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鹿鼎记》看封建官场的人生百态!

官僚体制的设定,是人类文明的表现。

它带来的是秩序是规范。

但是,

也带来了另一些东西,

最明显的就是:虚伪与腐败。

人类智慧的创造物走向了人的反面,成为人的桂桔,这是进步的另一面。

所以,老庄的哲学崇尚静止。

在老子看来,典章、制度之类的设置,引致的是更深刻的混乱,并且激发起人性中邪恶的因素。

明智的君主应当无为而治。

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说清的难题。

我们见到的既定事实是:官僚体制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繁复,已经形成了一个称为之为官场的世界。

从《鹿鼎记》看封建官场的人生百态!


《鹿鼎记》的场地是一直游移在三个地方:官场、江湖、妓院。

而其中最着力描写的是官场。官场与妓院虽然一则高贵,一则低贱,却同样是极端扭曲人性的场所,有着许多本质上的一致。

例如,人的尊严之剥落在妓院与官场是一样的妓女与嫖客构成了一对相互依存又相互鄙视的关系。

他们互相利用,实现自己的欲望,又在道德上互相酃视。

嫖客固然视妓女为下贱,但一般的妓女也很少真正瞧得起嫖客。

在官场中,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如受贿者与行贿者之间。

受贿者接受行贿者的物质利益,却在心底瞧不起行贿者的人格,

而行贿者所看重的也只不过是受贿者的权力,对于作为一个人的受贿者,则充满了敌意与厌恶。

这种建立在纯粹利益基础上的人际关系,正是妓院与官场的最大特产。


从《鹿鼎记》看封建官场的人生百态!




封建社会为官之道,首先必须学会说谎,学会毫不脸红地拍马屁,还有欺上瞒下等等的一套。

韦小宝之所以在康熙前混得这么好,与他高超的说谎拍马本领密不可分。

而且他的马屁拍得极为巧妙,丝毫不露痕迹。

有一次,他莫名其妙地成了杀刺客的英雄。

当康熙问他用什么招杀刺客的,他说:“一时之间,我心慌意乱,眼看对付不了,忽然间想起你跟我比武之时,使过记一极妙的招数,将我摔得从头顶飞了过去,好像你说过的是武当派的武功仙鹤梳翎。”

还说什么:“帅父教的招数,练起来倒是头头是道,一跟人真的拚命,哪知道全不管用;反是你的那些招数,突然之间打从心底冒了上来。上,那时候他手掌边缘已打上我背心,我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又怎能去细想用什么招数!”

说得康龙心大悦。

因为,自从“康熙练了武功之后,只与韦小宝假打,

总不及真的跟敌人性命相拚那么痛快。

此刻听到韦小宝手刃敌人,所用招数全是从自己这里学去的,自是兴高采烈。

心想若是自己出手,定比韦小宝更精彩十倍。

在官场上混,须得花许多时间描摩上司的内心想法才能千方百计顺着上司的意思去做,

或者替上司将自己便表达的意见说出来。

从《鹿鼎记》看封建官场的人生百态!


小说中有一段写到康熙意欲撤藩,召来大臣们垂询,

没想到大臣们要么受了吴三桂的好处,

要么误会了康熙意图,滔滔不绝地论证撤藩的不利之处,

惹得康熙很不高兴。

这时,兵部尚书明珠出来说了一番话,实在是高明之极:

“圣上天纵聪明,高瞻远瞩,见事也比臣子们高上百倍,

奴才想来想去,撤藩有撤的好处,不撤也有不撤的好处,心中好生委决不下,

接连几天睡不着觉。后来忽然想到一件事,登时放心昨晚就睡得着了。

原来奴才心想,皇上思虑周详,算无遗策,满朝奴才们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预料中。

奴才们想到的计策,再高也高不过皇上的指点。

奴才只须听皇上的吩咐办事,皇上怎么说,奴才们就死心塌地,勇往直前的去办,

最后定然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圣上明鉴:奴才这不是歌功颂德,的的确确是实情。

自从兵部得知三藩有不稳的讯息,奴才日夜担心,思索如何应付,万一要用兵,又如何调兵遣将,

方有必胜之道,总是要让主子不操半点心才是。

可是想来想去,实在主子太圣明,而奴才们太脓包,

我们苦思焦虑而得的方策,万万及不上皇上随随便便的出个主意。

圣天子是天上紫薇星下凡,自然不是奴才这种凡夫俗子能及得上的。

因此奴才心想,只要皇上吩咐下来,就必定是好的。

就算奴才们一时不明白只要用心于去,到后来终于恍然大悟的。”。

这篇讲辞当真可列为封建官场上为官之道的经典之作。

其中的逻辑在官场上广为运用,总是灵验万分,屡试不爽,无往而不利。

至少这样说话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所以,聪明如韦小宝一听,都佩服之至,觉得满朝文武,做官的本事谁也及不上明珠。


从《鹿鼎记》看封建官场的人生百态!


扬州布政司慕天额又是一种类型的乖觉之人,是典型的官场文人。

他一听钦差大人不喜欢和尚,便即引经据典,说了一个诋毁和尚的故事,迎合韦小宝。

又以《四相簪花宴》的故事,奉承韦小宝是“有勇有谋的英雄好汉”。

他揣摩到朝廷可能要对吴三桂不利,

又从韦小宝的表情看出他讨厌吴三桂,

便说:“韦大人是皇上亲手提抜的大臣,乃是圣上心腹之寄,朝廷柱石、国家栋梁。

平西王目前虽然官高,终究是不能跟韦大人比的。”

并考据出韦氏祖上是唐朝的忠武王韦皋,曾大破吐番兵四十八万,威震西隆等等。

这个人将学问当作了拍马的武器,很容易讨得上司的欢心!

这种拍马方法叫作“贴金术",无中生有,牵强附会,生安白造,硬往上司脸上贴金。

神龙教中的胖头陀晋献于年前的石碑也属于此类拍马,愣是編造了一篇千年前的碑文,

说那时上天已料到会有洪教主降世,造福于人间、并且与天齐,为洪教主的威仪”寻找历史依据,

涂上神秘的色彩。洪散主其实心中明白这完全是杜撰的,却也十分受用。


从《鹿鼎记》看封建官场的人生百态!




有时候,献般勤也可以献得十分隐晦,不露声色,上司一时察觉,便心中感激。

小宝得到康熙的宠爱后,去康亲王府聚会,与人賭博,却总是无缘无故地赢,

终于恍然大悟:“为什么要故意输给我?自然因为我在皇上跟前有面子,大家盼我为他们说好话。

就算不说好话,至少也不捣他们的蛋。”

官场上的面孔都带着面具,所有的官行都出于利益的权衡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情谊难以滋生和维系。

一个诚实的人在官场中遭到的命运,很可能只是倒,甚至会掉脑袋。

告密、阴谋、算计,这些是封建官场的日常生活。

封建官场上滋生的是利欲熏心,是贪婪。

拥有权力的人,都想使权力转化成可见的利,

因此,金钱成为攻破权力系统最常见的利器。

而一般的为官者,都习惯性地利用自己的位置为自己谋取财富。


康熙派索额图与韦小宝去抄鳌拜的家,

索额图马上想到:“鳌拜当权多年,家中的金银财宝自是不计其数。

皇上派我去抄他的家,那是最大的肥缺。”

在抄家过程中,他拼命笼络韦小宝,无非是因为“这小太监朝夕和皇上在一起,只要他能御前替自己说几句好话,便已受益无穷。就算不说好话,只要将皇上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想干什么事,平时多多透露,自己办起事来自然事半功倍,正中直上的下怀。”

于是他与韦小宝结拜成兄弟,还将抄到的几件宝物送给韦小宝。

他在鳌拜府中总共搜出二百三十五万三千四百一十八两银子,可见鳌拜之贪。

至于这些钱如何得来可想而知,

但索额图也照贪不误。

他对韦小宝说:“这次是恩浩荡,皇上派了咱哥儿俩这个差使,原是挑咱们发一笔横财来看。”

于是,他毫不含糊地在单子上少写了一个“一”字,吞掉了一百万,与韦小宝各得五十万。

堵住了韦小宝的嘴不算,他还拿出五万两分给底下人,每个人都有点甜头,谁也没闲话说了。

权力生财,就是这么简单。


从《鹿鼎记》看封建官场的人生百态!




在《鹿鼎记》中,金庸还写出了封建官场的假公济私,草菅人命,为了面子,为了威权,

可以滥杀无辜,也可以对冤屈置若罔闻,一手遮天!

金庸算是看透了中国传统官场之真相。

更值得称道的是,他揭示以上的种种官场众生相,手法十分高明,

不显山不露水写出了这样一种深刻的悲哀:所有这些虚伪与残忍,不公与无良在生活中已成为常态,

人们不仅熟视无睹,而且认为理所当然。

在风趣幽默的笔调中,金庸有着十分严肃而又无奈的叹息,有着十分犀利的观察与剖析!

从《鹿鼎记》看封建官场的人生百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