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錢卻"借錢"技改,瀘州老窖似在"亡羊補牢"?

大華時報(記者 陳貝貝)3月12日,瀘州老窖發佈公告《2020年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表示,擬發行規模不超過15億元的公司債券。募集資金將用於釀酒工程技術改進、黃艤釀酒基地窖池密封裝置,以及制曲配套設備購置等項目。

據悉,本次債券採用分期發行方式,首期發行規模為 25 億元,已於 2019 年 9 月 4 日在深交所發行上市,本期為第二期發行債券。

也就是說,這15億元公司債券,是此前被核准發行但仍未發行的剩餘部分。

不缺錢卻

隨著中國白酒行業由擴張型市場向競爭型市場加快轉變,"馬太效應"日漸凸顯,呈現出市場份額向品牌集中、向品質集中、向文化集中、向原產地集中的趨勢,白酒行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此前,已有不少白酒企業通過技術改進增強自身優勢,在競爭中尋得突破,加強高端、次高端白酒產業佈局。

這樣看來,技改對於企業未來的發展確實是必要的。

不過,令人疑惑的是,為何瀘州老窖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有103.46億元,卻要通過"借錢"發債進行技改呢?

不缺錢卻

據中國商網報道透露,其中的原因或與瀘州老窖的國企背景密不可分。

瀘州老窖的大股東為瀘州老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股份佔比26.02%;最終受益人為四川瀘州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其間接持股51.01%。

據悉,釀酒工程技改項目是瀘州老窖"十三五"期間的重點投資建設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 74.14 億元。

並不缺錢的瀘州老窖,自2015年新一屆高管團隊上任以來就定下了到2020年"重回行業前三"的目標,大量發債技改或許也與此有關。

截至3月17日,瀘州老窖報71.65元/股,漲幅-3.24%,總市值1049.5億元;將其擠出前三的洋河股份總市值為1296.16億元。

根據瀘州老窖公告,技改一期到2020年完成,將新建7000個窖池,產基酒3.5萬噸;二期於2025年建設完成後產能將達到基酒10萬噸。

大華時報瞭解到,國窖1573目前基酒有2萬多噸的儲備,技改項目建成投產後,原來生產中低等級基酒的老窖池可以置換出來生產國窖1573基酒。

置換窖池的做法會不會影響1573的品質與口感呢?這也是令投資者擔憂的問題。

此外,近兩年來,高端白酒不斷走俏,然而瀘州老窖在高端市場上的份額並不高。截至2018年,飛天茅臺和五糧液佔據了近9成的高端白酒市場份額。

其中,茅臺佔63%,五糧液佔26%,瀘州老窖1573僅中佔6%。

"宜早不宜遲"的道理似乎也適用於酒企技改。

白酒營銷專家楊承平表示,"對於酒企來說,限制其業績釋放的最大阻礙其實是產能。尤其是近兩年,高端白酒的需求是越來越旺盛,錯過此前擴產機會的瀘州老窖此時技改有些'亡羊補牢'的味道"。

畢竟,高端白酒基酒一般需要較長的儲存時間,斥巨資擴產能需要時間成本,放量生產高端白酒可能幾年後才能實現,屆時白酒市場也許又是另一番模樣了。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以來,瀘州老窖的總體產量和銷售一直存在下滑趨勢。銷量方面,2014年為19.76萬噸,2018年為15.68萬噸,4年間下滑21%。產量方面,2013年為21.82萬噸,2018年為14.64萬噸,下滑達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