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论文写作是往后退而不是往前冲?

我们试图通过一种方式或一个角度,调整大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以达到对我们讲到的种种陷阱的一个尽最大可能的突围,指出这些陷阱非常容易,但在论写作过程中规避掉这些陷阱,难度非常大。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在这里,

闪电论文小编介绍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球型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非常有利于论文写作,在这里我们列举了几条,分别来看一下。


为什么说论文写作是往后退而不是往前冲?


1学术写作是往后退,而不是往前冲

第一个,学术写作是往后退,而不是往前冲。当你在写作过程的任何环节遇到任何问题时,要学会往后退一步,不要向前冲。那么,退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如果你能够退到自己内心的原点,你的视野就会一下子变得开阔。我记得有一本书中也讲到过,学术论文的写作是往后退,而不是往前冲,往后退的步伐越大,越有可能写出一篇好论文。

2退居自己内心的原点,视野就会变广阔

第二个,退居自己内心的原点,视野就会变广阔。如果能够退到自己内心的原点,论文框架、写作立场及写作意识等方面就会有变化,甚至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以后,直接影响到作者的写作习惯。如果大家有意识地去做这种训练,你会发现“球型思维”还是比较好用的。

3时刻保持与写作对象的距离,激情投入但要理性克制

第三个,时刻保持与写作对象的距离,激情投入但要理性克制。这一点其实也是在讲退,论文的写作要有温度,作者要全心投入,让人看出这篇论文是你写的。就此,有人给我们提出疑问,“一方面,强调论文的写作要投入,要有温度;另外一方面,又要时刻保持与写作对象的距离,两者是否相互矛盾?”事实上,两者确实是矛盾的,宽泛一点来看,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在处理一种矛盾,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论文写作也不例外,就是在处理一种矛盾。当你能够把很多的矛盾条分缕析时,你的论文可能就已经写完了,它其实就是讲一个度,既要投入自己的激情,也投入个性化的东西,让自己的论文变得有温度。同时,也要理性地克制自己的投入,因为投入过多,容易使自己的论文过于主观,这样的论文很容易写成一篇评论性的文章,比如评论一个作品好,有些作者会在自己的论文中会使劲说这个作品好,尤其是文学领域的作者,最容易犯这个毛病,一定要时刻谨记,保持与写作对象的距离。

4球形思维是一种无边界思维,同时也是一种常识思维

第四个,球形思维是一种无边界思维,同时也是一种常识思维。球形思维没有边界,如果总考虑它的边界在哪里,那么,它本身就不符合球型思维所提倡的精神了,它讲的是毫无止境地往后退,能退多远退多远,并没有边界,球型思维是一种无边界的思维,同时,也是一种常识思维。如果大家在写论文时,有意识地去规避理论上的陷阱、方法上的陷阱、语言上的陷阱等,也是能规避得了的。学术论文的写作是讲常识的,不管作者用什么方法和理论,也不管作者的论证过程如何,提供的论据如何,但凡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作者有一点违背了常识,就只有两种可能:第一,你的研究真地能够改变某个常识判断,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具有创新的东西;第二,你的研究是错的,在论文写作的某个环节出问题了,要么是你的观点,要么是你的论证过程,要么是你的材料,这样就违背常识了。第二种情况是比较多见的,第一种情况也有,但是比较少见,但凡是第一种情况的论文,很容易会成为一篇好论文。比如有人研究“上重点高中是不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孩在小时候提前抢跑,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提前学习,是否有利于他以后的学习”,类似这些选题,很容易成为好论文,因为这种论文的研究结论很好玩,它的研究结论跟我们的常识认知往往是相悖的,它会扭转我们的常识。总之,一方面,“球形思维”是一种无边界的思维;另外一方面,“球形思维”也是一种常识思维。

5在球型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中,突破论文写作陷阱

第五个,在球型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中,突破论文写作陷阱。在做学术研究和写论文时,作者更注重逻辑思维,但逻辑思维有缺陷,它过于强调论证的严密性,但是,但凡能够推理的事务都是有问题的。虽然,我总会说你在这个地方推论不过去,那个地方也推论不过去,一定要想办法把它推论过去才行,但不可否认,但凡能够推理的事务都是有问题的,因为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不是靠一个逻辑桥梁直接连通。相反,你要建立这种联系,而这种联系更多地要靠“球型思维”去搭建,逻辑思维往往会忽略这些联系。所以,球形思维跟逻辑思维是互补的,在两者互补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作者有效规避论文写作中的一些陷阱。

6对“球型思维”的一种比较极端的表达方式

第六个,具有反思意识的人,能够在作为主体的自我觉醒后,以“反求诸己”为路径,以独特的直觉体悟方式跃入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圆融超越境界。这是对“球型思维”的一种比较极端的表达方式,其实,中国传统的哲学,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很难,因为它不讲逻辑,中国传统主流的哲学里面,除了法家和少数的流派,大部分流派的哲学是不讲逻辑的。比如这“什么叫做圆融超越的境界,什么叫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这是讲不明白的,但我们可以体会它到底处于一种什么境界,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可以朝这个方向去努力,通过做这种思维训练,达到规避陷阱并促进学术论文写作进步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