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高的房子值得購買嗎

歡迎有價值,有論據,有邏輯的討論。

對情緒的辯論沒有價值也沒有意義,一個稱呼別人為烈士,一個在評論區不友善的人,終於被禁言。應該承認,辯論有邊界,社區有規則。

視高的房子值得購買嗎

---------分割線--------本來不想再就這個事情多聊,因為就像原答案末尾說的那樣,風險和機遇都是在的。但持續有人在猶豫的過程中私信我,其實我知道並非是要我幫他們決策,他們只是希望他人的看法和自己的決定一樣,求一個心安。正好這段時間也有人在有意(或無意)歪樓,那我就多說幾句。記住,如果你買了房,或者是買了其它任何東西,不要因為別人的風言風語和奚落就感覺到後悔,你看到的很可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信息——做決定之前的後悔才有意義,做了決定,就應該相信自己的判斷,而你無法左右別人的看法,因為讓人扭轉自己的偏見很難。比如答案下有答主 @東瘟大蛆 直呼視高買房者為烈士。

視高的房子值得購買嗎

這位會使用小程序,用著中國電信卡的朋友無非言外之意就是:“你看這群XX,居然跑去XX買房。”剔除嘲諷和反問的語氣詞,這個朋友的主要論據是兩個,一是對距離軟件園的遠近來講,高新區的樓盤更近;二是距離近的樓盤還比視高還要便宜。關於第一點,沒有什麼可爭的,距離目前的軟件園,確確實實高新區就是更近的。問題在第二點,距離近的樓盤比視高還便宜是個錯覺(相信人性本善,姑且認為這是答主的錯覺吧)答主舉的兩個樓盤做例子,一個是“長冶南陽御龍府”,一個是“人居盛和林語”。這兩個樓盤在截圖上,分明清楚寫著最低價格在1萬元左右。那麼那些還要去視高買房的是不是真的腦子不好使,把血汗錢捐給開發商,活成了烈士的模樣?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開始分析這個錯覺之前,我們先說一個很基本的事實——去視高鎮的投資者的基本身份是投資者,選定視高投資是比較權衡的結果,怎麼可能注意不到軟件園附近1萬元就能買到的好房?下次不如這樣,我們也別說底價10000每平米了,我們給你11000每平米的預算,幫我在軟件園附近買套70年產權,大戶型,容積率不高,附近綠化不錯的房子吧。

一:“長冶南陽御龍府”

視高的房子值得購買嗎

這房子我有所耳聞,也曾經關注過,建議這位朋友實地感受一下或者打電話諮詢一下,這個價格有多少人能夠買到房。炒股做證券都知道交易深度的概念,這個樓盤放出一個低於周邊均價的開盤價,然後惜籌捂盤,加上限購的大背景,實在難於承認這是一個合理的市場行為。實際上,即便是在安居客或鏈家這樣容易被項目方水軍灌滿的地方,該樓盤信息仍然呈現出較大的質疑聲。這就像市場的招徠伎倆——按開盤價1萬左右拿到房的,少之又少。餘下的房源怎麼辦?按揭的高門檻都先不說了,別急,繼續等嘛。長冶御龍府很早就拿地了,現在還沒賣完房,猜猜為什麼?

二:“人居盛和林語”人居盛和林語寫在各種樓盤網站上的最低價,只是其樓盤中的“公寓項目”而已。另外,人居盛和林語的套路和前者差不太多,都是通過押注未來房價上漲謀取利益,主要策略是靠拉低開盤價來吸引關注,然後壓縮成交量,樓盤定位仍然和大多數老百姓無關。其實冷靜下來想想就明白,週報樓盤超過這些樓盤均價30%、40%、50%時,賣這麼低的商家圖什麼?人人都是活雷鋒?

視高的房子值得購買嗎

再說一遍,限購與不限購,是有區別的;容積率小與大,是有區別的;公寓價和住宅價,是有區別的;買到房的概率高低,也是有區別的。還有,關於這一句有著嚴重的邏輯錯誤:還有,天府大道南段不可能永遠然你車子飆到80-100的,未來十倍百倍車子湧入後我看怎麼分分鐘彪到興隆湖。


1、如果未來十倍百倍的車子湧入了,那麼不就證明南側的發展如別人所期待了麼,那你的觀點就錯了;


2、如果未來沒有十倍百倍的車子,那麼你原話的“彪(錯別字,應為飆)到興隆湖”就是可以實現的;怎麼看,這句話都有問題。投資有風險,但投資決策的做出,乃是基於他人對資產配置成熟的考慮。別人不是烈士,你也不是一休。以下為原答案

————————————————


下面,先分析一下 @成都房圈圈 的邏輯硬傷,再給出我的分析。硬傷一:偷換概念,惡意誤導可以明確告訴你:現在視高的房價已經比成都主城區的好多房都還貴了,如果視高是個城市,納入全國城市房價排名,視高13000,14000的房價能在全國排20名左右。上面這段,著實讓我感到驚詫。他不由得讓我想到統計學上那些著名的錯覺案例:通過有主觀傾向的選擇,可以讓兩類數據產生完全不一樣的結論誤導我假設了兩家公司,分別畫了兩張圖,縱座標代表公司的利潤,橫座標代表年份,用折線圖來標示兩家公司,從2016年到2018年的利潤增長。請問,下面兩張圖,哪一家公司的利潤增長得更快?

視高的房子值得購買嗎


視高的房子值得購買嗎

沒錯,兩家公司的利潤增長實際一樣快。注意縱座標單位,通過有意縮放控制,造成了不一樣的視覺感受。形如此,這個 @成都房圈圈 將所謂房價數據放入了與之不匹配的單位之中,造成誤導的效果。看看焦灼的語氣,是這樣誤導人的:

要知道截止2018年1月全國平均房價超過1萬元/㎡的城市也就41個,而2017年初還只有18個。視高13000,14000的房價在全國已經是非常非常高的價格了,高過全國大部分省會城市的住房價格了。一個仁壽小鎮,房價比重慶,西安,昆明,長沙,貴陽,南寧的房價都還高,你還覺得不高,值得去買?

注意加粗的那句,一個仁壽小鎮,房價比重慶,西安,昆明,長沙,貴陽,南寧房價都還高。這樣的論據錯誤,就在於在將特定區域房價與城市均價兩個不相干的“單位”做對比,從而形成誤導。按此邏輯,我也舉個例子,你就知道這位 @成都房圈圈 的思維邏輯有多荒唐了:如今成都中心城區,天府廣場的房價,帶裝修的樓盤價格普遍超過3萬元:(下圖,財富中心34846元/平米 截圖日期:2018.5.14 11:00)

視高的房子值得購買嗎

我們再來看看北京石景山區西北側的北京市下轄的門頭溝的房價:

(下圖來自房天下,截圖日期2018.5.14 11:21)

視高的房子值得購買嗎


那麼,面對這樣的數據,讓我也學著 @成都房圈圈 的語氣造個句吧:

可以明確告訴你:現在成都的房價已經比北京的不少區域都還貴了,如果把成都城區房價,納入北京城市各小區房價排名,成都城區32000,34000的房價能在北京購房。要知道截止2018年5月北京超過4萬元/㎡的區域也就9個(海淀、石景山、豐臺、西城、東城、朝陽、通州、順義、昌平),年初房價回落時還只有8個。成都主城區34000的房價在全國已經是非常非常高的價格了,高過北京門頭溝大部分小區的住房價格了,甚至可以在房山買到不少小區的二手房。一個西部城市,房價比首都北京的房價都還高,你還覺得不高,值得去買?

看完是不是覺得不可理喻呢?然而 @成都房圈圈 的邏輯就是這樣,依靠完全不適配的兩類數據(區域房價和城市均價類比),從而把誤導你的謬論完全塞給你了。

我們都知道的是,城市發展有側重,在“南拓”和“東進”的城市發展策略下,區域房價的高企,縱然有眾多因素的影響,但政策的推動是其中的核心與關鍵。可見把視高區域房價和城市的均價做對比,沒有任何意義。

硬傷二:無端對比,繼續偷換概念

沒錯,又是偷換概念,我本以為會有什麼新的障眼法,但是造價的招數也就這一個。有點小失望。

把不相關的兩類價格來對比了一番, @成都房圈圈 又開始拿距離說事了:


視高有多遠你們知道嗎,成都二繞外面去了,視高距天府廣場45公里,比廣漢到天府廣場都還遠得多,而且要記住,視高不屬於成都,只是天府新區協管。燕郊離天安門都才30公里,2萬以下都能買到,視高到天府廣場都快50公里了。

聽著似乎有些道理的論據裡,用的是: 【視高-->天府廣場】 【燕郊-->天安門】來做對比。兩者有可對比性嗎?我們也別急著否認,好好了解一下幾個地方的區別。


先說說他提到的燕郊。


燕郊是河北三河市的一個鎮。因為河北廊坊緊鄰北京,燕郊成為不少買不起北京房源轉而求其次的選擇。(下圖1來源於百度地圖,圖中右側的紅點就是燕郊。下圖2來源於百度地圖,燕郊距離天安門37.2公里)

視高的房子值得購買嗎


視高的房子值得購買嗎

發現什麼不對了嗎?我們多溫習一下他的造句(我沒有理由去相信,這樣的句子是隨心寫出來的,而不是經過精心的準備和有意設計):


“燕郊離天安門都才30公里,2萬以下都能買到,視高到天府廣場都快50公里了。”

“燕郊離天安門都才30公里,2萬以下都能買到,視高到天府廣場都快50公里了。”

“燕郊離天安門都才30公里,2萬以下都能買到,視高到天府廣場都快50公里了。”

重要的話要說三遍,用“才30公里”和“快50公里”, @成都房圈圈 為我們銜接起了一個巨大的引誘點位。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不臆測,仍然先看圖:


視高的房子值得購買嗎

一個37公里,被抹掉了7,說成“才30公里”,一個46公里,被加上4,說成“快50公里”。作者想有意渲染視高的偏遠,這份良苦用心我感受到了,也差點被騙到,好在我有時喜歡較真,查一查,看一看,就這麼撥開迷霧,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當然,這樣的造假,還是輕的,因為用視高和燕郊本不具有可比性。

我們知道,提振區域經濟發展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是瞭解北京發展走向的重要標誌。

視高的房子值得購買嗎

如上圖所示,可以一窺淺紅色區域的北京,其產業發展遷移的路線。北京的問題不是太大,而是太集中。從河南河北人看病,到全國務工浪潮,幾乎都湧入機會更多平臺更大的北京,釋放壓力迫在眉睫。所以,將冗餘的城市功能,和虹吸效應帶來的過多產業,進一步疏解到河北、天津,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是北京後續發展的主題。這意味著,進一步擴大城市圈,可能性很小,周圍城市獲取北京資源的分享,是必然趨勢。


換句話講,北京的疏解,是大家共獲利,周邊區域也即天津河北(津冀)將得到共享。這種共享,超越了地理接壤位置的劃分,更多層面上是跨區域的遷徙。


一如雄安新區,在河北滿滿崛起,集重點打造的區域,將承擔新的首都城市圈紅利。而即便要說周邊區域,與北京接壤的天津,顯然才是更應該關注的東南側重點。


所以,燕郊所在的西側河北地帶,與其他北京東南側的廊坊、天津、西南側的高碑店、保定競爭,即便不說沒有競爭力,也不會有太多競爭優勢。這樣,都還沒有計算人口的跳空(北京城市規劃,將城市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這種疏解不會是單向的)


再來談視高。

南側佈局的發展策略,是城市近些年不斷打造的新發展極。

從世紀城,到軟件園,到大源華陽中和,再到如今興隆湖,傾力打造的“南拓”發展模型,配合的是和其它城市都不同的南向資源傾斜。

比如,成都天府大道,在16年超過倫敦香榭麗舍大街和紐約第五大道,成為世界上最長的城市中軸(150公里)。打開地圖看看,這條中軸能這麼長,不斷的南延功不可沒。

比如,成都市政府遷到環球中心對面,曾親歷見證了世紀城和大源的崛起。而如今省政府預備遷到興隆湖(未遷,只是規劃),西南第一高建築熊貓大廈也規劃在了秦皇寺附近。後續區域有一定的看好基礎。

再比如,一核兩區雙中心(兩區即中心城區和天府新區,雙中心即讓城區和天府新區分別形成的兩個中心城區)。由此就知道,二者的區域優勢,本不在同等資源的這一變量控制之下。

那麼,視高的房究竟該不該買呢?

這個問題事關房地產的興衰,不是一個小問題。其實放開看,哪一個位置的房該不該買,從來都不會只有一種聲音。

長期來看,從94年分稅制改革,土地出讓金歸屬於地方財政收入開始,房價就踏上了一路上揚的旅程。為什麼這麼搞呢?因為賣地有收入。這是左右房價上升的制度誘因。

所以,無論如何,我們大多數人和宏觀方面的調控者掌握的信息,永不可能對等,也無一致的時效可能。預測中國房價何時見頂,或者說何時跌落,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這裡,就不再過多贅述。

對我個人而言,看待視高房價高與不高,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核心,我認為在於人口和土地規劃。

1、人口

人口是左右需求強弱的標尺,沒有人口,房價再低也無人接盤,有了人口,房價再高人們也會拼命湧入。那麼視高,有人嗎?

先不說協管區域的視高,先看天府新區直管區,在成都市政府發佈的《天府新區總體規劃》裡,天府新區人口規模達到350-650萬人。(含近期、中期和遠期規劃)

天府新區規劃居住用地是多少呢?107平方公里,

下面為引用


新《規劃》中,天府新區居住用地107平方公里,占城鎮建設用地總面積的18.5%。天府新區規劃三種類型的社區,分別為高品質生態社區、普通商品房社區和兼容型社區,其中兼容型社區包括商務兼容型社區、研發兼容型社區、產業兼容型社區三類。

1.天府新城:結合金融商務中心佈局居住用地,以普通商品房和商務兼容型社區為主;麓湖周邊、錦江沿線適宜建設高品質生態社區。規劃居住用地面積約31平方公里。

2.成都科學城:居住用地依山臨水佈置,鼓勵建設研發兼容型、商務兼容型和高品質生態社區。規劃居住用地面積約8平方公里。

3.龍泉高端製造產業功能區:依託龍泉老城區集中佈局居住用地,以普通商品房為主,產業區內佈置產業兼容型社區,北部臨山濱水區域適當佈局研發兼容型和高品質生態社區。規劃居住用地面積約22平方公里。

4.雙流高技術產業功能區:居住用地主要沿交通廊道散點狀佈置,與產業用地緊密結合。以普通商品房為主,產業區內佈置產業兼容型社區,雙流機場周邊地區適當佈置商務兼容型社區。規劃居住用地面積共約29平方公里。

5.成眉戰略新興產業功能區:居住用地沿交通廊道和岷江帶狀佈局,以普通商品房為主,北部產業區內佈置產業兼容型社區和商務兼容型社區,臨江靠交通廊道地區佈置普通商品房。規劃居住用地面積共約7平方公里。

6.南部特色優勢產業功能區:結合產業用地點狀佈置居住用地,以普通商品房和產業兼容型社區為主。規劃居住用地面積約8平方公里。

7.兩湖一山國際旅遊文化功能區:結合文化旅遊設施、利用優越的景觀資源建設高品質生態社區。規劃居住用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

來源:《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四川天府新區總體規劃(2010—2030年)

如果拋開東側的龍泉和稍偏西側的雙流,還剩56平方公里。截止目前能查到的數據,雙流人口77.35萬(數據來源:雙流區政府門戶網站-行政區劃與人口),龍泉人口85.95萬(數據來源:信息公開--龍泉驛區公眾信息網)

我們假設上述兩個區域按人口增長50%計算(夠多了吧?)人口將在某年合計達到244萬。

如果此時天府新區人口只有350萬(最保守情況),其它居住區域人口密度將為(350-244)/56=1.89萬人/平方公里。如果他天府新區人口達到500萬,這個數字將來到4.57萬/平方公里。

注意,不用過於被這個數據嚇到,因為這裡我們只是用了規劃居住面積來求人口密度,而不是總區域面積。

在地圖上簡單看,有意思的點在於,興隆湖往南尋找居住區,視高已經是最靠近的一個。這也許(注意是也許)是視高值得關注的由頭。

不過在我個人看來,目前已經有近百個項目入駐的科學城、興隆湖一帶,中期帶來十餘萬人口不會太難。這十餘萬人口的附近居住需求如何解決,是向中心城區走還是向南側,如果非要選一個,我會選交通更舒暢、規劃更新的南側。

第二,仁壽人口。談視高當然要說仁壽。仁壽作為四川第一人口大縣,人口逐漸逼近200萬。處在成都南大門的仁壽,位置得天獨厚,外溢需求明顯;其二,仁壽目前竟然擁有4所職業或高等院校(有說會達到5所以上),如果算上眉山的院校,南部彙集的新人口資源不斷,保證了教育,就不會有人口上的過多憂慮。這一點,武漢、西安,一再為我們證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