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李斯为何愿意与赵高合谋拥立秦二世胡亥?

克里斯托夫金


【据实回答每一个问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突然驾崩离世。由于秦始皇死得实在太过突然,以及秦始皇生前并没有确立皇太子,导致在他离世后,引发了一次有关权力的纷争。

这次权力纷争的主角,有胡亥、赵高、李斯以及远在北方蒙恬驻军处的扶苏。也就是被后世广为讨论的沙丘之变。这场变故,使得胡亥顺利继位为秦朝二世皇帝,公子扶苏奉召自杀,将军蒙恬最终也被处决。

那么,丞相李斯为何愿意,与赵高合谋拥立胡亥,为秦朝的二世皇帝呢?其实丞相李斯的内心,是不怎么情愿的,是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之下,才答应拥立胡亥继位。

01.秦始皇在沙丘离世的时候,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至沙丘,没过多久,就突然离世了。知道秦始皇已经离世的人,只有胡亥、李斯、赵高以及身边的几个小太监。为了不引起恐慌,这个人决定秘不发丧。

其实秦始皇在离世之前,曾经让赵高写了一道命令,让公子扶苏赶紧回来咸阳主持丧事,在北方的军队交由蒙恬带领。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就是让公子扶苏回来继承皇帝的位置。

但是,这道命令还没有传出去,秦始皇就已经死了。曾经和公子扶苏有过节的赵高,在这个时候,就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想要扶持胡亥继位为秦朝的二世皇帝。

胡亥起初的时候,也是几度推辞,说什么废长立幼是不义,什么违背父亲遗愿是不孝,什么靠着别人继位称帝是无能。但是,经不住赵高的多次劝说,以及皇帝位置的诱惑,最终还是同意了赵高的建议。

也就是说,秦始皇的尸首,都还没入土安葬,儿子胡亥和宦官赵高就已经在谋划夺位了。

02.丞相李斯是如何被一步步拉下水的?

由于秦始皇并非是咸阳宫中死的,而是死在了巡游的路上,死得很突然。再加上,秦始皇生前没有确立谁为皇太子,丞相李斯在得知秦始皇离世的消息后,决定秘不发丧,就是为了防止出现皇子争夺皇位的变故,引发秦朝的动荡。

在李斯未被赵高说服之前,李斯都还是一个合格的忠臣。赵高在劝服了胡亥后,就来劝说李斯同意他们的计划。起初的时候,这个李斯,也是和胡亥一样,不肯配合,说什么这样有违臣子之道,他不会违背秦始皇的遗诏。但是,最后也是经不住赵高的威逼利诱,同意了他们的计划。

赵高是怎么威逼利诱李斯的呢?

第一,赵高对李斯进行的“威逼”。

赵高劝说李斯的时候,跟李斯做了一个假设。假设扶苏继位为皇帝,那么按照扶苏的性格,他会更加重用将军蒙恬,而不是李斯。并且按照秦朝以往的例子,每一任新君继位,前任皇帝的丞相,都没有好下场,甚至被处死。

这些都是赵高对李斯进行的“威逼”,其实概括起来就一句话:跟着我干,不然,你不仅荣华富贵不保,而且还得被满门处死。

第二,赵高对李斯进行的“利诱”。

赵高对李斯又说了三个因素,终于促使李斯同意配合。首先,秦始皇已经驾崩的消息,只有我们几个人知道;其次,皇子胡亥慈悲仁爱,诚实厚道,轻视钱财,尊重士人,心里聪明但不善言辞,竭尽礼节尊重贤士,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没人能赶得上他,可以立为继承人;最后,胡亥继位后,你还是丞相,受到胡亥的重用,而且你的子孙,世世代代都将享受荣华富贵。

丞相李斯,在赵高的威逼利诱、糖衣炮弹之下,也是最终屈服了。

03.李斯为何愿意配合赵高,扶持胡亥继位呢?

李斯前后的转变,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首先,李斯知道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后,秦始皇已经驾崩了,而且秦始皇的身边,只有一个皇子胡亥。

这是外部因素,李斯即便是想要坚持,拥立公子扶苏为帝,也是孤立无援。

其次,赵高的劝说,真的是击中李斯的要害了。

李斯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追名逐利的心态。而且赵高给李斯所做的假设,也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发生的。如果扶苏真的继位,很有可能替换李斯的丞相之位。

这点无疑是让李斯,不能接受的。再一个,胡亥也是皇子,谁做皇帝,不是做呢?如果扶持胡亥为帝,既可以避免自己的丞相之位被罢免,又能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总的来说,李斯愿意配合赵高,是因为李斯贪恋权势,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弃了国家利益,抛弃了自己作为忠臣的心理包袱,彻底展现出人性的自私自利。


参考文献:《史记》


老爹有话说


李斯是秦始皇大儿子公子扶苏的老岳丈,但两人政见不同。公子扶苏信仰儒家思想,李斯信仰法家思想,加之公子扶苏平时鄙视且看不惯李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贪恋权位和荣华富贵的势利小人习气,于是翁婿之间逐渐产生了隔阂,后来转化成不可调和的矛盾。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公子扶苏来到其父寝宫极力阻諫,引起了秦始皇的强烈反感,被狠狠踹了一脚,并骂他为软骨头。李斯知道此事后对秦始皇说:大公子是个十足的书呆子,整天只知道钻研儒家的那一套空头理论,从不研究法家治国理政的策略,严重缺乏社会经验和治国理政经验,如此下去,将来如何承担守护江山社稷的重任?不如先下放到基层磨炼几年,改造一下世界观,丰富一下社会经验和治国经验。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就打发扶苏去了上郡,跟着蒙恬将军守护万里长城去了。临走时秦始皇吩咐:没有诏书,不得擅自入咸阳。

赵高是秦始皇小儿子胡亥的太傅。赵高在做胡亥太傅时,从小就给胡亥灌输歪门邪道的思想,例如吃喝玩乐、贪图享受、玩弄阴谋诡计之类。胡亥身上有缺点和错误,赵高在秦始皇面前极力替胡亥包庇、隐瞒、掩饰。为了讨得胡亥的欢心,赵高曲意纵容、逢迎胡亥的缺点和错误,逗他开心😊。长此以往,胡亥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对赵高言听计从,严重依赖于赵高,跟赵高的关系比父子还亲密。在赵高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下,始皇帝最宠爱的这个小儿子的一生就这样毁灭在赵高手里了,这个过程连雄才大略的秦始皇都被隐瞒过了。

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巡游会稽郡和琅琊郡,在返回的途中病死于沙丘。临死前,秦始皇立遗诏,令公子扶苏还军权于蒙恬,速来咸阳即位。赵高私下威胁李斯说:你跟公子扶苏有政见不同的矛盾,我跟蒙氏兄弟有杀身之仇恨,而且公子扶苏跟蒙恬关系非常亲密,如果让公子扶苏即位,你我官位和荣华富贵都不保,说不定还有杀身之祸,不如立胡亥为皇帝,胡亥对我言听计从,你我可以长保荣华富贵。李斯认为赵高分析得很对,于是听从了赵高的建议,秘密篡改了秦始皇遗诏,令公子扶苏和蒙恬原地自杀,立胡亥为皇帝,于是胡亥成了秦二世皇帝。


独独散人


个人认为是理念不同造成的。在回答之前必须提及一个人,那就是帝国名正言顺的第一继承人——公子扶苏。

首先,公子扶苏是帝国旧势力代表人物。他与他所在的集团或者拥护者着力打造的是与始皇帝背道的仁慈、仁名,或者其本身崇尚的“仁”政体现在体恤民力、轻刑薄役,这种思想的发展或者假设公子扶苏正式执政后会对秦帝国现行构造造成怎样的影响呢?一、为了缓和帝国内部尖锐的秦与依然以不同方式存在六国势力矛盾,会给予六国势力一定的政治地位或权利。二、为了缓和秦帝国现行的高度中央集权制度与地方势力的政治需求矛盾,适当降低中央集权程度(类似初汉)。三、为了缓和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尖锐矛盾,会降低赋税、减轻徭役等等。以上会造成一个国家相对弱化,社会相对和谐的大环境。但是这与李斯作为法家代表人物所主张的国家强权主义是背离的。

这根本不是我(李斯)想要的节奏啊!这简直是颠覆我前面二十年的苦学,三十年的奋斗啊!

其次,李斯选择支持赵高拥护公子胡亥(秦二世)及其所代表秦帝国勋贵阶层(这里不包括已经站队洗不干净的蒙氏),是出于对现行帝国执政思路的一种保护,是个人都想后继者萧规曹随,而不希望人亡政息。也是出于对自身政治地位的一种保护,假设公子扶苏继位,丞相的位子还会继续是他的吗?他还能继续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吗?

最后,李丞相在最关键的时刻反水,必然会与赵高集团达成协议,从后续秦国政治发展(其实就一两年时间)来看,应该是保持国家现行政策不变、保证李斯丞相职位不变等等。

李丞相估计被腰斩夷三族的时候才发现,这些人怎么能恩将仇报,怎么能这么坏呢?

屁股决定脑袋。李丞相的所作所为在当时他的位置上不能完全说他的抉择就是错的,但在秦亡汉兴、历史更替后被证明是错误的,甚至他的主张虽然方向是正确却略显激进的,扶苏的政治主张在当时的环境下应该相对正确。社会的进步往往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有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的,一个人乃至一代人用几十年的时间是很难从根本上扭转历史的车轮的,这往往需要几代人像钓鱼一般……

钓鱼告诉我,光用大力不见得就能吃到鱼……


八风不动稳如山


所谓“势比人强”当时的情况是秦始皇给公子扶苏的玺信还没有发出的时候,始皇帝已经病死沙丘。而且玉玺和信都在赵高手里,当时胡亥也已经被赵高说服,愿意采纳赵高的意见,改遗诏做皇帝!

只是能让李斯同意的话,就显得有说服力,更加的名正言顺。如此在胡亥继位得过程就更加稳妥!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就没有借口政变!

相信李斯是着眼大局,认为权利能顺利交接,更有利于政局稳定。再加上赵高巧舌如簧,对李斯从国家利益,到个人乃至子孙后代的荣辱都分析的好像头头是道。

故此在万般无奈之下,千古名相李斯仰天长叹,流泪叹息说:“独逢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之后才同意了赵高的主张!


彩凤双鸣


首先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李斯这个人有才,并且相当有才,有大才,否则的话也不会在七十多岁时候还担任始皇帝的丞相,但是,这个人却没大义或者说没有大的操守,但凡是有操守有大义的人,就算是稍微思量下始皇帝对他的知遇之恩,也不会落得这个下场


题主问,为什么李斯愿意和赵高合谋拥立二世,首先我不同意楼上说的,只是遵循始皇帝的遗诏拥立二世,史书上记载,当时始皇帝沙丘病死,丞相李斯秘不发丧,秦始皇给长子扶苏写了一封遗诏,“与丧会咸阳而葬”,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让扶苏来继承皇位,有的人说扶苏不得皇帝欢心,总是和他对着干,不是发配边疆了嘛?你以为千古一帝的称呼岂是白叫的?仅仅因为政见或者性格上的不和就不喜欢了,就直接与皇位无缘?不可能的,大是大非面前哪有那么矫情,自己的理想是二世三世万万世,而对于扶苏,身为父亲,还是比较满意的,“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再加上大将蒙恬的辅佐,无疑会是一位贤能的君王。况且,依照嫡长子继承制也应该传位于他,这时候是让扶苏回来继承皇位的,这位帝皇,这位父亲,在国家利益面前终究是向儿子低了头,只是!这封密诏被赵高拦了下来……他为什么能拦下来?大哥!因为帮始皇帝拟诏的就是赵高!对,你没有看错,当时始皇帝把掌管玉玺和发布命令的赵高叫到榻前发布的命令,让赵高拟诏加印,赵高一边假意答应,一边给拦了这封诏书,当始皇帝逝世,赵高拿着密诏先去找了胡亥


赵高:想做皇帝不?

胡亥:疯了吧你?父皇不在的第一天,想他…

赵高:各国美女…

胡亥:夫子从小教导要仁义,父皇待我…

赵高:想杀谁杀谁…

赵高:想干嘛干嘛权利无限大…

胡亥:可是丞相很操劳啊,万一…

赵高:给我一份信任,还你一个皇位

胡亥:成交……


然后

去找了李斯……

赵高:先皇没了,别人都不知道,给扶苏公子的诏书也在我这里,玉玺呢,也在我这里,现在谁做皇帝就你和我说了算…

李斯:……你丫疯了吧

赵高:左丞,你大祸临头了知道吗?

李斯:……(你才大祸临头了,你全家都大祸临头了)

李斯: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你怎么说的出来,我出身不好,幸好先皇赏识我让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我不能辜负他…

赵高:你大祸临头了…

李斯:我要为国家着想,不能辜负先皇,同朝为官,你回去吧,我当你没来过…

赵高:你大祸临头了…

…………

赵高:你的才能有没有蒙恬的高?

李斯:差不多…

赵高:功绩,谋略呢?

李斯:差不多…

赵高:你俩谁和扶苏公子关系好?

李斯:……肯定蒙恬啊…

赵高:那扶苏为皇,你和蒙恬谁做丞相牌面大

李斯:……来,赵兄,说说你的想法!

………

赵高:我和胡亥新皇都看好你哦…

李斯:成交…


公元前210年胡亥矫诏赐死扶苏

太子胡亥称帝,是为秦二世

赵高官被封郎中令,李斯为相

公元前208年,李斯腰斩于咸阳,灭三族

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逼迫自杀,享年二十四


庸人社区


我在回答“如何评价李斯,历史中真实的李斯是怎么样的?”这一问题的时候分析过,李斯成名较晚,与他人相比,他的富贵既属险中求,又来之不易,所以他的心态较为脆弱。我的结论是,李斯“过度计算、斤斤计较并没有带来个人的稳定,反而在激烈的宫廷竞争中被此消彼长的短期权力交替中被人腰斩。”

秦始皇死后,让扶苏即位的信件未发出。此时,赵高拥立胡亥对自己极为有利,因为明智的扶苏即位,赵高的权力会被削减殆尽。

扶苏即位,李斯的权力可能被蒙恬取代一部分,但他毕竟有自己的位置。他的地位并非像赵高那样岌岌可危。但李斯做了错误的选择。道理很简单:道不同不相为谋。赵高是走邪路的人,避之唯恐不及才对。

我们再来看看历史中,这段精彩的对话:

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臣请为子与丞相谋之。”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

秦始皇立扶苏的信件在胡亥那里,赵高找李斯商量,先来探探口风。

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

李斯显然是书生之见。更何况彼此共事这么久,赵高马上就知道如何应付了。

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余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于乡里,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而定之。”

关键的话就是:您的功劳没蒙恬大,与扶苏的关系没蒙恬铁。所以呢,您想让爵位传给子孙,不可能。一触及具体利益,李斯就会惊慌失措。

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高曰:“危可安也,安可危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斯曰:“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高曰:“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睹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于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斯曰:“吾闻晋易太子,三世不安;齐桓兄弟争位,身死为戮;纣杀亲戚,不听谏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高乃报胡亥曰:“臣请奉太子之明命以报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

其实赵高啥也没讲,只是虚无缥缈的封官许愿,甚至许诺只要与他合作,李斯就会有“赤松子”那样的长寿与孔子的名声,这些都是极容易识破的谎言。

李斯居然吓破了胆,说“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

意思是,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了,将向何处寄托我的命运呢。显然是失魂落魄了。

李斯曾经凭借自己的能力上位,遇见更强的人,稍稍让位即可。现在居然与奸诈之人合谋,想保住不稳定的高位,还想传给子孙。

《周易•系辞下》里有句话称得上“人生三戒”:“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李斯三戒都犯了。

临刑前,李斯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时李斯算彻底明白了。


神州袖手人


李斯这个人,政治才能极高,但情商却极低,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还茫然不知,最后被赵高害得受五刑、诛三族,死无葬身之地。而这悲惨的结局,就是因为李斯不该听信赵高的蛊惑,拥立胡亥为帝。胡亥的弱智和残暴,李斯并不是不知一二,那么,李斯为什么做出这种荒唐的选择呢?

李斯人很聪明,干才一流。他以一介楚人,西去秦国,辅佐嬴政灭诸侯、成帝业,为秦国的振兴和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反分封、立郡县、字同文、车同轨等一系列的改革,为秦始皇称帝,为完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李斯尽管为秦朝的扩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他在辅佐秦始皇成就帝业的过程中显示出卓越的才能,但是,他在秦始皇去世前后的表现,却是那么的蠢笨和拙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巡,出巡的目的不是去了解百姓生活,而是寻找长生不老药,他到了琅琊,徐福的家乡,督促徐福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但徐福出海以后,再也没有回来,秦始皇不能再等,只好西归,准备回咸阳。

当秦始皇的大队人马刚过黄河,才到平原津,本来有病的秦始皇病情加重,眼看油尽灯枯,他终于知道阳寿将尽,因此召来丞相李斯和太监赵高,口授遗诏,遗诏中明确交待长子扶苏赶快回咸阳来处理后事,并继承皇位。遗诏写好后,让李斯和赵高按诏行事,几天后,就在沙丘一命呜呼了。

按常情,李斯和赵高受诏后,自然按照秦始皇的遗命,怎么说就怎么做。然而,赵高在秦始皇死时,却将诏书拿在自己手里,匿而不发。他做胡亥的思想工作,建议胡亥争夺皇位,赵高作为胡亥的老师,愿意尽力帮他,胡亥当然高兴地同意了。

然后就剩下丞相李斯。赵高用威逼利诱之计,他对李斯说,皇帝驾崩,只有你我二人知道,遗诏内容也只有你我和胡亥知道,谁当将来的皇帝,只凭你我二人,我想扶胡亥上位,请你一起努力。李斯当然没有同意,赵高就连问李斯五个问题:你与蒙恬相比,才能谁高?功绩谁大?谋略谁强?口碑谁好?与扶苏的关系谁密?

李斯说,这些我都不如。

赵高一笑,这不就结了?倘若扶苏当了皇帝,你的丞相之位肯定是蒙恬的,你多年的努力皆付诸东流。倘若我们扶胡亥当了皇帝,你我就是功臣,丞相大位,那谁能撼动?

李斯被赵高这样一惊一吓一忽悠,果然同意了赵高的主意,他们把秦始皇的遗诏改了,改成立胡亥为太子,并以不孝之罪赐扶苏自杀,以不忠之罪赐蒙恬自杀,后来扶苏果然自杀,蒙恬也服毒自杀而亡。

李斯是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下,屈从于赵高而扶助胡亥当上了皇帝,这其实是一个昏招,扶苏如果当了皇帝,对李斯不一定会下毒手,但胡亥当了皇帝,赵高却想方设法让胡亥杀了李斯。李斯之死,也算咎由自取。


帝国的脸谱


李斯对秦始皇是忠心的,但这点忠心在秦始皇去世后还不足以让李斯放弃自己的荣华富贵,战胜自己的自私。

李斯的转变

李斯起初只是魏国一个小小的办事文员,后来从厕所和粮仓中的老鼠得到启发,厕所的老鼠见人就躲,仓库的老鼠吃的肚皮滚圆,胆量惊人。一样的老鼠,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胆魄结局,从此那个甘心做文员的李斯消失了,一个充满野心的李斯诞生了。他向荀子求学,学成后货与帝王家,来到了秦国。

李斯的奋斗史

秦国虽然在当时已经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但秦国并没有像关东国家一样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所以本土出产的人才还是不足以满足秦国统一天下的需要,秦国还在从天下源源不断的吸取人才进来。李斯在这样的环境下投靠了当时的秦国仲父吕不韦。他先是在吕不韦的安排下做了一个秦国的小官,然后找准机会给秦始皇献了一道计策,从而被秦始皇发掘,立为客卿,从此李斯开始了自己飞黄腾达,充满传奇的一生。

李斯既然经过这么多的苦才跨入秦国高层,那么他从政后的生活难道就好么?并不会,秦始皇的残暴可不是说说的,他不仅是对天下残暴,对于身边人也依然不会有什么菩萨心肠。李斯的同僚尉缭擅长相面,他看出秦始皇为人残暴,有求于人时能够客客气气向你请教,如果你不小心得罪了他,他也会变得十分残暴,记恨你。秦始皇还曾经差点杀了这个自己日后的重要臂膀,还是李斯拼命苦求才帮助尉缭捡回一条命,并一起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

李斯出身苦寒,从一个小小的文员经过努力才进入秦国高层,并在秦始皇的残暴本性面前苦苦经营,这对李斯而言付出是十分巨大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李斯的名利心,他的动机从他看到那两只老鼠不同的情形就决定了。

忠心抵不上私心

秦始皇死后,赵高拿着遗诏来找李斯,先是直接说要换胡亥即位,李斯心中此刻还念着秦始皇对自己的一点恩情,不同意矫诏,但当赵高说出李斯和扶苏的关系不如蒙恬和扶苏的关系时李斯动摇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苏即位后,自己现在权势必然受到动摇,他不想再回到起点,成为那个厕所里见人就躲的老鼠,他想保住权势就只能另选别人做皇帝,他看向了胡亥。

胡亥很明显不是一个明君人选,但还算是一个好孩子。胡亥在赵高劝自己矫诏登基之前,心中虽然也想当皇帝,但还是有些顾虑的,而且秦始皇生前十分喜欢胡亥,出巡天下一直将胡亥带在身旁,李斯见胡亥比见扶苏多,要说情谊当然也是和胡亥的情谊更深。而且这种事只要做了以后,三人就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胡亥肯定也会倚重自己,赵高仅仅是个中车府令,但他的治国才能远不如李斯,李斯觉得赵高对自己毫无威胁,选择立胡亥登基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既然都已经说到这里了,还有什么理由拒绝立胡亥当皇帝的吗?没有!就这样,李斯和赵高选择矫诏立胡亥即位,只是李斯并没有想到,赵高虽然没有治国才能,但赵高耍心眼是一把好手。胡亥是个好孩子,而且是个十分好骗的孩子,赵高掌控了胡亥后,李斯彻底失去了利用价值,他自己苦心保持的权势也随着大秦帝国的覆灭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了。

李斯为了名利选择苦读奋斗,而后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运气成功成为了秦国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也是为了名利,李斯选择违背秦始皇遗诏立了胡亥即位,最终李斯所苦心奋斗的一切就葬送在自己的一念之差上。

每天一篇故史,天天一段历史,欢迎关注!


天天故史汇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李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很多的影视剧中,都将李斯塑造成了一个阿谀奉承之人。但是无法否认的是,李斯确实是那个最懂秦始皇的人,这也是秦始皇愿意信任他的原因。

然而就是被秦始皇信任着的李斯,却在其死后做了最愧对他的事情,那就是篡改遗诏。秦始皇心心念念地想要将秦朝传承万世,却在李斯的操作下,仅仅二世便亡。

秦始皇去世,李斯和赵高合谋篡位

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的时候倒下了,这个统一了六国的千古一帝终究还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按照他的设想,是要长子扶苏即位,蒙恬辅国的。这本来也没有什么大错,扶苏向来忠义,再加上蒙恬的辅佐,秦始皇相信扶苏能够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于是,他马上就起了遗诏,要求赵高将遗诏公布出去。

然而这一次,赵高却没有听秦始皇的话。赵高素来和扶苏不和,因此他害怕扶苏即位以后自己地位不保,于是他便暗中扣下了遗诏,想要篡改遗诏,改立更容易控制的胡亥为帝。

但是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深知此事没有李斯的帮助是万万不可能成功的。于是,他就开始和李斯进行了畅谈。

在李斯和赵高的畅谈之中,赵高抓住了李斯不愿意放弃如今荣华富贵的弱点,对李斯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在最后的关头,权力的诱惑打败了理智,李斯向赵高妥协了。

就这样,赵高和李斯篡改了遗诏,不仅改立胡亥为太子,还将公子扶苏给赐死了。而胡亥即位以后,重用奸臣赵高,终究是将秦朝拖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李斯为什么这么容易就被赵高说服?

一、李斯不想放弃如今的荣华富贵

赵高之所以能够说服李斯,就是因为赵高吃准了李斯不想放弃如今的荣华富贵。扶苏虽然是秦始皇的长子,但是他却并不像他的父亲那么喜欢法治。与之相对的,他更喜欢儒家的学说,这也是他触怒秦始皇,被发配边疆的原因。而李斯则是坚定的法家学说拥护者。

赵高就是深知这一点,所以才会用扶苏即位后会以蒙恬为相的理由来劝说李斯。而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相位,也选择了妥协。

二、李斯本就是阿谀奉承之辈,胡亥更适合他

从李斯历来的行为来看,他十分擅长揣摩皇帝的心思。焚书事件的最开始,博士淳于越提出建议,认为秦始皇的郡县制不如分封制。当时的秦始皇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让臣下商议。

随后,李斯马上就向秦始皇提出,应该烧毁民间的书籍,并且不允许民间妄议朝政。秦始皇听说了李斯的建议以后,马上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可见,李斯的建议是提到了秦始皇的心坎里了。

同样的,在胡亥即位以后,李斯为了迎合胡亥的心思,也提出了十分过分的建议,其目的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爵位和俸禄。《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其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

由此可见,李斯本身的性格就是擅长于阿谀奉承的。而公子扶苏学习儒家之术,一生正气,其本身就是和李斯格格不入的。因此,哪怕没有赵高的唆使,李斯也可能会做出篡改遗诏的事情来。

这其实早就有端倪了。秦始皇死后,李斯是知晓的,但是他没有选择昭告天下,而是选择了密而不丧,其不臣之心,可见一斑。

结束语

李斯之所以和赵高合谋,一是因为他想要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二是因为他本就有不臣之心。


温明昊


李斯为何会和赵高密谋,拥立秦二世胡亥为帝?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准根究底是权力二字。

李斯在辅佐秦始皇称帝,吞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方面有着不可抹灭的功劳,可以说,没有李斯,就没有秦始皇的成就。

但是秦始皇死后,整个秦朝就是开始变了味道,尤其是赵高更是小人一个,秦始皇一死,赵高就开始游走于整个秦庭,但是想要胡作非为,赵高一个人是不敢的,他的目光注意到了李斯。

这个不可一世的权臣丞相,赵高篡改遗照,也是得到了李斯的支持,如其说是李斯支持赵高,不如说赵高拉紧了李斯的心弦。

当时最有能力称帝也最该称帝的人是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而扶苏最器重的人是蒙恬,假如扶苏称帝,蒙恬就会取代李斯为相,看透这层关系的李斯,说破这层利害的是赵高。

几乎所有的秦国丞相在换届之后都没有好下场,李斯也害怕自己也会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所以他为了能够稳定自己的权力,他选择了与赵高狼狈为奸。

在李斯的眼里,秦二世胡亥要远远比扶苏好控制,不,应该说,李斯根本控制不住扶苏,就这样在反复权衡之后,李斯走向了一条身败名裂的深渊。

李斯没有想到,赵高既然敢对长子扶苏下手,更不会给自己留情面,当胡亥继位秦二世之后,赵高的目光就转移到了李斯的脖子上,因为丞相的位置,赵高早已垂涎三尺。

不可一世的赵高,找了一个理由,就把李斯全家灭门,可谓是因果报应,李斯以为会在权力的路上越走越高,没想到最终还是死于了这两字。

不过历史上也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也不能因为李斯和赵高密谋葬送了秦朝,就否定李斯在历史上的地位,自古圣贤,孰能无错,只是李斯的过错,是以整个秦朝覆灭为代价的。

我是飞鱼说史,读历史,写历史,欢迎关注,让我们一起用历史的眼光重新审视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