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口 罩

平時一放寒假,我們小學生就像打了雞血似的,連蹦帶跳地衝出家門,直奔門外的大千世界,自由暢快地追逐打鬧、無拘無束地開懷大笑,盡情地享受假期的歡樂。

小學生作文|口 罩


然而,2020年的這個寒假,卻一反常態。往日兒童滑梯擁擠的人群,彷彿被妖風裹挾走了,只留著光溜溜的滑梯在發呆;小區裡促膝高談闊論的爺爺奶奶們再也沒了蹤跡,只剩下幾排長凳似在睹物思人;平日裡最讓人氣惱的熊孩子,竟然也消失得乾乾淨淨,不明原因的人還以為開學時間已經到了,熊孩子們早早地各自去了學校呢!整個小區的空氣彷彿都被凍結了,讓人沉浸在難以忍受的窒息之中。零星的幾個保潔阿姨,一改往日高嗓門拉家常的習慣,互相之間不再攀談,都在刻意地拉遠彼此的距離,每個人都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一副副寬大、或藍或白的口罩,在一身樸素保潔制服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扎眼。

那口罩,雖是棉紡製成,卻猶如冰冷的鋼箍一般,箍住了人們說話的慾望,拉開了人們彼此的距離,彷彿都把對方當成了瘟疫一樣。

冷漠、疏遠……

我第一次切身體會這種感受,是疫情初期,我所在的城市還未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我和爸爸在小區樓下散步,第一次看爸爸戴著口罩,感覺熟悉又陌生,似乎我們隔著的不是一副口罩,而是兩張可以遮住彼此心靈的布片。就連平時經常與我們問好的保安叔叔,見到我們,也是刻意避開,似乎也被嘴上的“鋼箍”箍住了嘴,一言不發,而只是目送我們走遠了。

隨著新冠病毒引發的疫情愈演愈烈,看著每天公佈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隔離人數等數字在不斷地增長,每個人的精神也都繃得更緊了。各個城市迅速啟動應急響應,各部門、街道、小區像一臺巨大的機器有條不紊地急速運轉著。和疫情奮戰最為關鍵的防衛武器就是口罩了,爸爸說各個藥店的口罩幾乎售罄,現在可以說是一“罩”難求,為了給家裡人配備口罩,爸爸開車跑了大半天,才好不容易買到兩盒,媽媽看到買來的口罩眼睛裡露出欣慰,似乎看到了全家已經受到了口罩的保護,百毒不侵一樣;但是,當我看到那兩盒長方形的淡藍色口罩時,心中卻生出些許的反感,反感它會把爸爸媽媽的臉都遮起來,在我表現好的時候看不到誇獎的微笑;在我調皮搗亂時也看不到他們充滿慍色的臉龐;別人眼中的救星到了我的眼裡卻成了災星。

疫情期間,為了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大家都成了蝸居一族。甚至我偶爾打兩個噴嚏,媽媽便如臨大敵一樣,迅速把剛滿週歲的弟弟抱離我,並且用力拉開抽屜,快速抽出一副口罩,不由分說地套在了我的嘴巴上。“只是打個噴嚏而已,不用那麼大驚小怪吧!”我提高嗓門嚷嚷道。媽媽卻抱著弟弟頭也不回地竄進臥室,只丟了一句“安全第一,必須佩戴!”的命令給我。爸爸手裡拿著一本書從書房走到我的旁邊,拍著我的肩膀,先是調侃道:“長大了,說話調門變高了?”“本來就是嘛,我只是鼻子癢打個噴嚏而已!”我低聲嘟囔了一句。

爸爸便語重心長地和我攀談了起來:現在國家處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每個人要從自身做起,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儘量減少外出,不做潛在的“傳染源”,現在人人佩戴口罩就是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最好的文明呈現。古代周厲王“防民之口”、老百姓只能“道路以目”,那是害人的“無形口罩”;現如今面對疫情,老百姓戴上口罩“防毒入口”,卻是救人的“有形口罩”,也是咱們國家傳統文明禮儀的寫照,如果每個人都能在特殊時期做到戴口罩的“禮”,那“經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後嗣”就不再是空談。那些奮戰在疫情最前線的白衣戰士才是最勇敢、最可敬的人,有的白衣戰士甚至缺乏合格的醫用防護口罩,而被傳染了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如果我們普通老百姓還不能嚴於律己,和那些倒下的白衣戰士相比,又豈是燕雀和鴻鵠的差距呢?你身為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也要有自己的擔當和責任,對得起自己胸前的紅領巾。

那晚,我一個人躺在被窩裡,爸爸的教誨一直縈繞在心頭,口罩對於我來說已經不再冰冷和疏遠,反而開始變得溫暖和親近了。戴上口罩,罩住的是口鼻,阻攔的卻是致命的危險;口罩可以箍住我們的顏面,卻讓彼此的心靈通過溫情的雙眼,貼得更近了。我默默地拿起枕邊的筆記本,寫了如下一段話:

“惠本而後民歸之志,民和而後神降之福。”兩千年前的古人尚深諳“以民為本、和而降福”的道理,深信自己也可以身作則,拓展“口罩”文明,做一個有“禮”的小學生,讓神也降福給祖國大地,驅走病毒。

一鼓作氣,用一往無前的勇氣,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待到“彼竭我盈”時,深信新冠病毒終將被我們打敗!

指導教師:王花

就讀學校: 海南省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學 五年級十三班 劉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