为流传的“”金句“”都被他一一推出,有人称其为“大霄魔咒” ,就是当每次他发声唱多过后,股市必然出现下跌。不得不说,在股评家中,大霄一直是一个神奇一般的存在。小编关注了大霄微博动态三年多,其发表最多的不是3000金底就是A股的曙光初现等观点。但小编看完后觉得意义不大,大霄所认为的投资价值观,并不合适大多数的投资者。

这一次遭约谈,早在意料之中

在小编看来,李大霄在股票市场混迹多年,也曾多次上了CCTV等财经专栏节目,作为首席研究分析师的他,在证券市场的影响肯定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这当中一很多的散户朋友,一直跟随着他的风向进行投资。但,大霄的名嘴实在太惹人注目,大霄这么多年以来,不断的在各个平台发声喊话A股,并且建议大家抄底,把握3000底金底等等,传导一些不理智的看法。而且每次当大霄发声的时候,咱们的股市往往立马就会迎来下跌。这一来一回当中,不少的投资者就在其中蒙受亏损。反观股市近几年的路程来说,也一直在3000点附近徘徊,没有迎来所谓的金底行情。

长期以往,大霄同志一次又一次的过于宣传和引导方向,迎来了广大散户朋友的不满,甚至有很多的投资者们上监管平台举报他是“黑嘴”。 所以正是由于他的过于自信,和错误的判断,再加上不断的宣传,这才引火上身。

这一次,约谈之后,大霄同志可能会低调很多。小编认为,股市本来就是一个自主自由投资的市场,而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咖们,过大或者不理智的发声,都容易使得投资者们跟风,加大大家的投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