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篆刻有什么出路呢?

我的心只能容下你一个


这个问题问得好,可能从事各行各业都有这个问题,我觉得最好的回答是:相信自己!

学每样东西,先问自己,为什么学?自己先把自己的初衷理清楚,学习篆刻也同样。

如果说,只是一种爱好,兴趣使然的话,我认为,不用去考虑出路不出路的问题。平时生活工作之余,给自己一个拓展的机会,接触一些新领域、学习一些新技能、丰富一下自己业余文化生活,也不失为一件快事,说不定哪一天也就开花、结果了呐!

如果说,想以此为生,把篆刻当成终生的事业去做的话,就要另当别论了,这个要系统地去学习篆刻学。篆刻属于书法范畴,一定要有深厚的书法根底。拿西泠印社来说,要进入西泠印社,首先你得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个硬性指标是入门的门坎。所以一定要有传统、正统的书法学习。最简单的来说。篆刻篆刻,首先是篆,篆都篆不来,还谈什么刻呀。把这些都捋顺了,也就想开了。

不怕啥都会,就怕一门绝。干每样事情,包括篆刻,若想以后有出路,必须立大志,把这一样事情做精致,在没有成绩以前,只管耕耘,莫问前程。只要持之以恒,不断精进,相信你总有一天会成功,会有更宽更大的道路等着你!

最后一句话,与君共勉: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光头如一


爱好 不需要出路



荀山墨客


当篆刻学精了,赚钱可能是小事了。书、画家必须请你主刀刻印!而且还有很多人请你刻、围绕着你看你刻印!幸福吗?!幸福的!!!如果你去了北京、上海等等地方,大名鼎鼎的人也同样请你刻,不认识你这个人,对你的作品风格产生了兴趣了,自然而然接近了知名度高的人了,这就是本事起了作用的呢!信不信由你!有人找我刻印,我甚至于推还推不脱,建议请他人刻,对方说:不行的,刻不出你这个味道出来的。多美好呀,多么幸福啊,由自学走到今天,听到了这样的话,满意了否?!拜师有这个味道吗?!没有的哦!在师傅面前,低三下四正常哦!

人生在世,无论何人,身怀绝技,不压、不伤、不害身子。😄。如果没有真本事,害己了。本事好,任何人偷不走!走到那里,都有人恭敬、欢迎你,这难道不是出路呼???!!!

艺术学精了,你的家人、后代敬重你,不会小视你,这个信不信由你!😄!…………。

有名本从无名始!手艺、名声都是你自己做出来的,好名声如此,恶名声也是自己做出来的哦。没有真本事,谁也吹不上去的。不学本事,如稻草一般!谁会瞧得起没本事的人呢???!!!他人小视你,往往就是没有本事的人呢!!!特别是百姓哦,更是靠真本事立身立足、立足于社会!!!趁着年轻,努力吧!不要怀疑这个真理!!!

自古至今,智慧传承,岂有财富传承?!绳可锯木,水滴石穿。就是古人荀子讲的话,就是这么一句简单不能再简单的话,流芳百世了。

我可以直白地告诉你,是我对赚钱没有兴趣,现在随便到什么地方,都有人要我刻印。信不信由你!他人一看我的印,就来了兴趣了,因为他们的作品里,必须要有好印章。还会有对赚钱没有兴趣的人吗?!是的,我就是这个痴人!!!现在在网上,我把时间用来需要在艺术上得到指导的人们,这样对整个民族艺术有好处的,重点在此。我愿意这样!!!我觉得这样,比钱有意义。在网上今日头条处,只有一年时间,有朋友在不到半年,在我的所谓指导下,把印章刻得象样子,我非常高兴,当然,与他的努力、痴劲分不开的。与他完全相信

我的所有理论、执行我的理论是分不开的。说了这么些话,只是证明一下,我的所谓理论、艺术理念是正确的。达到了时间短,收获大。莫愁前程无人识,天下谁人不识君?!

可以放心吧,本人在此发表的文章、所谓艺术理论、艺术理念,还包括墨法创新,已经注册了。谁也剽窃不走的,因为发表文章有时间概念的,谁先发表,谁后发表,一目了然!😄。相信只是时间问题,会让更多、更广大追求艺术的人们接受我的所谓艺术理论、艺术理念的,这个我从来没有怀疑过!!!甚至于包括我的同行,也不会怀疑这一点!!!😄…………!

没有把本事操到家,就不要狂想闹出名的,不可能出名的!只是小学生闹闹差不多的。态,丑。止步了,玩不下去了。十年寒窗怎么来的?艺术事情,没有人正确指导、自己又不读艺术书等等,十年寒窗少了呢!把脚步走稳走实,目标订高点,才会有好的成就出来的。每个有大本事、真正本事的人背后,谁不是一本血淋淋故事?!

人操本事,万不能操嘴上功夫,不要做谈匠,硬是要拿真本事出来!才是没有白努力的。也不要老实巴交学习艺术,太老实出不了成就的,我所谓讲的老实,就是自己不动脑筋的学习艺术、从事艺术。做人一定要厚道、学习艺术态度一定要厚道。心灵一定要纯洁高尚,才会有好硕果呢!!!

在学艺、从艺、学习的过程中,老实是愚蠢的代名词!别人说的有道理没有?正确与否?一定要通过自己分析、剖析、头脑里过滤,才是正确的方式方法,否则,同样害人非浅。到头来胸有满腔热血、志向高如雲山,实际落个艺奴、学奴自己还不知道呢!很多的人,就是这样云里雾里度过了一生,拿不出象样的东西出来,可惜否?遗憾否?

陶冶情操这句话我也同样会讲的,用官场话讲这是套话,写、画、刻出来的东西是让人看的,别人看了,总不免会有回复,当面不说,背后肯定会有一说,这就是效应。我见多了,搞收藏的,我问某某收藏的东西怎样?回答我是:他呀,不怎么样,是一个……。还有人问我,某某人写的怎样?我一般不直接说,而是含糊说而已,不想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捂脸]。人都是爱听顺耳话、好听的话,谁也逃避这个事实,所以,就自然来了目标高低了。高目标就会有高目标的结果,低目标就是低目标之结果了。谁不想做高子?谁又愿意去甘愿做矮子呢?!😄!因此,还是要立志!订目标与终点!

在从事艺术过程、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特别是一知半解的人,这种人特点愛侃、爱谈,习惯称谈匠,最好听后一笑了之。同行的最好不要往来!天天在一起称理手,扯理手皮,时间都浪费掉了。可惜!又会产生剽窃现象。他说你的不正确,他可能吸收进去了。这个现象多。特别是防止什么假教授,剽窃更厉害!越是声音大的名家,越是装腔作势、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北京多的是,上海也差不多。自己不怎么地,还排外!!!😄,不说了!没意思!

中国从古到今,发展出来了很多的碑帖,这与书一样,浩瀚如烟,同样需要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我以为:很多的碑帖,只是看一下可以的,了解一下可以,知道有这个碑帖的存在可以了。很多的前人的东西,写的就未必好看乎?!学习全靠自己,不要把讨来的好饭、馊饭、糠全部一起收,这样同样是误区。‘讨米要饭’同样需要原则和血性!!!讨米同样有智慧,讲个故事吧。有一妇女,身背上背一个孩子,两手各牵一个,到了一个老妇人家要饭,老妇人说:你怎么生这样多咯,不能少生几个?讨米者回答说:奶奶呀,富贵有高低,风流一样的。这位老奶奶听罢,认为她讲的有才,马上赏米若干。讨米要饭同样反映才华和水平。😂所以说,讨学问、做学问同样会出现好的知识健康饭、馊饭、糠渣之区别,这个区别靠自己去区别开来,吃进去才会健康的,知识何尝不是如此呀!起步就是避免不误入歧途呢!


石千石519


感谢提问:关于学篆刻是否有出路的问题。在我想来,应该以怎样态度面对篆刻这种中华民族传统的,世界独一无二的非物质的艺术。首先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艺术(包括文学,哲学,绘画,音乐等)能进入大众的视野,悦人耳目,启迪心灵。在我想来,第一的都是必须是天才们所创造出来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中国的佛教经书,以前都是从外域传播进入华夏,至六祖慧能,六祖始写出自己感悟出的东西一一《六祖坛经》。以前华人没人写出,以后也没人写出自己的佛经了,净是学习人家的,所以六祖慧能在中国佛学的地位是学习佛主第一人!西方的哲学叔本华靠自己祖上遗产过活,绘画天才梵高穷困一生。而音乐天才贝多芬,寄人篱下。但天才贝多芬说过一句名言:公爵,侯爵,男爵,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有,而我贝多芬世界上只有一个"多么豪迈!你我皆凡人,对于现今的篆刻峰起,拿块石与刀与字典,就开始创造的人多如牛毛!试想:就是浸淫篆刻一生的人,能创作出几方惊世之印?!古人创造出的精品,一定是无我的境界,而现今的人是有我,金钱至上,试想能有优秀作出现吗?艺术(或别的技能)一定是要超过人家,然后再说自我,现今是拋弃古人先贤的规制,章法,规律,不能超过古人,也不敢超过古人,闭门造车,就说自己的是艺术,美其名曰创新。没有古人留下的艺术,你现今的人都不知道啊,没有了原始的东西,你创什么新?!一孔之见,如自己对篆刻有天赋,会坚持一生,退一万步讲,出路是留给子孙:的一份自己心血的遗产,与懂的人对话。如果追逐金钱,作商品交换,以此谋生,从明文彭始,至今,靠卖印养家糊口,即便明清,民国大家无几人!包括齐白石先生,齐白石也主要是以卖画为主的。更何况今人好坏不分,善恶不辩,能有什么出路!


非石山房


篆刻是一门传统文化,当今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包含中国文字,中国书法,国画,雕刻,印材发展,刻字工具,古玺,秦汉印,元、明、清、现代流派等风格,篆刻不是门市部刻字……。我教过小学二至五年级学箓刻,教过六十至七十岁的老年人,没有一个为钱学习篆刻的。 我一个馬路工。


李麟-阳阳姥爷


学篆刻有什么出路,是只以后的发展?

学篆刻,肯定要书法基础,就算你篆刻不是很好,可以去教学生写书法,也是挺轻松的,自己也能进步。

其次,帮别人篆刻印也是可以的,首先你要水平达到,而且有点小名气,才会有人来求章。

如果是科班出身,学历高的话,可以去学校任职,也可以先进修学习,再任职,还是要看学历的。


墨桑艺游


学习篆刻作为生活中的一个爱好和文化修养会带来很多乐趣。同其它门类一样越是深入进去越觉得里面的文化艺术丰富宽广。如果作为职业,想很快在此门类立足获得认可并创造丰厚价值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作为辅助同其它学科一同学习发展。坚持不懈在篆刻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xyzz100


能更好的打发时间,因为“刻”在当下已经不在话下了,有电脑刻、蚀刻、喷砂刻等等,就剩“设计”了,但“新、奇、特”也难。


良言谐语


谢提问。练使转自如的功夫,在造型上与神沟通,写出表现灵魂的书法。


智慧书法


学篆刻有什么出路呢?还是那句老话,360行行行出状元!既然学篆刻是为了出路,那就要一上来就要取法乎上的去学。拜访名师,研究书法、绘画、构图与材料等等来武装自己的专业素养。只要是向历代篆刻大师一样,用毕生之全力去研究书法篆刻艺术了,成家成师应该是不求而自得的水到渠成。如此你获得的出路将是一个宽阔而笔直的大道出路。反之,若种种原因篆刻艺术水准与声望仅得其中或得其下。混口饭吃养家糊口也是没问题的。无论怎样,最主要的是你已在多年艺海修练中,成就了自己且拥有了一技之长,那是仗技走天下而不挨饿和不畏惧生活的真本事。故此,在学习篆刻艺术探索出路当中,只要你勤奋执着且锲而不舍。出路就在脚下!

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能让人吃饱饭的家伙″篆刻”吧,书画艺术经常讲到″书画同源",但书法和篆刻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之源。起源至今二千多年漫长历史中的篆刻,它历经了十多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篆刻发展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缓时期。这是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坡路。这种形势到了元末出现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从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到了明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明清以来,篆刻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流派纷呈。在这一时期文彭、何震对流派篆刻艺术的开创起了重大的作用。文彭系文征明的儿子,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灯光石”冻石可以当做治印材料。经过他的倡导,石材被广泛的应用。在这以后的一段时期内篆刻艺术流派纷呈现,出现了程邃、丁敬、邓石如、黄牧甫、赵之谦、吴让之等篆刻艺术家,一时间篆刻艺术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直至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韩天衡,饶宗颐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历史。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中国文字随着时间的绵延,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在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有情致的雅姿展现出来,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永恒艺术魅力所在。

篆刻追溯到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便己盛行刻字艺术。但印面并无本来意思的文字,只有象征血缘集团的记号,附加在同时代的青铜器或旗子上。虽说是记号,确有一定的读音。到了周代,以青铜质为主的“周玺”大为兴起。各种大小形状都有,一般分为白文,朱文两种。秦代是中国文字由“籀书”演变成为篆书的时期,印的形式也更为广泛,印文圆润苍劲,笔势挺拔。

在汉代,印章达到了兴盛时期,史称汉印,字体由小篆演变成“缪篆”。汉印的印形制、印纽亦十分精美。西泠八家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 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 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即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遂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举。

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来,领工资用的印章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毫无生机。故而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选碑帖临写提高手上素养功夫。

学习篆刻也是和书画艺术一样,功夫在诗外,唯有咬定青山不忘初心,厚积书画篆刻艺术的全面修养,不断提升自己达到薄发极致时,出路必自现: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