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

欲速則不達,非常契合當下一些父母的教育心理。心氣太高,嚴重脫離孩子的實際情況,大大傷害了孩子的學習心。

最近,聽到一個故事,關於幼升小的。

因為疫情原因,本已經報名了幼小銜接的文文上不成課了,媽媽很著急,把正在讀大學的小姨接到了家裡,負責文文的文化知識的學習。

小姨說,先學學算術吧。媽媽同意,提出了目標,達到能準確算出100以內加減法的目標。先看看水平,做幾道題吧。


家庭教育如何不傷孩子學習?|孔子:“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

媽媽輔導我學習


3+5= 5+4= 6+2 7+1 6+3= 2+4= 小姨想著試試外甥的水平,文文全做對了,靠著擺弄手指頭算出來的。

小姨規定,不準使用手指頭,要口頭算。結果,文文翻著眼珠子,瞪著房頂,半個小時也沒反應過來。

媽媽說,這麼簡單都不會算?怎麼這麼笨?隔壁巧巧24+38 這樣的題目都能算出來了。

小姨嘆氣,你這剛開始學,著什麼急啊?文文一點數學啟蒙都沒有,這得從認識數啟蒙啊?哪裡就能算算數了?大人沒啟蒙,孩子怎麼會算?

於是,小姨帶著文文從認數開始學習,數小棍、數蘋果、下飛行器,利用形象化的方法讓文文了解數學概念,加減運算的原理,一邊玩一邊學,文文學得開心,理解得也透徹,進步很快。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教孩子學習要尊重孩子的現有知識水平,孩子才能消化得了所學知識。如果不是這樣,學和教就會錯位,教的人費勁,學的人吃虧。

這件事情2500年前就有人告訴我們了。


家庭教育如何不傷孩子學習?|孔子:“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

孔子及眾聖賢


孔子:“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語上也。”

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高深學問;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訴他高深學問。

在這裡,我借用這句話,延伸出一個觀點,就是,輔導孩子學習,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高要求、高

標準固然好,但是要考慮到孩子知識能力和心理發展。

大人不要太主觀,更不能以別人家孩子為起點,要多考慮自己孩子當時當下的水平,從他們的現有知識、學習能力出發,制定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案。

當下,一些父母真的不知道自己不恰當的輔導方法有多麼傷孩子。

如果“語上”無視孩子能力,不利於學習,還會影響人格發展

1.不利於孩子消化吸收,學習效率低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一切後教的知識都要根據先教的知識。

學習是一個用已有的知識去理解新知識,並把新知識納入到現有的知識系統的過程,孩子納入的新知識

越多,孩子的知識系統越龐大,學習能力也就越強。

所以,學習的過程如爬藤,藤蔓斷開處,能否跳過去,得看孩子的水平。如果跳不過去,就要先接藤

蔓,再跳,才會有提升。所以,當孩子的基礎知識還不是很豐富的時候,就要一步一個腳印。


家庭教育如何不傷孩子學習?|孔子:“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

我在努力學習


2.學習的過程也是人格建構的過程

讓孩子學習超過他接受能力的知識就如同讓一個登山極限是5000米的人去攀登一座聳入雲霄的高山一

樣會因為絕望和挫敗產生很多消極認識,覺得自己學習能力低、知識太難自己不能學會、自己很笨等

,這樣的感受只會使得孩子不願意學習。

學習本身沒有那麼難,但是因為學習過程中的不當操作帶來的學習很難的認識卻會成為橫亙在孩子心中

阻止孩子前進的鴻溝,這該是不懂教育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帶給孩子的致命的傷害吧。


家庭教育如何不傷孩子學習?|孔子:“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

快樂學習

在輔導孩子學習過程中,如何做到方法得當,不傷孩子?

不僅僅是幼升小的孩子的父母,所有的父母都一樣,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或者幫助孩子做學習規劃的時候,都要考慮到孩子的情況。

1.父母要努力去懂學習、懂孩子

現實生活中的父母,如果按照以下標準進行歸類,大致可分成以下三類:

懂教育,管孩子學習;

不懂教育;管孩子學習;

不懂教育;不管孩子學習。

其中,對孩子傷害最大的就是不懂教育,管孩子學習的父母。


家庭教育如何不傷孩子學習?|孔子:“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

父母受傷,孩子受傷


學習是一件專業化的事情,不懂,還要管,結局會有兩個,孩子聽了,走上錯路;孩子不聽,父母認為孩子不懂事,雙方僵持,關係僵化,不良親子關係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幸福感會很低。

所以,父母要努力去懂孩子,多和孩子溝通,多聽聽專家的建議,按照正確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孩子才能快樂成長。

2.既要利於高效學習,也要促進成長

學習也要講究效率,這個效率不是做題的快慢或者分數高低,而是孩子真正獲得的知識和提升的學習能

力,因為這才是學習的根本目的和孩子未來安生立命的法寶。

前蘇聯心理學家提出了一個理論,叫做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是兒童獨立完成的任務和在與成人或更

優秀同齡人交互作用中完成的任務之間的差距。

孩子學習新的知識,如果父母給孩子設置的學習目標是最近發展區裡的,那麼,孩子獨立學會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學習起來動力也強。,

有的父母不管孩子對知識掌握的怎麼樣,就是一味地給孩子甩試卷、習題集,以為熟能生巧,事實上,做太多的題目,重複勞動,可能會拖累大腦“變笨”。


家庭教育如何不傷孩子學習?|孔子:“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

大腦需要更多的新意刺激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講,學習經驗在腦中以突觸聯結的形式保存,當個體習得新的知識、經驗時,腦中

神經元之間的聯繫增加,表現為新突觸的形成,或已有突觸連接的修正,使得突觸的數量或形態發生改

變。而不斷地重複練習,則不能促使神經元之間形成新連接,只是強化了已有的連接途徑,導致血管密

度的增加,而不是突觸數量的增加。

少年兒童正處於大腦發育的關鍵期,而最利於大腦發育的方式是給大腦提供新異的刺激,讓大腦處於豐富的環境中,如果在已經牢固掌握了的情況下,還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做題,不但不利於促進大腦發育,還會因為勞累而拖累大腦。

所以,尋找高效率學習方法,給孩子節省出更多的時間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孩子多角度攝取知識,才會更加利於孩子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