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一個影響幾代人的教育環境

原生家庭,指的是在子女還沒有組成新的家庭的情況下,它們和自己的父母組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便會用來泛指原生家庭。當子女結婚之後,它們和自己的伴侶便會組成一個新的家庭,而這樣的家庭是不包括夫妻雙方的父母的,所以這樣的家庭又被成為新生家庭。

家庭的氣氛,傳統習慣,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學效對象,家人互動的關係等,都影響子女日後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現。人要認識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才不致將原生家庭一些負面的元素帶到新家庭去。


原生家庭:一個影響幾代人的教育環境

以上內容來自於網絡

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人們的認知也在不斷提高。而“原生家庭”一詞漸漸地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當中;儘管如此,卻還是不被大多數人所瞭解,瞭解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可以說橫貫一個人的一生,甚至延伸到下一代或者更加久遠的未來。

縱觀社會,一個原生家庭環境較好的人,在社會當中對人接物都是很容易,這類人也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反之,那些原生家庭環境不好的人,因為從小的環境影響性格上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自卑、暴躁、冷漠、暴力……;這和原生家庭的影響程度是分不開的。


原生家庭:一個影響幾代人的教育環境

圖片來自於網絡

講幾個身邊的例子:

我應該算是中國第一代的留守兒童了,因為家庭條件的限制,父母不得不外出務工,而我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渴望親情,為了成為每次父母電話裡的“別人家的孩子”,一直很努力;初中開始獨自生活自己照顧自己,一直到大學畢業;也就是這樣的成長環境使我變得敏感、自卑,也是因為這種成長環境和母親吵架更是常事,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影響到我結婚生子才慢慢好轉。

認識一位阿姨,三十多歲,離異,帶著一個八九歲的女孩,後來阿姨認識了叔叔,準備結婚了,就有人問了一句:你不和孩子說一下?畢竟孩子那麼大了。記得當時阿姨的回答是:她現在還小,等她以後長大了會明白的。就這樣阿姨在孩子不知情的情況下結婚了,孩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變的叛逆了,阿姨不止一次哭訴管不住孩子了。

一位朋友在銀行上班,一次上班把自行車停在單位門口忘記鎖了,結果車丟了;後來通過單位的監控看到:一對辦業務的母子,在業務辦完後,母親指使孩子推走了車子。後來朋友找到學校,學校通知母親來學校,那位母親的話讓人大吃一驚,母親說對於孩子推走車子事情毫不知情,還當著朋友和教務主任的面把孩子狂揍了一頓。我想比起推走別人的車子被抓包,母親的態度更是那根壓倒孩子精神的稻草;母親的態度對他未來的影響不言而喻。

《都很好》裡面的蘇明玉、《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安家》中的房似錦,他們的生活就是原生家庭“迫害”的成果。這也是生活中的隱射,這樣的事情生活中比比皆是,大多數的時候卻被我們所忽略;但它所帶來的影響和傷害確實我們避無可避的。

之前有很火的一檔節目——《變形記》,與其說是給孩子一個交換人生的機會,不如說是一次對兩個家庭“原生家庭”的對比與參考,也是對於我們這些看官一次“原生家庭”教育的認識。


原生家庭:一個影響幾代人的教育環境

圖片來自於網絡


當前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得抑鬱症,屢見不鮮的校園暴力,無不說明原生家庭環境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深刻了,我們應該重視來了。

問一問自己:

1、你聽過“原生家庭”一詞嗎?

2、你覺得“原生家庭”對你有影響嗎?是好的,還是壞的?

3、你對待“原生家庭”的態度是怎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