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學習書法有用嗎?

香瓜的和


書法的四大意義:

以持之以恆的精神來處世

以博大精深的審美來做事

以淡泊寧靜的心態來養生

以健康高雅的情趣來交友

書法有有非常大的潛在作用,我是一個建築設計師,我想從自身的專業角度來說說書法對自己的作用吧。書法整體而言有如下方面的作用:

一、以持之以恆的精神來處世

練書法,第一學到的就是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用這種精神來做任何事情,都是會有很大幫助的;菜根譚有語“人心一真,便霜可飛,城可隕,金石可鏤”,而長期練習書法,學到的就是這個“真”。

二、以博大精深的審美來做事

書法中蘊藏著博大精深的審美,這種審美對於藝術相關工作潛在幫助極大,我個人在工作中,感覺建築設計中的空間構圖原理和設計理念,幾乎都在書法之中全部領會到了。

三、以淡泊寧靜的心態來養生

長期練習書法,對我們保持心態、修養身心是很有幫助的,書法家大都長壽,現代健康理念——“健康的飲食、愉悅的心情、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運動”四大要素中,書法對心態的維持是非常有益的。

四、以健康高雅的情趣來交友

書法高雅又健康,有一群好書友,閒適雅趣,是人生一樂,也是人生巨大的財富。俗語云“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書友之間,相互幫助扶持,尤其珍貴。

所以書法最大的作用,不在於直接用書法掙錢,而在把以持之以恆的精神來處世、以博大精深的審美來做事、以淡泊寧靜的心態來養生、以健康高雅的情趣來交友。

前兩天曾寫了一首書畫小詩,是沉浸書畫的一點感受:

《書畫心緣》

書靜心

畫共樂

心亂可書

心悅可畫

呈人生百感於點畫之間

繪自然變化於方寸之內

修自身內心之境界

悟自然萬物之力量

養身心於無形

得大美之大道

書畫之源

初心之緣


元生之哲


書法,無用之用

當今社會練書法有用嗎?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有這樣問題的大概認為現在人們拿筆的機會就少了,寫字的場景也比較少了,所以就對練書法是否書法的存在意義提出了質疑。

首先,書法不是為了炫酷。很多人認為寫一手好字能讓人更加敬重,特別陶醉於別人看到自己寫的字之後嘖嘖稱讚之中。有的還說一筆好字能讓人有一個好印象,如果想通過一筆好字讓別人有好印象,還不如去在健身、化妝上下點功夫,產出比會比練書法高得多。如果說想通過練書法去裝,這個時間成本確實太大了。

其次,書法的實際用處。書法在當下社會的實際用處確實乏善可陳,如果說有可能是對於學生來說,字寫好點絕對是有好處的。這個毋庸贅言,如果字寫得漂亮直接會體現在考試試卷上,筆者當過閱卷老師,在重複又重複的歪七八扭的試卷中看到一個字寫得漂亮的試卷無疑是眼前一亮,印象都要好些,打分的時候手下留情的多。所以,如果是學生,字寫得漂亮確實是有實實在在用處的。

第三,書法的無用之用。從功利方面來說,練書法確實用處不大,但是真正的書法愛好者也並不企圖通過練書法給自己帶來什麼實質的好處,他們很單純地喜歡書法,享受書法,享受翰墨書香之間臨帖寫字給自己帶來的那種不聲不響的、發自內心的一種平和的喜悅,他們通過書法與古人對話,通過書法打開另一個精神世界的大門。就像其他人痴迷打籃球、打遊戲、唱歌一樣,如果非要問有什麼用處,那麼打籃球、唱歌、打遊戲有什麼用處呢?


書法雅集


有用。

記憶中的童年,是在一頁頁的書法紙中度過的。我至今還記得,那些曾經宣紙堆疊的童年,苦澀而乏味。

猶記得幼年時的夜晚,媽媽在旁邊督促寫作業,自己的腦袋裡卻一片混亂,一想到寫完作業還有書法要寫,就覺得悲從中來。

那時候最羨慕的,是院子裡那些寫完作業就可以去玩耍的小夥伴,覺得他們完全沒有憂慮,像棵四季常青的松樹,一年四季是春天,而自己,一年四季,都是寒冬。

三年級時候父母給我報了書法班。我仍記得老師當時在課堂上講的話:他說我們要學習達芬奇畫雞蛋的精神,我們要一個字一個字的練,反覆的練,不停的練,直到寫好,寫像為止。

我似懂非懂地聽著他在講臺上指點江山揮斥方遒,腦子裡卻像漿糊一樣,我唯一明白的就是,我再也不能在像以前那麼自由了,再也不能活蹦亂跳的四處玩耍了。

最開始練的是《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從比劃開始,老師每天還佈置作業,必須中楷,疊好小格,每天寫五張,就練老師當天教的比劃。那時候還小,學習能力差,學的很慢。 還有當時出於對於書法的反感,我並沒有認真地去完成它。



醜嗎?挺醜的,自己都不忍直視。

後來你以為我堅持下去了嗎?

並沒有,上了初中,我就以學業繁忙為由,徹徹底底的擺脫了書法對我的桎梏。當然,學業上,我也沒有做到精益求精。

那時候簡直不能用爽來形容了,感覺自己已經飛身上仙,擺脫了浪費時間的毛筆字,覺得自己終於可以像一匹衝出柵欄的野馬,自由的翱翔於廣袤的天地之間。

後來工作了,玩性也沒有那麼大了,就又想起了寫字這回事,可是覺得軟筆舞文弄墨麻煩,不如寫點鉛筆字啦,硬筆字來的快,就有事沒事的寫起了硬筆,併發到了朋友圈。







朋友們總是很捧場,常常誇我的字好看。其實我也知道,大家鼓勵居多,在我看來,寫的很扯。

可是那時候,還是感覺自己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漸漸覺得寫字,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於是,為了得到更多的誇讚來滿足我的虛榮心,我又操刀開始了我的書法生涯。

天天寫,天天練,遇到喜歡的字體,就去模仿,認真臨帖。

也就是那時起,才領會了老師說的,反覆寫,天天寫,不停寫。

也許是小時候的底子還在,又或許是在練習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書法這件事,竟然讓我堅持下來了,有時候還覺得自己也寫的有模有樣的。









最近臨了趙孟頫的字。







最後,乾貨? 沒有乾貨,我只是為了自己寫著爽!


耿耿是喵


可以告訴大家,我中學同學有一個考上博士,學書畫的,大學同學有一個最後成了博士,業餘愛好音樂,其他同學都不是。藝術在你學習一個臺階一個臺階上的過程中開始悟道,愛好讓你大腦加速進步,所以他們在學習藝術的過程中智力遠遠超過正常人,最終成了博士。學書法有什麼用 我在我另外的專業技能方面幾乎在全行業排第一。


眼淚拌米飯


有沒有用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從小就被我爸爸打罵,讓我好好寫字。你們可能會說方法2極端卟啦卟啦之類的。不過我現在很感激他逼著我學寫字,寫的雖然不是很好,但也會讓人感覺眼前一亮。還有就是他經常說而且也一直記得的一句話:藝多不壓身。


梁維楨


謝謝你提這一有意義的好問!漢字書法藝術是人類文化的最高殿堂,是世界唯一的文字書寫至尊至美瑰寶,研習書法不但有用而且好處多多。

第一,練寫漢字書法是文化自信的表現。漢字書法具有悠久的歷史,因為漢字音形義美雅妙趣融為一體,是各種文字中唯一有此特徵的文字。練寫漢字書法可以更加熱愛漢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意志。

第二,練寫漢字書法可以淘冶情躁。要寫好漢字書法必須一絲不苟意念專一靜得下來身姿正確時間長久,磨消了急躁煩怨,心態平和健穩使辦事更少犯錯,提高信心鍛鍊意志樹立耐久意志的恆心,提升自己的審美品味和能力。

第三,練寫漢字書法可以強心健體。寫字特別是用毛筆,要寫好各種字體特別是狂草,必須站立懸腕運氣使筆道勁馳張收臨到妙處,既要寫好單個漢字又要兼顧字間照應和章法佈局,這無疑又鍛練大腦開發了智力,對身心健康均有益處。具人類學家研究長期研習漢字書法是長壽的一種好的活動。


存銘歲月1


科技飛速發展的中國,現在已成為世界製造大國、強國。可是,做在文化大國,正在面臨各方面的衝擊,百家爭鳴的諸子文化,由於缺少滋養,正在逐漸失去光澤。特別是,作為文化的根基載體——漢字,在年輕人中,由於缺少正確完整的繼承,也正在退化。別字和花花字詞氾濫,有許多常用字,都不會寫了,把“是是非非”讀成“是是排排”是可笑,還是可悲。所以,應該發起書法熱,讓年輕人拿起筆,讀中國歷史!吟中國詩詞!寫中華書法!認識和繼承中華文字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甸原富利


從漢代末期開始書法就已經朝兩個發展了,一個是實用,另一個就是文人墨客的消遣。到了王羲之時代,書法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已經完全分離。這種分離的狀態一直持續到近現代,持續到人們開始使用硬筆。

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書法的實用性基本已經完全消失,只保留了它的藝術性,就連以前當成實用性的春聯現在也都成了藝術。

藝術講究矛盾、衝突和變化,實用性講究標準、規範和美觀,這樣二者就有矛盾了。當今書法界的書法家當然也更崇尚藝術性而貶低實用性。從這一點你也能看出“二田”為什麼被噴了吧。

雖然從書法的功能上來看,它失去了實用性,但是它本身是有用的。對於學習書法的個人以及社會都是有用的。

1、從大的方面說,書法和西方繪畫不一樣,西方繪畫向外學習,主張寫生,學習書法臨寫字帖,讀書修身,是一個向內修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的提高自身修養,全民學書法對於國民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2、學習書法也能修身養性、提高自身素質,也是一個很好的休閒娛樂活動,是一種精神層面的追求。當然如果寫的好了還能帶來經濟利益。

所以國家現在提倡書法,日常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有道理的,書法是有用的。

你覺得呢?同意的朋友麻煩隨手賞個贊,關注一下啦。


不二齋


我認為,無論社會發展到何種階段,書法依然都會有用。一幅優美的書法作品,就儼然一位絕色佳人,養眼、怡神,予人快樂的享受。常言道“字如其人”,寫一手好字,無論身處何方、所為何字,總是會在無形之中為你加分。

我就是無法抵抗這種憧憬和誘惑,才開始練習書法的。為了說明我不是無亊空放炮、滿嘴跑火車,先貼上抱庸幾幅硬筆手稿,“以正視聽”。這也是十分鐘前,為了配合這篇答文剛寫的。


七律一首(抱庸詩並書)

(南鄉子 抱庸詞並書)


(鷓鴣天 抱庸詞並書)


――――――

誠然。西洋畫家利用透視、高光等技術手法,通過各種顏料的多重堆砌,能夠把畫布上的圖案描繪成照片效果,逼真到可以用像素來形容。電子計算機利用精確的線條與色調數字控制技術,可以把漢字處理成大小一樣間距相等的不同符號,但這一切都永遠無法替代中國書法之美。

科技更多的是理性思維創造,而藝術往往是感性的質樸表達。撇去人文歷史元素,中國書法之美的核心在於結構和氣韻,只需筆墨紙硯,即可於簡樸之中成就大象。結構之美既有審美共性的主觀統一,又有個性張揚的風格迥異,總之在間架結構上千變萬化獨領風情。氣韻之美更是在形體結構的基礎上,通過筆畫線條的屈展收放以及墨色的濃淡變化,形成行雲流水縱橫捭闔的神態氣質。因此,中國書法被世界公認為“最高藝術”之一。



作為國粹巔峰之一,書法與文學與戲曲不同,她始終脫離於政治,不受強權擺佈,不為時政干擾,一條生機之河奔騰不息源遠流長。中國書法長盛不衰的奧秘,在於她在漫長的芬芳綻放中,已經形成國人獨特的文化情結深入人心。

繼承是審美故事的延續,創新是書法生命的泉源,既不可對古人頂禮膜拜拘泥教條,更不能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在承與創的合力之下,中國書法永遠在路上,也必將會不斷地有高潮出現。

書法之用,偕文化同生,與天地齊壽。

我是抱庸齋主,熱愛詩詞書法,感興趣的朋友可加關注交流。


抱庸詩書


、書法是我們國學,高雅藝術,學習書法修心養神。對於喜歡書法的人來說,練習書法過程是享受美妙心境益處很多。對於不欣賞書法人來說,可能會無用,很多年前單位領導喜歡書法,會議室掛滿了當地名人的字畫,領導病故,單位搬離時候全部丟弁。我就拿回家保留了,不喜歡就沒用,喜歡書畫珍藏就是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