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弑兄杀弟,齐王妃又做出怎样的举动来恶心皇帝?

拥有你一切的爱


齐王妃被皇帝纳入后宫,正常逻辑下,齐王妃多少是不愿意的,但却无力反抗,只能大海里漂浮瓶,听皇命安排。而在李世民刚即位时期,局势并不明朗,虽然贞观初就下达了天下和解的政令,但对前太子和前齐王的身份认同问题,整个朝廷都很谨慎小心,完全没人敢乱说什么。甚至很多时候,齐王还要被定义为“逆王”。在这样情形未明、摸不透皇帝怎么想的情况下,杨妃却去抚养前夫的孩子,不能不说是胆大的操作。甚至,假设齐王妃对成为二伯哥的女人是反感排斥的,那么可以说,这一步就是在恶心李世民,用行动向天子剑拔弩张宣战的一种方式。而这样做的后果无非两种,失败了,大不了取义和女儿们一起死,一了百了;成功了,虽然委曲求全,但却可以抚养前夫之女,减轻一点心理的愧疚。好在,李世民很喜欢杨妃,也愿意向杨妃妥协,把自己亲手杀死之人的女儿养在身边,刺激刺激,还能做到“恩加鞠养”。


蜀山精灵


看过一篇叫《唐砖》的网文,里面似乎有个杨姓的妃子很受宠。

我记忆里,女人在远古统治地球那会儿,还是母系氏族的时候。大伙刚从树上落地,学会走路没几天,摘了果子、捕了鱼、捕了大羊都要优先献给女头领。

可是万恶的旧社会,就是弱肉强食。到了唐代,兄弟是仇冠,女人是衣服,在李世民他们一家子得到了论证。

个人觉得李世民他们家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动物世界。此刻写字时,还能感觉到赵忠祥的声音在飘荡,且还是来回的飘来飘去!

李世民就是一只雄狮子,所有母狮子都必须由我李二管辖统领。至于,身上带把的。不好意思了。李二玄武门杀李大、李三一点也不手软。李四元霸不知有没有这号人,还好自己用八棱紫金大锤敲碎了自己的脑袋瓜子。

反正开弓没有回头箭,李二干脆又把亲侄儿们一锅烩了。估计在那个年代类似窝里反水的事不少发生。

至于对待女眷,则体现了李世民春天般的温暖。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女人就像鞋上面的鞋带,是个附件。

不知怎么的,李二这些手段居然让武则天学了个大全。

历史真有意思,至于那个齐王的女人。最大的报仇应该是守身如玉。如果,衣带让解了,还是乖乖的最重要!

我是历史小白,打酱油的路人甲,大家一起闲扯淡!




冷眼旁观酱油客甲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霸占了弟媳齐王妃杨氏。但据历史记载,李世民对待这个自己霸占的弟媳有着很矛盾的态度,既宠爱,又不给予名分。而杨氏所谓恶心李世民的事,也不过是在玄武门之变后抚养李元吉幸存的女儿们。

我是长史如歌,我用心聆听岁月里流淌的旋律,以文章再现历史中跳动的音符。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我将继续奉上自己对历史的见解。

一、李世民霸占弟媳杨氏后,态度复杂矛盾

杨氏是前朝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出身名门,相貌美丽。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后,将杨氏纳入宫中,甚是宠爱,据《资治通鉴》记载:

“明母杨氏,巢剌王之妃也,有宠于上;文德皇后之崩也,欲立为皇后。”

甚至到了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要立杨氏为皇后的地步。只是由于魏征以春秋时先后嫁给晋怀公和晋文公的秦穆公之女怀嬴为例来劝谏,李世民才放弃了这一打算。

按说以如此宠爱的境遇,又为李世民生下了最小的儿子曹王李明,杨氏应当在李世民后宫中得有名分,但史书中并无记载这一身份特殊的女子获得了什么名分。并且,李世民登基后,追封被自己杀死的弟弟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为剌,剌即乖剌违逆之意,属于恶谥。后又追封李元吉为巢王,史书称李元吉为巢剌王,杨氏为巢剌王妃。

而杨氏死后,唐太宗又下诏为她举哀,作为一个没名分的后宫女子,这一待遇显得十分隆中。

可见,杨氏一直摆脱不掉前夫李元吉的阴影。在李世民兄弟的权力倾轧,手足相残中,杨氏不过是个战利品般从一个人手中转到另一个人手中。


二、李世民之所以对杨氏有如此矛盾而特殊的对待,大概有以下原因:

1.杨氏出身高贵,身份特殊。隋朝虽然灭亡,但前隋皇室族裔仍在政治舞台上是一股不小的势力,杨氏是隋朝观王杨雄的侄孙女,杨雄的儿子杨恭仁是唐初侍中、吏部尚书,杨师道官至中书令,娶了唐高祖李渊的女儿长广公主,其余儿子也分别在唐朝廷担任不同的官职。从政治考量上,李世民必须善待杨氏。如果从这种角度上来看,李世民有把杨氏立为皇后的心思也毫不奇怪。

2.杨氏容貌美丽,肌肤胜雪,作为一个心理和生理都正常的男人,这么漂亮的一个女人成为自己战利品,自然要当做心爱之物把玩。

3.虽然李世民当时可能认为把杨氏纳入自己后宫是既能安抚前隋杨氏势力,又能满足自己私欲的最好办法。但杨氏毕竟曾经是自己弟媳妇,这种事面子上既不好看,舆论上也不好听,时间久了看着杨氏抚养着自己杀掉了她们父亲的侄女们心里也不可能毫无感触,只能不给予名分,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没霸占弟媳妇。


长史如歌评说:权力倾轧下,杨氏只不过是个可怜的弱女子,虽然保得性命,但被自己叔叔霸占却不给名分,世人也仍然把她看作李元吉遗孀而非李世民嫔妃,令人十分尴尬难受。而在这无情的帝王之家中,一介弱女子还能有心抚养着自己死去的丈夫所遗留的女儿们,尽管这些女童并不全是自己所生,她却尽到了一个母亲的责任,以至于杨氏去世时,她抚养长大的李元吉庶女归仁县主伤心欲绝。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通知后定当删除!


长史如歌


到底是谁恶心谁啊?

明明是李世民贪图弟媳妇的美貌,霸占了齐王妃。要说被恶心,那也得是死不瞑目的李元吉吧。


贪图弟媳妇美貌的李世民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二人。

然而,在对待齐王李元吉府邸女眷的问题上,李世民却动起了歪脑筋。


齐王妃杨氏,美貌出众,很早就被李世民惦记上了。

现在李元吉已死,杨氏被李世民霸占,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根据《新唐书》的记载:

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

意思是——

杨氏很受李世民的宠爱,俩人生有一子曹王明。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曾有意立其为后。

不仅如此,作为李元吉的王妃,杨氏还抚养了一个庶女李令。

玄武门之变后,李元吉的儿子们都被处死。然而,由于嫡母受宠的原因,李令没被李世民株连。

相反,李世民非常疼爱这个侄女,史称“恩加鞠养”,最后封为新野县主。


所以,问题的答案也就明确了,谁被恶心都轮不到齐王妃、李世民这对鸳鸯啊:

真正会被恶心的人是——惨戴绿帽子的李元吉!

真正会被恶心的人是——丈夫根本不在意的长孙皇后!

总而言之,李世民的操作被后人吐槽过,宋朝的朱熹就为此指责道:

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HuiNanHistory


简单来说,齐王妃什么都没做,反而还被李世民恶心了一把。

齐王妃杨氏,隋朝观王杨雄的侄女,齐王李元吉的王妃,因李世民追封李元吉为巢王,谥号“剌”,故又称巢剌王妃。

在网文中,李世民跟杨氏的“爱情”是重头戏,不然堂堂皇帝怎么会不顾伦理,强占弟媳呢?可从杨氏的身份来看,李世民是不是强占还得两说。

杨氏给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即曹王李明,但李世民从没有给过她名分,她的身份一直岁李元吉的称号改变而改变,《旧唐书》明确记载她是巢剌王妃,而不是李世民的妃子。

这就很尴尬了,儿子都生了,却连个后宫名分都不给,李世民还真是提起裤子不认人,宁愿背着通奸的名头跟弟媳生孩子,也不愿给她一个正式的后宫头衔。

从这点来看,《新唐书》所谓的“帝宠之”就很值得怀疑了,《新唐书》同时记载李世民在长孙皇后逝世后打算立杨氏为皇后,遭到魏征反对而作罢,但此时妃位已经有空缺,李世民不能立杨氏为后,还不能立杨氏为妃吗?

就算李世民被魏征一劝,连带着连妃位也不给了,可宠爱总要有个表现吧,说李世民宠爱杨氏,要么杨氏地位高,要么杨氏的子女待遇好,可这两样,都没实现。

杨氏没有名分,李明倒是得了皇子的身份,可这样带来一个更大的问题,他的亲妈成了他婶婶,母子关系割裂了。直到后面唐高宗继位,把李明过继给李元吉,才解决这个问题。至于杨氏抚养的李元吉庶女归仁县主,一直熬到贞观十八年才出嫁,这在唐初,是典型的大龄剩女。

李世民这么恶心杨氏,杨氏有什么反制措施吗?没有,一点也没有,不是史书没记载,而是真的没有,一个在丈夫死后被监禁在宫内的王妃,一个被皇帝看上脱离监禁生涯的王妃,有什么资本恶心皇帝?难不成是勾引皇帝给他送上一顶强占弟媳的帽子?


平沙趣说历史


在皇位争夺这种事上,根本没有什么父子兄弟感情可言,谈感情的话就不会反目成仇了。

唐高祖李渊有三个能干的儿子,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

幸运的是,虎父无犬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吉,一个个都特别能干,不是他的累赘,而是他的得力帮手,为大唐南征北战,建功立业,让李渊省了不少心。

不幸的是,皇位只有一个,当李渊做了皇帝,就注定了他们兄弟有朝一日将反目成仇。

玄武门之变的必然性

如果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的个人能力和声望相差甚远,也不会围绕皇位展开激烈争夺,但偏偏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的能力和贡献相差不多,若单纯论起战功和军事能力,李世民还要比李建成更胜一筹,这就使得兄弟俩存在一种竞争关系。

李建成作为嫡长子,当然是顺理成章的皇储人选,但李世民的声望和能力,以及势力的膨胀,让他对皇位不自觉地产生了幻想,而李渊对李世民的器重,甚至刻意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营造的竞争与平衡关系,更让李世民看到一丝希望,那就是扳倒李建成,自己做太子。

李建成同样对李世民心存戒备,将李世民视为最大竞争对手,两人之间逐渐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李渊对此虽然知晓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甚至有意默许甚至纵容,因为在他看来,两个儿子的相互制衡对他而言是最有利的状态。

可惜李渊缺乏掌控全局的能力,至少对突发事件缺乏预案,当玄武门之变发生时,不仅李建成、李元吉毫无准备,被蓄谋已久的李世民一举干掉,就连李渊也没有丝毫预备,面对亲生儿子的手足相残,他无力阻止,甚至自身难保,不得已将皇位禅让给李世民。

李世民的斩草除根

抛弃感情和道德因素,单就政治而言,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是一次完美的成功。

一是干掉了直接竞争对手。李世民对付李建成和李元吉可谓干脆利落,他一点都不优柔寡断,面对亲兄弟比对待仇人还要眼红,当场将李建成、李元吉格杀。

二是斩草除根不留痕。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后,面对兄弟俩的儿子们也就是李世民的亲侄子,李世民一点都没有犹豫,不论年龄大小,十个侄子全部杀掉,一个不留。

三是将齐王妃据为己有。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眷,李世民倒是心慈手软。特别是李元吉的妃子齐王妃杨氏,天生丽质,李世民对这个弟媳艳羡已久,趁机把她纳入后宫。

李世民霸占齐王妃

据史书记载,齐王妃进入李世民的后宫,受到李世民宠爱,为李世民生下一个儿子,即曹王李明,李明是李世民最小的儿子,可见李世民对齐王妃的宠爱绝非空穴来风。

据《新唐书》记载,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甚至一度想要册齐王妃为皇后,只是因为魏征等人的激烈反对,才不得已放弃。而且,因为齐王妃是其弟媳,李世民不好公开册封,始终没有给她正式名分,宫内的人都称呼其为“巢剌王妃”。

在真实的历史上,面对弑夫杀子、有着血海深仇的李世民,齐王妃不可能对他有什么好感,但在皇权至上的男权社会,作为一个弱女子,齐王妃根本无力为死去的丈夫和儿子报仇,她所能做的只能是一边抚养李元吉留下的女儿,一边承受着李世民的宠幸。

所说齐王妃没有做出什么举动来恶心皇帝,因为她是一个可怜的弱者,命运操控在他人手中。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不得不说李世民是一个好皇帝。他在位期间,一直勤勤恳恳的处理政务,同时也注重民生,算得上是一位千古帝王。可是我们后人仍然对他有颇多争议,因为他曾经为了皇位弑兄杀弟过。这也太心狠手辣了吧,为了地位,不顾手足之情。再加上他看上了自家兄弟的媳妇,并且强行霸占,将其纳入后宫之中。这也太无耻了吧。那么作为李元吉的王妃,她又是怎样一位佳人呢?她是自愿跟着李世民进入后宫的,还是迫于无奈地。我个人认为她多多少少是向现实低头吧。毕竟她只是一介妇孺,可以说是手无缚鸡之力。好在她进入后宫中,也做出了不少恶心李世民的举动。

㈠\t王妃杨氏貌美如花、肌肤似雪,是个绝代佳人

齐王妃杨氏,她是杨雄的侄孙女。杨雄何许人也?他是出名的隋观王。换句话说,就是齐王妃的家世挺好的,非常人所能比拟。唐高祖李渊的第4个儿子李元吉正妃之位一直空虚,武德初的时候,齐王妃就被看中成为了李元吉的妻子。两人夫妻生活还算和谐,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毕竟齐王妃杨氏并不是人老珠黄的妇女,人家貌美、才情高,颇受丈夫的宠爱。

㈡ 李世民将斩草除根进行到底,以防春风吹又生

我们大家都知道李世民的皇位来路不当,是从旁人手中抢来的。在玄武门事件中,我们也可以得知李世民不是一个心软之人。在除掉了李元吉和李建成后,他登上皇位,心里面还是有些不安。因为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党羽还未除尽,他们所留下的后人也是个隐患。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基本上都被他害死了。在《资治通鉴》中,是这样描述李世民侄子们下场的,“皆坐诛,仍绝属籍”。李世民此举不仅要他们的命,就连其尊贵身份也给剥夺了。

㈢齐王妃杨氏开始“作妖”,连续恶心李世民,可惜李世民是个脸皮厚的,不为所动

女性自古以来都是弱势群体。女子的存在通常都不怎么威胁到男子的地位,所以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儿们下场都普遍好。再加上齐王妃是被李世民强行霸占的,她的心还是在李元吉那里,所以她就亲自来抚养李元吉的女儿们。齐王妃杨氏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在打李世民的脸,她还愿意抚养前夫的孩子。由于李世民是个堂堂帝王,也不好与女子斤斤计较,只好把这口气憋在心里。


尚武菌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尚武菌,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尚武菌


玄武门之变后,齐王妃被李世民纳入后宫,丈夫死于敌手,还要伺候杀死丈夫的敌人!猜想:齐王妃肯定处在忍辱负重,委屈求全的状态,说不定私下有黯然神伤、以泪洗面的时候。峥嵘岁月,红颜大都薄命,齐王妃无可奈何,只能听从安排!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贞观初年就下达了天下和解的政令,但对前太子李建成和前齐王李元吉的身份认同问题,没有哪个重臣敢于提出建议,官方依然认定李元吉为“逆王”。而李世民对这个敏感问题仍持续嗳味态度,身边人又估摸不透,更不敢多问什么。


万马齐喑的境地里,原齐王的王妃杨妃却去抚养前夫的孩子,这有敢为人先,冲破禁区的意思,是胆大忘为的举动,无异于用此动作给李世民抹黑,因为,作为二伯哥的李世民占有了弟弟的女人,相信这作派李世是反感的、排斥的,甚至可以说是有意或无意地在恶心李世民,用行动向杀弟夺妻的恶魔挑衅、宣战。


当然也有试探的意思,最后李世民睁只眼闭只眼了,也就是说齐王可以去抚养前夫李元吉的孩子,能借此减轻一下的内心愧疚了,由于齐王妃婀娜多姿,妩媚动人,李世民很喜欢她,所以主动向杨妃妥协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李世民虽然无论在文治还是武功上都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君主,但是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这个锅看来是很难不继续背下去了,他与齐王妃的那点事儿终究也还是他一生之中的污点之一。

齐王妃

齐王妃,后来也被叫海陵王妃、巢王妃,这主要得看他的老公的封爵。

齐王,也就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掉的四弟李元吉生前的封号。李世民即位以后,又分别追封了李元吉为海陵郡王、巢王。这位齐王妃(这么叫对得起李元吉一些)姓杨,自然是生得花容月貌,美若天仙,不但李元吉对她倾心不已,连李世民也是对这位弟妹心向往之。

不知道李世民是一直在不断地追求,但是被齐王妃不断地拒绝;还是年纪大了突然想起这位弟妹了,总之,在李世民执政初期,齐王妃还是和齐王的其他姬妾关在一起的,可是到了后期,大概十五六年之后,李世民竟然和他的弟妹住在了一起,而且还生下了一个孩子,起名叫李明,后来还封为曹王。

齐王妃转正?

《新唐书》中说,李世民对这位齐王妃杨氏,是喜欢得不得了,甚至还想立她为后,可是被魏征给否了,理由是“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这句话怎么看怎么像是在说“陛下,您要点儿脸吧!”所以,最后要脸的李世民还是作罢了。

因为李世民要脸,所以齐王妃一直没能成为李世民的妃子,自然也就不能和自己的儿子相认,所以李明见了齐王妃还得叫一声“四婶”,也是颇为奇怪。

好在,后来,唐高宗李治即位,下诏命令李明继了他四叔李元吉的香火,算是认回了亲娘。只可惜,他的亲娘此时已经不在了,想叫一回娘,娘也听不见了。


要说齐王妃恶心到李世民,大概是说她早些年没跟李世民,到了十六年后才跟他?还是齐王妃给李世民添了骂名?

不管怎么说,这个事儿看起来齐王妃都不能算是主动的一方吧?被恶心的也还是地下的李元吉,还有那个一辈子也无法叫娘的曹王李明吧?


水一白聊历史


齐王妃何许人也?


杨氏,隋朝观王杨雄的侄女


杨雄何许人也?他是出名的隋观王。换句话说,就是齐王妃的家世挺好的,非常人所能比拟

齐王李元吉的王妃


唐高祖李渊的第4个儿子李元吉正妃之位一直空虚,武德初的时候,齐王妃就被看中成为了李元吉的妻子。两人夫妻生活还算和谐,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毕竟齐王妃杨氏并不是人老珠黄的妇女,人家貌美、才情高,颇受丈夫的宠爱。


因李世民追封李元吉为巢王,谥号“剌”,故又称巢剌王妃。

很多人认为:李世民弑兄杀弟,强占弟媳?



可从杨氏的身份来看,李世民是不是强占还得两说。杨氏给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即曹王李明,但李世民从没有给过她名分,她的身份一直岁李元吉的称号改变而改变,《旧唐书》明确记载她是巢剌王妃,而不是李世民的妃子。


齐王妃杨氏虽然后来改嫁给了李世民,但是还是抚养着和齐王李元吉的孩子,并且要李世民册封她和李元吉的女儿为县主


被皇帝纳入后宫,正常逻辑下,齐王妃多少是不愿意的,但却无力反抗,只能大海里漂浮瓶,听皇命安排。而在李世民刚即位时期,局势并不明朗,虽然贞观初就下达了天下和解的政令,但对前太子和前齐王的身份认同问题,整个朝廷都很谨慎小心,完全没人敢乱说什么。甚至很多时候,齐王还要被定义为“逆王”。


在这样情形未明、摸不透皇帝怎么想的情况下,杨妃却去抚养前夫的孩子,不能不说是胆大的操作。甚至,假设齐王妃对成为二伯哥的女人是反感排斥的,


那么可以说,这一步就是在恶心李世民,用行动向天子剑拔弩张宣战的一种方式。


齐王妃杨氏抚养她和齐王李元吉的孩子,有点膈应李世民。毕竟除去了李元吉,李世民还要天天面对李元吉的孩子,不得不说李世民心态很好。基于爱基于欲望,善待杨氏我还可以理解,善待李元吉的孩子们,嗯,说明李世民还是挺有本事的。


而这样做的后果无非两种


失败了,大不了取义和女儿们一起死,一了百了;

成功了,虽然委曲求全,但却可以抚养前夫之女,减轻一点心理的愧疚。


好在,李世民很喜欢杨妃,也愿意向杨妃妥协,把自己亲手杀死之人的女儿养在身边,刺激刺激,还能做到“恩加鞠养”。


当然,这么说并不代表没有齐王妃杨氏,齐王元吉的女儿们也逃难李世民派下去的刽子手,对侄女们,唐太宗还是相对柔和政策的。只是,没了杨氏,元吉家的这些闺女,像公主一样在后宫养尊处优是绝对不可能了,也没有人会为她们精心选夫家。



总结:唐太宗对太子和齐王确实狠厉,但那是双方已经火拼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地步,只能按成王败寇的规则处置。而对其他没有想置他于死地的弟弟们,唐太宗就完全有个做哥哥的范儿了。说实在的,我都觉得李世民心理素质非常强大,每天看着自己老婆和别人的孩子在跟前晃,还给了她们不错的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