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的英國在外交策略上與其他國家不一樣,比較“老謀深算”

19世紀是英國的世紀,英國在19世紀站在了世界的最頂點,進入了英國曆史上的光輝的歲月。正是在19世紀,英國通過一系列改革,成功的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完成了轉型,形成了英國漸進和平發展的現代化模式。英國有19世紀的光輝,離不開光榮革命、工業革命,歷史是不能割斷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拿破崙戰爭結束以後的30年間英國對歐洲的外交,我們可以瞭解到英國外交的核心思想及原因。

戰後的英國在外交策略上與其他國家不一樣,比較“老謀深算”

英國外交的自身特點

英國外交的特點,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第一個特點是:孤立主義;第二個特點是:現實主義外交非常明顯。可以這樣說,英國的外交幾乎沒有一點理想主義的成分,它是完完全全的一種現實主義考量。英國人在與人打交道時很禮貌,也願意幫助你,但是他有一個前提,不能吃虧、不能在物質上付出。

一個最現實的例子,比如,新中國成立以後,英國馬上就承認新中國。為什麼?因為香港的問題,它擔心新中國成立以後,會很快把香港收回來。所以它表示主動、願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來保持跟中國這樣一個友好關係,來保證它的利益。

戰後的英國在外交策略上與其他國家不一樣,比較“老謀深算”

英國的“和平主義外交”和“歐洲均勢”外交策略

在英國和歐洲的關係當中,英國和法國打英法百年戰爭,一直到拿破崙戰爭,英國才最終消除了法國的威脅。歐洲大陸也聯合英國參加到了反對拿破崙的這場戰爭當中去。在戰爭結束以後,歐洲大陸這些主要國家和英國很快就在處理法國問題上面產生了矛盾。普魯士最希望的就是徹底肢解法國。另外一個國家俄國,試圖要奪取波蘭,並且進一步向西歐進發,來獲得對歐洲的控制權,甚至是霸權。歐洲還有一個強國就是奧地利。奧地利在戰後的想法就是鞏固自己在德意志的盟主地位。

英國和法國的歷史領土問題不是領土問題。英國在英法百年戰爭以後,也不再向大陸謀求土地,或者霸權。它對大陸最擔心的就是有個超強國家的出現。英國怕這個超強國家會影響到自己,直接威脅到自身的安全,也會影響到英國和歐洲大陸各國之間的商貿往來。所以英國打擊法國,就是因為法國成為了在當時歐洲的霸主,而不是為了消滅法國。

拿破崙戰爭勝利以後,其他幾個強國要肢解法國,對英國來講,認為只有對法國採取剛柔並濟的策略,也就是說保證和平法國的存在,對英國是最有利的。所以正是出於這樣一種考慮,在歐洲其他列強對法國實施了嚴苛報復的情況下,英國仍然願意將戰爭中它所獲得的一些島嶼,歸還給法國。四國的同盟盟約規定,任何一個同盟國如果受到了法國的攻擊,它就要出兵援助。四個同盟國之間將實行定期會議制度,就是定期的召開會議,通過大國的一致行動來協調國際事務,維護歐洲的和平與均勢。

英國的外交大臣卡斯爾雷被譽為是歐洲定期會議制度的主要倡導者。但是英國人在歐洲定期會議制度上存在著差異,因為英國不想充當任何大國聯合體的領袖,更不是為了干涉歐洲大陸的事務。歐洲大陸的其他幾個國家,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他們卻把這樣一個聯盟作為鎮壓歐洲出現的革命運動的基礎。他們把任何革命都作為戰後秩序的一種威脅,他們準備隨時鎮壓歐洲出現的革命。

在卡斯爾雷因精神分裂症自殺身亡以後,坎寧做了外交大臣,坎寧不喜歡定期會議制度,討厭歐洲的協商機制。他認為“英國沒必要參加任何一方的爭鬥,偏袒任何一方,或者介入這場戰爭中,只要保持自己的可靠而固有的君主立憲制度不變,做這場爭鬥的堅定而毫不動搖的旁觀者。

在1822年西班牙爆發革命以後,法國提出要對西班牙進行軍事幹涉,而國在西班牙問題上舉步維艱,一方面,他不希望自己捲入戰爭,因此他要做好法國和西班牙的調解工作,防止這場戰爭爆發。但是另外一方面,英國如果承認了西屬南美的獨立,西班牙也不會接受英國的調停,因為你支持殖民地獨立了。最後結果,法國佔領了馬德里,西班牙的革命被鎮壓了。對於英國政府,法國入侵西班牙冒犯了英國的榮譽,還有它的情感。

戰後的英國在外交策略上與其他國家不一樣,比較“老謀深算”

圖片來自法國

英國在希臘和印度國家的外交政策

當時希臘在奧斯曼帝國範圍之內,受到土耳其帝國的統治,希臘起義后土耳其就要鎮壓希臘的起義,可是在英國曆史上,希臘對於歐洲起源的重要性,所以英國對希臘一直心存好感,但是英國政府在希臘問題上是兩難的。

一方面英國人受到歷史和文化的影響,對希臘一直心存好感。當土耳其鎮壓希臘革命的時候,英國民眾的感情是站在希臘這一邊的。但是另一方面英國人不願意削弱土耳其或者土耳其帝國,因為如果削弱土耳其帝國或者說奧斯曼帝國的話,就會鼓勵俄國在這個地區的擴張。因為如果奧斯曼解體,歐洲強國就會在這裡爭霸,歐洲均勢,也就是英國所主張的歐洲均勢就會消除。

奧斯曼帝國是英國通往印度的一個陸上通道。當時蘇伊士運河沒有開通,從英國通往印度的東方航線是英國通往印度的交通生命線。只有英國只有保持住土耳其帝國、奧斯曼帝國的政治獨立,確保君士坦丁堡不落入俄國手裡,才能保證這條通向印度的東方航線,才能保護好印度。

英國只是向希臘政府提供了兩筆貸款,並沒有走得太遠。而歐洲其它的一些列強,因為各自的考慮,也在促使希臘問題事態的進一步發展。英國政府在希臘問題上,採取的是一種折中的辦法。既給希臘自治權,又維護奧斯曼帝國名義上的管轄權,保住奧斯曼帝國的不分裂,又擋住了俄羅斯在這塊地方的侵佔,又確保了英國通向印度的安全通道。

戰後的英國在外交策略上與其他國家不一樣,比較“老謀深算”

總結

英國在成為世界性強國以後,在外交上面有兩個基本點:第一,要捍衛國家的領土,免遭他國的侵犯,保證自己國家的安全。第二,促進對外貿易和經濟繁榮。而在拿破崙戰爭期間,英國上述的這兩點都遭到了嚴重的威脅。拿破崙戰爭後這30年間,就使得英國認識到維護歐洲的軍事、保證歐洲的和平乃至世界和平,對英國最重要的。所以和平外交就成為戰後英國外交政策的一條主線。這30年,英國外交上運作,在總體上也是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