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潛心學習茶葉種植、管護、採摘技巧 昔日貧困戶 變身致富帶頭人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潛心學習茶葉種植、管護、採摘技巧 昔日貧困戶 變身致富帶頭人

最近一次見到王洪德是在今年3月初瓦灘村的茶葉技術培訓會上,一身乾淨的西裝,戴著口罩,專心聽著茶葉技術人員的講解,精氣神十足。很難想象,6年前他還是一名灰頭土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疫情當前,很多人為收入犯了愁。王洪德說,如果放在過去,他肯定比誰都慌,但現在有7畝茶園,春茶採摘季到了,綠葉變成“金葉”,他心裡很踏實。

不參加技術培訓“吃虧”了

42歲的王洪德是紫陽縣毛壩鎮瓦灘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為缺乏技術致貧,家裡雖有5畝茶園,但疏於管理,收入微薄。

“那時候產業發展信心不足,收入靠打零工,最困難的時候只能咬牙堅持,生活別提有多難了。”儘管王洪德夫婦每天起早貪黑,也很難改變貧困的現狀。

2014年,瓦灘村積極落實各項政策,按標準和程序將像王洪德一樣的貧困戶330戶1166人納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幫扶。駐村扶貧工作隊瞭解到王洪德的實際情況後,便與王洪德商量脫貧的對策,“除了發展茶葉產業,當時他家沒有其他產業可以選擇。”駐村包聯幹部董長軍說。

由於之前發展茶葉增收甚微,王洪德很不情願繼續發展茶葉產業。“一季茶葉能賣多少錢?”“家裡兩個學生等著用錢,發展茶業見效慢,還不如出門去打工。”……剛開始時王洪德還是有所顧慮的。

2016年,到了茶葉採摘季,王洪德發現沒參加茶葉技術培訓很“吃虧”,他看到村裡其他規範管理的茶園明顯比自家的茶園長得好,鮮葉價格也比他家高出好幾倍。“發展茶葉產業,不相信科學,收入確實上不去。”王洪德後來認真反思。

嚐到科學化管理的“甜頭”

窮則思變,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2017年,王洪德夫婦主動參加鎮村組織的茶葉技術培訓,潛心學習茶葉種植、管護、採摘技巧,對自家5畝茶園進行科學化管理,當年便增收5000元,鎮上每畝茶還補助200元。

同時,不讓茶農操心鮮葉銷售問題,村上新建兩個茶葉加工廠,到了採茶季,像王洪德一樣的茶農可以就近將鮮葉賣到廠裡。王洪德嚐到了科學化管理茶園的“甜頭”,發展茶業信心也更足了,除了管好自家5畝茶園,王洪德又多種了2畝茶。

經過王洪德的精細化管理,2019年他家僅茶葉一項就收入2萬元,王洪德打零工還能掙2萬餘元,再加上享受國家的優撫補助、高齡補助、殘疾人補助、產業獎補等各項獎補1.4萬元……收入早已達到脫貧標準。

如今,王洪德的大兒子王波在福建福清市從事修腳足浴業,年收入4萬餘元。小兒子王濤在陝西咸陽一所高校讀大一,家裡還蓋起了新房,不僅把“貧困帽”甩掉了,王洪德還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致富帶頭人。

截至2019年底,瓦灘村318戶1136人脫貧退出,整村實現了脫貧“銷號”。 華商報記者 張建全 通訊員 唐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