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难怪孩子语文越学越糟

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难怪孩子语文越学越糟


···◆ 关注大小星球 和孩子一起成长 ◆···


前几天,大小星球学习营里的圆圆妈妈私信问星球君一个问题:


“同样是学诗歌,为什么有的孩子听几遍就会背了,但我们家孩子怎么背都结结巴巴的?只能用聪明和笨来解释吗?”


星球君发现这个问题困扰的不仅仅是圆圆妈妈,还有很多家长为此而烦恼,于是邀请到大小星球的产品研发总监王海燕老师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海燕老师是北师大的汉语言文学+儿童心理学双料专家,家里还藏着一个语文小学霸,对于语文学习,她有很多心得会在之后跟大家分享。


我们把关于诗歌学习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和海燕老师的解答集结成了诗歌奇缘家长课,今天放出来的也是其中一课。


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难怪孩子语文越学越糟

好教育是因材施教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拥有三千弟子的孔子老先生就曾经说过: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


两个个性不同的学生向他请教同一个问题,说“先生,当我听到一个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


面对性格鲁莽、争强好胜的子路,孔子回答说:“不可以立刻去做,要先问问你的父亲和兄长才行”;


而面对性格谦虚、犹豫不决的冉有,孔子却鼓励他说:“你听到了就立刻去做吧!”这就是因材施教的最佳范例。


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难怪孩子语文越学越糟

家长要了解孩子独特的能力特质


无论学习什么,只有使用贴合每个孩子的气质特征和能力水平的方法,才能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充满兴趣,对自己始终保有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实现最终的学习目标。学习诗歌,当然也要如此。


那小朋友学习诗歌,该怎样量身定制、因材施教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自身的能力特质类型。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加德纳,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把人类的智力能力分为八大类,分别是: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空间能力、身体运动能力、音乐能力、人际社交能力、自我内省能力和自然探索能力。


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难怪孩子语文越学越糟

我们每个人的智能体系都是由这八个部分组合而成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它们围合起来,就像构成一只木桶的八块木板一样。


以前,人们经常说“短板效应”,也就是一只木桶最多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桶身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很多家长都会焦虑的为孩子安排补课,提高弱项,补足短板。


但是近几年来,人们发现,与其勉为其难地让孩子补足弱项,不如充分利用孩子的优势智能,发挥特长,高效学习,这就是“长板效应”。


对于诗歌学习来说,我们也同样可以仔细观察自家孩子的特点,利用长板效应,发挥孩子的优势智能,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难怪孩子语文越学越糟

视觉型的孩子怎么学?


第一种孩子属于视觉发展优先的类型,空间能力是他们的长板。这类孩子通常喜欢画画和建构,对色彩、线条、物体的形状很敏感,拼拼图、搭积木是他们擅长的游戏。去过一次的地方,他们都能牢牢记住,一件家具的位置改变了,他们也能很快发现。


对视觉优先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在听完《诗歌奇缘》的文学课以后,和孩子一起来做个拆解,问一问孩子:这首诗里都有哪些动物、植物、人物或者场景?这些东西有多高?有多大?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请他们为这首诗画一幅画,用橡皮泥捏出一幅手工作品,或者用积木搭建出诗歌描述的场景,然后再用小手指着自己的作品,向大家介绍一下,古诗里的每一句诗,分别是通过作品里的哪个部分表现出来的?


通过这样的诗句拆解和艺术再创造,视觉优先类型的孩子会把古诗词转换成图像和图形,进行理解和记忆,这种方式对于他们来说,驾轻就熟,学起来充满乐趣,成就感满满。


在《诗歌奇缘》的学习营里,有的小学员竟然能每天画一幅画,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们一起来猜猜看——我画的这幅画,对应的是哪一首诗?这样的游戏超级有趣,就连学习营的家长们也常常猜得不亦乐乎。


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难怪孩子语文越学越糟


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难怪孩子语文越学越糟


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难怪孩子语文越学越糟


听觉型的孩子怎么学?


第二种孩子属于听觉发展优先的类型,音乐能力和语言能力是他们的长板。这类孩子通常较早开口学话,模仿能力强,对各种声音都很敏感,喜欢听音乐、唱儿歌,对语音和音调有敏锐的感知力。


对听觉优先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通过播放《诗歌奇缘》里的原创歌曲和正音版的诗歌朗诵,让孩子的耳朵时常得到浸润,无论是一日三餐,室内游戏还是上下学或者开车出门的路上,或者旅行的途中,都可以当作背景音乐来播放,用不了多久,你可能就会惊讶的发现,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这些诗歌。


《诗歌奇缘》里的原创歌曲,融合了25种中国传统乐器和40种西方现代乐器,通过22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各种声音场景的构建,把每一首古诗的意境高度还原出来。


《敕勒歌》里你能听到长风掠过原野,牛羊隐藏在密密的草丛中,以及草原独有的表演形式——呼麦;而在《江南》这首诗的乐曲中,使用了船桨划动湖面的水声来勾画诗意,如果你仔细听,就会发现就连划水的声音都和音乐的节拍是完全同步吻合的。


诗歌奇缘-江南来自大小星球00:0002:42

这些音乐和声音场景,会把孩子的听觉系统和视觉系统贯通起来,在孩子的大脑里营造出无数活灵活现的场景画面,引导孩子身临其境,快速地理解诗歌、增强记忆。


在《诗歌奇缘》的学习营里,有家长反馈,有的孩子只要听到一首歌曲的前奏,就已经能够迅速播报出这首诗的名字、背出整首古诗!这就是通过听觉系统启动记忆的范例。


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难怪孩子语文越学越糟

动作发展优先型的孩子


第三种孩子呢,属于动作发展优先型。他们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小小的身体里隐藏着无限的能量。有一部分听觉优先的孩子,不但音乐能力较强,还可能会配合优势的“身体-运动能力”,他们对节奏、旋律有敏锐的感受力,听到节奏鲜明的广告歌、广场舞就忍不住翩翩起舞。


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可以在播放诗歌音乐的同时,和他们一起拍巴掌、点点头、跺跺脚,跳个舞、玩律动操、做手指谣等游戏。鼓励孩子跟随古诗的演唱或念诵节奏,甚至发明属于自己的吟诵节拍,这些都可以让这类孩子更快地与诗歌建立链接,把每一首诗记得牢牢的!


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学习必须严肃认真,孩子动起来会分散注意力,甚至担心好动的孩子有多动症,专注力不够。只要达到了学习效果,适合自家孩子特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


在《诗歌奇缘》的学习营里,我们邀请了专业的早教律动设计老师,为孩子们录制了精巧有趣的诗歌手指谣、律动操来做示范,小朋友们一定要来试一试。


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难怪孩子语文越学越糟

情感敏锐的孩子怎么学?


第四种孩子呢,属于情感敏锐的类型,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是他们的长板。这类孩子有的善于和人打交道,在小伙伴当中,通常担任游戏的发起者和协调者;还有的善解人意,能敏锐地体察到别人的情绪,加以安慰,他们会因为看到小朋友哭了而难过,也会因为听到悲惨的故事而伤心。他们最喜欢玩的是“过家家、角色扮演”一类的游戏。


对情感敏锐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在听完《诗歌奇缘》的文学课以后,和孩子一起来聊一聊,问问孩子:这首诗里写到了什么人?这个人开心吗?难过吗?或者,你觉得写这首诗的诗人是什么心情?为什么有这种心情呢?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分配角色,演一演这首诗里所发生的故事,每个角色会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有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呢?


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游戏,情感敏锐的孩子会轻而易举地理解古诗里描写的情节、表达的情绪,并且在未来自己遇到类似的情绪或场景时,能够立刻摘取恰当的诗句,化为己用。由此,孩子对古诗词的运用和迁移能力就得到了提升。


有位《诗歌奇缘》的家长反馈说,有一次外面下雨了,孩子站在落地窗前,看见街上很多人都顶着小雨快速跑着躲雨,孩子立刻就说:哇!真是“路上行人欲断魂”呀!这位小朋友,就是因为曾经扮演过《清明》这首诗的场景,所以一看到类似的画面,立即激活了记忆,表现出超强的情绪同理心和诗句的迁移能力。


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难怪孩子语文越学越糟

总结


学习诗歌,家长要通过对孩子的细致观察,选择与孩子自身特质相契合的方法。视觉发展优先型、听觉发展优先型、动作发展优先型以及情感敏锐型的孩子,他们的智能发展优势领域都是不一样的,家长们不需要敦促孩子向别人看齐,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听听就背会了,你怎么就不能?”或者“看别人家的孩子能画出那么多漂亮的诗歌画,咱们也来打卡画画吧!”。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使用最适合自家孩子的策略来学习诗歌,这样才能够投其所好,让孩子胜任愉快,事半功倍。


最后,我还想说,我们以上所说的多元智能体系,每个孩子不会只拥有其中的某一项能力,而是会将多种能力,按照不同的优势比重融于一身,形成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家长作为世界上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可以从这些不同的学习方法中进行甄选和组合,为孩子量身定制出一套最恰当的学习方法。这套学习方法,不仅仅适用于诗歌,还完全可以延展到孩子所有的学习和探索之中呢。


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难怪孩子语文越学越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