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份和努力哪個更重要?還是一樣重要呢?

海彬播生活


你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1.

前天見到了一個我極為欣賞的朋友,他和我同齡,卻已成為所在行業裡的頂級人才,近乎傳說般的存在。如你所料,他當然實現了財務自由——所以就開好車、住好房,帶著好姑娘滿世界玩嗎?

呵呵,哪有這麼俗套。

事實上,他仍在孜孜不倦地提升自己。

像一個修道士一般,安靜,孤獨,極度規律:七點鐘自然醒,每天工作14小時以上,用盡一切辦法節省時間:極少出門社交,飯菜從簡,營養即可;衣服若合身,一次買幾件,穿慣了的襪子,乾脆一次買一百雙;購買頂配的電腦,卻只置備最必須的傢俱;每天晚上睡前,雷打不動地在跑步機上跑步,保持身體活力……沒有人打擾他,擁有著我們這個年齡少有的清淨和自由。

單單一個人,效率堪比3個有天賦的同行,完爆10個資質平庸的同行。

2.

如果普通朋友像他一樣深居簡出,我一定會說:“當工作狂不好吧?”“你太宅了,要多出來走走,談個戀愛什麼的”。

但對他,這種話我根本說不出口。

他太知道自己要什麼了。

他只是在練功,這是他深思熟慮後的選擇。他在追求更高的境界。

不讓人心疼,反而讓人羨慕。

讓人自慚形穢。

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何其可怕。

3.

和足夠優秀的人聊天,常常不是折服其天賦,而是被其“已臻化境”的努力所震懾。

我姑且把“努力程度整整提升一個量級”,稱做換一個”維度“。因為量變引發質變,會給當事人帶來前所未有的感受。

村上春樹很欣賞海明威的話:“持之以恆,不亂節奏,對於長期作業至為重要。”,他說,寫長篇小說是個體力活,才華之外,更需要專注力和耐力。所以他開始堅持枯燥至極的長跑,以此保持專注力和耐力。經年累月的堅持——每週60公里,每年多次全程馬拉松,甚至超級馬拉松,聽上去更像是一種修行。而在這種修行中,他提出了“跑者藍調”的說法——

“說得誇張些,由於跑完了一百公里,我似乎一腳踏進了‘稍稍不同的場所’。跑過七十五公里,疲勞感突然銷聲匿跡後,那段意識的空白之中,甚至存有某種哲學或宗教的妙趣。其中有強迫我內省的東西……不管如何,我將它命名為‘跑者藍調’。”

這就是維度轉變,帶來的思維轉變。

當你從高維空間看低維,很多問題就已不再是問題。

4.

說幾個真實故事。

2011年,我在騎川藏線的路上,碰到過一個六十多歲的大爺,獨立騎行,已經穿越了大半個中國。我說,大爺您身體真好啊。

他笑笑說,三個月前,自己還是個糖尿病患者哩。我看著他咕嚕咕嚕喝脈動,不敢置信。

他說,自己糖尿病很久了,跟所有患者一樣,堅持打針吃藥,一直養著耗著,吃不了任何甜食。三個月前有一天,某個機緣下,決定騎車穿越中國,於是上路了。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平均每天一百公里的騎行,讓老爺子的身體健康了起來,他已經可以不管甜食不甜食了,想吃啥吃啥,每天生龍活虎的。

這就是“提升一個維度”後的奇蹟。

在低維世界,老人每週去醫院注射胰島素,每天控制飲食,每天堅持“養生”——早上六點鐘到公園裡快走、甩手、打太極……小心翼翼地苟活下去。

而在高維世界,老人跨上了單車,每天騎行一百公里,經歷狂風暴雨、陡坡爛路甚至生命危險的洗禮,暫別了糖尿病的困擾,並收穫了絕美的風景和故事。

5.

這樣的故事,在我身上也發生過。

我從小是一個病秧子,枯瘦如柴,在高中之前,幾乎每個月都要去醫院簽到。就是這樣一個“廢柴”,在臺灣遇到了一個“歡迎任何人挑戰生理極限”的美國鐵人教練,在他的盛情邀請下,我加入了鐵人三項訓練隊,開始了魔鬼訓練,甚至在我騎車摔傷血肉模糊的時候,教練都會用巴掌在我傷口上狠狠一拍:“習慣就好!“——是的,你可以認為,他沒有什麼人性。

在這種魔鬼訓練下,我患上了嚴重的胃潰瘍,一度痛得站不直身體,醫生警告我,不要再做大運動量的運動。但鐵血教練呢?他說:永遠不要相信醫生的話!

隊友告訴我,當年教練的膝蓋受傷,做了一個膝蓋手術,醫生說,他這輩子都不能再做激烈運動了。但是呢?教練沒多久就下床跑步了!如今,五十歲的年紀,卻是三十歲的肌肉疙瘩身材。

就這樣,我頂著腹痛,堅持訓練,最終完成了56.5km的鐵人三項全程挑戰。

而這一切——從開始訓練到完賽——只用了短短三個月。

就是從那時起,我對人類生理極限的認知上,徹底上升了一個維度。至於後來的騎川藏線、跑馬拉松,不過是同一維度的延展而已。

6.

任何一個領域,都和生理挑戰類似,有著高低維之分。

看著文章開頭提到的朋友,我就能瞬間明白,為何自己過不上想要的生活。

說難聽點就是:以自己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不配。

那些”出身一般,沒有背景“、”年紀還很輕嘛“、”行業大環境就是如此“、”天賦不夠“、”平臺有限“、”聽老闆的話“……都是在低維度看似有理、實則主動放棄的藉口。

以下這些尖銳的問題,送給自己,以及想從更高維鞭策自己的影視創作者——

就是這些簡單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讓自己毫不面紅耳赤的答案,而是一堆諸如”工作好忙的“”我不是科班出身”“我沒有老師”“我在三線城市”“我已經四十多歲了”“我只能兼職……”等藉口。你就會一輩子耗死在低維世界。

就是這些簡單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讓自己毫不面紅耳赤的答案,而是一堆諸如”工作好忙的“”我不是科班出身”“我沒有老師”“我在三線城市”“我已經四十多歲了”“我只能兼職……”等藉口。你就會一輩子耗死在低維世界。


風兒吹了八萬裡


關於這個問題,我非常贊同《令人心動的offer》中李浩源的回答:天賦是天花板一樣的東西,但是如果你沒有努力,一輩子都夠不到天花板。所以我認為天份和努力同等重要,如果你有天份卻不努力,遲早會被其他人超越,你的這份天份又能支撐你走多遠而不被他人替代?十年?還是二十年?如果你僅僅只有努力卻沒有天份,你又能出色到哪裡去?別人花一天的時間便能做好的東西,你可能要花十倍百倍的努力慢慢熬。最終在日積月累的強烈對比下,以及你自己心態的逐漸失衡,煩躁會開始佔據你的心情你會忘了剛開始的意義。

天份與努力同等重要,天份是一條讓你直接快人一大截的的起跑線,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你與他人的起步是不同的。而努力則是天份中的錦上添花,會讓空有天份與空有努力的人只能對你望塵莫及的東西。



兩個柑橘


個體具有差異性,個體所處的環境也具有差異性。

問王思聰努力和天分誰更重要,就等於問他是他爸的努力重要,還是他繼承財產的天分重要。

但你問一個打小在社會底層混吃混喝的孩子就不一樣,等於是問靠努力打拼出前途重要,還是閉著眼等著彩票中獎重要。

同一個問題問天才和問豬能問出真正的答案嗎。不能。

所以糾結這個問題毫無意義,倒不如去想想怎麼提提自己智商,下次不要再浪費時間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非得說出個所以然的話,可以這樣想,天分可以決定你到達金字塔的哪個緯度,努力可以決定你在這個緯度的高度。所以想明白“天分”和“努力”哪個更重要這個問題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面對這個問題的態度。

總之,孰輕孰重,莫問前路,當從你心。


第50名宇航員


我認為是努力更重要,什麼是天份,我認為是:後天的勤奮叫天份。沒有不需要努力就能做成一件事的,說你某方面有天份,那就是你在這方面努力奮鬥得出的結論。並不是你天生就是做這方面的,不需要努力就能做的很好,所以說是經過努力去證明你的某方面你是有天份的,在一直幹下去就會做的更好。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華中夢


我覺得天分比勤奮重要。“天”,光這個字應該誰都會懂。這不是你努力不努力和付出多少努力能達到的。這個是先天的,任何人都不能否認。你擁有的天分,之後再做出相應的勤奮。天才就離你不遠了。而假設你認為勤奮很重要,天分可有可無的話,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無論你多麼努力,付出多少代價。天分不在的空缺,你是無法用任何東西去填補的。要是你能填補的了,他就不會叫“天”分了。我們說天分重要,並不代表我們就不懂得什麼叫勤奮。相反,我們會抓住這個罕有的機會。再努力地運用勤奮,去實現自己的目標與理想。


曾舜熙


我覺得天分比勤奮重要。“天”,光這個字應該誰都會懂。這不是你努力不努力和付出多少努力能達到的。這個是先天的,任何人都不能否認。你擁有的天分,之後再做出相應的勤奮。天才就離你不遠了。而假設你認為勤奮很重要,天分可有可無的話,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無論你多麼努力,付出多少代價。天分不在的空缺,你是無法用任何東西去填補的。要是你能填補的了,他就不會叫“天”分了。我們說天分重要,並不代表我們就不懂得什麼叫勤奮。相反,我們會抓住這個罕有的機會。再努力地運用勤奮,去實現自己的目標與理想。


梨落的


舉個常見例子:同學甲和同學乙,同時聽一節物理課,甲很快理解並能舉一反三,於是甲被認為很有天賦。同學乙看到甲學習的既輕鬆又高效,自己苦苦思索也不得其門而入,於是乙很苦惱,懷疑自己、懷疑人生,“我再努力有什麼用,自己本來就不是學習的料!當同學乙的類似問題發生在你身上時,不妨看看我下面的分析:甲在此刻被稱讚的天賦,究竟是生來如此?還是經過他之前十多年的成長髮展,所形成的他自己具備的認知理解能力?在我看來,甲所謂的天賦,應該被準確描述為理解能力!為什麼?因為天賦是模糊的、籠統的、一概而論的、不可發展改變的!而能力本身是從不同維度、不同層次進行描述的,具有可發展性質的。能力的形成,有先天基因和後天發展的共同影響,但至今沒有科學能夠驗證先天基因所佔的比例。當我們談到某同學的學習天賦很好時,其實真實指向的是他此時此刻的學習認知能力很強,他比其他人反應速度更快,理解的更深入,記得更牢固準確,運用時更得心應手。他的這種表現往往被稱讚為有天賦。但使用天賦這個詞語,容易給人一種錯覺,把成長歸於外因:我的天賦差,所以我的學習不好,而且似乎難以改變。能力則不一樣,能力的形成本身需要長期的努力,高中的學習能力很強,來源於過去幾年甚至十多年的成長髮展,而絕不是老天生來賦予了他這種能力。用孔子的一句話做結束語吧,聖人的思維還是有很大的可借鑑性: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至少孔子的這句話在表達,他的成就不是靠天賦——生而知之,而是依靠後天的努力——敏以求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17c1a30e95f437ab6b2e859dbeac136\

小肉粽爸爸


天份是父母的給於 如果有那當然好 但有天份確 不付一點點的努力 那個天份也是無用 沒有天份那就花更勤奮的努力才行 笨鳥先飛 早起鳥兒有食吃 的道理


塞北雪whitesnonVlog


天份固然主要,但是有天份不努力也是一樣沒有用的,兩個是相輔相成的,當然人不可能對一件事一點天份都沒有的,天份的多少而已,如果天份太少,那就找一些自己天份高的,不要放自己的人努力浪費太多。加油


無日餘暉


個人覺得努力更重要,天分,說明這個人有潛質。但是不努力的話就會荒廢,所以即使沒有天分,只要努力就有成功的一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