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练成什么样才能写作品?

liyanpengjia


书法练成什么样才能写作品?

练习书法,是无止境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标准。非要说练到什么样才能写作品,这没有标准的,可能练习半年你就可以一幅像样的作品,这是初学阶段。但真正能写一幅有水准的好作品,还需要勤练习,勤创作。那么怎样才是好作品?

评价一幅好书法作品的几点基本标准:

一、结构高古;中宫不散,气静神凝,大度雍容。最忌:松、散,结构歪斜,重心不稳。

二、线条质感;书法有时也称线条的艺术,线条的质量直接影响作品的水准。最忌:弯、滞、浮、飘,轻浮。

三、整体章法;气惯始终,意连笔不连,错落有致,势带全篇。最忌:笔呆气滞,浮线乱挂,娇柔造作,堆砌杂乱,通篇涣散。

一幅好作品首先在结字、线条、章法、款、印、谋篇方面都无大病,同时还能根植传统,以书载道,才是好的书法作品。





荆门逸古轩书院彭昌盛


我个人的经验是你想什么时候写作品都可以。比如我吧,我是去年8月开始练习书法的,学了曹全碑、田楷、灵飞经、散氏盘,我为提高自己的练字兴趣,我就过一阵子要求自己一幅作品,那么为了写好这个作品,我就集中精力集中时间专门写那几个字,这样比较出效果,发到朋友圈也能收获一些鼓励和赞扬,这样学习更有动力。给你看看我的作品,水平很一般,但是挂在家里也很开心。我认为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才是最主要的,不一定非要写得像书法家那样,做的事让你快乐了,就值得继续坚持,加油💪!








莫如


书法,不是每个人都能写成归归整整的字,但大多数人都会写字,大多数对字的研究也不占少数,而写出有成名堂的字还是占少数。

想写好书法,那得下功夫,有根底,对书法有好感才行,书法不是一日之功,而是常年累月练习得来的经验,得到的成就,才有了今天。而我不行,写的字还没八字一撇呢,不成体统,没上进,写的时间到不短,断断续续也有两三年,实际上练习得,也只有俩三月,下图就是我写的,但是不丢人,理由很简单,没文化。

常年写书法,也写出经验了,那得有自己的书法作品,要自己的书法也有名堂,不求大名堂,但是在当地得有名得出色,这样一来就能写出作品,如下图,写成这样,就成了有名的作品。我的理论分辨就是这样,谢谢,若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留言关注。


石雕齐哥


写书法的人,必须要某一个行业的大咖,随便写一几句,就可以流芳百世。看一下孙逸仙博士的书法,还有革命先辈的手迹。

如果今天要成为启功大师的功力,可能至少风雨40年,练习临摹各门各派的书体至少20年,然后自创一体。

从入帖到出贴,不仅仅要勤奋,还需要祖师爷的赏赐。



卓智哥


书法艺术的奥秘在于它能够靠点画的变化、结字的巧妙、章法的和谐体现一种外在美,同时也通过由前三者的有机结合而呈现出的格调、气韵、风格、情趣等体现为一种内在美。可以说,它是以简单的物质手段来表现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艺术。而表现这种魅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点画的或粗、或细,或刚、或柔,墨色的或浓、或淡,或燥、或润,结体的或长、或方,或平、或险,章法的或疏、或密,或紧、或松,三者结合在一起,具有一种和谐、自然、丰富的美感。所以,书法也可称之为“点画的艺术”,“结体的艺术”,“布局的艺术”。对于点画、结体、章法之美,古人曾有过多方面的论述。卫夫人有《笔阵图》,“(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撇)如陆断犀象”; “(捺)如百钧弩发”; “(竖)如万岁枯藤”等。孙过庭的《书谱》更为概括:“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元代杜本《论书》尝曰:“夫兵无常势,字无常体: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日月垂象、若水火成形。倘悟其机,则纵横皆成意象也。” ……可见,中国书法不仅仅是写字的技术问题,深刻之处在其形而上的意蕴。

综上,在深入研究大量前代经典碑帖及书法审美理论的基础之上,才可以进行作品的创作。











张善军书法


书法创作水平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勤奋,二是悟。但是对于普通书法学习者来说,得心应手其实更多意义上是指我们在技术上、在书法技能、技巧上的训练度、熟练度。

一、首先选择你喜欢的碑帖,对着临习,力求形似。每天坚持,半年左右即可“像模像样”。所谓碑帖,包括碑和帖两大类,碑是从石刻上拓下来的,一般是黑底白字,如“九成宫”、“玄秘塔”等;帖是前人手迹翻印的,一般是白底黑字,如“兰亭序”等。俗话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选帖非常重要。

二、是“知法”。书法不同于写字,其中有很多道道,称为“法”。了解了写字的点划、用笔以后,需要知道更多的书法知识,除了读一些相关书籍外,要从自身初次选帖开始,“旁敲侧击”,多学其他碑帖,了解不同体、派的精髓。这个阶段不再是形似了,神似是重点。做到“写啥像啥”,大约需要三两年苦功夫。

最后才是“创”成就的时期。其实,书法不同于其它艺术,严格说来不能叫“创作”,只不过是用自己的悟性去展现书法艺术的魅力。这个阶段,悟性决定成就,假如没有很好的悟性,书法的路子就将终止,很多人终其一生就败在这里了。其实,悟性并非全是先天的,后天的勤奋加上善于观察、体会,也能补拙。多参加一些书法观展、比赛活动,多交流,从中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取长补短,最终找到自己的特点,将其发扬光大,去其糟粕,操取其精华。


一纸一墨一乾坤


选帖读帖

选帖就是选老师,选好帖以后就是读帖。读帖是学习书法的基础、第一步。学书者要善于读帖,读出内涵。

读帖是一门功夫,善于观察比动手临帖更加重要。我们在书法实践和教学当中,特别强调临帖要“眼到、手到、心到”,“眼到”主要就是读帖,发现帖中字的笔法特征、结构特点、气质神韵,通过细心观察和、比较、解析,找出其中的法则和个性两个方面,然后动手再写,就会成竹在胸。

“坚持”对临

对临就是对照字帖进行临写练习,是动手临写的开始,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对临是从局部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先临好单个字,再临好一行字,最后临好一篇字。起初,可以看一笔临一笔,以掌握笔画特征技巧为目的;待笔画掌握后,可以看一个字写一个字,以掌握字形结构技巧为目的;最后,可以看几个字或一行字,写相应的字,以掌握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联系。

“背临”巩固

背临,是把字帖合起来,默写字帖,这是巩固临摹成果的阶段,是对字帖内容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的强化记忆。

背临不仅要求把字帖文字内容背下来,而且要把字帖上单字的结构造型与整体气势都记清楚。如果是行草书,还得记住行气、字与字的连带和照应关系,把范本整体的神韵、墨法、笔法、都记下来。 “意临”求神

意临就是将所临之帖参入自己的意图和风格,在继承的基础上讲究创新,是逐步树立自己风格的一个阶段。


mwhua玉丝堂


这个问题首先你的认清什么是作品?我估计你要问的应该是练成怎样才可以进行创作。

如果以现如今各级书协所举办的比赛要求来衡量的话,作品的标准还是挺高的。但如果就作品本身来说,只要有题款、钤印的都可成其为作品。

我们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你说那是作品吗?无疑,不仅是作品,而且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搞笑的是,《兰亭序》要是放在今天的书协赛事上,估计初选就会落榜。漏字添加、错字涂改,这可是“硬伤”。

也就是说,就“作品”本身而言,只有高下之分,雅俗之别。而不是非要达什么高度才能成为作品。

这样解释希望能帮到你。




醉笔山翁


作品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写的,这样也有助于自己不断提升。

练到怎么样这个不好评判。但是基本的有这几方面:首先你一定要练过楷书,基本的笔画要过关,因为书法功底如何,如果没有楷书的功底是很容易被看出来的;那么楷书的笔画要过关,你至少要一年,这个还可能算少。那么如果你有一定的楷书功底,其实也可以写作品了。所以关键还是要把楷书先练好。

接下来是判断楷书好不好的问题了。楷书好不好相对比较容易判断,就是结构平稳,笔画符合法度,总之跟字帖比较字少要有七八分像,那么你就可以写作品了,你作品写得好不好,因为你长期临习字帖,你也能判断好坏了。

当然你还是要多写作品,这样容易看到别人的评价,你也能知道你的水平。

这就是我不太明确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无法明确回答,希望您能满意。

以下是我临习的兰亭序,说实话,我还不敢写作品。



觅千里放眼无边


很高兴与你探讨这个问题:

1.写作品,随时都可以写,只要你想写,至于你想写出来有什么用?拿得出手不,那就不好说了。

2.练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百分之九十时间都是在临帖,读帖。写作品,是偶尔为之。只有深入学习古代大帖,掌握一些笔法,字法,章法,墨法技巧,在写作品时,心里才有相应的艺术表达形式,不然就是简单画字,没什么艺术想法,作品也就不耐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