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種啦!中藥材成搶手貨,這份生產技術指導意見從苗說起

新型肺炎疫情對中藥材育苗、移栽、在田管理以及市場供應帶來一定影響。目前正值中藥材播種育苗的關鍵時期,為加強中藥材春季育苗管理,有效保障中藥材種苗供應,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專家提出中藥材春季育苗生產技術指導意見。種好中藥材,最開頭的育苗是關鍵。現轉發一下,供參考。

一、及時備耕

各中藥材產區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早備耕,及時整地,加強土壤墒情管理。北方中藥材產區除東北、內蒙古東北部及新疆北部外,要及時做好施肥和表土打耱保墒工作,肥料以腐熟農家肥或商品有機肥為主,農家肥每畝施1500公斤左右,有機肥每畝施100公斤左右。南方中藥材產區要及時整地、清溝,保障降雨增加時排水順暢。老產區或病蟲害嚴重地區應棄用或者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地下害蟲嚴重地區可施用敵百蟲晶體1.5公斤/畝防蟲。

二、種子處理

(一)促進種子萌發

一是精細選種。精選色澤發亮、顆粒飽滿、大小均勻一致、無蟲卵病菌的種子。數量少時可通過手工選種,數量大時可用篩選或風選。若未有條件精細選種,在播種前須用簸箕、篩子等工具淨選,除去雜質後放陽光下暴曬1-2天。 二是播前曬種。根據種子的特性和溫度高低確定曬種時間。選擇在晴朗天氣下曬種2-3天,種堆厚度以3-5cm為宜,每隔2-3小時翻動1次。種皮較厚的種子可延長曬種時間。三是擦傷處理。甘草等具有硬實現象的種子,可採用與等量粗砂揉搓的方法搓破種皮,大量種子可採用碾米機碾壓或酸化處理。雞骨草、穿心蓮等種皮有蠟質的種子可先用細沙摩擦,種皮微有擦傷後,在用35℃~40℃溫水浸水24 h後播種。四是浸種催芽。大多數較容易發芽的種子可用冷水或溫水(40℃~50℃左右)或冷熱水變溫交替浸種12~24小時,促進種子快速、整齊地萌發。但西藏、青海等高海拔低溫中藥材產區不宜浸種催芽。

開種啦!中藥材成搶手貨,這份生產技術指導意見從苗說起

(二)做好種子消毒

中藥材種子育苗常易發立枯病、枯萎病、霜黴病、炭疽病、黃萎病、疫病、病毒病和一些種子被昆蟲侵害。易感染病蟲害的種子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500~800倍液浸種10~30分鐘,撈出用清水沖洗乾淨,晾至種子表面無水時即可進行播種,有效降低種苗發病率。

三、精細播種

早春風大,需趁墒播種,播後覆蓋作物秸稈。3月中下旬,北方中藥材產區氣溫不穩定,倒春寒、乾旱等天氣時有發生。北方中藥材產區要加強地溫監測,地溫穩定在5℃以上時方可育苗。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推廣地膜育苗技術。長江以南地區春季多雨,氣溫起伏較大,要及時清溝排水,防止低溫冷害。

開種啦!中藥材成搶手貨,這份生產技術指導意見從苗說起

四、苗期管理

春季氣溫低且不穩定,出苗前一定要做好增溫保墒工作,防止大風揭去地膜或秸稈,地膜邊緣和播種穴周圍要用土壓嚴,秸稈上可交錯拉繩或用遮陽網覆蓋。

由於2019年的冬季偏暖,今年局部地區出現倒春寒的可能性加大。各產區,尤其是長江以南地區,應隨時關注天氣變化,準備好禦寒物資。極端天氣來臨時,可採取灌水、搭禦寒物等方法,減輕冷害或凍害的影響。

五、加強育苗場疫情防控

各育苗場要做好苗場疫情防控工作,保障苗場安全生產。苗場應提高工作人員疫情防範意識,做好科學防範,做好工作人員排查工作,合理消毒,適時通風。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應佩戴口罩,勤於洗手,測溫上崗,保持距離,分散作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