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蝙蝠引發的石油戰爭

一場蝙蝠引發的石油戰爭


多年以後,人們不會忘記,21世紀20年代的第一個年頭,一隻蝙蝠身上的一顆小小的冠狀病毒,經過一層又一層的傳導和發酵,引發了全球原油市場的暴跌,進而幾乎所有國家的股市都隨之陷入恐慌而一瀉千里。


一場蝙蝠引發的石油戰爭


人們開始將其與2008年的金融危機作類比,為了聽起來不那麼刺耳,將其稱為“技術性熊市”,但爭相賣出手裡股票債券的人都更願意相信,金融危機真的來了。


人們早應該想到,當新冠病毒開始在中國以外的國家不斷蔓延之後,事情就變得完全不一樣。3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已經有超過100個國家出現新冠肺炎,病例數超過10萬,很快新冠肺炎就會成為“大流行病”,也就是在國際蔓延,對於整個人類都有威脅。


一場蝙蝠引發的石油戰爭


恐懼就像野火,民粹就像乾柴,一點就著,趁著疫情的東風迅速攻城略地,本來世界經濟已經陷入動力不足的尷尬境地,新冠肺炎給了大家一個完美的藉口,停航停運停旅遊,有人口流動的都停了,車不跑了,船不開了,飛機不飛了,於是石油消耗斷崖式下跌。


那些睡在石油上的油主們,躺在液體黃金上,夢裡都有亮閃閃的錢進賬,疫情改變了這種情況,現在該輪到他們寢食難安了。


石油消耗斷崖式下跌,根據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在產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需求減少,將會導致價格下跌,這意味著那些被上天恩賜的主要產油國的收入將會大幅縮減,對於他們來說,最迫切的就是要減產以維持價格的恆定。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如果產量是一家說的算,那很簡單,閥門一擰就可以,但是偏偏這個世界有幾大產油組織,他們彼此又有自己的小算盤,有時候他們能夠達成一致的想法,有時候則達不成。


於是戲劇性的事情就發生了。


3月9日,美國股市經歷的黑色星期一,股票市場下跌達7%以上,觸發了熔斷機制,這是歷史上的第二次。3月12日,又上演了第三次。3月16日,第四次。


2020年,真的是見證奇蹟的一年。


一場蝙蝠引發的石油戰爭


相信大家還有印象,2015年中國股災,無數人起高樓,無數人又樓塌了,為了避免股災的再次發生,時任證jian薈ZX肖剛引入了“熔斷機制”。


已經被股市折磨了半年的銷鋼ZX想不到的是,這個看似美好的解決方案很快將結束他的ZZ生涯。


一場蝙蝠引發的石油戰爭


2016年的第一個交易日,1月4日中國股票市場開始實行“熔斷機制”,本意是要建立市場保護機制,給投機性強的中國股市套上韁繩,沒想到當日就連續觸發了5%和7%兩次熔斷閾值,面對市場,人們錯愕萬分,完全不知道為什麼。


在1月4日到7日4個交易日中4次上演熔斷,僅用時155分鐘,A股至少6.6萬億元市值灰飛煙滅,於是在人們的罵聲中,中國版的熔斷機制僅苟活了4天,隨即被宣佈退出舞臺。


一個多月後的2月20日,銷鋼被免職,全國的“韭菜”們紛紛發來賀電。


熔斷機制在中國收穫的是罵聲一片,認為中國是東施效顰,認為中國市場不完善,中國股民的投資心理不夠成熟。


現在成熟的美國市場也開始了它的表演。


一場蝙蝠引發的石油戰爭


熔斷機制源於1987年10月19日,美國紐約股票市場爆發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盤事件,道瓊斯工業指數一天之內跌幅達22.6%,由於沒有熔斷機制和漲跌幅限制,許多百萬富翁一夜之間淪為貧民,這一天也被美國金融界稱為“黑色星期一”。


1988年10月19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與證券交易委員會批准了紐約股票交易所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熔斷機制。


熔斷機制在美國交易時間內有什麼規定?在美國交易時段,熔斷機制可以分為三級。


(1) 一級市場熔斷,是指市場下跌達到7%。

(2) 二級市場熔斷,是指市場下跌達到13%。

(3) 三級市場熔斷,是指市場下跌達到20%。


從美國開始實行熔斷機制後,此前僅發生過一次,23年前,1997年10月27日,道瓊斯工業指數暴跌7.18%,第一次出現熔斷,此後就再也沒有發生過,直到現在,而且一週內就出現了兩次,16號又來了一次。


一場蝙蝠引發的石油戰爭


“股神”巴菲特用‘蠻糟’來形容。


跟美國一同熔斷的還有加拿大、泰國、菲律賓、韓國、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巴西、墨西哥等國,恐怖氣氛蔓延全球。


導致全球股市大跌的直接原因是俄羅斯與OPEC(歐佩克)關於石油減產的談判破裂,而在2017年雙方曾達成減產協議。


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原來合作的基礎已經不在,在市場壓力面前,誰都不想成為那個最先倒下的人。


一場蝙蝠引發的石油戰爭


3月9日,俄羅斯宣佈退出OPEC+。OPEC+是2016年成立的泛歐佩克組織,當時為了應對國際油價持續低迷,歐佩克和俄羅斯達成了一項減產協議,當時歐佩克很守信用,減產做得很到位,拿出了滿滿的誠意,有時候超綱完成減產目標的近6倍,而俄羅斯則因為國內的情況,在減產上做得比較差,再加上美國頁岩油開採使得美國重新成為世界第一產油國,OPEC+減產的份額都被美國黃雀在後吞噬了,內因加外力,OPEC+破裂只是時間問題。


一場蝙蝠引發的石油戰爭


這不,新冠這隻黑天鵝飛出來不久,就成了導火索,引爆了國際石油火藥桶。


俄羅斯宣佈退出OPEC+之後,OPEC也不是吃素的,沙特阿拉伯隨即大酬賓,宣佈將每桶原油官方售價下調6至8美元,國際油價一夜之間下跌30%!這還不算完,沙特說,這還僅僅是開始,它還將從四月起大幅度地,甚至可能是“爆炸式地”提高產量。


一損俱損,玉石俱焚。


這麼看,俄羅斯傻不傻,非要鬧到這個地步,大家一起好好發財不挺好嗎?非要搞得氣氛很尷尬。


俄羅斯一點都不傻。


一場蝙蝠引發的石油戰爭


2013年,中國換屆之後與俄羅斯深化了能源方面的合作,當年的6月21日普京在第十七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的演講中透露中俄達成了一項長達25年的協議,每年將向中國供應4600萬噸石油,該協議總價值高達2700億美元。


2700億什麼概念?2013年俄羅斯的國民生產總值加起來才23000億美元,2700億相當於俄羅斯GDP的十分之一!


為了這麼高額的石油交易,俄羅斯專門修建了通到中國的石油管道,條件是中國給予俄羅斯高額的貸款。


兩國關係深度綁定。


有大單在手,自然不愁,俄羅斯在對OPEC的談判中佔據先機。


油價大跌,有人歡喜有人愁。OPEC國家自然心裡一萬個不高興,第二個不高興的則是美國。


一場蝙蝠引發的石油戰爭


美國原本在油價高昂的時候通過開採技術的迭代使得開採頁岩油的成本低於油價,但是現在油價暴跌,美國頁岩油開採已經不划算了,據估計美國只有5家公司能在油價31美元的水平上生存下來,本來頁岩油廠商已經處於高額的負債中,從2015年到2019年間因為負債而破產清算的美國和加拿大油企多達208家。


一場蝙蝠引發的石油戰爭


原因是2014年沙特就已經向美國舉起過價格屠刀,當時美國的油企靠著借貸艱難度過了當時的困境。


如今沙特和俄羅斯再一次進行價格戰,美國的頁岩油恐怕在劫難逃。


中東的產油國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型石油企業早就是宿敵,下一次我們再來談談這其中的淵源。


- END -


一場蝙蝠引發的石油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